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单选题下列有关公共建筑和城市交通道路相互关系的叙述,哪条是不正确的。A 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宜设置在主干道两侧B 在地震设防的城市中,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向后退5~8mC 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等设施D 市区建筑容积率大于4的地区(城市规模≤200万人口的城市),其道路支路的密度应在6~8km/km2之间

题目
单选题
下列有关公共建筑和城市交通道路相互关系的叙述,哪条是不正确的。
A

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宜设置在主干道两侧

B

在地震设防的城市中,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向后退5~8m

C

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等设施

D

市区建筑容积率大于4的地区(城市规模≤200万人口的城市),其道路支路的密度应在6~8km/km2之间


相似考题
更多“单选题下列有关公共建筑和城市交通道路相互关系的叙述,哪条是不正确的。A 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宜设置在主干道两侧B 在地震设防的城市中,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向后退5~8mC 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等设施D 市区建筑容积率大于4的地区(城市规模≤200万人口的城市),其道路支路的密度应在6~8km/km2之间”相关问题
  • 第1题:

    道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的是( )。

    A.快速路
    B.主干路
    C.次干路
    D.支路
    E.街坊路

    答案:A,B
    解析:
    快速路和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

  • 第2题:

    地震设防的城市,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后退:( )

    A.5~10m
    B.10~15m
    C.15~20m
    D.20~25m

    答案:B
    解析: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7.3.5.1地震设防的城市,应保证震后城市道路和对外公路的交通畅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向后退10~15m。

  • 第3题: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以下( )四类。

    A: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B: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支路
    C: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
    D:高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答案:A
    解析: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①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②主干路: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③次干路: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④支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 第4题:

    下列关于停车场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大型建筑物和为其服务的停车场,可对面布置于城市干路的两侧
    B.人流、车流量大的公共活动广场宜按分区就近原则,适当分散安排停车场
    C.商业步行街可适当集中安排停车场
    D.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应设置在城市的外环路和城市出入口道路附近

    答案:D
    解析:
    D项,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是为外来或过境货运机动车服务的停车设施。这类停车设施应设在城市外围的城市主要出入干路附近。A项,大型公共设施的停车首选地下停车库或专用停车楼,且城市干道主干道两侧允许布置临时停车,次干道尽可能布置路外停车场。B项,人流、车流量大的公共活动广场,停车场布置在设施外围,步行距离不超过100~150米为宜。C项,在城市中心地段交通限制区边缘干路附近设置截流性的停车设施,可以结合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形成包括小汽车停车功能在内的小汽车与中心地段内部交通工具的换乘设施。

  • 第5题:

    下列有关公共建筑和城市交通道路相互关系的叙述,哪条是不正确的()。

    • A、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宜设置在主干道两侧
    • B、在地震设防的城市中,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向后退5-8m
    • C、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等设施
    • D、市区建筑容积率大于4的地区(城市规模≤200万人口的城市),其道路支路的密度应在6-8km/km2之间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下列有关公共建筑和城市交通道路相互关系的叙述,哪条是不正确的。

    • A、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宜设置在主干道两侧
    • B、在地震设防的城市中,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向后退5~8m
    • C、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等设施
    • D、市区建筑容积率大于4的地区(城市规模≤200万人口的城市),其道路支路的密度应在6~8km/km2之间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按照城市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我国目前将城市道路分为()。

    • A、快速路
    • B、主干路
    • C、次干路
    • D、支路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

    • A、快速路
    • B、主干路
    • C、次干路
    • D、支路

    正确答案:A,B,C,D

  • 第9题:

    判断题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  )应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
    A

    快速路

    B

    主干路

    C

    次干路

    D

    支路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
    A

    快速路

    B

    主干路

    C

    次干路

    D

    支路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主干路两侧()设置公共建筑物出入口。
    A

    禁止

    B

    不应

    C

    不宜

    D

    可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城市次干道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的出入口,且相邻出入口的间距不宜小于(  )m。


    A.50

    B.80

    C.100

    D.150

    答案:B
    解析:
    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应选B项。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但相邻出入口的间距不宜小于80m。

  • 第14题:

    城市中应设置公共厕所的范围不包括()

    A:广场和主要交通干路两侧
    B:车站、码头、展览馆等公共建筑附近
    C:风景名胜古迹游览区、公园、市场、大型停车场
    D:城市区域内所有胡同

    答案:D
    解析:
    在城市的下列范围应设置公共厕所:商业区、市场、客运交通枢纽、体育文化场馆、游乐场所、广场、大型社会停车场、公园及风景名胜区等人流集散场所。

  • 第15题:

    下列关于地震设防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表述,错误的是()

    A:城市主要道路与对外公路保持畅通
    B: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向后退10米~15米
    C:在立体交叉口与对外公路衔接的城市道路,宜采用上跨式
    D:宜采用柔性路面

    答案:C
    解析:
    地震设防城市在立体交叉口与对外公路衔接的城市道路上使用跨式不符合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

  • 第16题:

    解决局部地区交通,直接与两侧建筑物出入口相接,以服务功能为主的道路是( )。

    A.快速路
    B.主干路
    C.次干路
    D.支路

    答案:D
    解析:
    2020版教材P1页
    支路宜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相连接,以解决局部地区交通,服务功能为主。

  • 第17题:

    主干路两侧()设置公共建筑物出入口。

    • A、禁止
    • B、不应
    • C、不宜
    • D、可以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道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的是()。

    • A、快速路
    • B、主干路
    • C、次干路
    • D、支路
    • E、街坊路

    正确答案:A,B

  • 第19题:

    以服务功能为主,直接与两侧建筑物、街坊出入口相接的局部地区道路是()。

    • A、快速路
    • B、主干路
    • C、次干路
    • D、支路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单选题
    以服务功能为主,直接与两侧建筑物、街坊出入口相接的局部地区道路是()。
    A

    快速路

    B

    主干路

    C

    次干路

    D

    支路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下列有关公共建筑和城市交通道路相互关系的叙述,哪条是不正确的()。
    A

    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宜设置在主干道两侧

    B

    在地震设防的城市中,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向后退5-8m

    C

    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等设施

    D

    市区建筑容积率大于4的地区(城市规模≤200万人口的城市),其道路支路的密度应在6-8km/km2之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停车场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大型建筑物和为其服务的停车场,可对面布置于城市干路的两侧

    B

    人流、车流量大的公共活动广场宜按分区就近原则,适当分散安排停车场

    C

    商业步行街可适当集中安排停车场

    D

    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应设置在城市的外环路和城市出入口道路附近


    正确答案: C
    解析: 城市出入口停车设施:即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是为外来或过境货运机动车服务的停车设施。这类停车设施应设在城市外围的城市主要出入干路附近。

  • 第23题:

    多选题
    道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的是()。
    A

    快速路

    B

    主干路

    C

    次干路

    D

    支路

    E

    街坊路


    正确答案: B,C
    解析: 快速路和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

  • 第24题:

    单选题
    下列有关公共建筑和城市交通道路相互关系的叙述,哪条是不正确的。
    A

    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宜设置在主干道两侧

    B

    在地震设防的城市中,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向后退5~8m

    C

    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等设施

    D

    市区建筑容积率大于4的地区(城市规模≤200万人口的城市),其道路支路的密度应在6~8km/km2之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