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魏晋南北朝文论的集大成著作。 ”相关问题
  • 第1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
    主要有魏曹丕《典论•论文》、晋陆机《文赋》、梁钟嵘《诗品》、梁刘勰《文心雕龙》。此外,还有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梁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萧纲《与湘东王书》等等。

  • 第2题:

    论述魏晋南北朝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混乱、社会最不稳定的历史时期之一,但在思想上,却是最为自由、最为解放、最为开放的时期。美术作为文学艺术形式的一种得到了空前发展。其主要表现为: (1)出现有文字记载的专业画家和雕塑家,有画家所署的独立成幅的绘画作品问世。如东吴曹不兴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继他之后的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雕塑家戴逵等都有值得记载的突出贡献。其中,被称作是“六朝三杰”的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在人物画的发展史上有突出地位和重大影响。顾恺之画中人物皆以线造型,线条流畅而富节奏感,人物形象优美,体现了顾恺之用线“紧劲联绵,循环超忽”,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美感特征。另外,像陆探微的“秀骨清像”则反映出这一时期人物品藻的标准。 (2)绘画题材的多样化。人物、山水、花鸟画逐渐成为独立表现的绘画题材,并有不同程度的发展。①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花鸟画的萌芽时期,除了出现较为成熟的人物画,山水画的发展不可小觑。②虽然没有作品来证实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的独立,但从文献著录中可以了解到有单纯描绘的花鸟画作品及专工的画家存在,这说明花鸟画在当时还只处于孕育阶段。 (3)有较为成熟的绘画理论专著出现。①对绘画理论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首推顾恺之,他既是著名人物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在其理论著作《论画》中明确提出了对绘画的要求,即在重视绘画技巧的同时,强调人物画的传神,要对绘画对象有深入了解,传达人物的性情和气质。②出现了许多山水画理论作品,如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其中《画山水序》为第一篇山水画理论著作,提出了“求真悟道”为山水画创作之目的,创作者要“写山水之神”。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画山水序》中,宗炳阐述山水画“畅神”的功能,一变儒家以成教化、存鉴戒为功能的比德传统,重新确立了山水画的审美体验功能。 (4)佛教美术出现极端繁荣景象。佛教美术传人中原后,发展到魏晋南北朝,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与支持,佛教美术出现兴盛局面,各地大规模的建造寺庙、开凿石窟。由此,在佛教艺术界,各种形式的佛教美术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石窟艺术气势宏大,同时寺庙建筑、壁画彩塑、石雕像等亦得到发展。这一时期的佛教美术,呈现出早期特征:以人物塑造为例,受时代审美思潮影响,人物形象大多具有“秀骨清像”之美,同时人物的服装、相貌等方面,又具有西域特征;画面构图方面,如《鹿王本书图》,仍属早期的连环画式构图,自由而随意,尚未形成固定格式。 (5)民间美术活动兴盛。作为这一时期民间美术的呈现形式,出现了嘉峪关墓室砖画、孝子棺石刻画、宁懋石室画像、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等有着成熟技巧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人物动态及神情、背景处理、画面布局上体现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独有的时代特征。 (6)美术作品仍然表现出早期艺术的特征,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还是佛教美术与民间美术,都呈现出这一艺术发展的早期特征。以山水画为例,虽然山水画理论发展迅速,但在山水画的表现技法上还仍处于稚拙阶段:①当自然山水开始成为人的自觉描绘主题后,并不能一下子从原先的人物画中脱离出来,画面比例上表现为“人大于山”、“水不容泛”。②笔法上近似人物画的游丝描,勾轮廓,刻画山石树干无皴擦,画水也全部用线勾水纹,用色晕染较工细。

  • 第3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走向自觉,最早的文学批评论著是 的《 》,集大成的作品是 的《 》。左思的《 》引起“洛阳纸贵”的轰动。


    正确

  • 第4题:

    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是怎样影响魏晋南北朝文论的?
    文论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理论,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该时代文化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文化对文学理论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理论范畴的形成及演变之中。 言意之辨从广义上讲是一个文化哲学命题,从狭义上讲则是一个文学理论命题。魏晋南北朝之前的言意论,大体上可分为儒家经学中心主义的“立言”、道家自然主义的“无言”以及《易传》对儒、道两家言意观的折衷。《易传.系辞上》既讲“言不尽意”,又讲“立象以尽意”;而魏晋玄学的开创者之一王弼,正是在讨论《易传》“言—象—意”之关系时,提出自己的言意观的。
    王弼《周易略例.明象篇》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辨析“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从“作卦”(创造)的角度论,象生于意,意以尽象,意为象之内涵,象为意之形式或外观;言生于象,象以尽言,象为言之对象,言为象之形式。其次,从“解卦“(接受)的角度论,要寻言以观象,得象忘言;要寻象以观意,得意忘象。“言”和“象”均为得“意”之工具。舍弃了名言和卦象,当然无从得“意”;但是,若滞拘于名言和卦象,也无从得意。王弼依此方法,将汉易象数之学一举而廓清之,汉代经学转为魏晋玄学,其基础由此而奠定矣。 得意忘言不仅为解读精典之新法,而且为正始玄学之要义。正始玄学的王弼、何晏兼综名理,会通儒道,注重本体之宗旨;竹林玄学的嵇康、阮籍越名任心,旷达奔放,追求天地之和美,尤其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论音乐亦本“得意”之旨。就文学理论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一个受言意之辨影响而探讨为文用心的是西晋陆机。陆机自称“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作《文赋》专论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物—意—文(言)”之间的关系。陶渊明是受言意之辨影响的又一位诗人,自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这正是玄学家不为繁琐经学所束缚而轻言重意的审美态度。后来刘勰讲“文外之重旨”,钟嵘讲“文已尽而意有余”,均含有对“言外之意”之美学旨趣的推崇和追求。

  • 第5题:

    【判断题】曹丕的 《典论·论文》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A.Y.是

    B.N.否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