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从执法特征的角度论述依法行政原则。 ”相关问题
  • 第1题:

    执法又称“法的执行”,下列关于行政执法的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A.依法行政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在执法领域的具体体现
    B.合理行政原则要求执法活动必须符合社会生活的常理,体现法律精神
    C.高效便民原则要求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D.公平性原则要求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答案:A,B,C
    解析: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是司法原则而非执法原则,故D项错误。其他选项均正确,本题选ABC。

  • 第2题:

    从执法的特征的角度论述依法行政原则。


    答案:
    解析:
    (1)依法行政原则:亦称合法性原则、行政法治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在执法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执法的最高准则。(2)含义:国家行政机关在全部行政管理中要严格依法办事,使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完全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具体来说,第一,执法的主体合法。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立及其职权必须有法律依据,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越权违法,越权无效。第二,执法的内容合法。执法活动是根据法律的规定进行的,采用的具体方式也要符合法律的规定。第三,执法的程序必须合法。要严格按照法定的步骤、顺序以及时限进行执法,不得任意改变、省略和超越。(3)意义:合法性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行政活动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办事是国家机关进化的结果,也是近现代各国制度文明的一个突出标志。坚持这一原则的理由在于:首先,指导国家行政机关正确实施管理。国家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一切方面,具有普遍性和社会性。不按法律规则和程序办事,整个国家机器将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其后果不堪设想。只有依法行政,行政执法活动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其次,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由于执法具有主体特殊t范围广泛、活动带有强制性和主动性的特点,权力易被滥用,有可能滋生腐败,走向执法宗旨的反面。坚持执法合法性原则,既能使行政机关充分行使行政权力,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又能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从执法的特征来看:(1)由于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因此必须依法行政才能从主体上保证执法活动符合法律的规定,才不会造成滥执法现象、越权执法现象。(2)由于执法活动具有广泛性,是对社会实行全方位的组织和管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深刻,这就要求执法活动必须依法进行,才能有效控制执法活动的界限,防止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犯。(3)从执法的单方性、主动性上看,由于行政机关代表国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其意思表示和处分行为对该法律关系具有决定的意义,因此很容易造成单方意志的无限行使,从而造成对相对人的不公平待遇,因此必须依法行政,才能规范单方意志(4)由于执法具有灵活性,行政行为有一定自由裁量的余地,因此很容易出现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情况,因而必须要严格依法进行。

  • 第3题:

    (2005年真题)联系我国实际,试从立法、执法和司法角度论述权利保障的法治原则及其意义。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


    答案:
    解析:
    (1)法治社会中,权利保障原则具有重要意义,法治的目的之一就是保障公民的权利,没有权利保障就没有法治。
    (2)权利保障原则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尊重和保障人权,如生存权、自由权、财产权或者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等。
    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依法平等地保护权利和依法平等地追究责任。
    第三,权利义务一致,即公民在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3)在立法活动中,贯彻权利保障原则是立法良善的表现,也是法治的前提。(联系当代中国的立法实际,谈权利保障原则的意义)
    (4)在政府执法活动中,尊重和保障人权,贯彻执行权利保障原则是法治的基本要求。(联系中国的执法实际,谈权利保障原则的意义)
    (5)在司法活动中,贯彻权利保障原则,切实保障人权是法治的重要保证。(联系中国的司法实际,谈权利保障原则的意义)

  • 第4题:

    关于法的实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 )

    A.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是执法的主体
    B.依法行政原则是执法的最基本原则
    C.执法有较强的主动性
    D.执法时要避免执法轻重不一

    答案:A,B,C,D
    解析:
    考查法的执行。

  • 第5题:

    从立法、司法、执法的角度论述权力制约的法治原则。


    答案:
    解析:
    (1)权力制约的法治原则就是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既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的制约,也包括各项具体职权之间的制约。法治与国家权力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限度等问题的关系十分密切。法治内在地要求对国家权力进行合理分工和有效制约。一个国家由谁来掌握统治权,政权机构如何组织,权力如何分配和制约,按照什么原则和规则来运转和行使,社会各种力量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来参与政治生活等问题,是法治国家权力结构的基本问题。能否实现法治,也取决于其权力结构中是否实行分工和制约。
    (2)权力制约的法治原则在立法上的表现就是要求立法:①坚持立法的合宪性及法制统一原则,即在行使立法权时要以宪法为根据,同时保证各立法主体和立法对象统一协调,实际上是对立法权的制约;②要坚持民主性原则,即立法过程要反映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内容、程序都要有民主性、科学性,民主性的过程就是对立法权的制约和限制。
    (3)从执法的角度看,就是要求要坚持依法行政,亦称合法性原则、行政法治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在执法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执法的最高准则。其含义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全部行政管理中要严格依法办事,使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完全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具体来说,第一,执法的主体合法。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立及其职权必须有法律依据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越权违法,越权无效。第二,执法的内容合法。执法活动是根据法律的规定进行的,采用的具体方式也要符合法律的规定。第三,执法的程序必须合法。
    (4)从司法的角度看,①就是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防止司法权的滥用和法律适用的偏差。②坚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同时,要认识到司法权如同其他任何权力一样,都要接受监督和制约。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包括司法权力),会导致腐败。对司法权的监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司法权要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这是司法权正确行使的政治保证。其二,司法权要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因此,国家权力机关有权监督司法权的行使,司法机关也有义务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其三,司法机关的上下级之间以及同级之间也存在监督和约束,这种监督和约束是通过司法制度中的一系列制度来体现和实现的。其四,司法权也要接受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还要接受舆论的监督。这些种类广泛的监督形式和监督机制,有利于更好地行使司法权,并防止司法权的滥用等司法腐败现象和行为。③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就是司法机关对案件作出处理决定,只能以被合法证据证明了的事实和依法推定的事实作为适用法律的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就是指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把法律作为处理案件的唯一标准和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