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科学家观测表明:1、全球正在变暖,并且南极冰块正在融化;2、如果没有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那么臭氧层空洞就不会扩大。有关专家根据卫星云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出:1、如果科学观测两项都准确的话,那么南极冰块没有融化;2、如果科学观测中至少有一项不准确的话,那么全球没有变暖;3、科学观测两项中至少有一项是准确的,根据有关专家分析,可以推出() A. 全球正在变暖 B. 南极冰块正在融化 C. 臭氧层空洞不会扩大 D. 存在人类的破坏性活动

题目
科学家观测表明:1、全球正在变暖,并且南极冰块正在融化;2、如果没有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那么臭氧层空洞就不会扩大。有关专家根据卫星云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出:1、如果科学观测两项都准确的话,那么南极冰块没有融化;2、如果科学观测中至少有一项不准确的话,那么全球没有变暖;3、科学观测两项中至少有一项是准确的,根据有关专家分析,可以推出()


A. 全球正在变暖
B. 南极冰块正在融化
C. 臭氧层空洞不会扩大
D. 存在人类的破坏性活动

相似考题
更多“科学家观测表明:1、全球正在变暖,并且南极冰块正在融化;2、如果没有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那么臭氧层空洞就不会扩大。有关专家根据卫星云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出:1、如果科学观测两项都准确的话,那么南极冰块没有融化;2、如果科学观测中至少有一项不准确的话,那么全球没有变暖;3、科学观测两项中至少有一项是准确的,根据有关专家分析,可以推出()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直以来,很多科学家认为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和冰盖的融化加剧。近日,有研究人员通过统计数据发现,近百年来南极降雪量大幅增加,进而增加了南极等冰冻区域所“存储”的冻水量。据此,有专家乐观估计,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将被逆转。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该专家的观点?

    A.研究人员对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原因的分析可能有一些遗漏
    B.降雪带来的冰增量仅为冰川融化导致的冰损失的三分之一
    C.据相关数据统计,南极降雪量在近几年有微弱减少的趋势
    D.据有关气象部门预计,今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将略低于去年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题。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将被逆转。
    论据:近百年来南极降雪量大幅增加,进而增加了南极等冰冻区域所“储存”的冻水量。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文中主要围绕的是海平面上升与否展开论述,而A选项谈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原因的分析,论题不一致,无关选项,排除。
    B项:增加反论据。由于降雪带来的冰增量仅为冰川融化导致的冰损失的三分之一,说明降雪量的增加是不足以抵消冰川的融化加剧,具有削弱作用,当选。
    C项:无关选项。文中的论据谈论的是近百年来的降雪量,而C选项是谈论的近几年的降雪量,时间不一致,而且近几年有所减少,但是跟融化的相比多还是少也并不明确,排除。
    D项:无关选项。题干中是通过冰川的融化和降雪量来论证海平面是否上升,和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或降低无关,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 第2题:

    75年前一头驯鹿因感染炭疽死亡后尸体保存在北极圈附近的冻土中,不久前附近的一名男童因感染炭疽死亡。有科学家推测,全球变暖使得北极圈的“永久冻土”开始融化,炭疽杆菌因此卷土重来。同时,一些“古老病毒”比如天花和黑死病的病原体也可能埋藏在这些永久冻土中。科学家正为此极度担忧。
    以下陈述如果为真,哪项最有助于为科学家解忧?

    A.永久冻土是细菌长期保持活力的最理想场所,时间也许可以长达一百万年
    B.人类与细菌和病毒一直并存,如黑死病和天花,人类已进化出对抗它们的基因
    C.全球变暖让北半球国家变得更温暖,诸如疟疾等热带疾病开始发生于北半球
    D.如果病原体长时间没有接触到人类,那么我们的免疫系统对它不会有所防备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有助于解忧”,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科学家担忧一些“古老病毒”比如天花和黑死病的病原体会卷土重来。
    论据:全球变暖使得北极圈的“永久冻土”开始融化,炭疽杆菌因此卷土重来。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只是提到“永久冻土”是保存细菌的理想场所,未提及全球变暖对它的影响,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指出人类具有对抗黑死病和天花的基因,说明即使这些病菌卷土重来,也不会对人类有伤害,具有削弱作用。
    C项:无关选项。疟疾属于热带疾病,与论点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增加论据。全球变暖使得天花和黑死病的病原体卷土重来,同时人类的免疫系统又没有防备,这会加重科学家的担忧,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B选项。

