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第二次土地调查中采用的“3S”技术指的是GIS、RS、GPS。故选A。
更多“第二次土地调查中采用的“3S”技术指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省国土局的安排,某市××年××月开始对本地区开展土地调查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土地权届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
    l测区概况
    测区为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3500km2。今测区的东部为平地、西部为丘陵地。其中平地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80%;丘陵地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测区内建成区面积约为450km2。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版);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l014-2007);
    (3)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范》;
    (4)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CB/T 21010 2007);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
    (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
    (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及编号》(GB/T 13989—92);
    (9)《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15968—1995);
    (l0)《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3.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周家高程基准。
    1小题>
    试述土地调查的实施步骤。
    2小题>
    试述农村土地调查的内容。
    3小题>
    试述土地调查成果检查的内容。


    答案:
    解析:
    1小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地调查的实施步骤。土地调查的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包括方案制定、人员培训、资料收集、仪器设备准备,以及调查底图制作等。(2)外业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调查、城镇地籍测量等。(3)基本农田上图。(4)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包括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5)统计汇总。(6)成果整理。包括图件编制及报告编写等。(7)检查验收。包括自检、预检和验收、核查确认等。

    2小题>主要考查的是农村土地调查的内容。农村土地调查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覆盖完整调查单位,其中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按单一地类图斑调查。权属调查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以及公路,铁路,河流,国营农、林、牧、渔场,企事业单位等用地权属状况进行调查。地类调查是对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等分布和利用状况进行调查。

    3小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地调查成果检查的内容。
    调查成果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底图制作方法、纹理特征、光谱特征和精度等;
    (2)权源材料、手续、界址点位置、界线走向、权属界线协议书以及调查表等;
    (3)地类划分、图斑界线、线状地物及其宽度、田坎系数以及外业调查记录手簿等;
    (4)地籍测量控制网、权属界址点以及其他地籍要素精度等;
    (5)基本农田地块的位置及范围等;
    (6)土地调查数据库结构、内容、精度、逻辑关系、功能及运行情况等;
    (7)统计汇总数据、各种图件及文字报告等。

  • 第2题:

    根据省国土局的安排,某市××年××月开始对本地区开展土地调查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


    1.测区概况


    测区为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3500km2。全测区的东部为平地、西部为丘陵地。其中平地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8 0%;丘陵地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测区内建成区面积约为450km2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 00 4年修订版);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3)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范》;


    (4)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7T 21010—2007);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


    (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


    (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及编号》(GB/T 13989—92);


    (9)《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15968—1995);


    (1 0)《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3.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 9 8 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


    【问题】


    1.试述土地调查的实施步骤。


    2.试述农村土地调查的内容。


    3.试述土地调查成果检查的内容。




    答案:
    解析:

    1.土地调查整体工作实施步骤: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统计汇总、成果整理、检查验收。


    2.农村土地调查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覆盖完整调查单位,其中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按单一地类图斑调查。


    3.调查成果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底图制作方法、纹理特征、光谱特征和精度等;


    (2)权源材料、手续、界址点位置、界线走向、权属界线协议书以及调查表等;


    (3)地类划分、图斑界线、线状地物及其宽度、田坎系数以及外业调查记录手簿等;


    (4)地籍测量控制网、权属界址点以及其他地籍要素精度等;


    (5)基本农田地块的位置及范围等;


    (6)土地调查数据库结构、内容、精度、逻辑关系、功能及运行情况等;


    (7)统计汇总数据、各种图件及文字报告等。


  • 第3题:

    根据省国土厅的安排,某县于××年×月开始进行土地调查工作,土地权属调查现已完成;下一步的丁作是完成该县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
    1测区向然地理概况 测区总面积约370km2。地势平坦,平均海拔25m。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同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版);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3)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范》;
    (4)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
    (6)《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15968-2008);
    (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8—2001)。
    3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现有成果资料
    (1)村级以上行政界线资料;
    (2)该县土地权属凋查成果;
    (3)该县乡、镇和村级土地权属调查成果;
    (4)该地区以前所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资料。
    1小题>
    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2小题>
    简述地类调查的内容与要求。
    3小题>
    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面积计算的工作内容,


