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土地政策引自什么文件?(2)在中国农村将实行什么土地制度?(3)土坞改革实行期间对富农采取什么政策?(4)实施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土地政策引自什么文件?

(2)在中国农村将实行什么土地制度?

(3)土坞改革实行期间对富农采取什么政策?

(4)实施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土地政策引自什么文件?(2)在中国农村将实行什么土地制度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根据流程图,指出捕捉与利用学生资源要经历哪几个环节?

    (2)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什么要捕捉与利用学生资源?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答题过程中注意把握捕捉利用学生资源的主体为教师和学生两条主线,既要发现二者的不同点进行区别,又要找到二者共同点进行讲解。

  • 第2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给张学良铣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后又密电张学良:“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
    东北军奉命:“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便。”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国近代
    现代史)》(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什么事变发生?
    (2)在“沈阳日军行动”发生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结果?
    (3)随着日军这一行动的发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了什么变化?
    (4)在日军这一行动之后,蒋介石集团又提出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九一八”事变。
    (2)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3)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4)攘外必先安内。继续推行对日本帝国主义妥协,对红军“围剿”的反动方针。

  • 第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一摘自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材料三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了土地,好像解下了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
    ——摘自《赣西刘士奇报告》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回答,红军在反第一次“大围剿”时,用的是什么战略战术?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在1931年毛泽东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其解决有什么积极意义?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三有什么必然联系?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2)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3)材料一所讲的中国工农红军反“围剿”的胜利,就是建立在材料二、三所说的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基乏之上的,由于土地革命的开展,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障了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 第4题:

    1946年,决定将抗战以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文件或者法律是(  )。
    A.“五四指示”
    B.《关于土地改革的指示》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井冈山土地法》


    答案:A
    解析:
    解析:“五四指示”决定将抗战以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1947年。

  • 第5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于国体挟一爱憎之见,而以人为的造成事实,以求以其爱憎相应,则祸害之于国家,将无已时……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
    引自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材料二
    国人职责,惟在讨袁。
    引自蔡锷《誓告国人文》
    材料三
    袁氏未去,当与国民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
    引自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他种国体”指的是什么?粱启超对此有何看法?
    (2)结合材料说明,孙中山与梁启超、蔡锷在对待袁世凯及其复辟帝制的态度和认识上有何异同?


    答案:
    解析:
    (1)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或复辟帝制。梁启超表示无论何时他都反对袁世凯改变国体的做法。
    (2)相同点: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变更国体。不同点:孙中山具有捍卫民主共和制的长远眼光,要彻底打败袁,不因袁宣布取消帝制而停止反袁斗争;在打垮袁之后,还要担负起监督的责任,防止其他“谋危民国者”的重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