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长期再就业培训期限为一年以上,培训对象为( )的企业富余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目的主要是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做准备。A、30岁左右B、50岁左右C、40岁左右D、45岁左右

题目

长期再就业培训期限为一年以上,培训对象为( )的企业富余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目的主要是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做准备。

A、30岁左右

B、50岁左右

C、40岁左右

D、45岁左右


相似考题

2.案例分析题三(本题l0分)2007年,某省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选定A B、C三个试点城市于开展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当年,三个试点城市均成功地完成了对本市所有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并向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提交了有关本年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情况的书面报告。书面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A市: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2007年度对本市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再就业技能培训。全市8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全部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聘请了高级专业技师授课,发生授课相关成本(包括教师课酬与教材费等)共计40万元。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所属的职业技术学校免费为本次培训提供了教学场所。市企业联合会所属的会员企业也为培训的所有学员免费提供了实习场所,并选派优秀技工进行现场指导。本次培训未发生其他相关成本。经过再就业培训,本市下岗失业人员最终实现再就业4500人。B市: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2007年度对本市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再就业技能培训。全市6800名下岗失业人员全部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以聘请相关高校教师授课与岗前技能训练相结合。培训中发生授课相关成本(包括教师课酬与教材费等)共计27.2万元,发生岗前技能训练成本l0.2万元。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所属的职业技术学校免费为本次培训提供了教学场所。本次培训未发生其他相关成本。经过再就业培训,本市下岗失业人员最终实现再就业4200人。C市: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2007年度对本市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再就业技能培训。全市7500名下岗失业人员全部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以聘请相关高校教师授课与岗前技能训练相结合。培训中发生授课相关成本(包括教师课酬与教材费等)共计20万元,发生岗前技能训练成本7.5万元。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所属的劳动服务公司为本次培训提供了教学场所,并收取了l7.5万元的场地使用费。本次培训未发生其他相关成本,经过再就业培训,本市下岗失业人员最终实现再就业4000人。要求:假定你是该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聘请的评估专家,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计算A、B、C三个试点城市的人均培训成本和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后的再就业率。 .2.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评价A、B、C三个试点城市中哪个为最佳再就业培训城市。

更多“长期再就业培训期限为一年以上,培训对象为( )的企业富余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目的主要是为 ”相关问题
  • 第1题:

    要采取创业培训,培训伙伴计划( )等新的培训方式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再就业培训的有效性。

    A、职业道德教育

    B、就业观念教育

    C、跨地区培训

    D、政府购买培训成果


    参考答案:D

  • 第2题:

    中期再就业培训期限为3个月至1年,培训对象主要是企业富余人员和即将下岗的职工,培训的目的为( )做准备,同时带有技能储备培训的性质。

    A、转换岗位

    B、提高本岗位技能

    C、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D、参加学历教育


    参考答案:A

  • 第3题:

    再就业培训的主要对象不包括()。

    A: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
    B:企业下岗职工
    C:军人退出现役已被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
    D:刑满释放的人员

    答案:C
    解析:
    再就业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参加失业登记的其他人员。失业登记的范围包括:①年满16周岁,从各类学校毕业、肄业的;②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失业的;③个体工商户业主或私营企业业主停业、破产停止经营的;④承包土地被征用,符合当地规定条件的;⑤军人退出现役、且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⑥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动教养的等。

  • 第4题:

    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应当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 ),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着力开展适当的职业技能培训。

    A、下岗失业人员的家庭人口数

    B、下岗失业人员的道德水准

    C、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能力

    D、下岗失业人员的特点


    参考答案:D

  • 第5题:

    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主要是指()。

    a.向失业者提供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

    b.对失业人员支付失业保险金;

    c.给失去工作的困难群体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d.对参加培训或再就业的失业人员实行鼓励和补贴措施。


    参考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