niusouti.com

单选题张某有一张珍贵邮票,陈某要求张某转卖给他,张某应允,陈某因一时缺乏现金,将五千元钱和两张彩票交给张某,后有一张彩票中奖,奖金为一万元,该一万元应归()。A 陈某所有B 张某所有C 陈某所有,张某应反还不当得利D 双方共同所有

题目
单选题
张某有一张珍贵邮票,陈某要求张某转卖给他,张某应允,陈某因一时缺乏现金,将五千元钱和两张彩票交给张某,后有一张彩票中奖,奖金为一万元,该一万元应归()。
A

陈某所有

B

张某所有

C

陈某所有,张某应反还不当得利

D

双方共同所有


相似考题
更多“单选题张某有一张珍贵邮票,陈某要求张某转卖给他,张某应允,陈某因一时缺乏现金,将五千元钱和两张彩票交给张某,后有一张彩票中奖,奖金为一万元,该一万元应归()。A 陈某所有B 张某所有C 陈某所有,张某应反还不当得利D 双方共同所有”相关问题
  • 第1题:

      张某给田某寄去一张有奖明信片,并戏称:得奖了别忘了请客。田某将此明信片转送给金某,并与其约定一旦得奖则奖金两人平分。开奖时,该张明信片中了2000元奖金。为此奖金的分配,张某、田某与金某发生争执。依据民法原理,此笔奖金应

    A.归张某所有

    B.由田某、金某所有

    C.归金某所有

    D.由张某、田某共有


      参考答案:B

      【解析】奖金应当归田某和金某所有,张某给田某寄去明信片的时候,戏称:得奖别忘了请客,这不属于一个约定的行为,可以视为一个戏谑行为,无法律效力,明信片的所有权随寄信行为的发生,转移给收信人。田某将明信片转送给金某,并与之成立奖金的分配的约定,可以视作一个附条件的赠与合同,双方都应当遵守此约定。奖金2000元为明信片所生孳息,按民法相关规定,孳息所有权随主物所有权转移而转移,此2000元奖金应归金某所有,按照金某和田某的关于2000元奖金分配的诺成合同约定,奖金应归2人共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 第2题:

    案情:赵某拖欠张某和郭某6000多元的打工报酬一直不付。张某与郭某商定后,将赵某15岁的女儿甲骗到外地扣留,以迫使赵某支付报酬。在此期间(共21天),张、郭多次打电话让赵某支付报酬,但赵某仍以种种理由拒不支付。张、郭遂决定将甲卖给他人。在张某外出寻找买主期间,郭某奸淫了甲。张某找到了买主陈某后,张、郭二人以6000元将甲卖给了陈某。陈某欲与甲结为夫妇,遭到甲的拒绝。陈某为防甲逃走,便将甲反锁在房间里一月余。陈某后来觉得甲年纪小、太可怜,便放甲返回家乡。陈某找到张某要求退回6000元钱。张某拒绝退还,陈某便于深夜将张某的—辆价值4000元的摩托车骑走。 问题:请根据上述案情,分析张某、郭某、陈某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考点】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的区别;拐卖妇女罪及其法定刑升格情况;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数罪并罚的情况;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共同犯罪;盗窃罪的构成
    【答案及详解】
    1.根据《刑法》第238条第1款规定,张某与郭某将赵某15岁的女儿甲骗到外地扣留迭21天之久,构成非法拘禁罪。
    2.根据《刑法》第240条第2款规定,两人向赵某索债不成,遂将甲以6000元卖给陈某,系以出卖为目的,将扣押的妇女转手出卖给他人,构成拐卖妇女罪。需要注意的是,张某与郭某虽然是以索债为目的扣押赵某的女儿甲,而且是在索要债务没有成功的情况下出卖了甲,但这一事实并不影响拐卖妇女罪的成立。因为只要以出卖为目的将妇女卖给他人,就构成拐卖妇女罪。
    3.根据《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在实施非法拘禁和拐卖妇女的过程中,张某与郭某二人相互协商,相互配合,主观上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客观上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因此构成非法拘禁罪和拐卖妇女罪的共犯。
    4。根据《刑法》第240条第2款的规定,拐卖妇女并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不实行数罪并罚,只定拐卖妇女罪一罪,但法定刑升格。因此,郭某奸淫甲的行为不单独定罪,但应当在10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的幅度内量刑。
    5.根据共同犯罪的理论,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不是共同犯罪。这是指在共同犯罪过程中,有的共犯者超出了共同的犯罪故意的范围,单独实施其他犯罪,由于其他共犯者对此缺乏共同故意,不构成共犯。在张某外出寻找买主期间,郭某趁机奸淫了甲,张某对此并不知情,因此,张某对郭某的奸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6.陈某以6000元的价格买回被拐卖的甲,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7.根据《刑法》第241条规定,陈某为防止甲逃走,将其反锁在房间里一月有余,构成非法拘禁罪。
    8.根据《刑法》第241条第6款规定,陈某后采觉得甲年纪小,太可怜,而放其返回家乡,因此.可以不追究陈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的刑事责任。
    9.陈某找到张某要求退回自己的6000元钱,遭到张某拒绝之后,于深夜将张某的一辆价值4000元的摩托车骑走,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陈某花6000元钱从张某、郭某手中买回甲的行为,本身就是犯罪行为,这项买卖不受法律保护,陈无权向张某、郭某索取这笔款项。这6000元钱属于赃款,应当依法予以没收,也不能归张某、郭某所有。