    答案:
    解析:
    1小题>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两项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每块土地的用地性质、位置、范围及面积等进行调查。
    主要考查的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两项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每块土地的用地性质、位置、范围及面积等进行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又分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和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一般来讲,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工作是与城镇土地权属调查工作同时进行的,所以在本案例中仅对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工作进行重点分析。
    2小题>
    地类调查的内容与要求:
    (1)线状地物调查:①线状地物包括河流、铁路、公路、管道用地、农村道路、林带、沟渠和田坎等;②线状地物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mm的,按图斑调查;③线状地物宽度小于图上2mm的,调绘中心线,用单线符号表示,称为单线现状地物。并要求在宽度均匀处实地量测宽度,精确至0. 1m.当宽度变化大于20%时,应分段量测宽度;④在以系数扣除田坎的地区,田坎不调绘。但作为权属界线和行政界线的田坎应调绘其准确位置,不参与面积计算。
    (2)图斑调查:①单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或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称为图斑;②最小上图图斑面积指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图上4.0mm2,耕地、园地为图上6.0mm2,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一般为图上15.0mm2;③零星地物指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非耕地或非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耕地,零星地物一般可不调查。
    主要考查的是地类调查的内容与要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进行分类,调查内容和内业解译判读主要有以下基本技术要求:(1)线状地物调查。线状地物包括河流、铁路、公路、管道用地、农村道路、林带、沟渠和田坎等。线状地物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mm的,按图斑调查。线状地物宽度小于图上2mm的,调绘中心线,用单线符号表示,称为单线现状地物,并要求在宽度均匀处实地量测宽度,精确至0. lrn,当宽度变化大于20%时,应分段量测宽度。在以系数扣除田坎的地区,田坎不调绘。但作为权属界线和行政界线的田坎应调绘其准确位置,不参与面积计算。(2)图宽调查。单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或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称为图斑。最小上图图斑面积指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图上4.0mm2,耕地、园地为图上6. 0mm2,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一般为图上15. 0mm2。(3)零星地物。零星地物指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非耕地或非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宽面积的耕地,零星地物一般可不调查。
    3小题>
    面积计算包括以下内容:
    (1)图斑面积及图斑地类面积计算。图斑面积计算根据图斑的拐点坐标,采用统一规定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图斑面积计算。计算公式为:图斑地类面积=图斑面积-(实测线状地物面积十田坎面积十应该扣除的其他面积)。
    (2)线状地物面积计算公式:线状地物的面积=线状地物长度×外业测量的宽度。
    (3)田坎面积计算。实测的田坎面积的计算方法同线状地物面积计算。计算公式为:按系数扣除的田坎面积一田坎系数×(耕地图斑面积一图斑内实测的线状地物面积)。
    考查的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面积计算的工作内容。面积计算包括以下内容:(1)图斑面积及图斑地类面积计算。图斑面积计算根据图斑的拐点坐标,采用统一规定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图斑面积计算。计算公式为:图斑地类面积计算一图斑面积一(实测线状地物面积十田坎面积十应该扣除的其他面积)。(2)线状地物面积计算公式:线状地物的面积=线状地物长度×外业测量的宽度。(3)田坎面积计算。实测的田坎面积的计算方法同线状地物面积计算。计算公式为:按系数扣除的田坎面积一田坎系数×(耕地图斑面积一图斑内实测的线状地物面积)。

  • 第4题:

    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和《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地区城区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采用()。

    • A、1:1000
    • B、1:2000
    • C、1:5000
    • D、1:500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我们会采用3s技术对研究区域进行遥感解译,试回答3S系统的含义。


    正确答案: 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 第6题:

    土地所有权调查()以为基础;

    • A、土地总登记
    • B、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
    • C、年度变更成果
    • D、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成果

    正确答案:D

  • 第7题:

    3S技术是土地资源学中运用广泛的技术手段,它包括()、()、()。


    正确答案:GIS;GPS;RS

  • 第8题:

    应用“3S”技术进行土地评价的前景如何?


