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进口到中国的某种化工材料数量激增,其中来自甲国的该种化工材料数量最多,导致中国同类材料的生产企业遭受实质损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A.中国有关部门启动保障措施调查,应以国内有关生产者申请为条件 B.中国有关部门可仅对已经进口的甲国材料采取保障措施 C.如甲国企业同意进行价格承诺,则可避免被中国采取保障措施 D.如采取保障措施,措施针对的材料范围应当与调查范围相一致

题目
进口到中国的某种化工材料数量激增,其中来自甲国的该种化工材料数量最多,导致中国同类材料的生产企业遭受实质损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

A.中国有关部门启动保障措施调查,应以国内有关生产者申请为条件
B.中国有关部门可仅对已经进口的甲国材料采取保障措施
C.如甲国企业同意进行价格承诺,则可避免被中国采取保障措施
D.如采取保障措施,措施针对的材料范围应当与调查范围相一致

相似考题
更多“进口到中国的某种化工材料数量激增,其中来自甲国的该种化工材料数量最多,导致中国同类材料的生产企业遭受实质损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相关问题
  • 第1题:

    评估某企业化工类库存材料,经核实材料库存量为100吨,原始购入成本为200万元,根据进货情况,材料的平均库存期为3个月,经技术鉴定,其中的一种材料已全部报废,数量为2.5吨,购进单价为2万元,无回收价值,此外,根据该企业生产用该类材料的实际月耗量计算,库存的该材料有25%为超额储存,这部分超储的原料比原材料多支付利息费用、占地租金费用及保管费用等平均每吨400元。根据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该类材料每月价格上涨系数为2%,试确定该类化工原料的评估值。


    参考答案:根据题意:
    报废的材料价格=2.5*2=5(万元)
    应剔除超储材料的超额成本=(100-2.5)*25%*0.04=0.975(万元)
    评估值=(200-5)*(1+2%*3)-0.975=205.725(万元)

  • 第2题:

    某企业的核心产品是一种化工材料。为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该企业将提高产出率作为改进的方向。目前,该企业共有4条生产线,每条线由3个班轮流生产。


    答案:A
    解析:

  • 第3题:

    应我国相关企业的申请,商务部对来自甲国的钢材进行了保障措施调查,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障措施调查的启动即可应相关主体的申请,也可以由商务部主动发起
    B.保障措施针对的数量增加包括绝对增加和相对增加
    C.如果相关进口经营者作出价格承诺则不应再适用保障措施
    D.启动保障措施的条件是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者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实质损害威胁

    答案:A,B
    解析:
    选项A正确。根据我国《保障措施条例》的规定,保障措施调查的发起方式也有两种:依申请或者商务部主动发起。选项B正确。根据我国《保障措施条例》的规定,实施保障措施的条件之一为数量增加,这种增加既包括绝对增加也包括相对增加。选项C错误。《保障措施条例》中并没有关于承诺的任何规定。选项D错误。《保障措施条例》中关于损害的规定与反倾销和反补贴中的损害都不相同,必须达到“严重”的程度才可以。

  • 第4题:

    多国进口到中国的某种新闻纸数量激增,导致中国同类新闻纸的生产企业遭受实质损害,经查其中来自甲国的该种新闻纸的数量最多。依我国相关立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遭受实质损害的中国企业可向有关部门申请保障措施的调查
    B.中国有关部门可仅对甲国的新闻纸采取保障措施,因为来自该国的该种新闻纸最多
    C.如采取保障措施,措施针对的新闻纸范围应当与调查范围相一致
    D.如甲国企业同意进行价格承诺,则可避免被中国采取保障措施

    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查保障措施。A对,本题针对的是数量激增,属于采取保障措施的情形。B错,依《保障措施条例》第22条,“保障措施应当针对正在进口的产品实施,不区分产品来源国(地区)”,即保障措施不区分来源。C对,依《保障措施条例》第22条和第29条,保障措施的调查针对所有来源的进口产品,其适用范围应与调查范围保持一致。D错,保障措施中没有价格承诺。

