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如何推进教育公平?() ”相关问题
  • 第1题:

    高职高专教育应如何推进产学研结合?


    答案:
    解析:
    高职高专教育推进产学结合应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一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物质资源与智力资源的作用。通过高职高专院校与社会企业的紧密合作,大量吸收社会或行业、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进入教育过程;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作用,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毕业生顶岗实习试点等,密切高职教育与社会需要的结合。
    二是要实施“双证书”教育。
    三是要通过产学结合拓展高职高专院校的职能。既要重视以培养新生劳动力为主要任务的全日制学院教育,又要重视以在岗人员继续教育及提高为主要任务的培训在职教育,还要重视为农村

  • 第2题:

    如何在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公平正义,就是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1、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健全诉求表达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 群众制度,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搭建各种形式的沟通平台,使群众表达利益诉求逐步走入制度化、规范化、 法制化的轨道;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健全利益引导机制, 健全利益约束机制, 健全利益调节机制, 健全利益补偿机制, 教育和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当前社会利益分化的现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利益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 益的行为;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和相互衔接,最大限度地缓 解社会冲突,减少社会对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权益保障机制建设:研究制定更多有利于保障公民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 障体系,形成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5)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3、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制度。
    (2)加大财政投入。
    (3)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监测评价体系。
    4、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

  • 第3题:

    试析国外为推进义务教育公平所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从世界范围看,各国为推进义务教育公平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政策措施:
    (1)确立从全民教育到全民优质教育的新目标。2000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办世界全民教育论坛,“论坛”通过了新的全民教育行动纲领。这个纲领的意义在于,提出了从全民教育向全民优质教育的新目标的转变。这个新目标已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推进义务教育的指导理念和方针。
    (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体系。现代义务教育制度是从教育立法开始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不断地完善义务教育法律法规。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经历了国内教育法保护阶段、各国宪法保护阶段和国际人权公约保护阶段。
    (3)完善义务教育投资分担机制,保障义务教育的顺利实行。从国际比较看,发挥上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投资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合理的义务教育投资分担机制,有利于保障义务教育的顺利实行。在许多国家,义务教育的管理通常是以基层地方政府为主,但对义务教育的公共投资,则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特别是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了更大的责任。虽然各国财政体制差异很大,但是大部分国家当前在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体制上选择了集中模式或相对集中模式,投资主体或是中央政府,或是最高层地方政府。
    (4)通过补偿教育政策等保障弱势群体的义务教育公平。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就是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和落后地区。而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长期动态的综合发展过程,因此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学校自身共同付诸努力。对于弱势群体来说,仅仅强调平等对待还是不够的。实现社会正义,有必要对弱势群体平等对待并进行补偿。在这方面,美国采取了弱势群体补偿教育方案,英国采取了教育优先区方案,芬兰采取了资源专注政策等。
    (5)秉持全纳教育的理念,关注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义务教育。自1994年《萨拉曼卡宣言》发表以来,世界各国为推进全纳教育,制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政策,从而为全纳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英、美两国的特殊教育政策对于身心障碍儿童在教育平等权、全纳等议题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6)改善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师资层面来看,世界各国都努力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教师队伍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家对教师尤其是对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实施优惠政策,以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从而保证教师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
    (7)建立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优质的教育资源应该让更多学习者去应用、去共享。资源共享既涉及包括校舍、设备仪器和图书等在内的硬件资源,也涉及包括教师、课程等在内的软件资源。

  • 第4题:

    如何理解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答案:
    解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 础"。这就及明,促进教行公平,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 i的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 追求的日标。 第一.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的客观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说到底,就是以人为本,这是我们 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坚持教育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保证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 第二,教育公平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社会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育领域中的反 映,也与教育体制改革滞后有关。虽然我国教育公平的整体状况在不断改善,但目前在城 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师资和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小,部分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也缺乏有效的监管。 第三,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社会公平的 重要战略选择。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社会公平 牵涉面特别广,只能尽力而为、从力而行,促进教育公平也是这样。必须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第5题:

    怎样评价教育经费的公平性?如何理解教育经费的生产性和充分性?
    教育经费的公平性问题就是指教育经费的分配以“机会均等”为准则,保证每个参与教育经费分配的个体有均等的机会占有教育经费,也就是说,资源配置的方式应能保证各学校或各受教育者在相同的条件下拥有获得等量资源的机会。
    教育经费中公平性问题,目前比较公认的原则有以下几项:一是分配均等的原则;二是财政中立的原则;三是调整特殊需要的原则;四是成本补偿原则;五是公共资源从富裕流向贫困的原则。
    教育经费的生产性,是指用很少的或完全不用额外的财政资源改进学生成就,或者用较低的花费使学业成绩保持良好。
    教育经费的充分性,是指教育财政要为所在地区的所有公立学校提供充足的教育经费,使得每一个普通学生能够达到规定的成绩标准和学业水平;同时,还要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额外需要的教育资源,使之能够达到规定的特殊学生的学业标准。
    对于教育经费的充分性问题,有两种取向应该值得注意:一是成本取向的,即通过核算某种类型教育的成本来得出教育经费投入上的充分性标准;另一种取向是效果取向的,教育经费的充分性与教育的效果密切相关。单纯强调成本是对教育运行的静态考察,或者说是以忽略教育质量为代价的。因此,在对教育成本仍无法进行精确核算的前提下,对于教育经费充分性的考虑,还应关注教育效果,即教育经费在量上的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