  • 第3题:

    张某为支付货款向李某开具了一张票面金额为10万的支票。李某担心张某的信用,于是张某让其朋友陈某在该支票上写上了"保证"字样,并签上了陈某的名字。李某接收该支票后,背书转让给了安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如果张某的出票行为无效,则陈某的保证行为亦无效

    B.如果张某的出票行为无效,并不必然导致保证行为无效

    C.如果安某到银行要求付款被拒绝,其可以向李某、陈某、张某行使追索权

    D.如果陈某在签署保证时附加了承担保证责任的条件,则当该条件未成就时陈某不承担责任


    正确答案:BC

  • 第4题:

    张某的手机丢失,被王某捡到卖给了陈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陈某基于善意取得制度对手机享有所有权,张某无权索要
    B.张某有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陈某之日起2年内要求陈某返还手机
    C.如果陈某从信托商店购得该手机,其有权要求张某支付自己购买手机时所支付的费用
    D.张某有权向王某要求损害赔偿

    答案:B,C,D
    解析:
    本题涉及遗失物的善意取得问题。《物权法》第107条规定,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2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根据该规定可知,遗失物在任何情况下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因此权利人张某有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陈某之日起2年内要求陈某返还手机。如果受让人陈某从具有经营资格的信托商店购得手机,陈某有权要求张某支付自己购买手机时所支付的费用。

  • 第5题:

    张某出国前将家中祖传的一对花瓶交给胡某保管。几个月后,胡某突发心肌梗死病故。胡某的女儿胡楠以为花瓶为其父所有,因办丧事需大笔现金,故将花瓶以合理价格卖给了朋友陈某。第二天,陈某依约交付了全款,并将花瓶取走。一年后,张某回国,到胡某家欲取走花瓶,得知胡楠已将花瓶卖给了陈某。问:
    (1)张某是否有权向陈某要回花瓶为什么
    (2)张某对胡楠是否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为什么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张某无权向陈某要回花瓶。理由:胡楠将花瓶卖给陈某,属于无权处分行为。而陈某取得花瓶时是符合善意取得所有权条件的,故陈某已取得花瓶所有权。 (2)张某对胡楠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理由:陈某的善意取得,使张某丧失了对花瓶的所有权;但是胡楠的无权处分行为,损害了张某的权益,依法负有损害赔偿责任。
    【解析】本题属于案例综合分析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善意取得和无权处分行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评注】应全面理解和掌握侵权责任各种方式的含义和适用情形,并能就实例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 第6题:

     张某通过甲房地产经纪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拟购买陈某在本市的一套住房。双方在甲公司的协助下签署了买卖合同,张某支付了陈某1万元定金。当张某向陈某支付首付款时,陈某正好出差在外,张某要求甲公司代收首付款,甲公司的经纪人王某直接拒绝了张某的要求,张某与王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陈某出差回来后,告诉甲公司自己不再出售该房,并委托甲公司将1万元定金退给张某。
    下列甲公司及王某的表述中,正确的为(  )。

    A、甲公司有权向陈某索要违约金
    B、甲公司应按合同约定向陈某索要报酬或必要费用
    C、陈某退还张某1万元后,甲公司应再支付张某1万元
    D、王某缺乏一名经纪人应当具备的礼仪

    答案:A,D
    解析:
    A项,由于委托人的原因,造成房地产经纪机构或房地产经纪人员的经济损失的,有权向委托人提出赔偿要求。B项,陈某与张某签订的买卖合同,是约定双方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合同。C项,甲公司无需支付张某1万元,甲公司的行为没有侵害张某的利益。D项,王某直接拒绝张某的要求,缺乏人际沟通的技能与礼仪。