  • 第5题:

    部分中国企业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要求对原产于某国的某化工原材料进口产品进行相关调查。经查,商务部终局裁定确定倾销成立,决定征收反倾销税。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构成倾销的前提是进口产品对我国化工原材料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
    B.对不同出口经营者应该征收同一标准的反倾销税税额
    C.征收反倾销税,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作出决定,商务部予以执行
    D.与反倾销调査有关的对外磋商、通知和争端事宜由外交部负责


    答案:B,C,D
    解析:
    《反倾销条例》第2条规定,进口产品以倾销方式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并对巳经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 调查,采取反倾销措施。所以A项说法正确。
    《反倾销条例》第41条规定,反倾销税应当根据不同出口经营者的倾销幅度,分别确定。对未包括在审查范围内的出口经营者的倾销进口产品,需要征收反倾销税的,应当按照合理的方式确定对其适用的反倾销 税。所以B项说法错误。
    《反倾销条例》第38条规定,征收反倾销税,由商务部提出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由商务部予以公告。海关自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执行。C选项说法错误。
    《反倾销条例》第57条规定,商务部负责与反倾销有关的对外磋商、通知和争端解决事宜。所以D项说法错误。

  • 第6题:

    出口到中国的某种电子产品数量激增,导致中国相关的生产企业遭到实质损害,据商务部调查其中来自甲国的该种设备数量最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任何一个受到影响的国内生产者可向中国商务部提出启动保障措施调查主要产业
    • B、中国有关部门可仅对已经进口的甲国材料实施保障措施正在
    • C、如果甲国企业进行价格承诺,则可避免被中国采取保障措施不可
    • D、采取保障措施的范围应与调查的范围一致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某种化工材料进口数量的增加,使国内生产同类产品及与其直接竞争的产品的化工厂受到严重损害。依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与国内产业有关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采取的措施有:( )

    • A、直接向海关申请禁止该化工产品的进口
    • B、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
    • C、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
    • D、向商务部提出保障措施调查的申请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单选题
    某种化工材料进口数量激增,使国内生产同类产品及与其直接竞争的产品的化工厂受到严重损害。根据有关规定,与国内产业有关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采取的措施是()。
    A

    直接向海关申请禁止该化工产品进口

    B

    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

    C

    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诉讼

    D

    向商务部提出保障措施调查申请


    正确答案: D
    解析: 因进口产品数量大量增加,对生产同类产品或者与其直接竞争的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的,国家可以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消除或者减轻这种损害或者损害的威胁,并可以对该产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 第9题:

    单选题
    我国进口的某类农产品数量激增,其中来自甲国的该类农产品数量最多,导致我国同类农产品的生产遭受实质损害。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2012年真题]
    A

    我国启动保障措施调查,应以国内有关生产者申请为前提

    B

    我国只能对已经进口的甲国农产品采取保障措施

    C

    甲国企业如果进行价格承诺,则我国不得采取保障措施

    D

    我国如果采取保障措施,最长期限不超过10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我国关于保障措施调查的发起方式有两种:①依据国内产业的申请;②依据调查机关的自主立案。保障措施应当针对正在进口的产品实施,不区分产品来源国(地区)。保障措采取提高关税、数量限制等形式。一项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及其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

  • 第10题:

    多选题
    某种化工材料进口数量的增加,使国内生产同类产品及与其直接竞争的产品的化工厂受到严重损害。依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与国内产业有关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采取的措施有(  )。[2007年真题]
    A

