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规划径流式7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三级。该河流有国家级保护鱼类,其中有鲑科鱼类两种;河流两岸森林较为茂密,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鸟类。工程土石方量1000万m,需移民3000人,拟建设为引水式电站,大坝高130m,长3000m,坝址下游有农田10万亩,工厂3处。施工高峰时约4000人。 【问题】 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 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 应采取什么措施 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 4.移民安置影

题目
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规划径流式7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三级。该河流有国家级保护鱼类,其中有鲑科鱼类两种;河流两岸森林较为茂密,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鸟类。工程土石方量1000万m,需移民3000人,拟建设为引水式电站,大坝高130m,长3000m,坝址下游有农田10万亩,工厂3处。施工高峰时约4000人。
【问题】
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 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 应采取什么措施
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
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
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种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答:(1)重点调查内容。 ①森林调查:要阐明植被类型、组成、结构、特点,生物多样性等;评价生物损失量、物种影响、有无重点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 ②陆生和水生动物:种群、分布、数量;评价生物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点保护物种。要阐明是否有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分布。特别要明确区内是否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珍稀濒危特有鱼类的分布,如有需阐明其生态习性、繁殖特性等。 ③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 ④水体流失情况调查:侵蚀模数、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⑤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由于项目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故要阐明敏感区域与工程的区位关系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内保护动植物数量、名录、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等。
(2)主要调查方法。主要有收集资料法(当地有关部门的各类规范性文件、技术资料、有关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航拍资料)、现场踏勘法(实际观察与样方调查)、遥感及GPS技术应用、访问专家及当地群众等。 遥感技术应用需专业人员结合现场调查进行,主要是制作遥感图件,并解译出相关信息。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1)影响。 ①大坝修建后,下游的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无法洄游至上游,位于库区的产卵场将不复存在,河流梯级开发后其产卵场亦将全部消失,由此会影响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的繁殖。 ②大坝修建后,一些适应于激流环境并且以摄食底栖生物为主的特有鱼类,因其适宜的生境已完全消失而在水库中绝迹。它们是无法通过水库上下交流的,因而大坝建设直接影响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的生长。
(2)措施。 一种是采取工程措施,建鱼梯、鱼道,让洄游鱼类正常返回栖息和繁殖地;另一种是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同时,应设定水电站大坝的下泄基流量。
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 答:(1)对下游工、农业取水的影响。如果取水口处于减水段,则会导致农灌、工业用水量的不足,可用水量减少甚至缺失,严重影响下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2)减水灌溉对农业生产产量的影响。冷水灌溉对生长期及产量有影响。
(3)对下游湿地的影响。减水的河道流量大大减少,下游湿地可能因此而消失。
(4)对洄游性鱼类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洄游鱼类无法洄游到大坝上游,影响其索饵或繁殖。
(5)清水下泄改变河道原来的水文情势,对下游河岸产生冲蚀影响。
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
答:一般评价对移民生活、就业和经济状况的影响,移民安置区土地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
(1)对移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的影响:应考虑搬迁初期、搬迁后期;预测移民环境容量和移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及环境状况,并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移民环境容量的合理性。
(2)对水环境的影响:应预测生产和生活废污水量、主要污染物及对水质的影响。
(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移民后开发、工程建设和农田开垦,将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
(4)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移民从水电站库区迁移到异地,对当地的风俗、社会习惯产生影响。
(5)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移民搬迁把原来的流行传染疾病一并转移,对当地人群健康产生影响。
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种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答:(1)对施工人员进行野生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
(2)建立生态破坏惩罚制度,禁止野外用火。
(3)征求文物、林业等部门的意见,对名木采取工程防护、移栽、引种繁殖栽培、种质库保存及挂牌保存。
【考点分析】
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
应采取什么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和"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举一反三:
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评价中必须对河流生态结构与功能有充分的调查和认识,大坝建设导致的淹没、阻隔、径流变化是对河流生态系统最大的干扰,评价中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中提供的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重点评价大坝建设对河流廊道的生态功能的影响,并要考虑河流的连续性的生态功能。 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项目水生生态影响要分析水文情势变化造成的生境变化,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高等水生植物的影响,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水生生物,以及珍稀濒危特有鱼类及渔业资源等的影响,对"三场"分布、洄游通道(包括虾、蟹)、重要经济鱼类及渔业资源等的影响。
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举一反三:
引水式电站环境对于河道生态影响比较大,主要是由于大坝建设会造成下游河道的减水。对于此类电站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必须深入进行评价,特别是本案例项目属于梯级开发引水电站,一定程度上会使天然河流流量减少,乃至河道断流,最终导致生态功能完全丧失。
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种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举一反三: 本题与本书"九、水利水电类案例5坝后式水利枢纽工程"第4题考点类似,请考生自行总结。类似考点近3年案例分析考试中多次出现,值得注意。







更多“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规划径流式7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三级。该河流有国家级保护鱼类,其中有鲑科鱼类两种;河流两岸森林较为茂密,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鸟类。工程土石方量1000万m,需移民3000人,拟建设为引水式电站,大坝高130m,长3000m,坝址下游有农田10万亩,工厂3处。施工高峰时约4000人。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减缓大型河流梯级电站建设对鱼类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 )。
    A. 保护支流
    B. 设置过鱼设施
    C. 鱼类人工增殖放流
    D. 减少捕捞量


    答案:A,B,C
    解析:
    一般来说,在环坪文件中不会提出选项D这样的措施。

  • 第2题:

    拟建小型引水式电站坝高15m,引水管长10km,项目环评中对鱼类的影响应从( )等方面进行分析。

    A.大坝阻隔
    B.河流减(脱)水
    C.低温水
    D.气体过饱和

    答案:A,B,C,D
    解析:
    引水式电站项目环评中对鱼类的影响应从大坝阻隔、河流减(脱)水、低温水、气体过饱和等方面进行分析。

  • 第3题:

    第四题 水利枢纽


    某拟建水利枢纽工程为坝后式开发,工程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和发电。水库具有年调节性能,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流量88.7m3/s。运行期电站至少有一台机组按额定容量的45%带基荷运行,可确保连续下泄流量不小于5m3/s 。


    工程永久占地80hm2,临时占地10hm2,占地性质为灌草地。


    水库淹没和工程占地共需搬迁安置人口3 800人,拟在库周分5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安置。库区(周)无工业污染源,入库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坝址下游10km处有某灌渠取水口。


    本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库蓄水将淹没古树名木8株。


    库区河段现为急流河段,有3条支流汇入,入库支流总氮、总磷浓度范围分别为0.8~1. 3mg/L,0.15~0.25mg/L。库尾河段有某种保护鱼类产卵场2处,该鱼类产黏沉性卵,具有海淡洄游习性。


    【问题】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3.本工程带来哪些改变会对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4.提出陆生植物保护措施。