  • 第3题:

    全球气候的小幅度波动虽然并不为人明显发觉,但对于冰川来说则有显著的影响。气温 的轻微上升都会使高山冰川的雪线上移,海洋冰川范围缩小。长期观察表明,这一现象是 存在的。根据海温和山地冰川的观测分析,估计近百年由于海温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了 2~6厘米。其中,格陵兰冰盖融化已经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2. 5厘米。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意思是( )。

    A.海平面正在迅速上升
    B.全球的冰川正在消退
    C.近几年全球气候波动频繁
    D.冰川融化将给世界带来灾难

    答案:B
    解析:
    文段属于典型的总一分式结构,首句“全球气候的小幅度波动虽然并不为 人明显发觉,但对于冰川来说则有显著的影响”为全段的中心句,转折词“但”提醒我们本段的 关键词是“冰川”,即本段主要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冰川产生的影响。根据后面的叙述可知, 这种影响表现为冰川正在消融。D项的主语虽然也是冰川,但过于引申,文段并没有描述冰川 融化会帶来什么灾难。故本题选B。

  • 第4题:

    如果全球变暖,南极冰川全部融化,我国首先将被淹没的地区是()。

    • A、华北平原
    • B、四川盆地
    • C、黄土高原
    • D、青藏高原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极轨卫星(太阳同步轨)的缺点有:()

    • A、可以取得全球资料,但观测间隔长,对某—地区,一颗卫星在红外波段取得两次资料
    • B、观测次数少,不利于分析变化快,生命短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 C、相邻两条轨道的资料不是同一时刻,这对资料的利用不利
    • D、不能观测全球
    • E、在观测时没有合适的照明

    正确答案:A,B,C

  • 第6题:

    近20年来,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对臭氧空洞范围内的影响是()。

    • A、人类面临缺氧危害
    • B、太阳辐射增加,全球气候变暖
    • C、阳光透过臭氧空洞使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升高
    • D、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威胁人类和生物正常生长

    正确答案:D

  • 第7题:

    科学家观测表明:(1)全球正在变暖,并且南极冰块正在融化;(2)如果没有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那么臭氧空洞就不会扩大。有关专家根据卫星云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出:(1)如果科学观测两项都准确的话,那么南极冰块没有融化;(2)如果科学观测至少有一项不准确的话,那么全球没有变暖,臭氧空洞正在扩大;(3)科学观察两项中至少有一项是准确的。根据有关专家的分析,可以推出()

    • A、全球正在变暖
    • B、南极冰块正在融化
    • C、臭氧空洞不会扩大
    • D、存在人类的破坏性活动

    正确答案:D

  • 第8题:

    经纬仪观测某一点的水平方向值时,如果在该点竖立花杆作为观测标志,那么瞄准部位尽可能选择花杆的()。

    • A、底部
    • B、顶部
    • C、中部
    • D、没有关系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单选题
    经纬仪观测某一点的水平方向值时,如果在该点竖立花杆作为观测标志,那么瞄准部位尽可能选择花杆的()。
    A

    底部

    B

    顶部

    C

    中部

    D

    没有关系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在抽水试验时,往往主孔中的动水位不易观测,如果能观测到的话,则求参数时用主孔或观测孔资料都一样。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如果全球变暖,南极冰川全部融化,我国首先将被淹没的地区是()。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黄土高原

    D

    青藏高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据科学家们观测,全球气候在逐渐变暖,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人类生产活动所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SOHO正在恢复说话能力。太空科学家今天说,他们已经与太阳及日光深层的探测器(SOHO)重新建立了联系。在此之前的6个星期该探测器无助地旋转着。他们说这颗正在观测太阳的卫星对昨天从澳大利亚发出的信号已能有回应。 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


