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中国甲公司向德国乙公司出口一批运动鞋,美国丙公司指控该批货物侵犯了其在德国登记注册的专利权,货物遭德国海关扣押,德国乙公司遂向中国甲公司索赔,甲公司可以成立的免责理由包括、A、甲公司在订立合同时不知道这批货物可能侵权B、乙公司在订立合同时知道这批货物存在第三者权利C、甲公司是遵照乙公司提供的技术图样和款式进行生产的D、乙公司在订立合同后知道这批货物侵权但未在合理时间内及时通知甲公司

题目
中国甲公司向德国乙公司出口一批运动鞋,美国丙公司指控该批货物侵犯了其在德国登记注册的专利权,货物遭德国海关扣押,德国乙公司遂向中国甲公司索赔,甲公司可以成立的免责理由包括、

A、甲公司在订立合同时不知道这批货物可能侵权
B、乙公司在订立合同时知道这批货物存在第三者权利
C、甲公司是遵照乙公司提供的技术图样和款式进行生产的
D、乙公司在订立合同后知道这批货物侵权但未在合理时间内及时通知甲公司

相似考题
更多“中国甲公司向德国乙公司出口一批运动鞋,美国丙公司指控该批货物侵犯了其在德国登记注册的专利权,货物遭德国海关扣押,德国乙公司遂向中国甲公司索赔,甲公司可以成立的免责理由包括、”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甲公司以CIF价向德国乙公司出口一批工艺制品,双方选择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甲公司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并规定以信用证方式支付。甲公司在规定的期限内在指定的中国某港口装船,船公司签发了提单,甲公司取得单据后办理了议付。第二天,甲公司接到德国乙公司来电,称装货的海轮在海上失火,工艺制品全部烧毁,要求甲公司出面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否则要求甲公司退还全部货款。依国际惯例及中国《海商法》,下列选项哪项是正确的?( )

    A.乙公司应向中国甲公司提出索赔

    B.乙公司应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C.乙公司应向船公司提出索赔

    D.该案货物的风险是在装货港船舷转移


    正确答案:B
    A错,因为货物的损失与甲公司无关。B正确,当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货物的风险已从甲公司转移给了乙公司,因此,应由乙公司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c错,依《海商法》的规定,船方对火灾是免责的,因此,乙公司不应向船公司提出索赔。D错,在CIF术语下,货物的风险以货物在装运港口被装上船时为界,风险转移不再设定“船舷”的界限。

  • 第2题:

    营业地位于中国的买方甲公司和营业地位于德国的卖方乙公司签订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约定货物在中国境内销售,合同纠纷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货物在运抵上海港时,第三人丙公司提出该批货物侵犯了其在中国享有的外观设计专利权。就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A.如甲公司在订立合同时已知该种专利权的存在,则乙公司免除其知识产权担保义务

    B.如果该批货物是按照甲公司所提供的技术图样、图案和款式所生产的,则乙公司免除其知识产权担保义务

    C.海关扣押了该批货物后迅速通知了甲公司,若甲公司在合理时间内未通知乙公司货物涉嫌侵权的事实,则甲公司丧失要求乙公司辩驳丙公司指控的权利

    D.甲公司将该批货物转卖于法国某公司在法国国内销售,若此时丁公司也提出该批货物侵犯其专利权,则乙公司亦不承担知识产权的担保义务


    正确答案:ABCD
    [考点] 知识产权担保义务
    [答案及解析]ABCD。根据《公约》等相关规定可知,知识产权担保义务: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依据买方营业地或合同预期的货物销售地或使用地的知识产权主张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卖方只承担特定地域(买方营业地和合同货物预期销售地或使用地)的知识产权担保。在下列情况下,卖方不承担知识产权担保义务:(1)地域方面的限制:若双方在订立合同时,买方未告知卖方货物将销往第三国,则卖方对买方不承担该第三国的知识产权的担保义务,而只对买方所在国负责。(2)两个主观方面的例外:买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此项权利或要求的发生;此项权利或要求的发生,是由于卖方要遵照买方所提供的技术图样、图案、款式或其他规格。(3)买方已知道或应知道第三方的权利或要求后一段合理期间内,应将这种权利或要求的性质通知卖方,否则将无权要求卖方承担辩驳第三方权利或要求的义务。故ABCD四项正确。