    答案:
    解析: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答: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的环境用水需求主要包括:


    (1)下游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需水量,特别是下游10km处某灌渠取水口的取水量。


    (2)维持下游河道内生态用水需求(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的用水需求,特别是某种保护鱼类生境条件和急流习性的用水需求等)。


    (3)维持下游河道水质、泥沙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


    (4)维持下游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需求,防止下游区域土地盐碱化。


    (5)维持下游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水量。


    (6)下游河道外的生态用水需求(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


    (7)维持下游河流景观用水需求。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答: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


    (1)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入库支流河水总氮、总磷浓度较高,在综合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库周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库区清理不当等),容易产生富营养化。


    (2)水质污染问题


    施工期管理不当废水排放可能会造成污染外,运营期还存在一定的面源污染影响,特别是库区清理不当,库区水质将很差,而本工程具有供水功能,需严格保持库区水环境质量。


    (3)库区消落带污染问题


    本工程具有防洪功能,库区消落带的形成容易导致水环境的污染、景观影响等问题。


    (4)下泄低温水影响问题


    由于本工程水库具有为多年调节性能,可能存在库区低温水下泄影响下游河段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农灌取水及低温水灌溉影响农作物等问题。


    (5)下泄水流的气体过饱和影响问题


    在大坝泄洪时,周边空气与泄流水体充分掺混,容易产生下泄水流的气体过饱和,进而影响下游的水生生物、特别是对鱼类的伤害影响。


    (6)库区鱼类产卵场受淹没影响的问题


    由于受库区回水顶托的影响,库尾两处受保护鱼类产卵场的水深加大、水文情势改变(如流速变缓),会影响鱼类的产卵和孵化。


    (7)移民安置不当产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如果移民安置及土地开发不当,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也会加剧库区及河道的水环境污染。


    3.本工程带来哪些改变会对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答:(1)可能对保护鱼类产生影响的改变包括:


    ①大坝建设阻断了该受保护鱼类的洄游通道。


    ②库区大量蓄水,受回水的顶托作用,库尾的产卵场环境也受到影响,影响鱼类产卵和孵化。


    ③库区水文情势变化,特别是水流变缓,不适宜急流性鱼类生活,将导致库区鱼类种群组成的变化,包括受保护鱼类。


    ④库区较大面积的淹没区,蓄水及周边面源污染物的排入,特别是如果移民安置不当,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使库区水质变差,影响鱼类的生境。


    ⑤由于工程建设导致下游出现减水段,影响鱼类的正常生活和洄游。


    (2)针对以上问题相应的保护措施有:


    ①库区蓄水前应进行认真的清理。


    ②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包括合理选择安置区)。


    ③合理调度工程发电,确保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工作的长效性。


    ④采取人工增殖放流、营造适宜的产卵场(如建立人工鱼礁)措施、建立鱼类保护区、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过鱼通道。


    ⑤加强渔政管理和生态监测,防治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切实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4.提出陆生植物保护措施。


    答:应采取的陆生植物保护措施主要有:


    (1)施工期合理布置作业场所,进一步优化各类临时占地,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减少对植物的破坏。


    (2)对临时征占的10hm2灌草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


    (3)对工程永久征占的80hm2灌草地,在施工建设前,剥离土壤层并保护好,用于工程取土场、弃土弃渣场或其他受破坏区域的土地整治与植被恢复。


    (4)对库区蓄水将淹没的8株古树名木予以移植、移植后挂牌保护或建立保护区、种子库等有关措施。


    (5)进一步优化移民安置区,控制陡坡开垦,尽最大可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6)对受工程影响区域采取切实的水土保持措施。


    (7)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和植被破坏,必要时采取拦挡等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破坏植被。



  • 第4题:

    第三题某水电枢纽工程为西南地区A河梯级开发中的一级,水库具有日调节功能。水库淹没和永久占地15km2 (含耕地263hm2,其中247hm2为基本农田),临时占地239hm2 ,其中基本农田50hm2,其余为林地、旱地、灌草地等,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需搬迁安置移民2700人, 分5处集中安置点安置;生产安置移民3960人,拟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安置。经 土地平衡分析,仅可新增高质量耕地160hm2,用于补偿工程所占基本农田。
    工程影响区生态环境脆弱,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河谷植被主要为 灌草丛和灌丛。水库淹沿线以下有3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枢纽建设区及 周边为粮食高产区。河流坡降大,库区及入库河流生境良好,鱼类资源丰富,以 适应流水生境的鱼类为主,其中有某一地方特有的洄游性鱼类卵苗需长距离顺水 漂流孵化,库区内分布有该鱼集中产卵场。
    1、列出运行期水文情势变化对库区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
    2、说明本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
    3、本工程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应注意什么问题?提出国家二级野生植物的保护 措施。
    4、按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原则,本工程还应釆取什么措施。


    答案:
    解析:
    1、(1)水文情势变化使得水位上升,淹没植被,对区域植被(特别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分布、数量、生物量的影响;
    (2)水文情势变化使得水位上升,水库淹没侵占区域动物生境,破坏栖息 地及生境,对其的分布、活动、数量的不利影响;
    (3)水文情势变化使得水上升,淹没农田,对区域农业生产力影响;
    (4)水库蓄水后,导致其水文、水质、水温、泥沙情势发生改变,改变库 区鱼类原有生境.对鱼类种类、数量、产卵及三场(产卵场、越冬场、索饵 场)的影响;
    (5)水库淹没所带来的移民安置,移民安置过程中因占地、水土流失所带 来的等生态影响;
    (6)水库蓄水导致地表应力改变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7)水库淹没所带来的盐渍化、潜育化、湿地化;
    (8)引发的局地气候变化的环境影响。
    【点评分析】:本题答的有些多了,答6点就可以了,但便于复习还是尽可能答 全面些。该题的关键是要搞懂水文情势变化的涵义,无非是水位、流量、流速、 水质、水温、泥沙的情势变化,对植被、野生动物、农田、移民、鱼类等对象的 影响作用。
    2、(1)施工过程中,扰动水体,改变鱼类原有生境,对其的分布、活动、数
    量的不利影响;
    (2)大坝建成后,形成库区及减脫水段区,造成区域水文、水温、泥沙情势改变,进而改变鱼类原有生境,对其的分布、种类、数量、生活习性及“三 场”(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的影响;
    (3)对大坝洄游性鱼类产卵造成阻隔影响,改变其生活习性,破坏其产卵 场,对其的分布、种类、数量、生活习性的影响;
    (4)大坝建成后,形成减脱水段,使得鱼类生境部分丧失,对其分布、数量、产卵、觅食的影响。
    【点评分析】:本题一定要按施工期和运行期分别回答。本题也是常考知识 点、必考知识点、高频考点,考生务必背诵熟记之。
    3、 答: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临时占地在使用前应先剥离上层土壤层,堆放保存好,釆取苫盖或截水、 排水等必要的临时水土保持措施.用于农田或植被恢复:
    (2)由于本工程淹没及永久占地征用了较多的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因此临 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应结合基本农田补偿进行,即临时用地适宜恢复为农田的尽可 能恢复为农田或基本农田;
    (3)处于坡度较大区域的临时占地,为防止农田水土流失,不宜恢复为农田, 应以恢复林、灌草地为宜,并选用当地物种;
    (4)由于本工程影响区生态脆弱,且易发生地质灾害,生态恢复需釆取水土保 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必须釆 取工程防护措施后再进行地表生态恢复。
    3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保护措施:由于其处于水库淹没线以下,应在库 区清理前及时釆取移植保护的措施;优先在库区外围选择适宜的生境进行移植, 移植后可挂牌保护或划定保护区,同时建立种子库。
    【点评分析】本题具有典型的意义。对于生态影响类的项目,都存在同样的 问题,考生务必背诵熟记之。
    4、1)在适宜区域开垦新的耕地;
    (2)异地划补;
    (3)劣质地改良;
    (4)临时占用的50公顷基本农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为基本农田。 【点评分析】:回答本题不必拘泥于数字,只需要简单对比,知道占补不平衡且
    补偿不够就可。对于基本农田必须做到“占一补一”,要有法律法规的观点;措 施从内部控潜改造,外部重建着手。