    直接向海关申请禁止该化工产品的进口

    B

    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

    C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

    D

    向商务部提出保障措施调查的申请


    正确答案: C,A
    解析:
    A项,当采取保障措施需要提高关税时,海关仅仅是个执行机构,并非决策机构,它也不受理关于禁止该化工产品进口的申请。《保障措施条例》第3条规定,与国内产业有关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统称申请人),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商务部提出采取保障措施的书面申请。因此,受理禁止该化工产品进口的申请的机关应为商务部
    B项,若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需要以有低价倾销的行为作为前提,但本题中未提及,因此,不能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
    C项,由于某种化工材料进口数量的增加,使国内生产同类产品及与其直接竞争的产品的化工厂受到严重损害。但这种损害并没有给国内产业有关的自然人、法人等民事赔偿的权利和诉讼理由,在《保障措施条例》中,没有起诉的依据
    D项,《保障措施条例》第2条规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调查,采取保障措施,因此,与国内产业有关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向商务部提出保障措施调查的申请。

  • 第11题:

    问答题
    进口到中国的某种化工材料数量激增,其中来自甲国的谊种化工材料数量最多,导致中国同类材料的生产企业遭受实质损害。中国商务部决定启动保障措施立案调查。问题:(1)商务部实施的保障措施调查仅能局限于来自甲国的该种化工材料吗?(2)商务部在采取保障措施时可以采用哪些形式?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中国某化工产品的国内生产商向中国商务部提起对从甲国进口的该类化工产品的反补贴调查申请。依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9年真题]
    A

    商务部认为必要时可以强制出口经营者作出价格承诺

    B

    商务部认为有必要出境调查时,必须通过司法协助途径

    C

    反补贴税税额不得超过终裁决定确定的补贴金额

    D

    甲国该类化工产品的出口商是反补贴税的纳税人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反补贴条例》第32条第2、3款规定,商务部可以向出口经营者或者出口国(地区)政府提出有关价格承诺的建议。商务部不得强迫出口经营者作出承诺。
    B项,《反补贴条例》第20条第3款规定,商务部认为必要时,可以派出工作人员赴有关国家(地区)进行调查;但是,有关国家(地区)提出异议的除外。而且反补贴调查不是司法调查,应属于行政性质,不是必须通过司法协助的途径进行出境调查。
    C项,对于反补贴税的幅度,《反补贴条例》第43条规定,反补贴税税额不得超过终裁决定确定的补贴金额。
    D项,对于反补贴税的纳税人,《反补贴条例》第41条规定,反补贴税的纳税人为补贴进口产品的进口经营者

  • 第13题:

    中国某化工产品的国内生产商向中国商务部提起对从甲国进口的该类化工产品的反补贴调查申请。依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商务部认为必要时可以强制出口经营者作出价格承诺

    商务部认为有必要出境调查时,必须通过司法协助途径

    反补贴税税额不得超过终裁决定确定的补贴金额

    甲国该类化工产品的出口商是反补贴税的纳税人


    C,反补贴税税额不得超过终裁决定确定的补贴金额

  • 第14题:

    进口中国的某类化工产品2015年占中国的市场份额比2014年有较大增加,经查,两年进口总量虽持平,但仍给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国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依我国相关法律,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

    A.受损害的中国国内产业可向商务部申请反倾销调查
    B.受损害的中国国内产业可向商务部提出采取保障措施的书面申请
    C.因为该类化工产品的进口数量并没有绝对增加,故不能采取保障措施
    D.该类化工产品的出口商可通过价格承诺避免保障措施的实施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保障措施。AB项,《保障措施条例》第2条规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者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调查,采取保障措施。”第3条第1款规定:“与国内产业有关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商务部提出采取保障措施的书面申请。”B项正确,A项错误。
    CD项,该条例第7条规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是指进口产品数量的绝对增加或者与国内生产相比的相对增加。”C项错误。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不同,保障措施的实施形式包括临时保障措施(提高关税)和保障措施(提高关税、数量限制等),不包括价格承诺,D项错误。

  • 第15题:

    应国内化工产业的申请,中国商务部对来自甲国的某化工产品进行了反倾销调查。依《反倾销条例》,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