    正确答案:RS技术为土地评价提供了实时的数据来源,GPS技术为评价提供了精准的位置,GIS技术为土地评价提供了多种方式。

  • 第9题:

    “数字黄河”工程中采用的3S技术指的是()。

    • A、RS、GIS、GPS
    • B、BS、GIS、GPS
    • C、RS、GIS、GPRS
    • D、BS、GIS、GPRS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问答题
    3S技术指的是哪三个技术?并写出它的中文全称和英文全称。

    正确答案: 3S是指以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为主的、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的科学技术领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和《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地区城区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采用()。
    A

    1:1000

    B

    1:2000

    C

    1:5000

    D

    1:50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我们会采用3s技术对研究区域进行遥感解译,试回答3S系统的含义。

    正确答案: 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上级政府的工作安排,某市决定开展该地区的土地调查工作。现已完成了土地权属凋查的工作;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该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
    1.测区概况
    测区为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6000km2。全测区以丘陵地为主,测区东部有少量的平地。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版);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3)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范>;
    (4)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
    (7)《城市测量规范》( CJJ 8--99);
    (8)《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 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8---2001)。
    1小题>
    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面积量算的原则。
    2小题>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准备哪些资料
    3小题>
    用框图表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流程。


    答案:
    解析:
    1小题>
    面积量算原则如下:
    (1)图幅为基本控制。以图幅的理论面积为基本控制,是指一切量算工作最终都要与图幅理论面积相吻合,这样使各部分面积的可靠性最高。
    (2)分幅进行量算。由于每幅图有其自身的理论面积,因而面积量算工作应当一幅一幅地进行。运用分幅进行量算不仅有利于分布在不同图幅的单位汇总出可靠的总面积,也有利于同图幅内相邻单位量测面积的闭合工作。
    (3)按面积比例平差。在同一图幅内的同一级面积量算中,除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外,其他同一级内的各部分面积都应参加量算、平差。当闭合差超过允许误差时,需要重新量算。当闭合差小于允许误差时,可以进行平差。
    (4)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在分幅分级量算工作全部结束后,应自下而上,按村、乡、县(行政系统)逐级将分布在相邻图幅上的同一单位的面积汇总成整体面积。
    答案解析:
    主要考查的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面积量算的原则。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面积量算遵循四个原则:图幅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平差、自下而上逐级汇总。

    2小题>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准备的资料:
    (1)县级以上行政界线资料;
    (2)该地区市、区(县)建成区土地权属调查成果;
    (3)该地区乡、镇和村级土地权属调查成果;
    (4)该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5)该地区以前所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资料;
    (6)覆盖该地区的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资料;
    (7)相关的其他技术资料等。
    答案解析:
    主要考查的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准备的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准备的资料:(1)县级以上行政界线资料;(2)该地区市、区(县)建成区土地权属调查成果;(3)该地区乡、镇和村级土地权属调查成果;(4)该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5)该地区以前所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资料;(6)覆盖该地区的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资料;(7)相关的其他技术资料等。

    3小题>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流程如下表所示。



    答案解析:
    主要考查的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流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资料准备、正射影像数据制作、内业解译判读、外业实地核实测量、内业数据编辑、面积计算、数据成果检查、成果整理和提交等八个主要环节。

  • 第14题:

    根据省国土厅的安排,某县于××年×月开始进行土地调查工作,土地权属调查现已完成;下一步的工作是完成该县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总面积约370km2。地势平坦,平均海拔25m。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 00 4年修订版);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3)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范》;


    (4)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


    (6)《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15968—2008);


    (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8—2001)。


    3.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 9 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