  • 第5题:

    某拟建水利枢纽工程为坝后式开发。工程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和发电。水库具有年调节性能,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流量88.7m/s。运行期电站至少有一台机组按额定容量的45%带基荷运行,可确保连续下泄流量不小于5m/s。 工程永久占地80hm,临时占地10hm,占地性质为灌草地。水库淹没和工程占地共需搬迁安置人口3800人,拟在库周分5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安置。库区(周)无工业污染源,入库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坝址下游10km处有某灌渠取水口。本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库蓄水将淹没古树名木8株。 库区河段现为急流河段,有3条支流汇入,入库支流总氮、总磷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8~1.3"mg/L,0.15~0.25mg/L。库尾河段有某保护鱼类产卵场2处,该鱼类产黏沉性卵,且具有海淡洄游习性。
    【问题】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说明理由。
    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4.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2.答:(1)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尤其是下游10km处某灌渠取水口的取水量;
    (2)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
    (3)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
    (4)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以防止下游区域土壤盐碱化;
    (5)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的水量:
    (6)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
    (7)景观用水。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明理由。
    答:(1)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因入库支流河水中总氮、总磷浓度较高,在其他因素如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综合作用下,容易产生富营养化。
    (2)水质污染问题。若施工期管理不当,则施工废水排放可能造成污染;运营期也可能存在面源污染,特别是如果库区清理不当,库区水质还会变差。因本项目具有供水功能,故需严格保持库区水环境质量。
    (3)低温水问题。本工程为年调节水库,低温水下泄将影响下游工农业用水。
    (4)库区消落带污染问题。本工程具有防洪功能,库区消落带的形成容易导致水环境问题。
    (5)鱼类产卵场受到污染和破坏的问题。由于受库区回水顶托的影响,库尾两处受保护的鱼类产卵场的水文情势及水质将可能发生变化,影响鱼类产卵和孵化。
    (6)移民安置产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如果移民安置不当,则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加剧库区及河道的水环境污染。 (7)下游河段流量减少,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的问题。
    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答:(1)大坝建设阻断了受保护鱼类的洄游通道。
    (2)库区大量蓄水,受回水的顶托作用,库尾的产卵场环境也受到影响,影响了鱼类产卵和孵化。
    (3)库区水文情势变化,特别是水流变缓,将不适宜急流性鱼类生活,这将导致库区鱼类种群组成的变化,包括受保护鱼类。
    (4)库区大面积的淹没区,蓄水及周边面源污染物的排入,特别是如果移民安置不当,都将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使库区水质变差,影响鱼类的生存环境。
    (5)工程建设导致下游出现减水段,这将影响鱼类的正常生活和洄游。
    (6)高坝下泄水,产生过饱和气体。
    保护措施:
    (1)库区蓄水前应进行认真的清理。
    (2)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包括合理选择安置区。
    (3)合理调度工程发电,确保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工作的长效性。
    (4)采取人工增殖放流、营造适宜的产卵场(如建立人工鱼礁)、建立鱼类保护区、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过鱼通道。(5)加强渔政管理和生态监测,防治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切实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6)分层放水。
    4.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答:(1)施工期合理布置作业场所,进一步优化各类临时占地,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减少对植物的破坏。
    (2)对临时征占的10hm2灌草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
    (3)对工程永久征占的80hm2灌草地,在施工建设前,分层取土,剥离土壤层并保护好,用于工程取土场、弃土弃渣场或其他受破坏区域的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
    (4)对库区蓄水将淹没的8株古树名木予以移植、移植后挂牌保护或建立保护区。
    (5)加强施工教育。
    (6)进一步优化移民安置区,控制陡坡开垦,尽最大可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7)对受工程影响区域采取切实的水土保持措施。
    (8)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和植被破坏,必要时采取必要的拦挡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破坏植被。
    【考点分析】
    本案例是根据2010年案例分析考试试题改编而成,需要考生认真体会,综合把握。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气体过饱和的含义:水库下泄水流通过溢洪道或泄洪洞冲泄到消力池时,产生巨大的压力并带入大量空气,由此造成水体中含有过饱和气体,这一情况一般发生在大坝泄洪时期,水中过饱和气体主要为氧气和氮气(氮气起决定性作用)。水库泄洪过程中过饱和氧气的产生将在一定范围内加速降解水体中好氧性污染物,溶解氧浓度的维持能使水库水质良好状态得到保证。水体中过饱和氮气对水库水质基本上无影响,但它是影响水生生物的主要物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受体主要是鱼类,鱼类较长时间生活在溶解气体分压总和超过流体静止压强的水中,会使溶解气体在其体内、皮肤下等部位以气泡状态游离出来,这种现象叫"气泡病",发病的鱼类多为中层、上层生活的鱼类,幼鱼死亡率为5%~10%。
    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和"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举一反三:
    水利水电项目中此类考题已经多次出现,请考生尤其注意。此题与2013年案例分析考试中第5题堤坝式水电站中"2.给出本项目运行期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的考点几乎一致。真题答案概括如下:
    (1)大坝阻隔,影响鱼类洄游;
    (2)水库蓄水后水温分层、低温水下泄;
    (3)库区淹没特有鱼类的产卵场;淹没部分上游高中山峡谷景观资源(如果淹没区有古树名木或其他风景名胜等也应一并作答)
    (4)大坝建成后,坝下水量减少,库区水流流速减缓、水文情势改变、水质恶化;
    (5)高坝下泄水,产生过饱和气体。
    4.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 第6题:

