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A、病因学说的确立B、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C、新感温病学说的确立D、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E、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

题目

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

A、病因学说的确立

B、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

C、新感温病学说的确立

D、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

E、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E
更多“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A、病因学说的确立B、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C、新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论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答案:

    中医学所讲的温病是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包括了传染性与非传染性两大类,而主要是前者。“温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从隋代至明代,均有论述,但历代关于温病的零散材料,有许多是有启发性的,它们为温病学说从伤寒学说中区分出来,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基础。在创立中医传染病学——温病学说做出杰出贡献的是明末著名医家吴有性。清代医家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等人,则为温病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分别做出程度不等的贡献。
    吴有性,于1643年编著《温疫论》,为温病学说创立起到了奠基作用。他的最大贡献是就温疫病的致病原因,提出“戾气学说”。科学地预见了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从“口鼻而入”,突破了前人关于“外邪伤人皆从皮毛而入”的笼统观点。吴有性指出,温疫有强烈的传染性,人类的疫病和禽兽的瘟疫是由不同的戾气所引起的。吴有性还指出“戾气”也是一切外科感染疾患的病因,他还正确论断,戾气是物质性的,其所导致的疾病同样可用物质的药物治愈。
    叶桂(1667~1746年),著《温热论》,为其学生顾景文,整理而成。《温热论》对温病学说的最大贡献是指出温病传变的规律,温病发病一般要经过“卫、气、营、血”四个由浅入深的阶段。叶桂对温病学说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
    薛雪(1681~1770年),撰《湿热条辨》1卷,此书是湿热病的专著,开温病学说中专门病证研究的先河。他指出,湿热病发作的轻重与脾胃的盛衰关系密切。薛雪对湿热病的发病机理、证候演变、审证要点及辨证论治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为温病学说的深入发展作出了贡献。
    吴瑭(约1758~1836年),1789年撰《温病条辨》,成为晚清著名温病学家。吴瑭将温病分为九种: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认为温疫只是九种温病之一,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而其它八种,则可从季节及疾病表现上加以区分。由此确定了温病学说的研究范围。他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把温病传变与脏腑病机联系起来,补充和完善了叶桂的卫气营血辨证。
    王士雄(1808~1868年),先后撰《霍乱论》和编述《温热经纬》。在《霍乱论》书中,把霍乱区分为时疫霍乱和非时疫霍乱两类。《温热经纬》的特殊见解是把温病分成新感和伏邪两大类。明清时期,对温病学说发展作出贡献的还有汪机(14631~539年)、戴天章(17世纪中叶)、余霖(18世纪)等众多医家。
    温病学说在明清时期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中医传染病学的初步建立。它既是新的社会条件的产物,也是该时期众多医家尊重实践,勇于开拓创新的成果。


  • 第2题:

    以下为吴鞠通学术成就的是

    A.创立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

    B.创立三焦辨证证治体系

    C.提出邪伏膜原理论

    D.规范四时温病证治

    E.著湿热类温病专著


    创立三焦辨证证治体系;规范四时温病证治

  • 第3题:

    明清时期对温疫、温热类疾病的认识有突破性的发展。明代吴又可的《温疫论》,对温病学说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等创立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温病辨证论治理论和方法,使温病学日趋完善,在病因、辨证、论治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DE

  • 第4题:

    6、《黄帝内经》对温病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A.对温病的因证脉治有了初步认识。

    B.《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了温病的病名。

    C.在温病的病因学上,提出了伏寒化温学说。

    D.《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了“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病因与发病理论。

    E.在温病的病因学上,提出了感受厉气学说。


    对温病的因证脉治有了初步认识。;《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了温病的病名 。;在温病的病因学上, 提出了伏寒化温学说。;《素问·生气通天论》 提出了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病因与发病理论。

  • 第5题:

    【单选题】对于温热病邪的概念,下列哪种认识不妥:

    A.春季导致某一种温病的病邪

    B.温邪中的一种

    C.温邪的同义概念

    D.春温病的病因

    E.根据“伏寒化温”的理论衍生出的一种新的病因概念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