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找规律,填一填。

(1)8 , 11,14 ,17,(   ),23 ,(   );

(2)4 , 9, 16 , 25,(   ),49 ,  64;

(3)1, 8, 27 ,(   ),125 ,(   );

(4)3, 6, 9 ,15, 24 ,(   ),63,(   )。


(1)8 ,  11,14 ,17,(20),23 ,(26);

(2)4  ,  9, 16  ,  25,(36),49 ,   64;

(3)1, 8, 27 ,(64),125 ,(216);

(4)3, 6, 9 ,15, 24 ,(39),63,(102)。


我能填一填并连一连。

1.聪明在于 , 在与积累。 (王维)

2.明月 ,清泉 。 (列宁)

3.水南水北 , 处处梅。 (李白)

4.两岸青山 , 。 (王安石)


正确答案:
1.勤奋,天才
2.松间照,石上流。
3.重重柳,山后山前
4.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12个月儿童每人氟的适宜和安全摄入

A. 0. 1~0. 4

B. 0. 2~1. 0

C. 1. 6~2. 6

D. 2. 7~3. 7

E. 3. 8~4. 8


正确答案:B
6~12个月儿童每人氟的适宜和安全摄入量是0.2~1.0mg/d。


八年级上册数学成功训练计划主编刘增利答案

情告诉我正确的答案


这些没有挖。我查了下。好象只有书卖。连书的内容网上也没有。要写答案也不可行了!最好是把题目拿来。或者你看看原来应该有答案的吧!http://www.51maishu.com/Book/821122.aspx


请教:2012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1大题第1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计算:(-2)100+(-2)101的是()

A 2100

B-1

C-2

D -2100

 


正确答案:D


摘要: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填一填。1.6+6+6+6=()×()2×3=()+()+()2.二()得八四六()三四()五八()六六()3.()×()=12()×()=12()×4+5=254.在○里填上“>”“10□×6>157.6个3相加,和是()。8.5乘6,写成乘法算式是()。9.一个乘数是2,另一个乘数是4,积是()。10.两数相乘的积是12,一个乘数是2,另一个乘数是()。二、辨一辨。(准确的画“√”,错误的画“”)1.5与3的和是多少?能够写成5×3=15。()2.4个6相加,能够写成4+6=10。()3.8+4+4+6+2=4×6。()4.2乘6,能够写成6×2。()5.一个乘数是2,另一个乘数是4,积是6。()三、计算题。1.直接写得数。5×3=4×2=6×6=3×6=4×4=6×1=2×3=5×5=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24()×6=183×()=3()×5=156×()=304×()=16四、看图填空并写出算式。1.每堆有()个,有()堆,一共有()个。w□○□=□(个)2.每盘有()个,有()盘,一共有()个。□○□=□(个)3.□×□○□=□(个)五、解决问题。1.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一共有多少人在做操?(2)踢毽子和跳绳的各有多少人?2.一共有多少颗樱桃?参考答案一、1.642222.四二十四十二四十三十六3.342654.=>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提供以下哪些业务()1.语音业务2.低速语音业务3.数据业务4.低速数据业务

A.12

B.23

C.34

D.14


参考答案:D


卸货计划内容有()。1.卸货期间缆绳2.应急拖缆3.油温、空挡测量。

A.3

B.12

C.123


正确答案:C


《90油污法》所指污染水域有()1.可通穿水域2.可通航水域附近海岸线3.经济水域。

A.3

B.123

C.12


正确答案:C


卸货作业岸对船信息交换有1.本船装货各种数量2.预定卸货数量3.船舶配载。

A.3

B.12

C.123


正确答案:C


《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以内;
(2)讲解要目的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3)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
(4)结合例子归纳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路及步骤。
答辩题目
1.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些解法?
2.你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
注:图片节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09页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四)小结作业
小结:重点回顾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及步骤。
作业:思考练习题中的两个方程组是否有其他的求解方法。
【板书设计】