    水库水电项目
    题干
    南方某山区拟建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开发目的包括城镇进丞、农业灌溉和发电。工程包括一座库容为2.4X109m3的水库、引水工程和水电站。水库大坝高54m,水库回水长度27km.水电站装机容量80MW.水库需淹没耕地230hm2,移民1870人,安置方式拟釆用就地后靠,农业灌溉引水主干渠长30km,灌溉面积6X104hm2,城镇供水范围主要为下游地区的2个县城。
    库区及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耕地,分布有自然村落,无城镇和工矿企业,河流在水库坝址下游50km河段内有经济鱼类、土著鱼类的索饵场、产卵场。
    问题
    1.大坝上游陆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应包括那些方面?
    2.提出水库运行期对下游河段鱼类的主要影响因素。
    3.针对工程移民安置,环评需考虑那些环境影响?
    4.提出对水库工程需要考虑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和环境管理计划。


    答案:
    解析:
    1.大坝上游陆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应包括那些方面?
    答:调查上游陆域大坝蓄水淹没区及影响范围内涉及的物种、种群和生态系统。
    (1)重点调查陆域范围内有无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和特有种,天然的经济物种及自然保护区等;如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生物、珍稀濒危生物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调查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与保护要求等。
    (2)植被调查可设置样方,调查植被组成、分层现象、优势种、频率、密度、生物量等指标。
    (3)动物调查,应调查动物种类、分布、食源、水源、庇护所、繁殖所及领地范围,生理生殖特性,移动迁徙等活动规律。
    (4)调查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和演变过程。
    (5)调查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
    【点评分析】:生态现状调查是生态影响预测评价的基础,生态影响预测评价往往由于复杂不好进行。一般从事生态影响评价的技术人员均容易解答该问题,但往往回答不完整。陆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不外乎植物、动物及其生境调查,在具体工作中从物种、种群、生态系统、景观四个层次入手,同时考虑气候、土壤、水系等自然因素。在复习这样的题时,同时可以联想一下对于下游地区的生态应调查哪些内容?工程建设对上游和下游生态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此题已考过多次,考生务必熟记背诵之。
    2.提出水库运行期对下游河段鱼类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1)在工程运行期,由于大坝阻隔,对上下游鱼类物种交流有一定阻碍。
    (2)本项目大坝下游有鱼类的索饵场、产卵场,被大坝截在上游的鱼类进入索饵场和产卵场成为困难,而水库不同方式的放水对下游河道的水生生态影响明
    (3)水文情势的变化导致饵料生物变化无常,水温、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的变化对鱼类产卵也有不利的影响。
    (4)河道中鱼类的种群结构将发生变化、急流性或深水性鱼类将对下游水位变浅不适应。
    【点评分析】:水库运行期对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的鱼类均有影响,但对下游影响更明显一些。这类问题提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问大坝建设对下游鱼类的何影响?对坝上鱼类有何影响?对上游鱼类的三场有何影响?对下游鱼类的三场有何影响?基本大同小异,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及提问的形式,结合实际工作来答。
    3.针对工程移民安置,环评需考虑那些环境影响?
    答:(1)移民区遗留的环境影响:遗留的固体废物,建筑残物、生活垃圾,特别是养殖垃圾如不能得到彻底清理,对库区蓄水将造成不利影响;若原来的陡坡开垦的农田不能及时退耕还林还草,其水土流失也将影响库区水质与水位。
    (2)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影响:对安置区环境容量的影响,增加了安置区的环境与资源压力,移民安置占地及土地幵发植被变化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农药、化肥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
    (3)移民安置不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是有可能造成移民返迁,加剧库区生态破坏;二是陡坡开垦,使水土流失加剧,甚至诱发地质灾害。
    (4)人体健康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点评分析】:移民安置是水电开发项目关注的重要方面,当然也是考试高频考点。这个题也可以按环境影响要素来解答,按照移民的轨迹来答更好入手。
    4.提出对水库工程需要考虑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和环境管理计划。
    答:应主要釆取以下环境保护工程措施:
    ①合理选址选线:
    ②工程方案分析与优化;
    ③施工方案分析与合理化建议;
    ④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
    环境管理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制定环境管理方案:管理目标和指标,管理方法、时间和经费等;
    ②落实机构和人员编制:职能和职责分工,必要的能力培训;
    ③建立有关环境管理制度:档案保存,查询和重大事件报告;
    ④制定生态环境监测计划:监测时段,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仪器设
    备,监测人员等。
    【点评分析】:本题不好回答,牵扯的内容很多。遇到此类提问,应首先想到技术方法内容。

  • 第7题:


    梯级开发引水式电站项目


    【素材】


    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规划径流式7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三级。该河流有国家级保护鱼类,其中有鲑科鱼类两种;河流两岸森林较为茂密,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鸟类。工程土石方量1 000万m3,需移民3 000人,拟建设为引水式电站,大坝高130 m,长3 000 m,坝址下游有农田1 0万亩,工厂3处。施工高峰时约4 000人。


    【问题】


    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


    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


    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


    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种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答案:
    解析:

    1.答:(1)重点调查内容。①森林调查:要阐明植被类型、组成、结构、特点,生物多样性等;评价生物损失量、物种影响、有无重点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②陆生和水生动物:种群、分布、数量;评价生物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点保护物种。要阐明是否有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分布。特别要明确区内是否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珍稀濒危特有鱼类的分布,如有需阐明其生态习性、繁殖特性等。③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④水体流失情况调查:侵蚀模数、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的关系。⑤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由于项目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故要阐明敏感区域与工程的区位关系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内保护动植物数量、名录、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等。(2)主要调查方法。主要有收集资料法(当地有关部门的各类规范性文件、技术资料、有关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航拍资料)、现场踏勘法(实际观察与样方调查)、遥感及GPS技术应用、访问专家及当地群众等。遥感技术应用需专业人员结合现场调查进行,主要是制作遥感图件,并解译出相关信息。


    2.答:(1)影响。①大坝修建后,下游的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无法洄游至上游,位于库区的产卵场将不复存在,河流梯级开发后其产卵场亦将全部消失,由此会影响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的繁殖。②大坝修建后,一些适应于激流环境并且以摄食底栖生物为主的特有鱼类,因其适宜的生境已完全消失而在水库中绝迹。它们是无法通过水库上下交流的,因而大坝建设直接影响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的生长。(2)措施。一种是采取工程措施,建鱼梯、鱼道,让洄游鱼类正常返回栖息和繁殖地;另一种是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同时,应设定水电站大坝的下泄基流量。


    3.答:(1)对下游工、农业取水的影响。如果取水口处于减脱水段,则会导致农灌、工业用水量的不足,可用水量减少甚至缺失,严重影响下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2)减(脱)水灌溉对农业生产产量的影响。冷水灌溉对生长期及产量有影响。(3)对下游湿地的影响。减水(脱水)的河道流量大大减少,下游湿地可能因此而消失。(4)对洄游性鱼类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洄游鱼类无法洄游到大坝上游,影响其索饵或繁殖。(5)清水下泄改变河道原来的水文情势,对下游河岸产生冲蚀影响。


