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一级,位于黄土地区,未搜集到近3年的水质及水位资料,本项目应监测的时段是:A: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水位 B:枯水期、丰水期的水质 C: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水质。 D:枯水期、丰水期的水

题目
某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一级,位于黄土地区,未搜集到近3年的水质及水位资料,本项目应监测的时段是:

A: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水位
B:枯水期、丰水期的水质
C: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水质。
D:枯水期、丰水期的水

相似考题
更多“某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一级,位于黄土地区,未搜集到近3年的水质及水位资料,本项目应监测的时段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不属于该项目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是()。
    A.地下水水位 B.地下水水质
    C.地下水污染对照值 D.地下水污染源分布


    答案:D
    解析:
    D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状况。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与矿产资源。③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④含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和富水程度;隔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⑤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⑥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水文。⑦泉的成因类型,出露位置、形成条件及泉水流量、水质、水温,开发利用情况。⑧集中供水水源地和水源井的分布情况(包括开采层的成井的密度、水井结构、深度以及开采历史)。⑨地下水现状监测井的深度、结构以及成井历史、使用功能。⑩地下水背景值(或地下水污染对照值)。对照选项,只有地下水污染源分布不属于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项目。

  • 第2题:

    (2018年)某工业污水集中处理项目,位于黄土地区分散式饮用水源地分布区,缺少连续的地下水水位和水质因子监测资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现状调查的水位监测频率应包括()。

    A.洪汛期
    B.丰水期
    C.平水期
    D.枯水期

    答案:B,C,D
    解析:
    首先判断项目地下水工作等级,工业污水集中处理项目属于I类项目,环境因素较敏感,故地下水工作等级为一级,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9.2条

  • 第3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 年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
    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再不开展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
    B.在包气带厚度超过100m 的评价区,若掌握近3 年至少一期的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进行地下水水位、水质现状监测
    C.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 年至少一期的水位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进行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
    D.在评价期内应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环境中特征因子的质量现状监测

    答案:A,B,C,D
    解析:

  • 第4题:

    (2016年)某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原则上不得少于()。

    A.7个
    B.5个
    C.3个
    D.2个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某新建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符合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要求的是( )。

    A.若有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不需补充监测
    B.若有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C.若有近3年内每年一次枯水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不需补充监测
    D.若有近3年内每年一次丰水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不需补充监测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可不再开展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若无上述资料,应依据导则要求开展水位监测。

  • 第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开展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
    B.在包气带厚度超过100m的评价区,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的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进行地下水水位、水质现状监测
    C.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3年内至少一期的水位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进行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
    D.在评价期内应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环境中特征因子的质量现状监测

    答案:A,B,C,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在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的要求中,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可不再开展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的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进行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对于基本水质因子的水质监测频率,特征因子在评价期内应至少开展一期现状监测;在包气带厚度超过100m的评价区或监测井较难布置的基岩山区,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的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进行地下水水位、水质现状监测。

  • 第7题:

    某Ⅰ类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评价区面积80km2,区内的潜水层和承压含水层为工业、农业提供水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

    A.5个
    B.7个
    C.10个
    D.14个

    答案: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规定,一级评价项目潜水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7个,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3~5个。原则上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1个,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3个。该项目区内包含潜水层和承压含水层,水质监测点应为14个。

  • 第8题:

    某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量不得少于()。

    A、1 个
    B、3 个
    C、5 个
    D、7 个

    答案:B
    解析:
    2) 一级评价项目潜水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7个,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3-5个。原则上建设项日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 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 点不得少于3个。

  • 第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的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级评价项目可以利用最近三年一个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监测资料
    • B、三级评价项目应至少在评价期内监测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并尽可能在枯水期进行
    • C、一级评价项目应在评价期内至少分别对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的地下水水位、水质各监测一次
    • D、二级评价项目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一次枯、丰水期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正确答案:A,C,D

  • 第10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关于地下水位监测频率要求,正确的是(  )。
    A

    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的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进行现状水位监测

    B

    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水位监测

    C

    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可不再开展现状地下水水位监测

    D

    若掌握近2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可不再开展现状地下水水位监测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1题:

    不定项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    )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的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进行现状水位、水质监测,否则,至少开展一期现状水位、水质监测。
    A