  • 第3题:

    美国甲公司向中国乙公司出售一批设备,在该批货物进人中国大连海关时,丙公司认为该批设备侵犯了其专利权,遂向大连海关提出了申请扣留该批涉嫌侵权货物。据此根据《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收货人乙公司应当按照规定,向大连海关如实申报该批设备的知识产权状况,由海关在30个工作日内备案
    B、丙公司有充分证据证明该批设备侵犯了其专利权,则可以向大连海关提交申请书和侵权证明文件,申请扣留该批涉嫌侵权的货物,大连海关应当及时扣留该批设备
    C、乙公司有充分证据证明该批设备没有侵犯任何人的专利权,则可以向大连海关申请放行其货物,海关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放货
    D、大连海关发现该批设备存在侵犯知识产权嫌疑的,在调查后认定侵权成立,则可以没收该批设备进行处置,将其转交给有关公益机构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答案:D
    解析:
    特别注意2004年3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规定,相关考点只有在2009年真题中考查过一次,类似知识点应当引起考生高度重视。关于知识产权的权利备案申请,是由知识产权权利人向海关备案的,而不是由收货人备案,因为知识产权的权利人更有动力去申请,故A项由收货人申请权利备案是错误的;知识产权的权利人有充分证据认为存在侵犯其知识产权的,应当提交申请书、侵权证明文件,还必须提供担保,海关才能扣留涉嫌侵权货物,故B项表述不完整,不选;如果收货人能够证明不存在货物侵权的,可以请求海关放货,海关在扣留货物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没有收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的,则应当放行扣留货物。注意当事人申请放行涉嫌侵权货物的,必须在20个工作日内没有收到法院协助执行的通知时,海关才可以放货,故C项表述错误;海关在调查后认定涉嫌侵权的货物侵犯知识产权时,可以没收货物,并转交公益机构用于公益目的,故D项表述正确,当选。

  • 第4题:

    ★ 中国甲公司向德国乙公司出口一批农产品,货物在2005年1O月12日发运,但随后甲公司即表示因为其周转遇到困难将无力购买该批货物。中国公司于是将在途货物转卖给德国的丙公司,双方在2005年10月15日签订合同,货物于10月20日抵达乙公司指定的港口。依《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这批农产品卖给丙公司的风险转移时间应是下列哪项?()
    A.10月12日货物发运时
    B. 10月15日合同订立时
    C. 10月20日抵达乙公司指定的港口时
    D.买方付清货款时


    答案:B
    解析: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8条规定,对于在运输途中销售的货物,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就移转到买方承担。本题中的农产品在出售给德国的丙公司时,厲于在运输途中的货物,因而根据公约的规定其风险应自合同订立时起转移给买方,B正确。

  • 第5题:

    中国公司甲与美国公司乙签订空调进口采购合同,采用的价格术语为CIP项目现场。在中国境内运至项目现场的途中,因司机不慎造成货车翻人河中,导致不能如期供货,中国公司甲损失严重。下列关于损失赔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公司甲自行承担货物损失,但有权向保险公司索赔
    B.中国公司甲有权向美国公司乙索赔,也有权向保险公司索赔
    C.应先由美国公司乙向运输公司索赔,再由中国公司甲向美国公司乙索赔
    D.应先由中国公司甲向美国公司乙索赔,再由美国公司乙向运输公司索赔

    答案:A
    解析:
    CIP即指定目的地模式,对于货物的交付,卖方在合同中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将合同中规定的货物交给卖方自己指定的承运人或第一承运人,完成交货。关于风险的转移,卖方承担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控制之前的风险,买方承担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控制之后的风险。

  • 第6题:

    中国公司甲与美国公司乙签订空调进口采购合同,采用的价格术语为CIP项目现场。在中国境内运至项目现场的途中,因司机不慎造成货车翻入河中,导致不能如期供货,中国公司甲损失严重。下列关于损失赔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公司甲自行承担货物损失,但有权向保险公司索赔
    B.中国公司甲有权向美国公司乙索赔,也有权向保险公司索赔
    C.应先由美国公司乙向运输公司索赔,再由中国公司甲向美国公司以索赔
    D.应先由中国公司甲向美国公司乙索赔,再由美国公司向运输公司索赔