    A.商务部的调查只能限于中国境内
    B.反倾销税税额不应超过终裁确定的倾销幅度
    C.甲国某化工产品的出口经营者必须接受商务部有关价格承诺的建议
    D.针对甲国某化工产品的反倾销税征收期限为5年,不得延长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反倾销措施。A项,《反倾销条例》第20条第3款规定:“商务部认为必要时,可以派出工作人员赴有关国家(地区)进行调查;但是,有关国家(地区)提出异议的除外。”A项错误。
    B项,该条例第42条规定:“反倾销税税额不超过终裁决定确定的倾销幅度。”B项正确。
    C项,该条例第31条规定:“倾销进口产品的出口经营者在反倾销调查期间,可以向商务部作出改变价格或者停止以倾销价格出口的价格承诺。商务部可以向出口经营者提出价格承诺的建议。商务部不得强迫出口经营者作出价格承诺。”C项错误。
    D项,该条例第48条规定:“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和价格承诺的履行期限不超过5年;但是,经复审确定终止征收反倾销税有可能导致倾销和损害的继续或者再度发生的,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可以适当延长。”D项错误。

  • 第16题:

    甲乙丙三国企业均向中国出口某化工产品,2010年中国生产同类化工产品的企业认为进口的这一化工产品价格过低,向商务部提出了反倾销调查申请。根据相关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反倾销税税额不应超过终裁决定确定的倾销幅度
    B、反倾销税的纳税人为倾销进日产品的甲乙丙三国企业
    C、商务部可要求甲乙丙三国企业作出价格承诺,否则不能进口
    D、倾销进口产品来自两个以上国家,即可就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造成的影响进行累积评估

    答案:A
    解析: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42条规定:反倾销税税额不超过终裁决定确定的倾销幅度。所以,A选项正确。

  • 第17题:

    某化工企业接到一份10吨新材料研发的订单100万元,该材料由甲,乙,丙三种原材料构成,其中所含金属A不少于4400克,金属B不少于4800克,金属A和B在原材料中的含量及单价如下表所示。经过不断测算和试验,为了获得满足客户要求的这种新材料,该企业最多可获得的利润为( )万元。

    A.58
    B.64
    C.42
    D.56

    答案:C
    解析:
    假设甲、乙、丙为x、y、z
    目标函数,min(7x+6y+5z)
    约束条件400*x+600*y+400*z>=4400;
    800*x+200*y+400*z>=4800;x+y+z<=10
    求得x=3吨;y=2吨;z=5吨;
    所以最少花费成本min(7x+6y+5z)=58吨;
    最大利润值:100-58=42万元。

  • 第18题:

    适宜采用直达供应方式的是()

    • A、运输时,一次发货量不够整车
    • B、辅助材料、工具
    • C、生产规模较小,同种材料数量较少
    • D、玻璃、化工原料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进口到中国的某种化工材料数量激增,其中来自甲国的该种化工材料数量最多,导致中国同类材料的生产企业遭受实质损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中国有关部门启动保障措施调查,应以国内有关生产者申请为条件
    • B、中国有关部门可仅对已经进口的甲国材料采取保障措施
    • C、如甲国企业同意进行价格承诺,则可避免被中国采取保障措施
    • D、如采取保障措施,措施针对的材料范围应当与调查范围相一致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单选题
    应国内化工产业的申请,中国商务部对来自甲国的某化工产品进行了反倾销调查。依《反倾销条例》,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真题]
    A

