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对外周血涂片进行镜检,观察200个中性粒细胞,其中含有中毒颗粒的细胞数为75个,则毒性指数为A.0.37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70岁。急性阑尾炎术后突发高热,急查血常规结果:WBC33×109/L,中性粒细胞占93%,涂片染色镜检,中性粒细胞可能出现的多种形态学改变不包括( )。

    A.棒状小体
    B.中毒颗粒
    C.空泡形成
    D.杜勒小体
    E.退行性变

    答案:A
    解析:
    棒状小体是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中,白细胞浆中出现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1条或数条不定。棒状小体在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幼稚粒细胞浆中较为多见,呈粗短棒状,常见为1~2条;在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型)中则可见数条至数十条,有些呈束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则不出现棒状小体。故棒状小体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以及白血病细胞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题干所述情况下不会出现。

  • 第2题:

    对外周血涂片进行镜检,观察200个中性粒细胞,其中含有中毒颗粒的细胞数为75个,则毒性指数为

    A:0.375
    B:0.75
    C:1.0
    D:1.75
    E:2.75

    答案:A
    解析:
    考点:白血病形态学改变。解析:在严重感染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出现中毒颗粒等形态学变化,毒性指数可反映毒性变化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有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数/所计数的中性粒细胞数。

  • 第3题:

    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含有细小颗粒,其中有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


    正确

  • 第4题:

    患者男,26岁。高热1周,治疗效果不佳,外周血涂片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其中杆状核粒细胞>10%,并伴有少数晚幼粒细胞及中毒性改变,其核象改变的类型为( )。

    A.核右移
    B.中度核右移
    C.轻度核右移
    D.中度核左移
    E.重度核左移

    答案:D
    解析:
    杆状核粒细胞>6%,称轻度左移;杆状核粒细胞>10%并伴有少数晚幼粒细胞者为中度核左移;杆状核粒细胞>25%并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时,为重度核左移,常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或中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样反应。

  • 第5题:

    对外周血涂片进行镜检,观察200个中性粒细胞,其中含有中毒颗粒的细胞数为75个,则毒性指数为

    A.0.375
    B.0.75
    C.1.0
    D.1.75
    E.2.75

    答案:A
    解析:
    考点:白血病形态学改变。 在严重感染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出现中毒颗粒等形态学变化,毒性指数可反映毒性变化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有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数/所计数的中性粒细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