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论述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与策略,并说明自身是如何调节情绪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愤怒时,人们采取问题解决的策略,伤感时采取回避的策略等,这都属于情绪调解中的:()。

    A、生理调节

    B、情绪体验调节

    C、行为调节

    D、认知调节


    参考答案:B

  • 第2题:

    24、Gross的情绪调节过程理论认为情绪的调节和情绪产生的时间关系是()

    A.两者相互伴随,同时进行

    B.情绪调节在情绪产生之前

    C.情绪调节在情绪产生之后

    D.以上都有可能


    两者相互伴随,同时进行

  • 第3题:

    【论述题】试述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情绪的调节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心理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动机作用、适应作用、信号作用和组织作用。情绪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其关系具体如下: (1)情绪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对情绪也有调节作用。 情绪是人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交织。从人类的社会本质而言,情绪作为交际手段和活动动机,受社会规范的制约;从人类的自然属性而论,它受脑的低级中枢的支配,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不可控性。同时由于环境事件及其对人的意义的复杂性,以及情绪在种类和维量上的交织,致使情绪发生时的变异性很大,其发生的频度与强度均可不同。某些情绪发生过多过强,某些情绪发生过少过弱;有的情绪有时得到释放;有时受到压抑;复合情绪各成分之间、情绪与认识之间、情绪与固有的人格特性之问发生冲突等,能引起人是否能够经受和进行必要调节的问题。 情绪适应不良的后果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人在承担和经受程度上超负荷,但情绪本身尚属正常范围,其导致的不良后果可能是对有机体本身的影响,如引起身体疾病。另一方面,人在经受能力上超负荷而导致严重适应不良,以至影响到社会适应行为异常,这可能已经产生情绪本身异常而导致心理疾病。 有些情绪的持续存在和蔓延,可引起一些疾病,比如:抑郁、焦虑等。情绪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原因可归结为: ①下丘脑机制导致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不受主观随意性的支配; ②认知过程受情绪的影响,被歪曲的认知图式失去控制情绪的意识前提; ③不适宜的人格因素增加克服情绪的困难度; ④自我防御机制妨碍自我认知和自我规范。 (2)情绪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提高或降低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因此,健康情绪的养成或保持对一个人的工作、学习或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具体如下: ①正确的人生追求 正确的人生追求是个人学习、工作与生活的一种精神支柱。有了这种精神支柱,就能在遭受挫折、打击和失意时,始终保持坚强的精神和健康的情绪。正确的人生追求应当是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对社会有所贡献。 ②宽广的胸襟 保持宽广的胸襟是形成健康情绪的基本条件。宽广的胸襟表现在对待生活琐事能开阔视野、旷达胸怀,不要只津津乐道于眼前琐事。 ③理性地适应生活 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现实的情感世界中,这种情感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如果不能适应这些变化,情绪将会随之起伏动荡,时喜时怒,时悲时愁,情绪因此就会受到伤害,不良情绪将会由此而形成。理性地适应生活包含三种水平,即理智接受现实生活的水平、理智评估自己的水平以及理智自制情绪的水平。 a.具备理智接受现实生活的水平是理性地适应生活的前提; b.具备理智评价自己的水平,是理性地适应生活的关键; c.具备理智自制情绪的水平是理性地适应生活的重要保证。 ④寻找身边的欢乐 经常保持欢悦乐观是健康情绪的重要表现。乐观的情绪是身心和谐的象征,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它能使人从内心到外表都感染上愉快的色彩,更使人享受到对于生活的满足感,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 第4题:

    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平衡能力”是指( )。

    (A)有能力调节自身不良情绪

    (B)在咨询关系以外解决自身冲突

    (C)基本能够情绪稳定与自我平衡

    (D)在咨询过程中不产生负性情绪


    正确答案:ABCD
    《基础》402

  • 第5题:

    论述题:可以采取哪些策略调节情绪?


    1.上述案例的问题和需要主要有:(1)综合部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出现了消极怠工的情况,存在解压等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的需要。(2)部分下岗职工存在心理疏导和再就业的心理与社会支持需要。面对转岗和下岗的安排,部分职工情绪激动,对企业心存不满。(3)劳动关系协调的需要。企业与职工之间存在较严重的冲突关系,存在监督企业落实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的需要。 2.介入目标有:(1)介入职工情绪管理。为企业管理部门的员工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存在着不良情绪的职工减压和调节情绪,以疏导和缓和其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2)介入困难群体关怀。为转岗和下岗职工提供帮助,不仅在精神上安抚他们的情绪,还要帮助他们得到相应的福利保障。协调企业内外的各种资源为他们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帮助其改善生活境况,增强转岗和下岗后的适应和发展能力。(3)介入劳动关系协调。建立职工和企业关系的调解机制,使职工和企业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妥善解决。(4)介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如果企业社会工作者通过进一步了解情况,发现企业在劳资纠纷事件中发生了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应传播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推动企业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履行其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的责任。 3.针对上述案例中的情况,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有:(1)直接介入的策略①开展情绪问题的个案工作。针对综合部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制订介入计划,实施个案工作。具体包括:与消极怠工的个别员工建立专业的关系,给予他们情感支持,通过心理辅导处理不良情绪,协助他们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调整好心态,积极工作。②开展针对适应问题的个案工作。对情绪激动的转岗和下岗人员开展个别辅导,调解他们的情绪,运用同理心给予情感支持。③开展针对权益维护与资源支持的个案工作。对转岗和下岗职工开展再就业的心理与社会支持,开展可能因此导致生活困难的援助。④建立支持小组,开展小组工作,使职工获得支持。利用小组工作方法,把有消极怠工情绪、烦躁等不良情绪的职工组织起来,开展互助小组,加强与朋辈群体的沟通,让员工在小组中发泄情绪与压力,获得彼此的支持,增强正向动机和能量。针对下岗职工也可以开展支持性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宣泄隋绪,获得支持。此外,还可以开展综合部员工和下岗职工混合小组,加强他们相互之间的沟通,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缓和他们的关系。⑤建立教育小组。针对转岗和下岗职工在职业技能上的不足,可以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和再就业技能培训班。⑥运用社区工作的方法,对职工和企业相关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相关制度,要向下岗职工清楚解释,另一方面又要向企业传达下岗职工的心声。可制订可行性计划组织企业和职工的会谈活动,引导职工合理、合法表达自己的意见,维护自身权益,与企业管理方进行对话与沟通,消除因沟通不畅而引发的激烈冲突。(2)间接介入的策略通过介入职工以外的其他系统以间接帮助服务对象。例如,发动转岗和下岗职工的家人和朋友给予心理和社会的支持,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生活。 【提示】本题考点是企业社会工作的特点、功能和服务内容。结合第二章内容中介入的方法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