    商务部的调查只能限于中国境内

    B

    反倾销税税额不应超过终裁确定的倾销幅度

    C

    甲国某化工产品的出口经营者必须接受商务部有关价格承诺的建议

    D

    针对甲国某化工产品的反倾销税征收期限为5年,不得延长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反倾销条例》第20条规定,商务部可以采用问卷、抽样、听证会、现场核查等方式向利害关系方了解情况,进行调查。商务部应当为有关利害关系方提供陈述意见和论据的机会。商务部认为必要时,可以派出工作人员赴有关国家(地区)进行调查;但是,有关国家(地区)提出异议的除外。因此,商务部的调查并不仅限于中国境内。
    B项,《反倾销条例》第42条规定,反倾销税税额不超过终裁决定确定的倾销幅度。
    C项,《反倾销条例》第31条规定,倾销进口产品的出口经营者在反倾销调查期间,可以向商务部作出改变价格或者停止以倾销价格出口的价格承诺。商务部可以向出口经营者提出价格承诺的建议。商务部不得强迫出口经营者作出价格承诺。
    D项,《反倾销条例》第48条规定,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和价格承诺的履行期限不超过5年;但是,经复审确定终止征收反倾销税有可能导致倾销和损害的继续或者再度发生的,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 第21题:

    单选题
    部分中国企业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要求对原产于某国的某化工原材料进口产品进行相关调查。经查,商务部终局裁定确定倾销成立,决定征收反倾销税。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2年真题]
    A

    构成倾销的前提是进口产品对我国化工原材料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

    B

    对不同出口经营者应该征收同一标准的反倾销税税额

    C

    征收反倾销税,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作出决定,商务部予以执行

    D

    与反倾销调查有关的对外磋商、通知和争端事宜由外交部负责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根据《反倾销条例》,构成倾销的条件要同时满足是:①存在倾销行为;②有损害结果,即产品的倾销对进口国同类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损害威胁;③倾销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损害是因进口产品倾销所致。
    B项,《反倾销条例》第40条规定,反倾销税的纳税人为倾销进口产品的进口经营者。第41条规定,反倾销税应当根据不同出口经营者的倾销幅度,分别确定。对未包括在审查范围内的出口经营者的倾销进口产品,需要征收反倾销税的,应当按照合理的方式确定对其适用的反倾销税。
    C项,《反倾销条例》第38条规定,征收反倾销税,由商务部提出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由商务部予以公告。海关自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执行
    D项,《反倾销条例》第57条规定,商务部负责与反倾销有关的对外磋商、通知和争端解决事宜。

  • 第22题:

    单选题
    某种化工材料进口数量激增,使国内生产同类产品及与其直接竞争的产品的化工厂受到严重损害。根据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规定,与国内产业有关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采取的措施是()。
    A

    直接向海关申请禁止该化工产品进口

    B

    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

    C

    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诉讼

    D

    向商务部提出保障措施调查申请


    正确答案: A
    解析: 因进口产品数量大量增加,对生产同类产品或者与其直接竞争的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的,国家可以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消除或者减轻这种损害或者损害的威胁。

  • 第23题:

    单选题
    进口中国的某类化工产品2015年占中国的市场份额比2014年有较大增加,经查,两年进口总量虽持平,但仍给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国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依我国相关法律,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5年真题]
    A

    受损害的中国国内产业可向商务部申请反倾销调查

    B

    受损害的中国国内产业可向商务部提出采取保障措施的书面申请

    C

    因为该类化工产品的进口数量并没有绝对增加,故不能采取保障措施

    D

    该类化工产品的出口商可通过价格承诺避免保障措施的实施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反倾销条例》第8条第1款第1项规定,在确定倾销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时,应当审查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包括倾销进口产品的绝对数量或者相对于国内同类产品生产或者消费的数量是否大量增加,或者倾销进口产品大量增加的可能性。本题中,该进口化工产品两年的进口总量持平,无法申请反倾销调查。
    BC两项,《保障措施条例》第3条规定,与国内产业有关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统称申请人),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商务部提出采取保障措施的书面申请。商务部应当及时对申请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决定立案调查或者不立案调查。第7条规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是指进口产品数量的绝对增加或者与国内生产相比的相对增加。第8条第1款第3项规定,在确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时,应当审查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包括对国内产业在产量、销售水平、市场份额、生产率、设备利用率、利润与亏损、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本题中,该进口化工产品两年的进口数量虽然持平,但市场份额有较大增加,因此可以申请保障措施,向商务部提出书面申请。
    D项,价格承诺属于反倾销的范畴,不能避免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