    答案:A
    解析:

  • 第7题:

    2012年6月2日,中国甲公司与德国乙公司依CIF(汉堡)的价格条件订立了出口一批药品的合同。合同约定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2年6月10日,甲公司将货物交给承运人装船,承运人签发了清洁提单。6月20日,乙公司将尚处于运输途中的货物专卖给意大利丙公司。7月16日,丙公司收货时发现部分货物湿损。经查:该湿损是因船舶在海上与一渔船相撞导致货舱少量进水引起的。中国、德国、和意大利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下列关于本案中货物风险转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在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在丙公司收货时转移
    • B、在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在货物于装运港装上船时转移
    • C、在乙公司与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在丙公司收到货物时转移
    • D、在乙公司与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在双方之间订立合同时转移

    正确答案:B,D

  • 第8题:

    营业地位于中国的买方甲公司和营业地位于德国的卖方乙公司签订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约定合同在中国境内销售,合同纠纷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货物在运抵上海港时,第三人丙公司提出该批货物侵犯了其在中国享有的外观设计专利权。就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如甲公司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该种专利权的存在,则乙公司免除其知识产权担保义务
    • B、如果该批货物是按照甲公司所提供的技术图样、图案和款式所生产的,则乙公司免除其知识产权担保义务
    • C、海关扣押了该批货物后迅速通知了甲公司,若甲公司在合理时间内未通知乙公司货物涉嫌侵权的事实,则甲公司丧失要求乙公司辩驳丙公司指控的权利
    • D、甲公司将该批货物转卖于法国某公司在法国国内销售,若此时丁公司也提出该批货物侵犯其专利权,则乙公司亦不承担知识产权的担保义务

    正确答案:A,B,C,D

  • 第9题:

    中国甲公司向德国乙公司出口一批农产品,货物在2005年10月12日发运,但随后乙公司即表示因为其周转遇到困难将无力购买该批货物。中国公司于是将在途货物转卖给德国的丙公司,双方在2005年10月15日签订合同,货物于10月20日抵达乙公司指定的港口。依《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这批农产品卖给丙公司的风险转移时间应是下列哪项?()

    • A、10月12日货物发运时
    • B、10月15日合同订立时
    • C、10月20日抵达乙公司指定的港口时
    • D、买方付清货款时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单选题
    中国甲公司向美国乙公司出口一批运动鞋,德国丙公司指控该批货物侵犯了其在美国登记注册的专利权,货物遭美国海关扣押,美国乙公司遂向中国甲公司索赔。甲公司不可免责的理由是下列哪项?()
    A

    乙公司在订立合同时知道这批货物存在第三者权利

    B

    甲公司在订立合同时不知道这批货物可能侵权

    C

    甲公司是遵照乙公司提供的技术图样和款式进行生产的

    D

    乙公司在订立合同后知道这批货物侵权但未在合理时间内及时通知甲公司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货物买卖--《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知识产权担保。依《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2条第2款的规定,卖方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免除其知识产权担保的义务:(1)买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此项权利或要求;(2)此项权利或要求的发生,是由于卖方要遵照买方所提供的技术图样、图案、款式或者其他规格。因此,AC可免责。此外,《公约》第43条规定了买方的及时通知义务,当买方已知道或理应知道第三方的权利或要求后一段合理时间内,应将此项权利或要求的性质通知卖方,否则就丧失了买方依公约本来可以得到的权利,即要求卖方承担辩驳第三方的权利。D可免责,B不能免责。

  • 第11题:

    单选题
    2012年6月2日,中国甲公司与德国乙公司依CIF(汉堡)的价格条件订立了出口一批药品的合同。合同约定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2年6月10日,甲公司将货物交给承运人装船,承运人签发了清洁提单。6月20日,乙公司将尚处于运输途中的货物专卖给意大利丙公司。7月16日,丙公司收货时发现部分货物湿损。经查:该湿损是因船舶在海上与一渔船相撞导致货舱少量进水引起的。中国、德国、和意大利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本案中,应由()办理出口清关手续。
    A