更多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相关考题
考题 北师大出版社数学教科书关于“时间”的课程内容,在一年级上册编排了“认识钟表”,二年级上册编排了“时、分、秒”,三年级上册编排了“年、月、日”;关于“空间认识”的课程内容,一年级上册安排了“位置与顺序”,认识前后左右上下,二年级上册安排了“方向与位置(一)”认识东西南北,四年级上册安排“方向与位置(二)”学习确定位置。 请首先阐述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正确答案:(1)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如学科取向、学生取向、社会取向、混合取向;(2)处理好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的关系;(3)处理好逻辑组织与心理顺序的关系;(4)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

考题 单选题某日冻土观测有以下三个冻结层,0CM至3CM, 8CM至12CM, 15CM至25CM,下面记录正确的是()A 第一栏上限0,下限3,第二栏上限8,下限12,第三栏上限15,下限25B 第一栏上限25,下限15,第二栏上限12,下限8,第三栏上限3,下限0C 第一栏上限15,下限25,第二栏上限8,下限12,第三栏上限0,下限3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北师大出版社数学教科书关于“时间”的课程内容,在一年级上册编排了“认识钟表”,二年级上册编排了“时、分、秒”,三年级上册编排了“年、月、日”;关于“空间认识”的课程内容,一年级上册安排了“位置与顺序”,认识前后左右上下,二年级上册安排了“方向与位置(一)”认识东西南北,四年级上册安排“方向与位置(二)”学习确定位置。再运用其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和解释。正确答案: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的这种组织方式,较好地处理了直线式和螺旋式的组织方式。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采取环环紧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方式进行排列,使学生感觉到总在学习新东西,保持学习的兴趣;螺旋式是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门课程内容的某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直线式与螺旋式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直线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螺旋式考虑到了学生的认识特点,有利于加深对学科的理解。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北师大出版社数学教科书关于“时间”的课程内容,在一年级上册编排了“认识钟表”,二年级上册编排了“时、分、秒”,三年级上册编排了“年、月、日”;关于“空间认识”的课程内容,一年级上册安排了“位置与顺序”,认识前后左右上下,二年级上册安排了“方向与位置(一)”认识东西南北,四年级上册安排“方向与位置(二)”学习确定位置。 请首先阐述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正确答案:(1)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如学科取向、学生取向、社会取向、混合取向;(2)处理好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的关系;(3)处理好逻辑组织与心理顺序的关系;(4)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某垃圾填埋场在2000年向第一填埋单元填埋垃圾共20万吨,2001年转入第二填埋单元填埋,共填埋垃圾25万吨,2002年又转入第三填埋单元填埋,共填埋垃圾30万吨。2003年准备对已填垃圾的三个单元实施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在项目实施前对第一单元进行了全面抽气试验(气体收集井及盲沟已在填埋过程中设置),得到的稳定抽气量是200立方米/小时,经测算,该填埋场的垃圾最大理论产气量为103立方米/吨(标准状态下),已知抽气试验是在一个大气压,环境温度为25℃时进行的。假设产气速率常数k为0.108,则2004年三个填埋单元的产气量为()A 630m3/hB 701m3/hC 583m3/hD 534m3/h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试讲题目2.题目:Attributive clause 2.内容: ? 3.基本要求: (1)根据所给材料,设计语法相关的教学活动; (2)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3)试讲时间10分钟; (4)全英授课。 答辩题目1.请谈谈语法教学中的常见教学方法。 2.本堂课的难点在哪里? (注:以上图片节选自仁爱版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03页)答案:解析:二、考题解析 【教案】 National heroes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 Ability aim: Students are able to improve their logical thinking and inductive ability. Emotional aim: Students will be more interested and confident in English learn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Key point: The improvement in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 Difficult point: How to improve their inductive ability and be confident to express themselves.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Warming-up 1. Greetings. 2. Lead students to sing a song named You Raise Me Up. 3. Ask them if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can raise them up to lead out topic. Step 2: Presentation 1.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to get the main idea and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they may not understand. 2. Write down the target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and ask students to observe and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3. Explain and conclude the definition, structure and rules of attributive clause. The attributive clause is used to modify a noun or pronoun before it. The structure is “antecedent + relative words + clause”. When the antecedent is a person, the relative word should be “who” or “that”. When the antecedent is a thing, the relative word should be “which” or “that”. Step 3: Practice Mechanical drill: Lead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on the screen. Check answers later. Give encouragement. Meaningful drill: Ask them to describe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Invite a few students to answer. Step 4: Production Discussion: Make a discussion in groups of 4 about what they learn from these national heroes. They should try to use attributive clause as much as possible. 5 minutes are given before inviting one or two group representatives to share. St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 Summary: ask a student to help conclude the content of the lesson and summarize together. Homework: ask students to share the story of astronauts to their parents and write a short composition about their feelings. Also, they need to use attributive clause in the article. Blackboard design:Teaching reflection

