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陈某向王某声称要购买80克海洛因,王某便从外地购买了80克海洛因。到达约定交货地点后,陈某掏出仿真手枪威胁王某,从王某手中夺取了80克海洛因。此后半年内,因没有找到买主,陈某一直持有80克海洛因。半年后,陈某将80克海洛因送给其毒瘾很大的朋友刘某,刘某因过量吸食海洛因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王某虽然是陈某抢劫的被害人,但其行为仍成立贩卖毒品罪B:陈某持仿真手枪取得毒品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但不属于持枪抢劫C:陈某抢劫毒品后持有该毒品的行为,被抢劫罪吸收,不另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D:陈某将毒品

题目
陈某向王某声称要购买80克海洛因,王某便从外地购买了80克海洛因。到达约定交货地点后,陈某掏出仿真手枪威胁王某,从王某手中夺取了80克海洛因。此后半年内,因没有找到买主,陈某一直持有80克海洛因。半年后,陈某将80克海洛因送给其毒瘾很大的朋友刘某,刘某因过量吸食海洛因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王某虽然是陈某抢劫的被害人,但其行为仍成立贩卖毒品罪
B:陈某持仿真手枪取得毒品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但不属于持枪抢劫
C:陈某抢劫毒品后持有该毒品的行为,被抢劫罪吸收,不另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
D:陈某将毒品送给刘某导致其过量吸食进而死亡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相似考题
更多“陈某向王某声称要购买80克海洛因,王某便从外地购买了80克海洛因。到达约定交货地点后,陈某掏出仿真手枪威胁王某,从王某手中夺取了80克海洛因。此后半年内,因没有找到买主,陈某一直持有80克海洛因。半年后,陈某将80克海洛因送给其毒瘾很大的朋友刘某,刘某因过量吸食海洛因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王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6年5月刑满释放后一直在家无业。某日,王某遇到小时候的朋友刘某,见其出手大方像是很有钱就询问刘某有什么赚钱的路子也带他一个。刘某见王某样子诚恳,便向其坦言这些钱都是贩毒赚的,干这个来钱快,于是王某决心试一试,遂于2000年12月从刘某手中低价购得500克海洛因。3日后,正当王某向李某出卖海洛因时,被公安机关抓获,经鉴定此500克海洛因全是假的,经侦查抓捕刘某,经讯问其也不知毒品是假的。
    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犯罪
    C.是贩卖毒品罪的未遂
    D.是贩卖毒品罪的既遂


    答案:B,C
    解析:
    bc,王某不知毒品是假的而贩卖假毒品的行为,应该是构成贩卖毒品罪的未遂(毒品是假的,是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 第2题:

    张某和王某感情很好,张某知道王某吸毒,准备送王某一些毒品作为生日礼物。某日,张某给王某邮寄了海洛因10克,公安人员在抓获张某时又当场从其家中查获海洛因30克,张某称此毒品是从云南买来的。张某的行为构成()。

    • A、非法持有毒品罪
    • B、运输毒品罪
    • C、贩卖毒品罪
    • D、窝藏毒品罪

    正确答案:A,D

  • 第3题:

    陈某向王某声称要购买80克海洛因,王某便从外地购买了80克海洛因。到达约定交货地点后,陈某掏出仿真手枪威胁王某,从王某手中夺取了80克海洛因。此后半年内,因没有找到买主,陈某一直持有80克海洛因。半年后,陈某将80克海洛因送给其毒瘾很大的朋友刘某,刘某因过量吸食海洛因而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王某虽然是陈某抢劫的被害人,但其行为仍成立贩卖毒品罪
    • B、陈某持仿真手枪取得毒品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 C、陈某抢劫毒品后持有该毒品的行为,被抢劫罪吸收,不另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
    • D、陈某将毒品送给刘某导致其过量吸食进而死亡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D

  • 第4题:

    刘某得知谢某身体不适,便用掺有海洛因的香烟骗谢某吸食,称其有强身健体功效。谢某因长期吸食不知不觉染上毒瘾,不得不向刘某购买毒品。刘某以此还导致王某、张某等数十人吸毒上瘾,并非法获利数十万元。刘某的行为构成()。

    • A、贩卖毒品罪
    • B、容留他人吸毒罪
    • C、强迫他人吸毒罪
    • D、欺骗他人吸毒罪

    正确答案:A,D

  • 第5题:

    2012年3月12日,张某交给王某1万元钱,要其前往云南从“阿阮”手中购买海洛因用于自己吸食。次日,王某从“阿阮”手中购得海洛因后乘火车赶回四川成都,在成都火车站被公安民警抓获,查获毒品40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张某不构成犯罪,王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 B、张某不构成犯罪,王某构成运输毒品罪
    • C、张某、王某均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 D、张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但系犯罪未遂,王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系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C

  • 第6题:

    陈某向王某声称要购买80克海洛因,王某便从外地购买了80克海洛因。到达约定交货地点后,陈某掏出仿真手枪威胁王某,从王某手中夺取了80克海洛因。此后半年内,因没有找到买主,陈某一直持有80克海洛因。半年后,陈某将80克海洛因送给其毒瘾很大的朋友刘某,刘某因过量吸食海洛因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王某虽然是陈某抢劫的被害人,但其行为仍成立贩卖毒品罪
    • B、陈某持仿真手枪取得毒品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但不属于持枪抢劫
    • C、陈某抢劫毒品后持有该毒品的行为,被抢劫罪吸收,不另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
    • D、陈某将毒品送给刘某导致其过量吸食进而死亡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D

  • 第7题:

    陈某向王某声称要购买80克**,王某便从外地购买了80克**。到达约定交货地点后,陈某掏出仿真手**威胁王某,从王某手中夺取了80克**。此后半年内,因没有找到买主,陈某一直持有80克**。半年后,陈某将80克**送给其毒瘾很大的朋友刘某,刘某因过量吸食**而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王某虽然是陈某抢劫的被害人,但其行为仍成立贩卖毒品罪
    • B、陈某持仿真手**取得毒品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 C、陈某抢劫毒品后持有该毒品的行为,被抢劫罪吸收,不另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
    • D、陈某将毒品送给刘某导致其过量吸食进而死亡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D

  • 第8题:

    下列属于违反治安管理中连续行为的是()。

    • A、王某在三个月内2次注射海洛因
    • B、李某两个月内,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4次殴打陈某
    • C、张某在六个月内连续8次参与赌博
    • D、陈某在餐馆用板凳打伤李某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多选题
    王某在街头贩卖毒品海洛因被抓获,当场收缴海洛因50克。根据王某交代,王某还有200克海洛因和20万贩卖毒品的资金放在同学李某家中,托李某保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王某构成贩卖毒品罪

    B

    王某贩卖毒品罪的毒品数量为250克

    C

    李某构成窝藏毒品罪、窝赃罪

    D

    李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王某在街头贩卖海洛因时被抓获,当场缴获海洛因50克。根据王某交代,王某还有200克海洛因和20万元贩卖毒品的资金放在同事李某家里,托李某保管,经查属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王某构成贩卖毒品罪

    B

    王某贩卖毒品罪的毒品数量为250克

    C

    李某构成窝藏毒品、毒赃罪

    D

    李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正确答案: D,B
    解析:
    ACD三项,贩卖毒品罪与窝藏毒品、毒赃罪的区别在于毒品、毒赃是否为贩毒人所有,如行为人系为贩毒分子保存毒品、毒赃的,则行为人构成窝藏毒品、毒赃罪。反之,如果行为人与贩毒分子系同伙或者同一人,只要查明其有贩卖的目的,则不管其手中尚有多少待售的毒品,认定为贩卖毒品罪一罪即可。窝藏毒品罪与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区别在于毒品来源是否能够查明,如果能够查明行为人是替别人窝藏毒品的,则行为人构成窝藏毒品罪,如果既不能查明行为人是为了贩卖毒品,也不能查明行为人是替别人窝藏毒品的,则对行为人只能认定为非法持有毒品罪。
    B项,贩卖毒品的数量通常以查处的数量为准,没有卖出的,也仍然计算为毒品的数量。

  • 第11题:

    多选题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真题]
    A

    甲以杀人故意用铁棒将刘某打昏后,以为刘某已死亡,为隐藏尸体将刘某埋入雪沟,致其被冻死。甲的前行为与刘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B

    乙夜间驾车撞倒李某后逃逸,李某被随后驶过的多辆汽车辗轧,但不能查明是哪辆车造成李某死亡。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C

    丙将海洛因送给13周岁的王某吸食,造成王某吸毒过量身亡。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D