    甲公司

    B

    丙公司

    C

    甲公司和丙公司

    D

    乙公司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美国甲公司向中国乙公司出售一批设备,在该批货物进入中国大连海关时,丙公司认为该批设备侵犯了其专利权,遂向大连海关提出了申请扣留该批涉嫌侵权货物。据此根据《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下列哪一说法正确?(  )
    A

    收货人乙公司应当按照规定,向大连海关如实申报该批设备的知识产权状况,由海关在30个工作日内备案

    B

    丙公司有充分证据证明该批设备侵犯了其专利权,则可以向大连海关提交申请书和侵权证明文件,申请扣留该批涉嫌侵权的货物,大连海关应当及时扣留该批设备

    C

    乙公司有充分证据证明该批设备没有侵犯任何人的专利权,则可以向大连海关申请放行其货物,海关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放货

    D

    大连海关发现该批设备存在侵犯知识产权嫌疑的,在调查后认定侵权成立,则可以没收该批设备进行处置,将其转交给有关公益机构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海关总署应自收到权利人备案申请文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确定是否准予备案,并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备案的,应当说明理由。由此可见,知识产权的权利备案申请,是由知识产权权利人向海关备案的,而不是由收货人备案。
    B项,权利人提交申请书及相关证明文件和足以证明侵权事实明显存在的证据,并依条例第14条提供担保的,海关应扣留侵权嫌疑货物。
    C项,如果收货人能够证明不存在货物侵权的,可以请求海关放货,海关在扣留货物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没有收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的,则应当放行扣留货物。当事人申请放行涉嫌侵权货物的,必须在20个工作日内没有收到法院协助执行的通知时,海关才可以放货。
    D项,海关在调查后认定涉嫌侵权的货物侵犯知识产权时,可以没收货物,并转交公益机构用于公益目的

  • 第13题:

    中国甲公司向德国乙公司出口一批农产品,货物在2005年10月12日发运,但随后甲公司即表示因为其周转遇到困难将无力购买该批货物。中国公司于是将在途货物转卖给德国的丙公司,双方在2005年10月15日签订合同,货物于10月20 日抵达乙公司指定的港口。依《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这批农产品卖给丙公司的风险转移时间应是下列哪项?( )

    A.10月12 日货物发运时

    B.10月15日合同订立时

    C.10月20日抵达乙公司指定的港口时

    D.买方付清货款时


    正确答案:B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8条规定,对于在运输途中销售的货物,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就移转到买方承担。本题中的农产品在出售给德国的丙公司时,属于在运输途中的货物,因而根据公约的规定其风险应自合同订立时起转移给买方,B正确。

  • 第14题:

    中国甲公司和法国乙公司签订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交付一批儿童玩具。玩具运到法国后法国乙公司又将其转卖到了美国。法国丙公司和美国丁公司分别依据法国法和美国法向法国乙公司提起诉讼,认为法国乙公司在法国和美国销售的这批货物侵犯了他们的知识产权,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公司有义务担保其出卖的货物上没有他人的权利
    B.甲公司有义务就丙公司向乙公司提起的侵权诉讼承担赔偿责任
    C.甲公司没有义务就丁公司向乙公司提起的侵权诉讼承担赔偿责任
    D.如果甲公司交付的玩具系按照乙公司提供的图纸完成,则甲公司不需要在本案中承担任何责任

    答案:A,B,C,D
    解析:
    选项A正确。根据《公约》第41条的规定,卖方有权利担保义务。卖方必须保证对其出售的货物享有完全的所有权,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选项B正确。根据《公约》第42条的规定,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依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主张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如果不存在《公约》规定的免责事由,卖方针对第三方根据买方营业地法律所提起的侵犯知识产权诉讼有赔偿义务。选项C正确。如B项解析所述,卖方有义务保证其货物不侵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但这种义务也是有限制的。一般来讲,根据转售地或使用地法律提起的赔偿诉讼,卖方没有担保义务,除非通过合同,这些地方能够被卖方预见。选项D正确。根据《公约》第42条的规定,损害的出现是由于卖方遵照买方所提供的技术图样、图案、款式或其他规格的结果,卖方无论如何不负责任。