考题 北师大出版社数学教科书关于“时间”的课程内容,在一年级上册编排了“认识钟表”,二年级上册编排了“时、分、秒”,三年级上册编排了“年、月、日”;关于“空间认识”的课程内容,一年级上册安排了“位置与顺序”,认识前后左右上下,二年级上册安排了“方向与位置(一)”认识东西南北,四年级上册安排“方向与位置(二)”学习确定位置。再运用其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和解释。正确答案: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的这种组织方式,较好地处理了直线式和螺旋式的组织方式。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采取环环紧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方式进行排列,使学生感觉到总在学习新东西,保持学习的兴趣;螺旋式是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门课程内容的某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直线式与螺旋式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直线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螺旋式考虑到了学生的认识特点,有利于加深对学科的理解。

考题 单选题某垃圾填埋场在2000年向第一填埋单元填埋垃圾共20万吨,2001年转入第二填埋单元填埋,共填埋垃圾25万吨,2002年又转入第三填埋单元填埋,共填埋垃圾30万吨。2003年准备对已填垃圾的三个单元实施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在项目实施前对第一单元进行了全面抽气试验(气体收集井及盲沟已在填埋过程中设置),得到的稳定抽气量是200立方米/小时,经测算,该填埋场的垃圾最大理论产气量为103立方米/吨(标准状态下),已知抽气试验是在一个大气压,环境温度为25℃时进行的。该填埋场垃圾的产气速率常数(k)是()A 0.10B 0.15C 0.05D 0.20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小摄影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材料二:“角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和动物交朋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与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通过从平面图形中发现角、指出角、画角,使学生经历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正方形纸、活动角、直尺、三角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角 板书“角”字,问:这是什么字?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上面有角? 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角的数学乐园游玩,在角的乐园里,我们不仅能玩得开心,还可以学到许多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在哪些地方有角。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出示课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到它们吗? 设计意图:将生活中的角抽象出具体的图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象。 3.出示练习 第1题,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作适时的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角的表象的正确认识。 4.教师拿出各种形状的纸,提问学生:在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最后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的纸问学生,这张纸有角吗?(没有)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角形成正确的表象后,再次从平面图形中准确找角,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拓宽学生的视野,角不但能独立存在还可藏在图形中。 5.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圆形纸,试着折出一个角。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折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出角的表象。 (二)动手实践,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1.摸一摸你所折的角,你有什么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有一个尖儿,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2.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样角的各个部分也都有名字,出示角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教师结合幻灯片的演示强调:这个尖尖的部分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3.课件出示几个角,请同学分别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角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三)观察比较,知道角有大有小。 1.活动一:学生自己先用活动角摆一个角,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摆一个比自己手中的角更大或者更小的角。 2.活动二:师生互动,先由教师摆出一个角,然后学生再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大的角,到前面比一比。再让学生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小的角进行比较。 3.课件演示: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角,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谁大谁小? 4.课件出示练习题:下面的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实践,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角度埋下伏笔。 (四)动手尝试,掌握角的画法 1.活动一: (1)怎样画一个角呢?学生自由尝试画角。 (2)师:展示画对的角,请同学说说是怎么画的。 生:先画顶点,再画两条直直的边。 师:画角需要用到一些什么工具呢?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设计意图: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2.活动二:学生练习画角 (1)请你自己动手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角的画法和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2)出示课件,请你画一个比老师的角更大的角和一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简单渗透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出示课件:小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先要定顶点。再从顶点引两边。边长短,角不变。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记忆角的组成、角的域法以及角的大小。 2.出示课件:欣赏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3.猜猜看一张长方形的纸有4个角,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4.出示课件:找找图形中共有多少个角? 5.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提供以下哪些业务() 1.语音业务 2.低速语音业务 3.数据业务 4.低速数据业务A、12B、23C、34D、14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