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正确
更多“我国《刑法》规定,聋、哑、盲人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 ”相关问题
  • 第1题:

    听力原文:生理因素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

    A.可以从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的考查要点是生理因素对刑事责任的影响,根据我国《刑法》第19条的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故应当选D项。刑法的法定量刑情节在法律硕士考试的试题中出现的概率非常高,记忆时应当注意两点:(1)幅度,是从重,还是从轻、减轻、免除;(2)确定性,是“应当”还是“可以”。

  • 第2题:

    请对“又聋又哑的或盲人不属于无责任能力人。但不能免除应付的刑事责任。”的合理性进行辨析。


    正确答案:
    答:(1)这一法律规定是合理的。
    (2)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不属于无责任能力人。他们虽然有严重的生理缺陷,但并没有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所以不能免除应负的刑事责任。
    (3)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由于他们的生理缺陷,使他们接受社会教育的条件和对是非的辨别力都要受到限制,因而规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第3题:

    下列人员不能立遗嘱处分其遗产()。
    A.又聋又哑的人 B.盲人 C.无行为能力人 D.限制行为能力人


    答案:C,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遗嘱的实质生效要件。有效的遗嘱除了具备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外,还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实质要件。要使遗嘱有效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实质要件:一是立遗嘱人在设立遗嘱时必须具有遗嘱能力。即立遗嘱人在设立遗嘱时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无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并不影响遗嘱的效力。二是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三是遗嘱必须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遗嘱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而应当为他们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继承人是否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应按遗嘱生效时该继承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而不能以立遗嘱时该继承人的情况来确定。遗嘱人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在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剩余部分可以参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四是遗嘱只能处分被继承人个人的财产。AB项不正确,患有聋、哑、盲等生理疾病,并不患有精神病的人,既不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不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立遗嘱的能力。

  • 第4题:

    我国刑法规定的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有( )。

    A.醉酒的人

    B.又聋又哑的人

    C.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D.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


    正确答案:BC
    我国《刑法》规定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有三种:一、未成年人(主要是年满14周岁的)。二、未完全丧失辨认与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三、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选项A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选项D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因此,正确答案是B、C。

  • 第5题:

    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限制责任能力的人有( )。
    A又聋又哑的人
    B盲人
    C精神正常时期的间隙性精神病人
    D醉酒人


    答案:A,B
    解析:
    解析:
    我国刑法规定的限制责任能力人有: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故正确答案为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