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关于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这一宪法原则指导人与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B.这一宪法原则,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树立保障人员的意识,有利于发扬民主,抑制官僚主义 C.这一宪法原则对我的立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D.宪法不仅保护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保护外国人的权利,且限于受法律平等保护的个人的权利

题目
关于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这一宪法原则指导人与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B.这一宪法原则,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树立保障人员的意识,有利于发扬民主,抑制官僚主义
C.这一宪法原则对我的立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D.宪法不仅保护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保护外国人的权利,且限于受法律平等保护的个人的权利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提案权

    B、1982年宪法是对1954年宪法精神和原则的继承

    C、全国人大代表有宪法修改的提案权

    D、“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的内容


    答案:A

  • 第2题:

    谈谈我国2004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深远意义。(北大2005年研)


    正确答案: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第24条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第33条第3款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每一个公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它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基本目标和使命。宪法关于保障基本人权的条款是宪法的核心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机构是为保障公民基本人权服务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目的而国家机构仅仅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足以昭示国家未来立法的宗旨和方针并且为国家行政和司法设定范围。因此人权原则与其说是为公民设定的一种权利还不如说更是为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设定的相应的义务。(2)人权人宪使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具有了新的内涵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基本的宪法准则。人权在本质上是个人对国家和社会提出的正当要求。宪法对国家人权责任和义务的宣告就是明确国家权力的宗旨和界限规定国家应当对公民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上公民是享有人权的主体国家是保障人权的主体是义务的承担者。公共权力必须保护人权否则就是违宪。依法治国首先就是要以宪治国。宪法对国家人权责任的规定为人权提供了明确的宪法保障是宪法的新发展也为我国法治的发展确立了根本的准则。(3)人权入宪对于提高全社会的人权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人权是当今世界受到普遍接受的时代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人权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变成一种信念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我国宪法对人权的规定是相当全面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都受到我国宪法的承认和保护。我国宪法高举起^权旗帜表明了我国促进人权的决心也昭示了人权的神圣性和崇高地位这必将促使全社会从宪法的高度来看待和接受人权。权利观念的创新必将推进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惠及十几亿人民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4)突出了人权价值和理念为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注入了新的意义。以前宪法之所以没有采用“人权’’概念。一是认为人权概念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二是作为法律术语人权一词的含义比较笼统和含糊而“公民基本权利”在主体和内容上都比较确定。这种认识实际上是不准确的。人权概念也是社会主义的战斗口号而且从法律上讲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不如人权概念那样有影响力。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关于公民权利原则性规定的条款之一既赋予人权概念以确定的内涵又从原则上提升了公民权利概念的实质含义和价值实现了两者的统一。(5)完善了公民权利保障的原则规定强化了宪法的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人权作为一项原则写入宪法不仅使第33条关于公民权利的原则规定更加完整对第二章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对整部宪法有关人权的内容起到统率作用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未来发展将产生导向性影响。这对于提高我国公民的人权意识、权利意识从而更好的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第24条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第33条第3款,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每一个公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它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基本目标和使命。宪法关于保障基本人权的条款是宪法的核心,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机构是为保障公民基本人权服务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目的,而国家机构仅仅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足以昭示国家未来立法的宗旨和方针,并且为国家行政和司法设定范围。因此,人权原则与其说是为公民设定的一种权利,还不如说更是为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设定的相应的义务。(2)人权人宪使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具有了新的内涵,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基本的宪法准则。人权在本质上是个人对国家和社会提出的正当要求。宪法对国家人权责任和义务的宣告,就是明确国家权力的宗旨和界限,规定国家应当对公民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上,公民是享有人权的主体,国家是保障人权的主体,是义务的承担者。公共权力必须保护人权,否则,就是违宪。依法治国首先就是要以宪治国。宪法对国家人权责任的规定,为人权提供了明确的宪法保障,是宪法的新发展,也为我国法治的发展确立了根本的准则。(3)人权入宪,对于提高全社会的人权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人权是当今世界受到普遍接受的时代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人权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变成一种信念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我国宪法对人权的规定是相当全面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都受到我国宪法的承认和保护。我国宪法高举起^权旗帜,表明了我国促进人权的决心,也昭示了人权的神圣性和崇高地位,这必将促使全社会从宪法的高度来看待和接受人权。权利观念的创新,必将推进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惠及十几亿人民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4)突出了人权价值和理念,为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注入了新的意义。以前宪法之所以没有采用“人权’’概念。一是认为人权概念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二是作为法律术语,人权一词的含义比较笼统和含糊,而“公民基本权利”在主体和内容上都比较确定。这种认识实际上是不准确的。人权概念也是社会主义的战斗口号,而且从法律上讲,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不如人权概念那样有影响力。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关于公民权利原则性规定的条款之一,既赋予人权概念以确定的内涵,又从原则上提升了公民权利概念的实质含义和价值,实现了两者的统一。(5)完善了公民权利保障的原则规定,强化了宪法的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人权作为一项原则写入宪法,不仅使第33条关于公民权利的原则规定更加完整,对第二章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对整部宪法有关人权的内容起到统率作用,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未来发展将产生导向性影响。这对于提高我国公民的人权意识、权利意识,从而更好的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 第3题:

    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
    B、1982年《宪法》是对1954年《宪法》的全面修改
    C、我国现行宪法共进行了四次修改,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
    D、“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的内容

    答案:C,D
    解析:
    【考点】宪法的修改【详解】根据1954年《宪法》第27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包括修改宪法,根据第29条的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1954年《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可见A项错误。我们国家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的宪法,新中国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制定的,后来的1975年、1978年、1982年宪法,其中1978年宪法在1979年、1980年做过两次部分修改。1982年12月4日产生了新中国第四部宪法,即1982年宪法,是对1978年宪法的全面修改。可见B项错误。CD项均有法条依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当是CD项。【陷阱】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分别是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制定的。1982年制定的宪法,是我国现行宪法。

