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试述提高猪肥育效果的主要技术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肥育猪中药添加剂有哪些?


    正确答案: 利用中草药自配饲料添加剂,药源广泛,成本低廉,功效全面,使用方便,大有发展前途。现介绍以下几种:
    (1)中药催肥素配制方法:将何首乌、贯众各250克,鸡蛋壳、杂骨(凡畜禽骨皆可)各500克烘干研细拌匀即得。饲喂方法:猪体重为15公斤-25公斤时,每次喂150克;猪体重为25公斤-50公斤时,每次喂200克;猪体重为50公斤时至出栏,每次喂300克。每日早晨7时左右饲喂,按上述量加入1.5公斤精料中,让猪先吃净;3小时后再喂其他饲料,连喂10天。3个月后,再连喂3天即可。此药剂在3月-4月份效果最佳。还能治猪打圈、啃泥、拒食和慢性猪瘟等症。
    (2)贯二皮育肥素配制方法:将贯众、苍术、枳壳、陈皮、桑白皮、苏子各100克晒干研末,加入1.5公斤曲酒和500克食盐,拌匀,再加入5公斤炒熟后粉碎的黄豆粉。30公斤-50公斤体重的猪日喂量为50克;体重为50公斤-70公斤的猪为70克。
    (3)贯众、首乌、枳壳育肥剂配制方法:贯众、首乌、枳壳各300克混合研末,装瓶密封备用。50公斤体重猪日喂量为20克,早晨拌入少量精饲料喂给。
    (4)三黄催肥剂:取黄荆子(炒至黄熟)500克,首乌、苍术、枳壳、茴香、甘草各200克,淮山药、贯众、陈皮各250克,黄精、桂皮、干姜各150克,大黄10克。将以上各药混合研末即成。15公斤-20公斤的猪日喂10克,20公斤-50公斤的猪日喂15克,50公斤以上猪日喂20克。此剂最适宜冬季使用。

  • 第2题:

    试述提高生长肥育猪生产力的措施。


    正确答案: 评定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指标分为三部分,即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酮体与肉质。
    生长速度以日增重表示,单位是g/d,饲料转化率指生长、育肥期间平均每千克增重所消耗的混合饲料量,酮体与肉质则包括了屠宰率、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肉色、PH、系水力、肌肉大理石纹、熟肉率等。
    主要措施有:1,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选择瘦肉型与兼用型猪种和脂肪型猪种相比,其对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更高,增重快、耗料少、瘦肉率高。不同品种或品系之间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2,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生长育肥猪起始体重受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的影响。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能增强仔猪生命力,使其生长速度更快,断奶体重也更大,则转群时体重也越大,生长快速,育肥效果好。
    3,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在限量饲喂条件下,提高饲料能力浓度和饲养水平,能提高生长育肥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增加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配比,能提高猪的肌肉生长速度。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能保证其充分生长。选择合适的粗纤维含量5%-8%,能影响其适口性和消化率。
    4,适当的饲养管理方法。选择合适的育肥方式,如“吊架子”或“一条龙”,均能提高育肥猪的生长。选择合理的饲养方法,自由采食法,增重快,沉积脂肪多,饲料转化率降低;限量饲喂法,饲料转化率改善,酮体背膘较薄,但日增重较低。前期采用自由采食法,后期采用限量饲喂法。同时,及时调整饲喂调制、饲喂次数、饮水、应用促生长剂、合理分群及调教、做好去势、防疫和驱虫,管理制度等,都是提高育肥猪生长的重要方面。
    5,适宜的环境条件。生长育肥猪多为舍饲,猪舍的小气候是其主要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流、光照、声音等物理因素,以及圈舍卫生,圈养密度、舍内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因素。这些都影响育肥猪的生长,必须适宜。
    6,适时屠宰。主要有生长育肥猪的生物学特性和消费者对胴体的要求与销售价格两大方面因素决定。

  • 第3题:

    我国猪的肥育方法主要有“呆架子”肥育法、()和()三种


    正确答案:直线肥育法;快速肥育法

  • 第4题:

    瘦肉型肥育猪适宜的上市体重是()kg。


    正确答案:90-110

  • 第5题:

    我国常用的猪的肥育方法有阶段肥育法、一贯肥育法和淘汰成年种猪肥育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肥育猪延期出栏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养猪生产过程中,育肥猪不能在有效生长天数内达到预期体重而延长育肥期,导致饲养成本增加,减少养殖利润。这种情况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
    (1)品种方面:一般来说,良种猪出栏快,育肥期短,而本地猪或土洋结合育肥猪生长速度要慢一些,良种猪正常条件下在150-160日龄均能达到出栏体重100千克,而非良种猪由于性成熟、体成熟比较早,过早地沉积脂肪,后期生长速度减慢,不能按时出栏。有些猪场盲目引种,带来了不良影响,如猪生活力差、应激综合征、PSE劣质肉等,既减慢了生长速度,也影响了猪肉品质。
    (2)营养方面:不同生长阶段的育肥猪所需营养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猪只的生长时期来确定饲料的营养。饲料质量低劣、营养不全、营养失调或吸收率低的饲料都会导致猪不能达到预期日增重。长期供给低蛋白质、钙磷比例失调、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不足或营养被破坏的饲料都会引起猪营养不良,生长速度减缓、降低、停滞甚至呈现负增长。如仔猪在哺乳阶段未打好基础,导致后期生长速度减慢,易得病,究其原因为不能及时补料,诱食料质量差,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致使仔猪体质较弱,生长缓慢;饲料中添加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腐败脂肪酸导致维生素破坏、玉米含量过高、铜的含量过高、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均可诱发猪的胃溃疡、营养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和其他一些疾病。
    (3)管理方面:饲养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不严格执行所定制度,都会造成母猪产弱仔、哺乳仔猪不健壮、育肥猪不健康,影响生长。如初产母猪配种过早或母猪胎次过高都可能生产弱仔;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消毒措施不严格、防疫体系不健全,常导致猪只发育不整齐、体质差、易得病。在冬季如果既无采暖设备也无保温措施,就容易导致舍内温度过低、圈舍潮湿阴冷,饲料冷冻;在夏季如果无降温设备和通风设施,就容易导致舍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氨气过浓,粪尿得不到及时处理等,都会引起猪只消化系统或呼吸道疾病,影响育肥猪的生长发育。
    (4)疫病方面:由于猪病种类和混合感染现象增多,养殖场出于对猪只的保健防病的目的,采取经常性投药,而导致猪群的抗药性增强,体内有益菌减少,影响营养元素的吸收。例如,磺胺类、呋喃类、红霉素类等影响钙质的吸收,引起体质弱,增长速度慢。相反,有些猪场存有侥幸心理,不注重整体卫生防疫和消毒,不重视疫苗预防,如蓝耳病、隐型猪瘟、气喘病、链球菌等疾病影响其生长甚至死亡。5、其他方面:季节因素、过多的应激、水源不足等。

  • 第7题:

    简述提高肉牛肥育效果的主要技术。


    正确答案: 1)、品种和年龄选择
    2)、牛舍温度
    3)、育肥天数
    4)、饲料要求
    5)、添加增重剂
    6)、驱虫、健胃与管理
    7)、适时屠宰

  • 第8题:

    猪的肥育方法包括()                                      

    • A、直线肥育法和一贯肥育法;
    • B、直线肥育法和一条龙肥育法;
    • C、贯肥育法和一条龙肥育法;
    • D、直线肥育法和阶段肥育法;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在舍饲条件下,影响肥育猪生产性能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气压
    • B、气流
    • C、湿度
    • D、温度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在舍饲条件下,影响肥育猪生产性能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