  • 第7题:

    某年元旦前,张某给田某寄去一张有奖明信片,并戏称:“得奖了别忘请客”。田某将此明信片转送给金某,并与其约定一旦得奖则奖金两人平分。开奖时,该 张明信片中了大奖,奖金 2000 元。为此笔奖金的分配,张某、田某与金某发生争执。依据民法原理,此笔奖金应

    A.归张某所有
    B.由张某、田某共有
    C.归金某所有
    D.由田某、金某共有

    答案:D
    解析:
    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解析]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所附条件时生效。田某和金某约定得奖时二人平分奖金,即为一个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故得奖后奖金由二人共有。答案为D。

  • 第8题:

    刘寡妇于2012年1月12日溘然离去,留下一对玉手镯,其女儿张某作为唯一亲人在13日清理其遗物时才发现这一对手镯。张某于14日将手镯卖给侯某,但暂时借用三天,侯某表示同意。15日,张某又以合理价格将手镯卖给不知情陈某,并交付给陈某。16日,张某又与丁某签订买卖合同,但谎称手镯暂借于陈某,愿将对陈某的返还请求权让与丁某,作为交付,转移所有权,丁某欣然允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张某自13日方取得手镯的所有权
    • B、14日手镯的所有权归侯某
    • C、16日手镯的所有权归丁某
    • D、丁某可以对陈某主张返还请求权

    正确答案:B

  • 第9题:

    陈某酗酒后持刀伤人,民警张某到场处置,陈某不听张某制止,反而持刀砍向张某,张某即用携带的警棍击打陈某,把陈某头部打伤。民警的行为符合规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0题:

    张某通过某房屋中介按市场价购买了刘某的房屋,并委托朋友陈某代为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张某后来发现,虽然房产证上写明的所有权人是自己,但是房地产主管机关的不动产登记簿上记载该房屋的所有权人为陈某,并且没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那么:()

    • A、该房屋归张某所有
    • B、该房屋归陈某所有
    • C、该房屋归张某和陈某共有
    • D、该房屋归刘某所有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单选题
    张某有一张珍贵邮票,陈某要求张某转卖给他,张某应允,陈某因一时缺乏现金,将五千元钱和两张彩票交给张某,后有一张彩票中奖,奖金为一万元,该一万元应归()。
    A

    陈某所有

    B

    张某所有

    C

    陈某所有,张某应反还不当得利

    D

    双方共同所有


    正确答案: B
    解析: 动产的所有权自动产交付时转移,故彩票的所有权人为张某,而奖金为孳息,也应归张某。张某从陈某处获得彩票的所有权,陈某就不再享有所有权。法律规定,彩票所中奖金属于法定孳息,财产在交付后产生的孳息归新所有人,陈某已不是所有人,当然不享有所有权,故奖金应归新所有人张某所有。本题中不存在共有关系或重大误解,张某取得奖金有法律根据,也不构成不当得利。故本题答案为B。

  • 第12题:

    单选题
    张三有古董花瓶一个。李四甚为喜欢,要求张三转卖给他,张三应允。李四因一时缺乏现金,便将三千元现金和三张彩票交给张三。后有一张彩票中奖,奖金为1000元。该。1000元应归()所有。
    A

    张三所有

    B

    李四所有

    C

    李四所有,张三应返还不当得利

    D

    国家所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所有权,有较大难度。解题时,直接对题目中的关键点彩票进行分析,运用动产以交付为转移所有权的理论,可以得出彩票的所有权人为张三,而奖金为孳息,也应归张三。
    考生做题时,应注意所学理论的运用。此题考查所有权的取得。张三从李四处获得彩票的所有权,李四就不再享有所有权。
    法律规定,彩票所中奖金属于法定孳息,财产在交付后产生的孳息归新所有人,李四已不是所有人,当然不享有所有权,故奖金应归新所有人张三所有。本题中不存在共有关系或重大误解,张三取得奖金有法律根据,也不构成不当得利。

  • 第13题:

    假如张某因有事未去日本,他未与陈某协商,委托去日本的朋友买回摄像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陈某有权拒收摄像机

    B.陈某无权拒收摄像机,因为张某的行为是为了陈某的利益

    C.陈某无权拒收摄像机,因为张某同事买回的摄像机符合陈某的要求

    D.该摄像机的费用应当由张某与陈某分摊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李某有台电脑,张某很是喜欢,要求李某转卖给自己,李某应允。张某因一时缺乏现金,便将自己所有的面值500元的5张有奖国库券(每张100元)交于李某。后有1张国库券中奖,奖金达5000元。该5000元应归( )。