  • 第15题:

    ★★ 中国甲公司以CIF价向德国乙公司出口一批货物,双方选择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甲公司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并规定以信用证方式支付。甲公司在规定的期限内在指定的中国某港口装船,船公司签发了提单,甲公司取得单据后办理了议付。次日甲公司接到德国乙公司来电,称装货的海轮在海上失火,货物全部烧毁,要求甲公司出面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否则要求甲公司退还全部货款。依国际惯例及中国《海商法》,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乙公司应向中国甲公司提出索赔
    B.乙公司应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賠
    C.乙公司应向船公司提出索赔
    D.乙公司承担货物自装运港装上船开始起的切风险


    答案:B,D
    解析:
    。A错,因为货物的损失与甲公司无关。B正确,当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货物的风险已从甲公司转移给了乙公司,因此,应由乙公司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C错,依《海商法》的规定,船方对火灾是免责的,因此,乙公司不应向船公司提出索赔。D对,依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CIF术语下,货物的风险以货物在装运港口被装上船时为界。

  • 第16题:

    中国公司甲与美国公司乙签订空调进口采购合同,采用的价格术语为CIP项目现场。在中国境内运至项目现场的途中,因司机不慎造成货车翻人河中,导致不能如期供货,中国公司甲损失严重。下列关于损失赔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公司甲自行承担货物损失,但有权向保险公司索赔
    B、中国公司甲有权向美国公司乙索赔,也有权向保险公司索赔
    C、应先由美国公司乙向运输公司索赔,再由中国公司甲向美国公司乙索赔
    D、应先由中国公司甲向美国公司乙索赔,再由美国公司向运输公司索赔

    答案:A
    解析:
    CIP即运费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采用CIP术语时,卖方在合同中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将合同中规定的货物交给卖方自己指定的承运人或第一承运人,完成交货。卖方承担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控制之前的风险,买方承担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控制之后的风险。本题中,在中国境内运至项目现场的途中发生翻车,尚未交货但已货交承运人,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已由卖方美国公司乙转移给买方中国公司甲,损失由买方中国公司甲自行承担;但由于卖方美国公司乙已办理了货物运输保险,中国公司甲可凭保险单等向保险公司索赔。

  • 第17题:

    中国公司甲与美国公司乙签订空调进口采购合同,采用的价格术语为CIP项目现场。在中国境内运至项目现场的途中,因司机不慎造成货车翻入河中,导致不能如期供货,中国公司甲损失严重,下列关于损失赔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公司甲自行承担货物损失,但有权向保险公司索赔
    B.中国公司甲有权向美国公司乙索赔,也有权向保险公司索赔
    C.应先由美国公司乙向运输公司索赔,再由中国公司甲向向美国公司乙索赔
    D.应先由中国公司甲向美国公司乙索赔,再由美国公司乙向运输公司索赔

    答案:A
    解析:

  • 第18题:

    甲公司在德国注册成立,在中国进行商业活动时与美国的乙公司发生商务纠纷并诉诸中国法院。 法院经审理查明:甲公司的控股股东为英国人,甲公司的主营业地在德国。依照我国有关法律制度, 甲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依()确定。

    • A、德国法
    • B、英国法
    • C、中国法
    • D、美国法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中国甲公司以CIF价向德国乙公司出口一批货物,双方选择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甲公司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并规定以信用证方式支付。甲公司在规定的期限内在指定的中国某港口装船,船公司签发了提单,甲公司取得单据后办理了议付。次日甲公司接到德国乙公司来电,称装货的海轮在海上失火,货物全部烧毁,要求甲公司出面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否则要求甲公司退还全部货款。依国际惯例及中国《海商法》,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 A、乙公司应向中国甲公司提出索赔
    • B、乙公司应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 C、乙公司应向船公司提出索赔
    • D、乙公司承担货物自装运港装上船开始起的一切风险

    正确答案:B,D

  • 第20题:

    中国甲公司向美国乙公司出口一批运动鞋,德国丙公司指控该批货物侵犯了其在美国登记注册的专利权,货物遭美国海关扣押,美国乙公司遂向中国甲公司索赔。甲公司不可免责的理由是下列哪项?()

