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对于液氯钢瓶规定其充装系数为不大于()。 ”相关问题
  • 第1题:

    液氯钢瓶的充装证书有效期为()。

    A、半年

    B、2年

    C、5年

    D、1年


    标准答案:C

  • 第2题:

    某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14m2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krn2,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百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时值)。

    最初爆炸的一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人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留下重大事故隐患。

    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

    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问题:

    (1)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根据《安全生产法》,试提出处理建议。

    (3)试提出防范措施。


    正确答案:

    (1)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用户方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说明此情况,形成事故隐患;

      ②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规定检查和清理,就进行充装作业。

      间接原因:

      ①用户方的生产设施存在缺陷(缺少必要的防倒灌设施);

      ②压力容器灌装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用户方和充装方的工人都属违章操作,也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说明双方单位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

      ③无论何种原因,化工厂建在居民区都是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的。政府和厂方也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2)处理意见

      ①化工厂为危险品化学生产单位。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82、85条,追究该厂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②追究该厂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3)防范措施

      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化工厂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②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化工厂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教育、督促所有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③双方单位应当对有缺陷的生产设施进行整改,消除这一事故隐患;

      ④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 第3题:

    X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14m2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_T-A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公里

    2,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时值)。最初爆炸的l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它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而且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留下重大事故隐患。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相继钢瓶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1、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根据《安全生产法》斌提出处理建议;

    3、试提出防范措施。


    正确答案:
    1、直接原因
    (1)用户方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说明此情况,形成事故隐患;
    (2)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规定检查和清理,就进行充装作业。间接原因
    (1)用户方的生产设施存在缺陷(缺少必要的防倒灌设施);
    (2)压力容器灌装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用户方和充装方的工人都属违章操作,也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说明双方单位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
    (3)无论何种原因,化工厂建在居民区都是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的。政府和厂方也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2、(1)化工厂为化学危险品生产单位。
    (2)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82、85条,追究该厂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追究该厂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3、(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化工厂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2)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化工厂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及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它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教育、督促所有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3)双方单位应当对有缺陷的生产设施进行整改,消除这一事故隐患;
    (4)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 第4题:

    液氯充装钢瓶瓶内无余压的,要认真检查是否有倒吸入的其他介质,若有,不予检验、充装。()


    正确答案:对

  • 第5题:

    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造成该工段414㎡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若干。经调查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止逆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负责充装钢瓶的液氯工段工人在充装液氯前没有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没有事故应急预案。根据上述描述,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单位安全管理不严

    B.用户方违章造成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

    C.厂方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