    丁以杀害故意开车撞向周某,周某为避免被撞跳入河中,不幸溺亡。丁的行为与周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 A,C
    解析:
    A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错误认识。甲将刘某打昏后以为其已死亡,遂将其尸体埋入雪沟,致使刘某被冻死,属于事前的因果关系认识错误。通常认为在此种情况下,第一个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未中断,应肯定第一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且所发生的结果与行为人意图实现的结果相一致,因此应以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
    B项,若行为人履行义务可以阻止或者避免危害结果,但行为人未履行义务,使该结果发生,则该不作为行为与危害结果具有因果关系。
    C项,13岁的王某不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无法认识到过量吸食毒品造成的危害,丙向王某赠送毒品的行为与王某死亡结果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D项,丁实施的杀害行为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导致周某不得不跳河求生,周某因跳河溺水死亡的结果与丁的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 第12题:

    多选题
    刘某得知谢某身体不适,便用掺有海洛因的香烟骗谢某吸食,称其有强身健体功效。谢某因长期吸食不知不觉染上毒瘾,不得不向刘某购买毒品。刘某以此还导致王某、张某等数十人吸毒上瘾,并非法获利数十万元。刘某的行为构成()。
    A

    贩卖毒品罪

    B

    容留他人吸毒罪

    C

    强迫他人吸毒罪

    D

    欺骗他人吸毒罪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1999年5月中旬,被告人张某携带795克西药“头痛粉”来到昆明,准备冒充海洛因贩卖。同月17日,张找到被告人王某,叫其帮助贩卖海洛因。次日,王从张处拿了175克假毒品,在昆明市××饭店附近出售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同日晚,张又叫被告人李某帮其贩卖海洛因。同月22日,张、李二犯携带620克假毒品在昆明市准备贩卖时,被查获。被告人张某明知所贩“毒品”是头痛粉,但对王某、李某说是海洛因。王、李二犯也始终认为帮张贩卖的是真毒品海洛因。
    问:张某与李某、王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答案:
    解析:
    《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2)在客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在主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本案认定的关键是行为人是否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本案中被告人张某隐瞒事实真相,用头痛粉冒充海洛因贩卖,骗取他人钱财,其主观上具有诈骗的故意,而非贩毒的故意,因此他只能构成诈骗罪。被告人李某、王某二人把头痛粉当成海洛因贩卖,有贩毒的故意而无诈骗的故意,因此属贩毒行为。张某与李某、王某虽然有相似的行为,但因为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不成立共同犯罪。

  • 第14题:

    刘某购买了10克海洛因用于自己吸食。某日,孙某等4人到刘某家中,要求在其家中吸毒,刘某表示同意。由于孙某等人所带毒品不够吸食,刘某便将自己购买的海洛因卖了4克给孙某等人吸食,自己吸食剩下的6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刘某构成贩卖毒品罪
    • B、刘某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
    • C、刘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 D、刘某贩卖毒品的数量为10克

    正确答案:A,B,C

  • 第15题:

    王某曾经卖过海洛因给李某,李某要求再买,王某身边没有,就用面粉、味精冒充海洛因卖给李某,得款1.5万元,王某行为构成()。

    • A、诈骗罪
    • B、欺骗他人吸毒罪
    • C、贩卖毒品罪
    • D、诈骗罪和贩卖毒品罪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钱某从毒品走私犯手中购买海洛因2500克,准备贩卖牟利。为遮人耳目,钱某从医院太平间偷盗了一具婴儿尸体,将海洛因藏匿于婴儿的尸体内携带到某市。为使海洛因尽快脱手,钱将海洛因掺杂在自己卷制的香烟中,号称“神烟”,包治百病,使不明真相的刘某、潘某等10余人吸食成瘾,不得不高价向钱某购买“神烟”。钱某被抓获时,大部分海洛因已卖出,只剩下400余克。钱某所触犯罪名中的法定最高刑是什么?是哪些犯罪?


