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

题目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相似考题
更多“(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下面的课文,然后回答 21~23 小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 21 题 孟子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正确答案:
    说明治理国家要检讨主观原因,要检讨自己是否施行了王道仁政,而不要推卸责任,强调客观原因。

  • 第2题:

    关于治国的评论“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出自()。

    • A、《论语》
    • B、《道德经》
    • C、《孟子》
    • D、《中庸》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南京市某小学的孩子们,每天都是在诵读《三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中开始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学校长期坚持这样的活动,是因为()

    • A、经典诵读能够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 B、经典诵读才能极大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 C、经典文化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 D、经典文化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中心环节

    正确答案:C

  • 第4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这两句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正确答案: 反映了贫富悬殊、尖锐阶级对立的现实。同时也揭露了统治者不顾百姓的死活。

  • 第5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正确答案: 对比

  • 第6题:

    阅读下文,并按要求回答。 邹与鲁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长上之死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饑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忧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正确答案:百姓没有谁为他而死。
    差不多有上千人。
    则百姓亲爱他的上司,为他的尊长而死。

  • 第7题:

    问答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为使“民加多”,孟子认为“王”应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2)孟子善用比喻,请结合这段文字试加分析。(3)除了使用比喻外,这段文字的说理还具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找出这段文字的喻体和被喻体。

    正确答案: 喻体: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本体(被喻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段话的中心旨意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中心意思是治理国家要检讨主观原因,不要推卸责任,不要强调客观原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本语段出于()。
    A

    《论语·为政》

    B

    《论语·里仁》

    C

    《论语·季氏》

    D

    《论语·子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14年4月真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为使“民加多”,孟子认为“王”应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2)孟子善用比喻,请结合这段文字试加分析。(3)除了使用比喻外,这段文字的说理还具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为下面两段古文注出标点,并翻译。  (1)《孟子?离娄下》选段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科,坎也。)  (2)《礼记?中庸》选段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矫,强貌也。)

    正确答案:
    (1)《孟子?离娄下》选段
    ①标点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②译文
    徐子说:“孔子屡次称赞水,他说:‘水呀,水呀!’对于水,孔子取哪一点呢?”孟子说:“源头里的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入大海。有本源的事物都是这样,孔子就取它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像七八月间的雨水那样,下得很集中,大小沟渠都积满了水,但它们的干涸却只要很短的时间。所以,声望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认为是可耻的。”
    (2)《礼记?中庸》选段
    ①标点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②译文
    子路问什么叫强。孔子说:“南方的强呢?北方的强呢?或是你的强呢?宽容柔和来教人,不报复蛮横无礼的,南方的强啊,君子具有它。枕着兵器盔甲,死而不足,北方的强啊,却是强健的具有它。所以君子温和而不随俗流,强劲啊!中立而不偏倚,强劲啊!国家治平,不变志向,强劲啊!国家昏乱,到死不变,强劲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信者信之,不信这亦信之,得信也”语出以下哪一经典?()

    • A、《论衡》
    • B、《孟子》
    • C、《老子》
    • D、《论语》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中国儒家经典之()。

    • A、《孟子》
    • B、《大学》
    • C、《论语》
    • D、《中庸》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用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正确答案: 实行王道首先要端正态度,不要怨天尤人,要从自己做起。

  • 第16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找出这段文字的喻体和被喻体。


    正确答案: 喻体: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本体(被喻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 第17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正确答案: 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苑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请问宝钗为什么要审问黛玉?答:因为在行酒令时,黛玉一时着急竟引用了《牡丹亭》和《西厢记》里的话。宝钗“教导”黛玉不要被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黛玉自知有错,虚心接受了宝钗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导。

  • 第18题:

    问答题
    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宁,回答下面的问题: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1)概括这段话的论点。  (2)整体来说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作者用孟子的比喻来说明什么?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两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正确答案: 社会不公、阶级对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正确答案: 对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必读的书目都是被规定的经典,学生没有相对自由的选择权,而学生的喜好倾向、阅读能力各有不同,对于经典书目的阅读水准也千差万别。以作业形式出现的阅读要求,过多地讲究对段意的概括、人物的分析、读后的感想。这些阅读技法实则困囿了学生的视野,在徒增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兴趣。殊不知,“______”,通过阅读要教会学生的不单是阅读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培养一种洞察、鉴赏和运用的能力。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B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C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正确答案: A
    解析:
    文段主要说的是过于强调阅读技法会困囿学生的视野,在徒增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他们的阅读兴趣,对于阅读而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重要。A项,强调教授方法的重要性,与题意相反,排除。B项,强调要循序渐进,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道”对应能力,“器”对应技法,强调“道”比“器”更重要,符合文意,当选。D项,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与文意不符,排除。

  • 第22题:

    单选题
    必读的书目都是被规定的经典,学生没有相对自由的选择权,而学生的喜好倾向.阅读能力各有不同,对于经典书目的阅读水准也千差万别。以作业形式出现的阅读要求,过多地讲究对段意的概括.人物的分析.读后的感想。这些阅读技法实则困囿了学生的视野,不仅徒增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兴趣。殊不知,“_____ ”,通过阅读要教会学生的不单是阅读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培养一种洞察.鉴赏和运用的能力。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B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C

    形而上则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用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正确答案: 实行王道首先要端正态度,不要怨天尤人,要从自己做起。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