    4.答:一般评价对移民生活、就业和经济状况的影响,移民安置区土地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1)对移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的影响:应考虑搬迁初期、搬迁后期;预测移民环境容量和移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及环境状况,并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移民环境容量的合理性。(2)对水环境的影响:应预测生产和生活废污水量、主要污染物及对水质的影口向。(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移民后开发、工程建设和农田开垦,将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4)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移民从水电站库区迁移到异地,对当地的风俗、社会习惯产生影响。(5)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移民搬迁把原来的流行传染疾病一并转移,对当地人群健康产生影响。


    5.答:(l)对施工人员进行野生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2)建立生态破坏惩罚制度,禁止野外用火。(3)征求文物、林业等部门的意见,对名木采取工程防护、移栽、引种繁殖栽培、种质库保存及挂牌保存。




    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3)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举一反三: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评价中必须对河流生态结构与功能有充分的调查和认识,大坝建设导致的淹没、阻隔、径流变化是对河流生态系统最大的干扰,评价中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中提供的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重点评价大坝建设对河流廊道的生态功能的影响,并要考虑河流的连续性的生态功能。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项目水生生态影响要分析水文情势变化造成的生境变化,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高等水生植物的影响,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水生生物,以及珍稀濒危特有鱼类及渔业资源等的影响,对“三场”分布、洄游通道(包括虾、蟹)、重要经济鱼类及渔业资源等的影响。


    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举一反三:引水式电站环境对于河道生态影响比较大,主要是由于大坝建设会造成下游河道的减水或脱水。对于此类电站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必须深入进行评价,特别是本案例项目属于梯级开发引水电站,一定程度上会使天然河流流量减少,乃至河道断流,最终导致生态功能完全丧失。


    4.《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


    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5.《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3)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举一反三:本题与本书“九、农林水利类 案例3新建水利枢纽工程4.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考点类似,请考生自行总结。类似考点近3年案例分析考试中多次出现,值得注意。



  • 第8题:

    某河流有多种涸游鱼类生存,一水电站大坝修筑后可能严重影响鱼类洄游通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该工程建设单位的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保护栖息地
    B.建造过鱼设施
    C.施工期避让鱼类洄游产卵期
    D.为保证发电,未设置生态基流保证设施

    答案: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在鱼、虾、蟹洄游通道建闸、筑坝,对渔业资源有严重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建造过鱼设施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 第9题:

    2014-66.某河流有多种洄游鱼类生存,一水电站大坝修筑后可能严重影响鱼类洄游通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该工程建设单位的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保护栖息地
    B.建造过鱼设施
    C.施工期避让鱼类洄游产卵期
    D.为保证发电,未设置生态基流保证设施

    答案:D
    解析:

  • 第10题:

    某水电枢纽工程为西南地区A河梯级开发中的一级,水库淹没和永久占地15平方公里(耕地263公顷、其中基本农田247公顷),临时占地239公顷,基本农田50公顷,其余为林、旱、灌草地。工程需搬迁安置移民2700人,分5处安置。生产安置3960人。土地平衡仅可新增高质量耕地160公顷用于补偿。工程影响区生态脆弱,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河谷植被主要为灌草丛和灌丛。水库淹没线以下有3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枢纽建设区及周边为粮食高产区。河流坡降大,鱼类资源丰富,以适应流水生境的鱼类为主。其中有某一种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卵苗需长距离顺水漂流孵化,库区内分布有该鱼集中产卵场。说明本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


    正确答案: 施工期对鱼类的影响,主要是施工作业造成局部河段水文情势改变,特别是施工期库区清理、施工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及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进入河道,对鱼类生境造成不良影响。
    营运期对鱼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若工程未能设置合理的过鱼设施,则大坝建设将阻断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的通道;
    ②由于水流变缓,使原来适应流水生境的鱼类不能生活,被迫向库尾上游流水生境迁移,而喜欢静水环境的鱼类则可在库区繁育、生活,造成库区鱼类种群组成与结构的改变;
    ③由于大坝的阻隔影响,库区水流变缓,不能使卵苗进行长距离顺水漂流,影响卵苗孵化。
    ④由于库区淹没及其水文情势的改变,影响了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的产卵场环境。

  • 第11题:

    单选题
    某水电站作为近期开发梯级工程,进行规划阶段坝址勘探,该坝址设计坝长400m,最大坝高为80m,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坝址轴线河床部位控制性钻孔设计深度宜为(  )。
    A

    40m

    B

    50m

    C

    80m

    D

    160m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钻孔深度一般为1倍坝高。题中,最大坝高为80m,因此钻孔设计深度可取为80m

  • 第12题:

    问答题
    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规划径流式7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三级,该河流有国家级保护鱼类,其中有鲑科鱼类两种,河流两岸森林较为茂密,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鸟类,工程土石方1000万方,需移民3000人,拟建设为引水式电站,大坝高130m,长300m,坝址下游有农田10万亩,工厂3处,施工高峰时约4000人。移民安置应评价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对移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为减缓大型河流梯级电站建设对鱼类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

    A:保护支流
    B:设置过鱼设施
    C:鱼类人工增殖放流
    D:减少捕捞量

    答案:B,C,D
    解析:
    环境保护的需求使得工程建设方案不仅应考虑满足工程既定功能和经济目标的要求,而且应满足环境保护需求,例如,水坝阻隔了鱼类的洄游,需要设计专门的过鱼通道;文物的搬迁和易地重植、水生生物繁殖和放流等,都是新的问题,都需要发展专门的设计方案,而且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其是否真有效果。

  • 第14题:

    拟建小型引水式电站坝高10m,引水管长10km,拟建项目对鱼类的主要影响来自()。

    A:水坝阻隔
    B:河段减(脱)水
    C:低温水
    D:气体过饱和

    答案:A,B,D
    解析:
    拟建小型引水式电站坝高10m,而一般水库的斜温层在水面10m以下'故没有低温水的影响,排除C项。

  • 第15题:


    南方某山区拟建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开发目的包括城镇供水、农业灌溉和发电。工程包括一座库容为2.4*109m3的水库、引水工程和水电站。水库大坝高54m,水库回水长度27km,水电站装机容量80MW。水库需淹没耕地2 3 0hm2,移民1 8 7 0人,安置方式拟采用就地后靠。农业灌溉引水主干渠长约30km,灌溉面积6*104hm2。城镇供水范围主要为下游地区的2个县城。


    库周及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耕地,分布有自然村落,无城镇和工矿企业。河流在水库坝址下游50km河段内分布有经济鱼类、土著鱼类的索饵场、产卵场。项目区域面积35km2,区域内有一省级自然保护区,但不影响该区。邻近8km有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占有基本农田1 088.9亩。


    问题:


    1.大坝上游陆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应包括哪些方面?


