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下列关于冬眠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叙述错误的是A、冬眠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B、通常体温降至32~34℃C、收缩压低于80mmHg应停止给药D、降温前先用冬眠药物E、复温时应先停用冬眠药物

题目

下列关于冬眠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叙述错误的是

A、冬眠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

B、通常体温降至32~34℃

C、收缩压低于80mmHg应停止给药

D、降温前先用冬眠药物

E、复温时应先停用冬眠药物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E
更多“下列关于冬眠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叙述错误的是A、冬眠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B、通常体温降至32~34℃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冬眠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体温降至32~34℃

    B.降温前先给患者使用冬眠药物

    C.冬眠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

    D.收缩压低于80mmHg应停药

    E.复温时应先停止使用冬眠药物


    正确答案:E
    停止冬眠低温治疗时先停物理降温,再逐渐停用冬眠药物,任其自然复温。

  • 第2题:

    颅脑损伤行冬眠低温疗法错误的护理是

    A.室温18~20℃为宜

    B.降温以l℃/小时为宜

    C.病人在注射冬眠药物后半小时内不宜翻身或搬动

    D.温度降至刚肝温34~33℃

    E.复温要快,以免出现颅内压反跳


    正确答案:E

  • 第3题:

    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冬眠低温疗法,错误的护理是

    A.物理降温后用冬眠药物

    B.用药前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C.病人注射冬眠药物后半小时内不宜搬运和翻身

    D.维持直肠内温度在33—34℃

    E.维持体液平衡


    正确答案:A
    冬眠低温治疗应根据医嘱给予病人足量冬眠药物,待自主神经系统被充分阻滞、病人御寒反应消失、进入昏睡状态后,方可加用物理降温措施。否则,病人一旦出现寒战,可使机体代谢率升高、耗氧量增加、无氧代谢加剧及体温升高,反而增加颅内压。

  • 第4题:

    有关冬眠低温护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降至以肛温32~34℃为宜

    B.降低温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

    C.鼻饲饮食的温度应与当时的体温相同

    D.采用物理方法降低体温

    E.复温时要先停止降温辅助药


    正确答案:E
    复温时要先停止物理降温,再停止药物。

  • 第5题:

    关于冬眠疗法的护理,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不宜翻身和移动体位
    B.体温不低于32℃
    C.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D.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E.复温时先停冬眠,后撤降温

    答案:E
    解析:
    ①做好房间和物品准备,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瞳孔和神经系统体征;②遵医嘱给予冬眠药物,待病人熟睡后施行物理降温,降温速度以每小时1℃为宜,维持肛温在34~33℃,腋温33~31℃,一般持续3~5日;③低温冬眠期间,应注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受冷处皮肤和肢体末端血液循环情况,定时按摩,防止冻伤;调整和控制冬眠药物的静滴速度,防止体温过大波动;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鼻饲者,食物温度应当与当时体温一致;观察冬眠法的并发症,保持水、电解质平衡;④停止冬眠疗法时,先分批停用物理降温,再停用冬眠药物,并加盖毛毯,待体温自然回升。故选E。应先撤降温,后停用冬眠药物。解题关键:冬眠疗法时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体温不低于32℃,维持水、电和生命体征,停药前先撤降温再停冬眠。

  • 第6题:

    关于冬眠疗法的护理,错误的是

    A、体温不低于32℃
    B、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C、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D、复温时先停冬眠液,后撤降温
    E、不宜翻身和移动体位

    答案:D
    解析:
    冬眠疗法是在使用冬眠药物的基础上,进行物理降温。而停止治疗则必须先撤除物理降温,然后终止冬眠药物,次序不可颠倒。故本题选D。冬眠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同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低于100mmHg,呼吸慢而不规则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停药。体温控制在32~34℃。

  • 第7题:

    有关冬眠低温护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降至以肛温32~34℃为宜
    B:降低温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
    C:鼻饲饮食的温度应与当时的体温相同
    D:采用物理方法降低体温
    E:复温时要先停止降温辅助药

    答案:E
    解析:
    复温时要先停止物理降温,再停止药物。

  • 第8题:

    下列关于冬眠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冬眠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
    • B、通常体温降至32~34℃
    • C、收缩压低于80mmHg应停止给药
    • D、复温时应先停止使用冬眠药物
    • E、降温前先给病人使用冬眠药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关于冬眠疗法的护理,正确的是()

    • A、定期翻身和改变体位
    • B、体温不低于32℃
    • C、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 D、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 E、复温时先停冬眠,后撤降温

    正确答案:A,B,C,D

  • 第10题:

    单选题
    关于冬眠疗法的护理,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定期翻身和移动体位

    B

    体温不低于32℃

    C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D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E

    复温时先停冬眠,后撤降温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冬眠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冬眠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