  • 第4题: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哪个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我国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规定是1999年宪法修正案作出。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关于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4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 A、这一宪法原则指导人与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 B、这一宪法原则,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树立保障人员的意识,有利于发扬民主,抑制官僚主义
    • C、这一宪法原则对我的立法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 D、宪法不仅保护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保护外国人的权利,且限于受法律平等保护的个人的权利

    正确答案:D

  • 第8题:

    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是()

    •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判断题
    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现行宪法第二十四条修正案把《宪法》第33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

    B

    1982年《宪法》是对1954年《宪法》的全面修改

    C

    我国现行宪法共进行了四次修改,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

    D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的内容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我国宪法修正案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正确答案: 人权,简言之,就是作为自然的和社会的人所固有的权利。它包含生存权以及国家赋予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一般称之为公民权。人权的提出和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
    继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之后,我国将人权入宪,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奠定了法理基础,使人权在我国从政治宣言上升为宪法规范,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人权事业中进行交流和合作。
    宪法修正案将人权入宪,意味着向世人郑重宣示:宪法和法律已经写入的公民的自由和权利,都将得到国家的尊重和保障。同时,在如何落实对人权的保障问题上,新的宪法修正案特别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一规定为人权的保障进一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是()。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参考答案:D

  • 第14题:

    下列关于宪法修正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988年宪法修正案中规定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B.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写入宪法
    C.1999年宪法修正案中规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D.2018年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答案:A,C
    解析:
    考察历次宪法修改内容。“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因此B选项错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的内容,因此D选项错误。

  • 第15题:

    简论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答案:
    解析:
    (1)中国宪法文本中人权规定在第2章第33条,是作为《宪法修正案》第24条具体条款而存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2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头一条即第33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从理论意义上讲,宪法修正案四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可以考虑以下要素:一是作为宪法原则意义上的人权;二是国家价值观意义上的人权;三是转化为基本权利内容的人权。作为宪法原则,人权具有约束一切公共权力与社会生活领域的效力。由于在中国缺乏系统地保障人权的历史传统与文化,把人权纳入到国家价值观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国家存在的目的,形成国家整体的价值观,确立国家活动的基本目标与追求。
    (3)这样修改的意义在于: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这次把它写入宪法,可以进一步为这一方针的贯彻执行提供宪法保障。2)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并明确地提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在宪法中作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宣示,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人权事业中进行交流和合作。
    (4)宪法修正案四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崭新内容,表明了国家价值观的变化,国家的基本义务是保障和实现人权。同时,本条中的“国家”并不是抽象的存在体,它指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以人权概念统领宪法上的基本权利,丰富了基本权利的内涵,拓宽了基本权利的实际范围;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文化,推进人权事业的发展。

  • 第16题: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哪部宪法修正案中规定的?()

    • A、1988年修正案宪法
    •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现行宪法第二十四条修正案把《宪法》第33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我国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是()

    •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是()

    • A、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 
    • B、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 
    • C、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 
    • D、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单选题
    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是()
    A

    1988年宪法修正案

    B

    1993年宪法修正案

    C

    1999年宪法修正案

    D

    2004年宪法修正案


    正确答案: A
    解析: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4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

    这一宪法原则指导人与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B

    这一宪法原则,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树立保障人员的意识,有利于发扬民主,抑制官僚主义

    C

    这一宪法原则对我的立法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D

    宪法不仅保护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保护外国人的权利,且限于受法律平等保护的个人的权利


    正确答案: D
    解析: 宪法不仅保护个人的权利,也保护群体的权利。宪法所确认的权利,包括受法律平等保护的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和继承权等社会经济文化权利。

  • 第22题:

    多选题
    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

    B

    1982年《宪法》是对1954年《宪法》的全面修改

    C

    我国现行宪法共进行了五次修改,通过了52条宪法修正案

    D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的内容

    E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的内容


    正确答案: A,E
    解析:
    195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1982年《宪法》规定,1982年宪法是对1978年宪法的全面修改。我国现行的宪法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五次修改,通过了共52条修正案1999《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5条中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2004《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将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 第23题:

    多选题
    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982年宪法是对1954年宪法的全面修改

    B

    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我国现行宪法共进行了四次部分修改,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

    D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的内容


    正确答案: D,B
    解析:
    自1954年宪法制定以来,我国宪法共经历了三次全面修改、四次部分修改,共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全面修改是:①对1954年宪法的修改,通过并颁布了1975年宪法;②对1975年宪法的修改,通过了1978年宪法;③对1978年宪法的修改,通过了1982年宪法。1954年宪法规定宪法修改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04年宪法修正案加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因此BCD三项正确。

  • 第24题:

    多选题
    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9年真题]
    A

    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

    B

    1982年《宪法》是对1954年《宪法》的全面修改

    C

    我国现行宪法共进行了四次修改,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

    D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的内容


    正确答案: C,A
    解析:
    A项,1954年《宪法》第29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即仅仅规定了宪法修改的通过程序,并没有明确规定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首先规定宪法修改提案主体的是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B项,我国《宪法》共经过了3次全面修改:第1次全面修改是1975年《宪法》对1954年《宪法》的修改;第2次全面修改是1978年《宪法》对1975年《宪法》的修改;第3次全面修改是1982年《宪法》对1978年《宪法》的修改。
    C项,现行《宪法》于1982年制定,期间进行了4次部分修改,总计通过了31条修正案
    D项,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4条规定,宪法第33条增加1款,作为第3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3款相应地改为第4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