    2.指出水库运行期对下游河段鱼类的主要影响因素。


    3.针对本工程移民安置,环评需考虑哪些环境影响?


    4.提出对水库工程需要考虑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和环境管理计划。




    答案:
    解析:

    1.(1)调查上游陆域大坝蓄水淹没区及影响范围内涉及的物种、种群和生态系统。


    (2)重点调查陆域范围内有无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和特有种,天然的经济物种及自然保护区等,如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生物、珍稀濒危生物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调查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与保护要求等。


    (3)植被调查可设置样方,调查植被组成、分层现象、优势种、频率、密度、生物量等指标。


    (4)动物调查,应调查动物种类、分布、食源、水源、庇护所、繁殖所及领地范围,生理生殖特性,移动迁徙等活动规律。


    (5)调查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和演变过程。


    (6)调查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


    2.(1)在工程运行期,由于大坝阻隔,对上下游鱼类物种交流有一定阻碍。


    (2)本项目大坝下游有鱼类的索饵场、产卵场,被大坝截在上游的鱼类进入索饵场和产卵场成为困难,而水库不同方式的放水对下游河道的水生生态影响明显。


    (3)水文情势的变化导致饵料生物变化无常,水温、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的变化对鱼类产卵也有不利的影响。


    (4)河道中鱼类的种群结构将发生变化、急流性或深水性鱼类将对下游水位变浅不适应。


    3.(1)移民区遗留的环境影响。遗留的固体废物、建筑残物、生活垃圾,特别是养殖垃圾如不能得到彻底清理,对库区蓄水将造成不利影响;若原来的陡坡开垦的农田不能及时退耕还林还草,其水土流失也将影响库区水质与水位。


    (2)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影响。对安置区环境容量的影响,增加了安置区的环境与资源压力,移民安置占地及土地开发植被变化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农药、化肥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


    (3)移民安置不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①有可能造成移民返迁,加剧库区生态破坏;②陡坡开垦,使水土流失加剧,甚至诱发地质灾害。


    (4)人体健康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4.(1)环境保护工程措施:①库区移民、库底清理措施,保障库区水质;②涉及珍稀保护植物的移植、引种栽培、工程防护等措施,涉及保护动物的栖息地保护、建立新的栖息地等措施;③防治水土流失的护坡、拦挡、导排洪水的排水沟、导水槽等工程措施;④保障洄游性鱼类的正常洄游的过鱼设施、人工增殖放流,如有竹木流放,则需要设置流放竹木的设施,解决低温水影响的能够分层取水的措施。


    (2)环境管理计划内容:①成立环境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办法、落实人员与经费,实施施工期的环境监理;②开展库区水质定期监测、生态调查,特别是针对工程对鱼类“三场”的影响及变化情况应进行调查;③严格分层取水、定期放水、保障生态需水量的日常管理;④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⑤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档案,如实记录工程建设过程及其环境影响与变化过程,环境调查成果及科学研究成果;⑥在工程竣工后落实竣工验收,并在稳定运行后3~5年内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



  • 第16题:

    西南地区某山区河流A 河为L 江的一级支流,共规划4 级电站,均采用引水式开发。上游3 级电站己建成发电,现拟建第4 级电站,与上游第3 级电站发电尾水衔接。
    拟建电站坝址位于A洞洞口上游约11.5km 处,距离上游衔接梯级电站坝扯18阳,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37m^3/s , 经右岸寻|水隧洞引至下游1O.5km 处建地面厂房发电。拟建坝址下游左岸0.5km 有支流B 洞汇入,以下河段无其他支流。B 河洞口处多年平均流量5m^3/s。拟在支流B 洞河口上游约1km 处修建l 座小型取水工程,将支流B河约80%的水量引至电站库区用于发电。电站装机容量10 万町,设计最大坝高35m ,水库正常蓄水位1248m,回水长度1. 5阳,水库面积0.1km^2 相应库容113万m^3,具有日调节性能,在电力系统中承担日调峰任务。
    据调查,拟建电站库尾至A 洞洞口段沿岸无工矿企业,散布有农村居民点与少
    量耕地和园地,农村人畜饮水及农业生产用水均不在A 河干流取用。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 A ~可流域共有6 种鱼类,均为喜流水性鱼类,无泪游习性,仅在鱼类产卵季节(3-4月)进行短距离迁移,未发现珍稀濒危与保护物种:鱼类广泛分布于干、支流,资源量丰富,且在各河段分布有多个鱼类产卵场。近期的水生生态现状调查发现, A ~可流域鱼类种类未发生变化,但受己建3 级电站影响,目前鱼类主要分布于拟建电站坝址以下干、支流河段,且仅在Ar可河口上游0.5km 及支流B 河柯口上游0.3km 尚存2 处小型鱼类产卵场:己开发问段鱼类资源量严重萎缩。
    己审查通过的A 河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支流B~可应划定为Ar可流域鱼类保护;可流,在电站建设项目环评阶段应充分论证需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
    问题:
    1. 从水生生态保护角度提出工程方案优化调整意见,并说明理由。
    2. 指出拟建电站鱼类现状调查的重点范围与时段。
    3. 指出拟建电站坝下河段水文情势变化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4. 提出2 项可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从水生生态保护角度提出工程方案优化调整意见,并说明理由.
    建议调整在B~可流建设小型取水工程,因为B~可流划定为鱼类保护河流,且在B 洞河口上游0.3km 尚存2 处小型鱼类产卵场;己开发河段鱼类资源严重萎缩可知,若建设B 汩的小型取水工程(B 河流量小5 旷/SI 工程取水80%) 1 将带来B~可流大量减水,难以保障生态流量。

    2. 指出拟建电站鱼类现状调查的重点范围与时段.
    A 河拟建大坝至流洞口上游0.5km 处; B 河流河口上0.3km 处。重点调查产卵期和枯水期。
    学员问题:
    l 、为何有枯水期?提干告知"支流B 河约80%的水量引至电站库区用于发电",体现出流量危机。

    3. 指出拟建电站坝下凋段水文情势变化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1)水量减少,影响A 润的鱼类产卵场、导致鱼类资源萎缩:
    (2)水流变缓,不利于喜流水性鱼类生存。

    4. 提出2 项可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并说明理由.
    (1) 由于己开发问段鱼类资源量严重萎缩,故可采取增殖放流:
    (2) 由于虽然在A 洞河口上游及其支流B1可尚存2 处小型鱼类产卵场,但是随着本项目的开展,将影响到产卵场,故建议建设人工产卵场。

  • 第17题:

    某水电枢纽工程为西南地区A河梯级开发中的一级,水库具有日调节功能。水库淹没和永久占地15 km2(含耕地263hm2,其中2 47hm2为基本农田),临时占地239hm2,其中基本农田5 0hm2,其余为林地、旱地、灌草地等。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需搬迁安置移民2 7 00人,分5处集中安置点安置,生产安置移民3 9 6 0人,拟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安置。经土地平衡分析,仅可新增高质量耕地16 0 hm2,用于补偿工程所占基本农田。


    工程影响区生态环境脆弱,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河谷植被主要为灌草丛和灌木丛,水库淹没线以下有3 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枢纽建设区及周边为粮食高产区。河流坡降大,库区入库河流生态环境良好,鱼类资源丰富,以适应流水生态环境的鱼类为主,其中某一地方特有的洄游性鱼类,卵苗需长距离顺水漂流孵化,库区内分布有该鱼类集中产卵场。


    问题:


    1.列出运营期水文情势变化对库区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


    2.说明本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


    3.本工程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应注意什么问题?提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措施。


    4.按照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原则,本工程还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
    解析:

    1.(1)工程运营期库区由原来的河流生态系统变为水库生态系统,由于库区水体流速变缓,急流性鱼类将不适宜在库区生活,被迫向库尾上游移动,而喜欢在缓流或静水中生活的鱼类将增加,鱼类种群结构发生改变。


    (2)水位抬高,淹没大量农田和植被,特别是淹没较多的基本农田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造成农田生态及粮食生产的损失,造成国家保护植物生态环境的损失。


    (3)如果库区清理较差,容易造成库区水质下降,甚至恶化,进而影响库区水域生态环境,影响鱼类及饵料生物的生活。


    (4)库区水体温度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甚至水温出现分层现象,改变了原河流水体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


    (5)上游裹携着泥沙的水流不断入库,在造成库区泥沙不断淤积的同时,水体中泥沙含量也将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原水生生物的环境。


    (6)改变了库区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的集中产卵场,甚至造成产卵场的破坏。


    (7)与原河道相比,库区水量增多、水体面积扩大,库岸受到长期浸泡,容易引发塌方、滑坡地质灾害,进而影响库区生态环境。


    2.(1)施工期对鱼类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作业造成局部河段水文情势改变,如库区清理、施工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及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进入河道等。


    (2)运营期对鱼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若工程未能设置合理的过鱼设施,则大坝建设将阻断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的通道;②由于水流变缓,使原来适应流水生境的鱼类不能生活,被迫向库尾上游流水生境迁移,而喜欢静水环境的鱼类则可在库区繁育、生活,造成库区鱼类种群组成与结构的改变;③由于大坝的阻隔影响,库区水流变缓,不能使卵苗进行长距离顺水漂流,影响卵苗孵化;④由于库区淹没及其水文情势的改变,影响了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的产卵场环境。


    3.(1)该工程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应注意的问题有:①临时占地在使用前应先剥离上层土壤层,堆放保存好,采取苫盖或截水、排水等必要的临时水土保持措施,用于农田或植被恢复;②由于本工程淹没及永久占地征用了较多的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因此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应结合基本农田补偿进行,即临时用地适宜恢复为农田的尽可能恢复为农田或基本农田;③处于坡度较大区域的临时占地,为防止农田水土流失,不宜恢复为农田,应以恢复林、灌草地为宜,选用当地物种;④由于本工程影响区生态脆弱,且易发生地质灾害,生态恢复需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必须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后再进行地表生态恢复。


    (2)对于3 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由于处于水库淹没线以下,应在库区清理前及时采取移植保护的措施。优先在库区外围选择适宜的生境进行移植,移植后可挂牌保护或划定保护区。


    4.(1)在适宜区域开垦新的耕地。


    (2)异地划补。


    (3)劣质地改良。


    (4)临时占用的50hm2基本农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为基本农田.


    (5)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将部分临时占用的非农田或基本农田,恢复为农田或基本农田。




  • 第18题:

    K61~K62+600路段方案是否应采纳公众建议?说明理由。 第五题  西南地区某山区河流A河为L江的一级支流,共规划4级电站,均采用引水式开发。上游3级电站已建成发电,现拟建第4级电站,与上游第3级电站发电尾水衔接。
      拟建电站坝址位于A河河口上游约11.5km处,距离上游衔接梯级电站坝址18km,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37m3/s,经右岸引水隧洞引至下游10.5km处建地面厂房发电。拟建坝址下游左岸0.5km有支流B河汇入,以下河段无其他支流。B河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5m3/s。拟在支流B河河口上游约1km处修建1座小型取水工程,将支流B河约80%的水量引至电站库区用于发电。电站装机容量10万kW,设计最大坝高35m,水库正常蓄水位1248m,回水长度1.5km,水库面积0.1km2,相应库容113万m3,具有日调节性能,在电力系统中承担日调峰任务。
      据调查,拟建电站库尾至A河河口段沿岸无工矿企业,散布有农村居民点与少量耕地和园地,农村人畜饮水及农业生产用水均不在A河干流取用。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A河流域共有6种鱼类,均为喜流水性鱼类,无洄游习性,仅在鱼类产卵季节(3~4月)进行短距离迁移,未发现珍稀濒危与保护物种;鱼类广泛分布于干、支流,资源量丰富,且在各河段分布有多个鱼类产卵场。近期的水生生态现状调查发现,A河流域鱼类种类未发生变化,但受已建3级电站影响,目前鱼类主要分布于拟建电站坝址以下干、支流河段,且仅在A河河口上游0.5km及支流B河河口上游0.3km尚存2处小型鱼类产卵场;已开发河段鱼类资源量严重萎缩。
      已审查通过的A河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支流B河应划定为A河流域鱼类保护河流,在电站建设项目环评阶段应充分论证需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水生生态保护角度提出工程方案优化调整意见,并说明理由。 指出拟建电站鱼类现状调查的重点范围与时段。 指出拟建电站坝下河段水文情势变化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提出2项可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K61~K62+600路段方案应采纳公众意见。   (2)理由如下:   ①以桥代替路基可以减少占地,减少取土,减少对湿地水力联系的破坏;   ②可满足两栖保护动物虎纹蛙的迁徙活动。从水生生态保护角度提出的工程方案优化调整意见及理由如下:   (1)取消在B河修建小型取水工程的计划。   理由:规划环评已提出支流B河应划定为A河流域鱼类保护河流。   (2)将引水式电站改为堤坝式电站。   理由:引水式电站坝下会产生脱水段或减水段,改为堤坝式电站有利于减缓运行期坝下减、脱水段造成的水生生态不利影响。   (3)优化电站位置(或降低大坝高度或电站低水位运行)。   理由:保障有较长的流水河段,满足喜流水性鱼类生境的要求。(1)拟建电站鱼类现状调查的重点范围有:上一级电站大坝至拟建本级电站坝下入A河河口段(或拟建电站库尾至入L江河口段)、支流B河。   (2)拟建电站鱼类现状调查的重要时段有:3~4月鱼类产卵及短距离迁移时段、枯水期。拟建电站坝下河段水文情势变化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如下:   (1)坝下入A河河口上游0.5km处的鱼类产卵场生境改变。   (2)坝下流速变缓,对河道喜流水性鱼类造成不利影响。   (3)水位变化,引水式电站坝下减脱水导致水位降低或河床裸露,影响景观生态;日调节运行下游水位涨落导致水生和两岸陆生生境的改变。   (4)下游土地盐碱化。可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及理由如下:   (1)设置过鱼设施。   理由:大坝阻隔了鱼的迁徙通道。   (2)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   理由:已开发河段鱼类资源量严重萎缩。

