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本调查是为了了解某市上网人口数、上网人口的特性、上网方式、上网时间以相关网络行为,以了解网络使用人口的组成特性与使用状况,这项调研属于()。A.描述性调研B.探索性调研C.因果分析调研D.预测性调研

题目
本调查是为了了解某市上网人口数、上网人口的特性、上网方式、上网时间以相关网络行为,以了解网络使用人口的组成特性与使用状况,这项调研属于()。

A.描述性调研

B.探索性调研

C.因果分析调研

D.预测性调研


相似考题
更多“本调查是为了了解某市上网人口数、上网人口的特性、上网方式、上网时间以相关网络行为,以了解网络使用人口的组成特性与使用状况,这项调研属于()。 ”相关问题
  • 第1题: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化与网络化已经成为我国从政府到民间的共同努力目标;使用网络也已成为全民共同参与的日常行为。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将青少年上网视为洪水猛兽?难道是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自控力而导致上网过度?我国CNNIC调查(2007年)证实,网络使用人口最高的是占66.3%的20~35岁成年人,18岁以下青少年仅占17.2%。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
    A.重视青少年上网的原因 B.“青少年上网=问题”的悖论
    C.网络使用人口结构 D.青少年对信息化与网络化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使用网络已成为全民参与的日常行为,然后用两个反问句强调了不应将青少年上网视为洪水猛兽,大多数青少年上网并不会导致上网过度,最后进一步用数据证明网络使用人口中青少年只占少数。由此可知,文段主要是在批驳对青少年上网反应过度的论调。本题选B。

  • 第2题:

    2009年年底,我国某地区进行网民上网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当地网民规模约有380万,其中7%的网民主要使用普通拨号上网,70%的网民主要使用ADSL上网,20%的网民主要通过LAN上网,另外3%的网民主要通过手机上网。调查还显示,2009年我国发放3G牌照之后,当地使用手机作为上网终端的网民数比2008年增长了一倍。

    2009年我国发放3G牌照之后,当地使用手机作为上网终端的网民数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主要原因是()。

    A.3G网络只能提供上网服务
    B.只有3G网络才能保证上网的安全性
    C.3G网络大大提高了上网速率
    D.3G网络的覆盖面更广

    答案:C
    解析:
    2009年我国发放3G牌照之后,当地使用手机作为上网终端的网民数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主要原因是3G网络大大提高了上网速率。

  • 第3题:

    【单选题】本调查是为了了解某市上网人口数、上网人口的特性、上网方式、上网时间以相关网络行为,以了解网络使用人口的组成特性与使用状况,这项调研属于()。

    A.预测性调研

    B.描述性调研

    C.因果分析调研

    D.探索性调研


    D

  • 第4题:

    共用题干
    年年底,我国某地区进行网民上网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当地网民规模约有380万,其中7%的网民主要使用普通拨号上网,70%的网民主要使用ADSL上网,20%的网民主要通过LAN上网,另外3%的网民主要通过手机上网。调查还显示,2009年我国发放3G牌照之后,当地使用手机作为上网终端的网民数比2008年增长了一倍。

    2009年我国发放3G牌照之后,当地使用手机作为上网终端的网民数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主要原因是( )。
    A:3G网络只能提供上网服务
    B:只有3G网络才能保证上网的安全性
    C:3G网络大大提高了上网速率
    D:3G网络的覆盖面更广

    答案:C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互联网业务。ADSL接人业务和LAN接入业务是目前我国宽带接入业务的主要类型。从本案例中可以得知,用ADSL和LAN接入业务上网的网民比例为90%,所以计算出来的网民规模为380×90%=342万。
    2.本题考查的是ADSL接入业务。ADSL即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利用普通电话线,加入ADSL调制解调器、话音分离器等设备,为用户同时提供话音与互联网接入服务。ADSL上下行传输速率不一样,非常适合互联网服务。
    3.本题考查的是3G网络。3G网络相比其他网络,上网速率大大提高。
    4.本题考查的是电信业务需求发展表现。电信业务需求发展表现为多媒体化、多样化、个人化、融合化和普及化五个方面。利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高速增长,反映了个人化的发展趋势。

  • 第5题:

    【单选题】1.网络成瘾的概念(单选 ):

    A.上网者虽然频繁使用网络,但不依赖网络,没有因使用网络而影响身心健康。

    B.上网者过度使用或依赖网络,身心健康受到不良影响。

    C.上网者利用网络查阅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信息。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