    4.现有成果资料


    (1)村级以上行政界线资料;


    (2)该县土地权属调查成果;


    (3)该县乡、镇和村级土地权属调查成果;


    (4)该地区以前所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资料。


    【问题】


    1.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2.简述地类调查的内容与要求。


    3.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面积计算的工作内容。




    答案:
    解析: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两项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每块土地的用地性质、位置、范围及面积等进行调查。


    2.地类调查的内容与要求:


    (1)线状地物调查:①线状地物包括河流、铁路、公路、管道用地、农村道路、林带、沟渠和田坎等;②线状地物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mm的,按图斑调查;③线状地物宽度小于图上2mm的,调绘中心线,用单线符号表示,称为单线现状地物,并要求在宽度均匀处实地量测宽度,精确至0. 1m,当宽度变化大于20%时,应分段量测宽度;④在以系数扣除田坎的地区,田坎不调绘。但作为权属界线和行政界线的田坎应调绘其准确位置,不参与面积计算。


    (2)图斑调查:①单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或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称为图斑;②最小上图图斑面积指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图上4.0mm2,耕地、园地为图上6.0mm2,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一般为图上15. 0mm2;③零星地物指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非耕地或非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耕地,零星地物一般可不调查。


    3.面积计算包括以下内容:


    (1)图斑面积及图斑地类面积计算。图斑面积计算根据图斑的拐点坐标,采用统一规定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图斑面积计算。计算公式为:图斑地类面积=图斑面积-(实测线状地物面积+田坎面积+应该扣除的其他面积)。


    (2)线状地物面积计算公式:线状地物的面积=线状地物长度*外业测量的宽度。


    (3)田坎面积计算。实测的田坎面积的计算方法同线状地物面积计算。计算公式为:按系数扣除的田坎面积=田坎系数*(耕地图斑面积-图斑内实测的线状地物面积)。


  • 第15题:


    例5-2根据××国土厅的安排,某县于××年××月开始进行土地调查工作,土地权属调查现已完成;下一步的工作是完成该县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


    测区总面积约370 km2。地势平坦,平均海拔25 m。


    1.主要技术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版);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3)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范》;


    4)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


    6)《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15968—1995);


    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 000、1:50 000数字高程模型》(CH/T1008—2001)。


    数学基础为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现有成果资料如下:


    1)村级以上行政界线资料;


    2)该县土地权属调查成果;


    3)该县乡、镇和村级土地权属调查成果;


    4)该地区以前所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资料。


    问题


    (1)简述土地调查的内容。


    (2)简述地类调查的内容与要求。


    (3)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面积计算的工作内容。




    答案:
    解析:

    (1)土地调查内容如下。


    ①农村土地调查。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


    ②城镇土地调查。调查城市、建制镇内部每宗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每宗土地的位置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③据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地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掌握全国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④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2.地类调查的内容与要求如下(参见5.3考点5)。


    ①线状地物调查。


    线状地物包括河流、铁路、公路、管道用地、农村道路、林带、沟渠和田坎等。


    线状地物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 mm的,按图斑调查;线状地物宽度小于图上2 mm的,调绘中心线,用单线符号表示,称为单线现状地物,并要求在宽度均匀处实地量测宽度,精确至0.1 m,当宽度变化大于20%时,应分段量测竟度。


    在以系数扣除田坎的地区,田坎不调绘;但作为权属界线和行政界线的田坎应调绘其准确位置,不参与面积计算。


    ②图斑调查。


    单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或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称为图斑。


    明显界线与DOM上同名地物的移位不得大于图上0.3 mm,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1.0 mm。


    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图上4.0 mm2,耕地、园地为图上6.0mm2,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一般为图上15.0 mm2


    ③零星地物调查。


    零星地物指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非耕地或非耕地中面积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耕地。零星地物一般可不调查。