  • 第19题:

    梯级开发引水式电站项目
    【素材】
    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规划径流式7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三级。该河流有国家级保护鱼类,其中有鲑科鱼类两种;河流两岸森林较为茂密,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鸟类。工程土石方量1000万m3,需移民3000人,拟建设为引水式电站,大坝高130m,长3000m,坝址下游有农田10万亩,工厂3处。施工高峰时约4000人。
    【问题】
    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
    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
    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
    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种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答案:
    解析:
    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答:(1)重点调查内容。
    ①森林调查:要阐明植被类型、组成、结构、特点,生物多样性等;评价生物损失量、物种影响、有无重点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
    ②陆生和水生动物:种群、分布、数量;评价生物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点保护物种。要阐明是否有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分布。特别要明确区内是否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珍稀濒危特有鱼类的分布,如有需阐明其生态习性、繁殖特性等。
    ③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
    ④水体流失情况调查:侵蚀模数、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⑤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由于项目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
    域,故要阐明敏感区域与工程的区位关系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内保护动植物数量、名录、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等。
    (2)主要调查方法。主要有收集资料法(当地有关部门的各类规范性文件、技术资料、有关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航拍资料)、现场踏勘法(实际观察与样方调查)、遥感及GPS技术应用、访问专家及当地群众等。
    遥感技术应用需专业人员结合现场调查进行,主要是制作遥感图件,并解译出相关信息。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1)影响。
    ①大坝修建后,下游的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无法洄游至上游,位于库区的产卵场将不复存在,河流梯级开发后其产卵场亦将全部消失,由此会影响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的繁殖。
    ②大坝修建后,一些适应于激流环境并且以摄食底栖生物为主的特有鱼类,因其适宜的生境已完全消失而在水库中绝迹。它们是无法通过水库上下交流的,因而大坝建设直接影响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的生长。
    (2)措施。
    一种是采取工程措施,建鱼梯、鱼道,让洄游鱼类正常返回栖息和繁殖地;另一种是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同时,应设定水电站大坝的下泄基流量。
    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
    答:(1)对下游工、农业取水的影响。如果取水口处于减脱水段,则会导致农灌、工业用水量的不足,可用水量减少甚至缺失,严重影响下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2)减(脱)水灌溉对农业生产产量的影响。冷水灌溉对生长期及产量有影响。
    (3)对下游湿地的影响。减水(脱水)的河道流量大大减少,下游湿地可能因此而消失。
    (4)对洄游性鱼类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洄游鱼类无法洄游到大坝上游,影响其索饵或繁殖。
    (5)清水下泄改变河道原来的水文情势,对下游河岸产生冲蚀影响。
    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
    答:一般评价对移民生活、就业和经济状况的影响,移民安置区土地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
    (1)对移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的影响:应考虑搬迁初期、搬迁后期;预测移民环境容量和移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及环境状况,并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移民环境容量的合理性。
    (2)对水环境的影响:应预测生产和生活废污水量、主要污染物及对水质的影响。
    (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移民后开发、工程建设和农田开垦,将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
    (4)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移民从水电站库区迁移到异地,对当地的风俗、社会习惯产生影响。
    (5)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移民搬迁把原来的流行传染疾病一并转移,对当地人群健康产生影响。
    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种采取什么保护措施?答:(1)对施工人员进行野生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
    (2)建立生态破坏惩罚制度,禁止野外用火。
    (3)征求文物、林业等部门的意见,对名木采取工程防护、移栽、引种繁殖栽培、种质库保存及挂牌保存。
    【考点分析】
    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
    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3)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举一反三:
    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评价中必须对河流生态结构与功能有充分的调查和认识,大坝建设导致的淹没、阻隔、径流变化是对河流生态系统最大的干扰,评价中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中提供的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重点评价大坝建设对河流廊道的生态功能的影响,并要考虑河流的连续性的生态功能。
    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项目水生生态影响要分析水文情势变化造成的生境变化,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高等水生植物的影响,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水生生物,以及珍稀濒危特有鱼类及渔业资源等的影响,对“三场”分布、洄游通道(包括虾、蟹)、重要经济鱼类及渔业资源等的影响。
    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举一反三:
    引水式电站环境对于河道生态影响比较大,主要是由于大坝建设会造成下游河道的减水或脱水。对于此类电站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必须深入进行评价,特别是本案例项目属于梯级开发引水电站,一定程度上会使天然河流流量减少,乃至河道断流,最终导致生态功能完全丧失。
    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种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3)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 第20题:

    某河流有多种洄游鱼类生存,一水电站大坝修筑后可能严重影响鱼类洄游通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该工程建设单位的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保护栖息地
    B:建造过鱼设施
    C:施工期避让鱼类洄游产卵期
    D:为保证发电,未设置生态基流保证设施

    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在鱼、虾、蟹洄游通道建闸、筑坝,对渔业资源有严重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建造过鱼设施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 第21题:

    水电站的典型布置形式有()。

    • A、引水式电站
    • B、河床式电站
    • C、坝内式电站
    • D、坝式电站
    • E、贯流式电站

    正确答案:A,B,D

  • 第22题:

    问答题
    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规划径流式7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三级,该河流有国家级保护鱼类,其中有鲑科鱼类两种,河流两岸森林较为茂密,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鸟类,工程土石方1000万方,需移民3000人,拟建设为引水式电站,大坝高130m,长300m,坝址下游有农田10万亩,工厂3处,施工高峰时约4000人。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

    正确答案: 影响:大坝建成后,下游的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无法洄游至上游,位于库区的产卵场将不复存在,河流梯级开发后产卵场将全部消失,由此影响到半洄游性、洄游性鱼类的繁殖。大坝修建后,一些适应于激流环境并且以摄食底栖生物为主的特有鱼类,他们是无法通过水库上下交流的,因其生境已经完全消失而在水库中灭绝。
    措施:一种是采取工程措施,建鱼梯、鱼道,让洄游鱼类正常返回栖息和繁殖地,另一种是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同时,应设定水电大坝的下泄流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常建于河流中、下游为低水头、大流量的水电站是(    )水电站。
    A

    坝式

    B

    引水式

    C

    河床式

    D

    坝后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