    A. SOHO正在恢复说话的能力,说明观测卫星的能量没有耗尽
    B. 观测卫星上的探测器(SOHO)的故障已被初步排除,现已开始工作
    C. SOHO长达六周的故障已被排除,观测卫星恢复接受地面信号的功能
    D. 六周来探测功能失灵的观测卫星(SOHO)有希望恢复科学作用

    答案:B
    解析:
    本题要采用排除法。题干没有提到失去“说话能力”与“能量耗尽”之间的 关系,因此排除A;由“正在恢复说话能力”可以判断“故障已被排除”的论断是错误的,排除C;由题干可知SOHO的故障在于与地面失去了联系,而不是“探测功能失灵”,因此排除D。由“正在恢复说话功能”可知“故障已被初步排除”,由“正在观测太阳的卫星对昨天从澳大利亚发出的信号已能有回应”可知“现已开始工作”,因此答案是B。

  • 第14题:

    美国《国家科学学报》月刊2019年1月14日发表研究报告,显示南极冰川融化速度是20世纪80年代的6倍,(<)。


    A.加剧臭氧层空洞风险
    B.加速全球变暖风险
    C.加剧及地生态圈破坏风险
    D.加剧全球海平面上升风险

    答案:D
    解析: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14日发表研究报告,显示南极冰川融化速度是20世纪80年代的6倍,加剧全球海平面上升风险。

  • 第15题:

    科学家们观测到南极上空在春天到初夏期间会有臭氧耗损、臭氧层变薄的情形,俗称臭氧空洞:而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则不明显。南极臭氧层空洞一般发生于:

    A.9~12月
    B.6~9月
    C.3~6月
    D.12~3月

    答案:A
    解析:
    题干中已经说明了南半球臭氧空洞发生在春天到初夏,对应的是北半球的秋天到初冬,即大约在9~12月。故本题答案选A。 。

  • 第16题:

    马尔代夫总统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呼吁各国立即行动遏制全球变暖,否则该国将被海水淹。一批科学家发布的最新报告表明,如果目前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遏制,那么马尔代夫等国家可能会在本世纪消失。这表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规律是可以被人类改造的 ④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②④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据科学家们观测,全球气候在逐渐变暖,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人类生产活动所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 第18题: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把北极熊迁移到南极进行保护一定会是科学的选择。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有甲、乙、丙、丁四人,如果甲炒股,那么乙、丙、丁也都炒股。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也为真?

    • A、如果甲没有炒股,那么乙、丙、丁也没有炒股 
    • B、如果甲没有炒股,那么乙、丙、丁中至少有一人没有炒股 
    • C、如果乙、丙、丁都炒股,那么甲也炒股 
    • D、如果丁没有炒股,那么甲和乙至少有一人没有炒股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英国科学家在什么时候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 A、1984年
    • B、1985年
    • C、1986年
    • D、1987年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如果小赵参加宴会,那么小钱、小孙和小李将一起参加宴会。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也是真的?()
    A

    如果小赵没有参加宴会,那么小钱、小孙和小李三人中至少有一人没有参加宴会。

    B

    如果小赵没有参加宴会,那么小钱、小孙和小李都没有参加宴会。

    C

    如果小钱、小孙和小李都参加宴会,那么小赵也参加宴会。

    D

    如果小李没有参加宴会,那么小钱和小孙不会都参加宴会。

    E

    如果小孙没有参加宴会,那么小赵和小李不会都参加宴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英国科学家在什么时候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A

    1984年

    B

    1985年

    C

    1986年

    D

    1987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极轨卫星(太阳同步轨)的缺点有:()
    A

    可以取得全球资料,但观测间隔长,对某—地区,一颗卫星在红外波段取得两次资料

    B

    观测次数少,不利于分析变化快,生命短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C

    相邻两条轨道的资料不是同一时刻,这对资料的利用不利

    D

    不能观测全球

    E

    在观测时没有合适的照明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