    B

    通常体温降至32~34℃

    C

    收缩压低于80mmHg应停止给药

    D

    复温时应先停止使用冬眠药物

    E

    降温前先给病人使用冬眠药


    正确答案: B
    解析: 冬眠疗法先按医嘱静脉滴注冬眠药物,通过调节滴速来控制冬眠深度,待病人进入冬眠状态,方可开始物理降温。降温以每小时1℃为宜,体温降至32~34℃为理想。在冬眠降温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当收缩压低于80mmHg应停止给药。停止治疗时应先停止物理降温,再逐渐停用冬眠药物。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冬眠疗法的护理,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不宜翻身和移动体位

    B

    体温不低于32℃

    C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D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E

    复温时先停冬眠,后撤降温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做好房间和物品准备,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瞳孔和神经系统体征;②遵医嘱给予冬眠药物,待病人熟睡后施行物理降温,降温速度以每小时1℃为宜,维持肛温在34~33℃,腋温33~31℃,一般持续3~5日;③低温冬眠期间,应注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受冷处皮肤和肢体末端血液循环情况,定时按摩,防止冻伤;调整和控制冬眠药物的静滴速度,防止体温过大波动;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鼻饲者,食物温度应当与当时体温一致;观察冬眠法的并发症,保持水、电解质平衡;④停止冬眠疗法时,先分批停用物理降温,再停用冬眠药物,并加盖毛毯,待体温自然回升。故选E。应先撤降温,后停用冬眠药物。解题关键:冬眠疗法时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体温不低于32℃,维持水、电和生命体征,停药前先撤降温再停冬眠。 【考点】:冬眠疗法的护理

  • 第13题:

    下列有关冬眠低温治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降至32~34℃为宜

    B.不宜过多搬动病人

    C.适当限制液体人量

    D.采用物理方法降低体温

    E.复温时要先停止降温辅助药


    正确答案:E
    进行降温疗法时降温要早,最好在脑缺氧的最初5分钟内;降温前使用如丙嗪类或巴比妥类药物以防寒战反应;以头部(包括颈部大血管)冰帽配合体表物理降温。温度保持肛温于32~34℃。降温坚持到皮层功能恢复,其标志是听觉恢复。复温时撤冰袋后l~2天再停用辅助降温药。

  • 第14题:

    关于冬眠疗法的护理,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不宜翻身和变换体位

    B.体温不低于32℃

    C.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D.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E.复温时先停冬眠,后撤降温


    正确答案:E
    解析: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 第15题:

    王女士,30岁,颅脑损伤住院治疗,行冬眠低温疗法,错误的护理是( ).

    A.用药前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B.物理降温后用冬眠药物

    C.病人在注射冬眠药物后半小时内不宜翻身或搬运

    D.维持直肠内温度在32~34℃

    E.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正确答案:B
    解析:应根据医嘱首先给予足量冬眠药物,待自主神经被充分阻滞,病人御寒反应消失,进入昏睡状态后,方可加用物理降温措施,否则,病人一旦出现寒战,反而会增高颅内压,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体温降至肛温33~34℃较为理想。用药前应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故应选择B。

  • 第16题:

    关于冬眠疗法的护理,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不宜翻身和移动体位
    B:体温不低于32℃
    C: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D: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E:复温时先停冬眠,后撤降温

    答案:E
    解析:
    【考点】冬眠疗法护理【精析】低温冬眠期间,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观察受冷处皮肤和肢体末端血液循环情况;调整冬眠药物的静滴速度,降温速度以每小时1℃为宜,维持肛温在33~34℃,腋温31~33℃;定期翻身、拍背,防止肺部并发症,并注意动作要轻、缓、稳,以防直立性低血压;观察冬眠疗法的并发症。停止冬眠疗法时,先停用物理降温,再停用冬眠药物,并加盖毛毯,待体温自然回升。故本题应选E。【避错】本题部分考生会对A有疑义,应注意在冬眠疗法用药前应行各种临床护理,如翻身、口腔清洁等。冬眠过程中患者须取平卧,避免体位剧烈变动及头高足低位,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所以A是正确的护理措施。

  • 第17题:

    下列关于冬眠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叙述错误的是

    A.冬眠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
    B.通常将体温降至32。C--34。C
    C.收缩压低于80mmH9应停止给药
    D.降温前先用冬眠药物
    E.复温时应先停用冬眠药物

    答案:E
    解析:

  • 第18题:

    下列关于冬眠降温治疗期间的护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体温降至32~34℃
    B.降温前先给患者使用冬眠药物
    C.冬眠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
    D.收缩压低于80mmHg应停药
    E.复温时应先停止使用冬眠药物

    答案:E
    解析:
    冬眠降温治疗主要是冬眠药物和物理降温两个方面起作用,停止冬眠低温治疗时先停物理降温.再逐渐停用冬眠药物,任其自然复温。

  • 第19题:

    关于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哪一项不正确

    A.不宜翻身和搬动的病人
    B.复温时先停止冬眠疗法后停止降温措施
    C.体温不低于32℃
    D.保持体液平衡
    E.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答案:B
    解析:

  • 第20题:

    简述冬眠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


    正确答案: 1)降温方法:根据医嘱首先给予足量冬眠药物,如冬眠Ⅰ号合剂(包括氯丙嗪、异丙嗪及哌替啶)或冬眠Ⅱ号合剂(哌替啶、异丙嗪、氢化麦角碱),待自主神经被充分阻滞,病人御寒反应消失,进入昏睡状态后,方可加用物理降温措施。物理降温方法可采用头部戴冰帽,在颈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主干动脉表浅部位放置冰袋,此外,还可采用降低室温、减少被盖、体表覆盖冰毯或冰水浴巾等方法。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体温以降至肛温32~34℃,腋温31~33℃较为理想。冬眠药物最好经静脉滴注,以便调节给药速度及药量,以控制冬眠深度。注意避免体温大起大落,使病人体温稳定在治疗要求的范围内
    2)严密观察病情:在治疗前应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和神经系统病征,作为治疗后观察对比的基础。冬眠低温期间,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低于13.3KPa(100mmHg),呼吸次数减少或不规则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停止冬眠疗法或更换冬眠药。
    3)饮食:每日液体入量不宜超过1500ml,可根据病人意识状态、胃肠功能确定饮食种类。鼻饲者,流质或肠内营养液温度应与当时体温相同。低温时病人肠蠕动减弱,应观察病人有无胃潴留、腹胀、便秘、消化道出血等,注意防止反流和误吸
    4)预防并发症:
    ①肺部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部护理
    ②低血压:在搬动病人或为其翻身时,动作要缓慢、轻稳,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③冻伤:冰袋外加用布套并定时更换部位,管擦放置冰袋的皮肤及肢体末端,定时局部按摩,以防冻伤
    ④其他: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冬眠低温时,角膜翻身减弱,应注意眼的保护
    5)缓慢复温:停用冬眠低温治疗时,应先停物理降温,再逐步减少药物剂量或延长相同剂量的药物维持时间直至停用,为病人加盖被毯,让体温自然回升,必要时加用电热毯或热水袋复温,温度应适宜,严防烫伤,复温不可过快,以免出现颅内压“反跳”、体温过高或酸中毒等。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冬眠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

    正确答案: 1)降温方法:根据医嘱首先给予足量冬眠药物,如冬眠Ⅰ号合剂(包括氯丙嗪、异丙嗪及哌替啶)或冬眠Ⅱ号合剂(哌替啶、异丙嗪、氢化麦角碱),待自主神经被充分阻滞,病人御寒反应消失,进入昏睡状态后,方可加用物理降温措施。物理降温方法可采用头部戴冰帽,在颈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主干动脉表浅部位放置冰袋,此外,还可采用降低室温、减少被盖、体表覆盖冰毯或冰水浴巾等方法。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体温以降至肛温32~34℃,腋温31~33℃较为理想。冬眠药物最好经静脉滴注,以便调节给药速度及药量,以控制冬眠深度。注意避免体温大起大落,使病人体温稳定在治疗要求的范围内
    2)严密观察病情:在治疗前应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和神经系统病征,作为治疗后观察对比的基础。冬眠低温期间,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低于13.3KPa(100mmHg),呼吸次数减少或不规则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停止冬眠疗法或更换冬眠药。
    3)饮食:每日液体入量不宜超过1500ml,可根据病人意识状态、胃肠功能确定饮食种类。鼻饲者,流质或肠内营养液温度应与当时体温相同。低温时病人肠蠕动减弱,应观察病人有无胃潴留、腹胀、便秘、消化道出血等,注意防止反流和误吸
    4)预防并发症:
    ①肺部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部护理
    ②低血压:在搬动病人或为其翻身时,动作要缓慢、轻稳,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③冻伤:冰袋外加用布套并定时更换部位,管擦放置冰袋的皮肤及肢体末端,定时局部按摩,以防冻伤
    ④其他: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冬眠低温时,角膜翻身减弱,应注意眼的保护
    5)缓慢复温:停用冬眠低温治疗时,应先停物理降温,再逐步减少药物剂量或延长相同剂量的药物维持时间直至停用,为病人加盖被毯,让体温自然回升,必要时加用电热毯或热水袋复温,温度应适宜,严防烫伤,复温不可过快,以免出现颅内压“反跳”、体温过高或酸中毒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冬眠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叙述错误的是()
    A

    冬眠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

    B

    通常体温降至32~34℃

    C

    收缩压低于80mmHg应停止给药

    D

    降温前先用冬眠药物

    E

    复温时应先停用冬眠药物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王女士,30岁,颅脑损伤住院治疗,行冬眠低温疗法,错误的护理是(  )。
    A

    用药前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B

    物理降温后用冬眠药物

    C

    病人在注射冬眠药物后半小时内不宜翻身或搬运

    D

    维持直肠内温度在32~34℃

    E

    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正确答案: E
    解析:
    应根据医嘱首先给予足量冬眠药物,待自主神经被充分阻滞,病人御寒反应消失,进人昏睡状态后,方可加用物理降温措施,否则,病人一旦出现寒战,反而会增高颅内压,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体温降至肛温33~34℃较为理想。用药前应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