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每句3分,篇名不翻译)(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题目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每句3分,篇名不翻译)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相似考题
更多“翻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每句3分,篇名不翻译)(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

    (一)(8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正确答案:

    答:(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 第2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3分)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关键词“妻子”“绝境”各1分,译出大意1分)

  • 第3题: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正确答案:
    (1)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2)于是他们就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依从人民的愿望。

  • 第4题:

    四、(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1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四、(15分)

                              16.(3分)(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 (每小题1分)

                              17.(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

                              18.(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 (各2分)

                              19.(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 第5题: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


    11.(3分)D

  • 第6题:

    二古诗文阅读(23)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

      (1)屋舍俨然:(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 (4)皆叹惋: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问今是何世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不复出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设酒杀鸡作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10.下列诗()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二古诗文阅读(23)
       (
    )(12)
       7
    (4分,每处一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整齐的样子(2)听到(3)(4)惊讶,惊奇
       8
    (2)答案:D
       9
    (4分,每句2)(1)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2)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0
    (2)答案:B

  • 第7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史,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被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敏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删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带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拉史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见而不受.夸为官宣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幂受,夸为妻要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夸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主::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

    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


    正确答案:D
    D
    (得: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 第8题:

    (二)文言文阅读(12分)回答11至14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厉害

    B.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得到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正确答案:C
    C
    (加:益处,好处。)

  • 第9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分)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4分)


    正确答案:
    (l)(邹忌)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4分,“寝”、“美”、“私”各1分,大意1分)
    (2)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让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 (4分,“谤讥”、“市朝”、“闻”各l分,大意1分)

  • 第10题:

    初中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学过的文言文中文言虚词“乃”的用法,以下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代词,我)
    B、《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副词,竟然,却)
    C、《狼》:“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副词,于是,就)
    D、《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副词,才,这才)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汉语文言虚词。A项中的“乃”是副词“于是,就”的意思。故A项归纳解释有误,本题当选A项。

  • 第11题:

    翻译: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正确答案: 礼是从哪里产生的呢?答案是:人类生来就有欲望,欲望达不到不可能放弃追求;追求没有限度和界限的时候,就不可能没有争夺。互相争夺就引起混乱,乱起来就没有出路。

  • 第12题:

    问答题
    翻译: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正确答案: 礼是从哪里产生的呢?答案是:人类生来就有欲望,欲望达不到不可能放弃追求;追求没有限度和界限的时候,就不可能没有争夺。互相争夺就引起混乱,乱起来就没有出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


    正确答案:
    2.(2分)①树立             ②益处

  • 第14题: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正确答案: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第15题: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翻译


    参考答案: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 第16题: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诗词欣赏(4分)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4分)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9——13题。(15分)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二、理解,感悟
      (一)(4分)
       8.(4分)(1)(2分)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2分)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 第17题: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12.(4分,每小题2分)(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去”“犬”“阳”“阴”译错酌情扣分)

  • 第18题: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正确答案:
      8.(1)喜爱菊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2)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评分:4分。每小题2分,大意对即可)

  • 第19题:

    把第1卷《鱼我所欲也》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此之谓失其本心。


    正确答案:
    (1)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5分,“万钟~则~加”各1分,大意2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的思想。(2分,“此之谓”“本心”各1分)

  • 第20题: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7~21题。(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 ( )

    A.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B.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为之

    C.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乡为身死而不受 便扶向路

    E.宫室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正确答案:B,D

  • 第21题:

    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现象。下列诗句没有包含“古今异义”词的是( )。


    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D.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对文言知识中古今异义词的掌握。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A项:“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的意思是有时遇到老师的训斥,我就态度愈加恭敬,礼数愈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来争辩;等到老师高兴的时候,就有去请教。此句中不存在古今异义词,与题意不符,错误。

    B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为古今异义词,古义:妻子和子女,今义:男性的配偶。此项存在古今异义词,与题意相符,正确。

    C项:“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为古今异义词,古义:祭祀或祭拜用品。今义: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此项存在古今异义词,与题意相符,正确。

    D项:“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中的“美人”、“左右”皆为古今异义词。“美人”古义:泛指王的妃嫔。今:美丽的人。“左右”古义:指王左右的人,即王的臣子。今义:方位词。此项存在古今异义词,与题意相符,正确。

  • 第22题:

    请翻译“先王恶其乱,古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这句话。


    正确答案:先王厌恶那乱,所以制定礼仪、合宜的道德来治养人们的欲望,供给人所求的东西,使人们的欲望不至于竭尽所取,使所取之物不至于为欲望所竭尽,欲望和物质是相互依赖儿子生的,这就是礼仪所兴起的原因。

  • 第23题:

    问答题
    请翻译“先王恶其乱,古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这句话。

    正确答案: 先王厌恶那乱,所以制定礼仪、合宜的道德来治养人们的欲望,供给人所求的东西,使人们的欲望不至于竭尽所取,使所取之物不至于为欲望所竭尽,欲望和物质是相互依赖儿子生的,这就是礼仪所兴起的原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