    正确答案: 钱某触犯这三个罪名中法定最高刑是《刑法》第347条规定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这个罪可以判处死刑。《刑法》第302条规定的盗窃、侮辱尸体罪和353条规定的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毒品罪都不能适用死刑。

  • 第17题:

    王某在街头贩卖毒品海洛因被抓获,当场收缴海洛因50克。根据王某交代,王某还有200克海洛因和20万贩卖毒品的资金放在同学李某家中,托李某保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构成贩卖毒品罪
    • B、王某贩卖毒品罪的毒品数量为250克
    • C、李某构成窝藏毒品、毒赃罪
    • D、李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正确答案:A,B,C

  • 第18题:

    陈某向王某声称要购买80克毒品,王某便从外地购买了80克毒品。到达约定交货地点后,陈某掏出仿真手枪威胁王某,从王某手中夺取了80克毒品。此后半年内,因没有找到买主,陈某一直持有80克毒品。半年后,陈某将80克毒品送给其毒瘾很大的朋友刘某,刘某因过量吸食毒品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王某虽然是陈某抢劫的被害人,但其行为仍成立贩卖毒品罪
    • B、陈某持仿真手枪取得毒品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但不属于持枪抢劫
    • C、陈某抢劫毒品后持有该毒品的行为,被抢劫罪吸收,不另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
    • D、陈某将毒品送给刘某导致其过量吸食进而死亡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下列关于毒品犯罪说法错误的是()。

    • A、刘某将100克海洛因藏在车内欲运往外地。在途中被民警发现车内藏毒品后,掏出匕首抗拒抓捕,将民警刺成重伤。对刘某应当认定为运输毒品罪中“以暴力抗拒检查,情节严重”的加重情节
    • B、朱某合法经营药厂,未办理许可证明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用于合法生产药物。如其未及时补办许可证,则构成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 C、某县民政局干部谭某将海洛因冒充头痛粉诱骗李某吸食。谭某的行为属于欺骗他人吸毒罪“情节严重”的情形
    • D、高某托王某为其购买10克海洛因用于自己吸食。王某帮高某购买后又原价卖给高某。王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钱某从毒品走私犯手中购买海洛因2500克,准备贩卖牟利。为遮人耳目,钱某从医院太平间偷盗了一具婴儿尸体,将海洛因藏匿于婴儿的尸体内携带到某市。为使海洛因尽快脱手,钱将海洛因掺杂在自己卷制的香烟中,号称“神烟”,包治百病,使不明真相的刘某、潘某等10余人吸食成瘾,不得不高价向钱某购买“神烟”。钱某被抓获时,大部分海洛因已卖出,只剩下400余克。钱某触犯了哪些罪名?


    正确答案: 钱某触犯了三个罪名:贩卖运输毒品罪、盗窃尸体罪和欺骗他人吸食毒品罪。

  • 第21题:

    问答题
    钱某从毒品走私犯手中购买海洛因2500克,准备贩卖牟利。为遮人耳目,钱某从医院太平间偷盗了一具婴儿尸体,将海洛因藏匿于婴儿的尸体内携带到某市。为使海洛因尽快脱手,钱将海洛因掺杂在自己卷制的香烟中,号称“神烟”,包治百病,使不明真相的刘某、潘某等10余人吸食成瘾,不得不高价向钱某购买“神烟”。钱某被抓获时,大部分海洛因已卖出,只剩下400余克。对钱某可否适用法定最高刑?为什么?

    正确答案: 对钱某可以适用死刑。根据《刑法》第347条第2款的规定,贩卖50克以上的海洛因,处1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本案中钱某贩卖海洛因达2500克,数量特别巨大,且又有盗窃尸体和欺骗他人吸毒的犯罪行为,根据其情节,应该处以死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张某和王某感情很好,张某知道王某吸毒,准备送王某一些毒品作为生日礼物。某日,张某给王某邮寄了海洛因10克,公安人员在抓获张某时又当场从其家中查获海洛因30克,张某称此毒品是从云南买来的。张某的行为构成()。
    A

    非法持有毒品罪

    B

    运输毒品罪

    C

    贩卖毒品罪

    D

    窝藏毒品罪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经讨价还价,村民陈某决定购买王某的耕牛。付款后,陈某临时去外地看望好友,行前与王某约定两天后来牵牛耕牛。第二天,张某也找到王某购买耕牛。由于张某出价比陈某高,王某遂决定将同一耕牛卖给张某,张某当即付款牵牛耕牛。第三天,陈某到王某家牵牛,发现耕牛已被王某卖给他人,非常生气,与王某发生争执。 本案中,谁谁取得耕牛的所有权?

    正确答案: 张某取得耕牛的所有权。
    理由:
    ①耕牛属于动产。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对于动产,一般按照交付的方式取得所有权。
    ②本案中,陈某付了款,但没有牵走耕牛.未发生实际交付。张某付了款并牵走耕牛,因此,张某取得耕牛的所有权。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