    气压

    B

    气流

    C

    湿度

    D

    温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提高生长肥育猪生产力的措施。

    正确答案: 评定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指标分为三部分,即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酮体与肉质。
    生长速度以日增重表示,单位是g/d,饲料转化率指生长、育肥期间平均每千克增重所消耗的混合饲料量,酮体与肉质则包括了屠宰率、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肉色、PH、系水力、肌肉大理石纹、熟肉率等。
    主要措施有:1,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选择瘦肉型与兼用型猪种和脂肪型猪种相比,其对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更高,增重快、耗料少、瘦肉率高。不同品种或品系之间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2,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生长育肥猪起始体重受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的影响。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能增强仔猪生命力,使其生长速度更快,断奶体重也更大,则转群时体重也越大,生长快速,育肥效果好。
    3,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在限量饲喂条件下,提高饲料能力浓度和饲养水平,能提高生长育肥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增加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配比,能提高猪的肌肉生长速度。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能保证其充分生长。选择合适的粗纤维含量5%-8%,能影响其适口性和消化率。
    4,适当的饲养管理方法。选择合适的育肥方式,如“吊架子”或“一条龙”,均能提高育肥猪的生长。选择合理的饲养方法,自由采食法,增重快,沉积脂肪多,饲料转化率降低;限量饲喂法,饲料转化率改善,酮体背膘较薄,但日增重较低。前期采用自由采食法,后期采用限量饲喂法。同时,及时调整饲喂调制、饲喂次数、饮水、应用促生长剂、合理分群及调教、做好去势、防疫和驱虫,管理制度等,都是提高育肥猪生长的重要方面。
    5,适宜的环境条件。生长育肥猪多为舍饲,猪舍的小气候是其主要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流、光照、声音等物理因素,以及圈舍卫生,圈养密度、舍内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因素。这些都影响育肥猪的生长,必须适宜。
    6,适时屠宰。主要有生长育肥猪的生物学特性和消费者对胴体的要求与销售价格两大方面因素决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乳清粉主要用于()配合饲料中。
    A

    哺乳母猪

    B

    乳猪、仔猪

    C

    肥育猪

    D

    雏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锌对肥育猪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能提高氮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改善食欲,对肠道中有害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乳清粉主要用于()配合饲料中。

    • A、哺乳母猪
    • B、乳猪、仔猪
    • C、肥育猪
    • D、雏鸡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提高猪肥育效果主要技术措施有什么?


    正确答案: (1)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
    (2)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
    (3)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
    (4)适当的饲养管理方法;
    (5)适宜的环境条件;
    (6)适时屠宰。

  • 第16题:

    如何提高肉牛的肥育效果?


    正确答案: 1.一般措施
    (1)选好品种:应选择国外优良肉用公牛(或冻精)与我国地方品种母牛的杂交后代。
    (2)利用公牛肥育:公牛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明显高于去势牛,并且胴体廋肉率高,脂肪少。一般以3~6月龄的牛为好。
    (3)选择适龄牛肥育:应选1~2岁牛
    (4)抓住肥育的有利季节:春秋季节气候温和肥育效果最好,夏天炎热,不利于增重。
    (5)合理搭配饲料:按照肉牛生长发育的不同生理阶段,合理确定日粮各营养含量。
    (6)注意饲料形态和调制。
    (7)精心管理:肥育前要驱虫健胃,预防疾病。
    2. 特殊措施
    (1)合理使用促生长剂。
    (2)调控瘤胃发酵,提高采食量;利用矿物质盐类缓冲稳定瘤胃内环境,控制饲料养分在瘤胃的降解。

  • 第17题:

    生长肥育猪可采取自由采食方式,以提高增重速度。若为了获得较好的胴体瘦肉率,可在肥育后期体重达80kg左右时,控制日粮喂量(85%—90%)约2—3周,减少皮下脂肪沉积。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为了提高肥育猪的日增重和瘦肉率,可采取()的饲养原则。


    正确答案:前敞后限

  • 第19题:

    评价生长肥育猪生产力的主要三个指标为(),()和()。


    正确答案: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胴体与肉质

  • 第20题:

    在瘦肉型猪肥育的后期,为了提高日增重,要设法增加猪的采食量。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是猪常用的一种育肥方式。

    • A、生长猪肥育
    • B、淘汰种猪肥育
    • C、一产母猪肥育
    • D、哺乳仔猪肥育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单选题
    猪的肥育方法包括()
    A

    直线肥育法和一贯肥育法;

    B

    直线肥育法和一条龙肥育法;

    C

    贯肥育法和一条龙肥育法;

    D

    直线肥育法和阶段肥育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在瘦肉型猪肥育的后期,为了提高日增重,要设法增加猪的采食量。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