    • A、乙公司在订立合同时知道这批货物存在第三者权利
    • B、甲公司在订立合同时不知道这批货物可能侵权
    • C、甲公司是遵照乙公司提供的技术图样和款式进行生产的
    • D、乙公司在订立合同后知道这批货物侵权但未在合理时间内及时通知甲公司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中国甲公司向德国乙公司出口一批农产品,货物在2005年10月12日发运,但随后乙公司即表示因为其周转遇到困难将无力购买该批货物。中国公司于是将在途货物转卖给德国的丙公司,双方在2005年10月15日签订合同,货物于10月20日抵达乙公司指定的港口。依《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这批农产品卖给丙公司的风险转移时间应是下列哪项?()
    A

    10月12日货物发运时

    B

    10月15日合同订立时

    C

    10月20日抵达乙公司指定的港口时

    D

    买方付清货款时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货物买卖--《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风险转移。《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8条规定,对于在运输途中销售的货物,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就移转到买方承担。本题中的农产品在出售给德国的丙公司时,属于在运输途中的货物,因而根据公约的规定其风险应自合同订立时起转移给买方,B正确。

  • 第22题:

    多选题
    中国甲公司向德国乙公司出口一批运动鞋,美国丙公司指控该批货物侵犯了其在德国登记注册的专利权,货物遭德国海关扣押,德国乙公司遂向中国甲公司索赔,甲公司可以成立的免责理由包括(  )。
    A

    甲公司在订立合同时不知道这批货物可能侵权

    B

    乙公司在订立合同时知道这批货物存在第三者权利

    C

    甲公司是遵照乙公司提供的技术图样和款式进行生产的

    D

    乙公司在订立合同后知道这批货物侵权但未在合理时间内及时通知甲公司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2条规定,①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根据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主张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但以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的权利或要求为限,而且这种权利或要求根据以下国家的法律规定是以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为基础的:a.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期货物将在某一国境内转售或做其他使用,则根据货物将在其境内转售或做其他使用的国家的法律;b.在任何其他情况下,根据买方营业地所在国家的法律。②卖方在上一款中的义务不适用于以下情况:a.买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此项权利或要求;b.此项权利或要求的发生,是由于卖方要遵照买方所提供的技术图样、图案、程式或其他规格。第43条规定,①买方如果不在已知道或理应知道第三方的权利或要求后一段合理时间内,将此一权利或要求的性质通知卖方,就丧失援引第41条或第42条规定的权利。②卖方如果知道第三方的权利或要求以及此一权利或要求的性质,就无权援引上一款的规定。
    A项,甲公司不能以自己不知道这批货物可能侵权为由免责,因为德国是买方的营业地,中国甲公司被推定为应该知道买方营业地的知识产权登记注册状况。
    BC两项,德国买方知道这批货物上存在美国丙公司的知识产权,以及甲公司是遵照乙公司提供的技术图样和款式进行生产的,满足《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2条第②款a、b两项规定,免责理由成立。
    D项,买方在订立合同后知道这批货物侵权但未在合理时间内及时通知卖方甲公司,则丧失向卖方中国甲公司索赔的权利,所以免责事由亦成立。

  • 第23题:

    多选题
    中国甲公司以CIF价向德国乙公司出口一批货物,双方选择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甲公司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并规定以信用证方式支付。甲公司在规定的期限内在指定的中国某港口装船,船公司签发了提单,甲公司取得单据后办理了议付。次日甲公司接到德国乙公司来电,称装货的海轮在海上失火,货物全部烧毁,要求甲公司出面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否则要求甲公司退还全部货款。依国际惯例及中国《海商法》,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

    乙公司应向中国甲公司提出索赔

    B

    乙公司应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C

    乙公司应向船公司提出索赔

    D

    乙公司承担货物自装运港装上船开始起的一切风险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货物买卖--《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A错,因为货物的损失与甲公司无关。B正确,当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时,货物的风险已从甲公司转移给了乙公司,因此,应由乙公司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C错,依《海商法》的规定,船方对火灾是免责的,因此,乙公司不应向船公司提出索赔。D对,依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CIF术语下,货物的风险以货物在装运港口被装上船时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