    沙漠地区

    B

    包气带厚度超过100 m的评价区

    C

    监测井较难布置的基岩山区

    D

    黄土地区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量不得少于()。
    A

    1个

    B

    3个

    C

    5个

    D

    7个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3题:

    某新建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已有近3年内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资料。根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 )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A.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
    B.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
    C.枯水期1次
    D.任意水期1次

    答案:D
    解析:
    根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可不再开展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若无上述资料,应依据导则要求开展水位监测。

  • 第14题:

    某项目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执行地下水Ⅲ类标准(pH值为6.5~8.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下列地下水pH值监测结果中,超标最严重的是()。

    A:pH=6.0
    B:pH=6.4
    C:pH=8.6
    D:pH=9.5

    答案:A
    解析:
    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应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因子已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指数值越大,超标越严重。根据水质因子pH标准指数计算公式:当pHj≤7.0,SpH,j=(7.0-pHj)/(7.0-pHsd);当pHj>7.0时,SpH,j=(pHj-7.0)/(pHsu-7.0)该式中,SpH,j为pH值的标准指数;pHj为pH值得实测统计代表值;pHsd/sub>为评价标准中pH值的下限值;pHsu为评价标准中pH值的上限值。将A、B选项分别代入第一个式子计算,SpH=(7.0-6.0)/(7.0-6.5)=2,SpH=6.4=(7.0-6.4)/(7.0-6.5)=1.2;将C、D选项分别代入第二个式子计算,SpH=8.6=(8.6-7.0)/(8.5-7.0)≈1.07,SpH=9.5=(9.5-7.0)/(8.5-7.0)≈1.67。

  • 第15题:

    某新建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已有近3年内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资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A: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
    B: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
    C:枯水期1次
    D:任意水期1次

    答案:B
    解析:
    二级评价要求:同时掌握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应选B。

  • 第16题:

    (2016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现状监测说法正确的有()。

    A.评价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开展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
    B.在包气带厚度超过100m的评价区,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的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进行地下水位、水质现状监测
    C.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的水位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进行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在评价期内应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环境中特征因子的质量现状监测

    答案:B,C,D
    解析:
    A答案应该是“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此处有两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

  • 第17题:

    某新建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符合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要求的是()。

    A:若有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不需补充监测
    B:若有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C:若有近3年内每年一次枯水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不需补充监测
    D:若有近3年内每年一次丰水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不需补充监测

    答案: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二级时,对于新建项目,若有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对于改、扩建项目,若掌握现有工程建成后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观测资料,也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若已有的监测资料不能满足本条要求,应在评价期内分别对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的地下水水位、水质各监测一次。

  • 第18题:

    某Ⅰ类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评价区面积80km2,区内的潜水层和承压含水层为工业、农业提供水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A:5个
    B:7个
    C:10个
    D:14个

    答案: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对于I类建设项目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7个点/层。评价区面积大于100km2时,每增加15km2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1个点/层。一般要求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1个点/层,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3个点/层。

  • 第1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下列现状监测频率符合要求的是()。

    A.评价期内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水位监测
    B.评价期内只需开展一期地下水水位监测
    C.评价期内至少开展两期地下水水位监测
    D.评价期内可不再开展地下水水位监测

    答案:A
    解析:

  • 第20题:

    (2019年)评价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位于黄土地区,缺乏近3年内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和水质监测数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下列关于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有()。

    A.水位监测频率为枯、平、丰水期
    B.水位监测频率为一期
    C.水位监测频率为二期
    D.水质监测频率为一期

    答案:B,D
    解析:
    依据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8.3.3.6

  • 第2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二级评价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建项无现有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分别对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的地下水水位、水质各监测一次
    • B、新建项目,若有近2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 C、改、扩建项目,若掌握现有工程建成后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观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 D、新建项目,若有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正确答案:C,D

  • 第22题:

    不定项题
    某工业污水集中处理项目,位于黄土地区分散式饮用水源地分布区,缺少连续的地下水水位和水质因子监测资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现状调查的水位监测频率应包括()。
    A

    洪汛期

    B

    丰水期

    C

    平水期

    D

    枯水期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评价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对于新建项目,若有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A

    1

    B

    2

    C

    3

    D

    4


    正确答案: 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