    A、李某所有

    B、张某和李某共有

    C、张某所有,李某应依不当得利返还

    D、张某所有,因给予行为属重大误解


    参考答案:A

  • 第15题:

    2002年8月张某伪造了一幅唐伯虎的字画,并且伪造了专家鉴定书,告诉陈某画是唐伯虎的真迹,陈某相信了张某的话遂购买了这幅赝品。2003年10月陈某发现画是赝品,但是陈某一直忙于工作,直到2004年12月陈某才找到张某,要求张某退钱,张某拒不退钱,陈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与张某的买卖合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法院应撤销张某与陈某的买卖合同
    B:法院不应撤销张某与陈某的买卖合同
    C:法院应判决张某承担违约责任
    D:法院应认定合同无效

    答案:B
    解析:
    根据《民通意见》第68条的规定,张某故意告知陈某虚假情况,诱使陈某与自己签订买卖合同,可以认定张某的行为是欺诈行为。《合同法》的效力高于《民法通则》,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是可变更可撤销合同,不是无效合同,所以D选项不正确。《合同法》第55条规定了受欺诈人行使撤销权的除斥期间,受欺诈人超过除斥期间不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本题中陈某自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超过1年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因此法院不能撤销张某与陈某的买卖合同,所以B选项正确,A选项不正确。陈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与张某的买卖合同,并未要求法院判令张某承担违约责任,基于法院审判中立性和消极性的原则,法院不能判决张某承担违约责任,所以C选项不正确。

  • 第16题:

    (2007年真题)某年元旦前,张某给田某寄去一张有奖明信片,并戏称:“得奖了别忘请客。”田某将此明信片转送给金某,并与其约定一旦得奖则奖金两人平分。开奖时,该张明信片中了大奖,奖金2000元。为此笔奖金的分配,张某、田某与金某发生争执。依据民法原理,此笔奖金应(  )。

    A.归张某所有
    B.由张某、田某共有
    C.归金某所有
    D.由田某、金某共有

    答案:D
    解析:
    奖金属于法定孳息。根据《物权法》第116条的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张某在赠与明信片时没有保留获奖的权利,故孳息随之转移,而田某将此明信片转移给金某,并约定平分奖金,故此选D项。

  • 第17题:

    张某与杨某结婚后由于性格不合,很快离婚,离婚时杨某已经怀孕2个月。8个月后杨某生下儿子小毛,杨某生产时难产,生下小毛后很快死亡,杨某的母亲陈某将小毛抱回家。张某离婚后与孙某结婚,孙某患有不育症,张某听说杨某生了小毛后,要求陈某将小毛给自己和孙某抚养。陈某认为小毛是杨某与张某离婚后所生,并且张某已经再婚,张某无权抚养小毛。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张某是小毛的监护人,陈某应当将小毛交给张某抚养
    B:陈某是小毛的监护人,张某无权要求抚养小毛
    C:张某和陈某对小毛都有监护权,应协商确定监护人
    D:张某和陈某在有关单位指定前都不享有对小毛的监护权

    答案:B,C,D
    解析:
    根据《民法通则》第16条、《民通意见》第21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本题中小毛虽然是杨某与张某离婚后所生,但是张某是小毛的父亲,没有合法原因不能剥夺其享有的监护权,所以张某是小毛的监护人。虽然陈某是小毛的外祖母,但是陈某只有在小毛的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小毛的监护人,小毛的父亲张某有监护能力,所以陈某不享有对小毛的监护权。

  • 第18题:

    共用题干
    张某通过甲房地产经纪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拟购买陈某在本市的一套住房。双方在甲公司的协助下签署了买卖合同,张某支付了陈某l万元定金。当张某向陈某支付首付款时,陈某正好出差在外,张某要求甲公司代收首付款,甲公司的经纪人王某直接拒绝了张某的要求,张某与王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陈某出差回来后,告诉甲公司自己不再出售该房,并委托甲公司将1万元定金退给张某。

    下列关于陈某行为的表述中,正确的为(  )。
    A:陈某提出不再出售该房是合理的
    B:陈某提出不再出售该房时,无需退还定金
    C:陈某应双倍返还定金
    D:陈某的行为属于履行不能

    答案:B,D
    解析:

  • 第19题:

    李某出国买回一架微型照相机。赵某甚为喜欢,要求李某转卖给他,李某应允。赵某因一时缺乏现金,便将刚从银行购买的面值为500元的五张有奖国库券(每张100元)交给李某。后有一张国库券中奖,奖金1 000元。该1 000元应归()所有。
    A李某所有 B.赵某与李某所有
    C.赵某所有,李某应返还不当得利 D.赵某所有,因给付行为属于重大误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査所有权的取得。李某从赵某处获得国库券的所有权,赵某就不再享有国库券所有权。国库券所中奖金属于法定孳息,法律规定,财产在交付后产生的孳息归新所有人,赵某已不是所有人,当然不享有所有权,故奖金应归新所有人李某所有。本题中不存在共有关系或重大误解,李某取得奖金有法律根据,也不构成不当得利。

  • 第20题:

    张三有古董花瓶一个。李四甚为喜欢,要求张三转卖给他,张三应允。李四因一时缺乏现金,便将三千元现金和三张彩票交给张三。后有一张彩票中奖,奖金为1000元。该。1000元应归()所有。

    • A、张三所有
    • B、李四所有
    • C、李四所有,张三应返还不当得利
    • D、国家所有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张某有一张珍贵邮票,陈某要求张某转卖给他,张某应允,陈某因一时缺乏现金,将五千元钱和两张彩票交给张某,后有一张彩票中奖,奖金为一万元,该一万元应归()。

    • A、陈某所有
    • B、张某所有
    • C、陈某所有,张某应反还不当得利
    • D、双方共同所有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2002年8月张某伪造了一幅唐伯虎的字画,并且伪造了专家鉴定书,告诉陈某画是唐伯虎的真迹,陈某相信了张某的话遂购买了这幅赝品。2003年10月陈某发现画是赝品,但是陈某一直忙于工作,直到2004年12月陈某才找到张某,要求张某退钱,张某拒不退钱,陈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与张某的买卖合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法院应撤销张某与陈某的买卖合同

    B

    法院不应撤销张某与陈某的买卖合同

    C

    法院应判决张某承担违约责任

    D

    法院应认定合同无效


    正确答案: A
    解析:
    D项,《民通意见》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保持沉默者),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民法总则》第148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张某故意告知陈某虚假情况,诱使陈某与自己签订买卖合同,可以认定张某的行为是欺诈行为。因欺诈行为订立的合同损害第三人利益的为可撤销合同,不是无效合同
    AB两项,《民法总则》第1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①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三个月内没有行使撤销权。②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③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本题中,陈某自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超过1年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因此法院不应撤销张某与陈某的买卖合同。
    C项,陈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与张某的买卖合同,并未要求法院判令张某承担违约责任,基于法院审判中立性和消极性的原则,法院不能判决张某承担违约责任

  • 第23题:

    单选题
    张某通过某房屋中介按市场价购买了刘某的房屋,并委托朋友陈某代为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张某后来发现,虽然房产证上写明的所有权人是自己,但是房地产主管机关的不动产登记簿上记载该房屋的所有权人为陈某,并且没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那么:()
    A

    该房屋归张某所有

    B

    该房屋归陈某所有

    C

    该房屋归张某和陈某共有

    D

    该房屋归刘某所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刘寡妇于2012年1月12日溘然离去,留下一对玉手镯,其女儿张某作为唯一亲人在13日清理其遗物时才发现这一对手镯。张某于14日将手镯卖给侯某,但暂时借用三天,侯某表示同意。15日,张某又以合理价格将手镯卖给不知情陈某,并交付给陈某。16日,张某又与丁某签订买卖合同,但谎称手镯暂借于陈某,愿将对陈某的返还请求权让与丁某,作为交付,转移所有权,丁某欣然允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张某自13日方取得手镯的所有权

    B

    14日手镯的所有权归侯某

    C

    16日手镯的所有权归丁某

    D

    丁某可以对陈某主张返还请求权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权的变动规则。被继承人去世,法定继承人自继承开始时取得所有权,故张某应该是l2日取得手镯的所有权。而不是13日清理遗物的时候,A项错误。
    张某将手镯卖给侯某,但暂借用三天,属于占有改定,即张某由所有权人变为借用人,侯某成为所有权人,故B项正确。
    张某将手镯卖给不知情的陈某,张某属于有权占有人的无权处分,因此,陈某可以善意取得而获得所有权,而张某又卖给丁某,但由于陈某因为是善意取得而成为所有权人而不是借用人,因此,即使丁某是善意的,也不能构成善意取得,无法取得所有权,故C项是错误的,而丁某只能对张某主张违约责任,而不能对陈某主张返还请求权,D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