    (3)面积计算的内容如下(参见考点8)。


    ①图斑面积及图斑地类面积计算。


    图斑面积计算根据图斑的拐点坐标,采用统一规定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图斑面积计算。


    图斑地类面积=图斑面积-(实测线状地物面积+田坎面积+应该扣除的其他面积)


    ②线状地物面积计算。


    线状地物的面积=线状地物长度*外业测量的宽度


    ③田坎面积计算。


    实测的田坎面积的计算方法同线状地物面积计算。


    按系数扣除的田坎面积=田坎系数*(耕地图斑面积-图斑内实测线状地物面积)



  • 第16题: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依据的土地利用分类是:()。

    •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 B、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的城镇土地分类。 
    • C、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 D、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有三大支撑技术,简称为“3S”系统,它指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有三大支撑技术,简称为“3S”系统,它指的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

  • 第18题:

    3S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作用有哪些?


    正确答案: RS和GPS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源,GPS同时可以进行精确的定位,GIS对调查数据进行行综合处理。
    3S集成中各部分的作用
    1.RS与GIS的集成:
    ①GIS作为RS图像处理的工具:图像校正、分类、典型区域选取
    ②RS作为GIS的信息来源:点线面要素的提取、DEM的制作、GIS图件的更新
    2.RS与GPS的集成:
    ①GPS可以为RS数据的实时、快速定位提供服务,为RS数据校正提供服务
    ②RS可以实现GPS定位信息的查询
    3.GIS与GPS的集成:
    ①GPS可以为GIS及时采集、更新或修正数据
    ②GIS中可以定点、定位查询专题信息
    GIS的功能:数据获取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组织;空间查询与分析

  • 第19题:

    我国第二次全国国土资源大调查用到的3s技术有()

    • A、GIS
    • B、RS
    • C、GPRS
    • D、GPS
    • E、Sale

    正确答案:A,B,D

  • 第20题: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全面获取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信息,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土地调查成果。
    具体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相关文字成果和土地数据库成果等。
    (一)数据成果
    1.各级行政区各类土地面积数据;
    2.各级行政区基本农田面积数据;
    3.不同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数据;
    4.各级行政区城镇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
    5.各级行政区各类土地的权属信息数据。
    (二)图件成果
    1.各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2.各级基本农田分布图件;
    3.市县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4.土地权属界线图件;
    5.第二次土地调查图集。
    (三)文字成果
    1.综合报告
    (1)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2)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3)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2.专题报告
    (1)各级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
    (2)各市县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四)数据库成果
    形成集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图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内容为一体的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主要包括:1.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2.各级土地权属数据库;
    3.各级多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
    4.各级基本农田数据库;
    5.市(县)级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 第21题:

    填空题
    3S技术是土地资源学中运用广泛的技术手段,它包括()、()、()。

    正确答案: GIS,GPS,RS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应用“3S”技术进行土地评价的前景如何?

    正确答案: RS技术为土地评价提供了实时的数据来源,GPS技术为评价提供了精准的位置,GIS技术为土地评价提供了多种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我国第二次全国国土资源大调查用到的3s技术有()
    A

    GIS

    B

    RS

    C

    GPRS

    D

    GPS

    E

    Sale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3S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作用有哪些?

    正确答案: RS和GPS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源,GPS同时可以进行精确的定位,GIS对调查数据进行行综合处理。
    3S集成中各部分的作用
    1.RS与GIS的集成:
    ①GIS作为RS图像处理的工具:图像校正、分类、典型区域选取
    ②RS作为GIS的信息来源:点线面要素的提取、DEM的制作、GIS图件的更新
    2.RS与GPS的集成:
    ①GPS可以为RS数据的实时、快速定位提供服务,为RS数据校正提供服务
    ②RS可以实现GPS定位信息的查询
    3.GIS与GPS的集成:
    ①GPS可以为GIS及时采集、更新或修正数据
    ②GIS中可以定点、定位查询专题信息
    GIS的功能:数据获取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组织;空间查询与分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