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这体现了(  )A.革命史观 B.全球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题目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这体现了(  )

A.革命史观
B.全球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相似考题
更多“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这体现了(  )”相关问题
  • 第1题: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正确答案:C

  • 第2题: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反映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哪项主权()

    • A、司法主权
    • B、贸易主权
    • C、立法主权
    • D、外交主权

    正确答案:A

  • 第3题: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正确答案:A

  • 第4题:

    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学者杉原薰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点是“沉沦”,近代中国的后期,其基本特点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三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这样写到:“(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截然不同。”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支持或反对“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观点的主要理由。


    正确答案: 支持: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对外财富掠夺基础上,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
    反对:尽管农耕经济的水平仍然较高,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阻,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缓慢;而新航路开辟以后的三百年,西欧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奠定了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基础。

  • 第5题: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载:“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民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孔子学说强调的是礼仪、顺从和社会责任,而……学说则强调个人的种种奇念怪想和顺从大自然的伟大模式。”省略号处应是()

    • A、道家
    • B、法家
    • C、墨家
    • D、阴阳家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开始于()

    • A、1840年
    • B、1843年
    • C、1858年
    • D、1860年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曾引用过一句名言“有力量者应该有所获,能有所获者应该保持所获”。与此观点类似的是()

    • A、相对论
    • B、量子理论
    • C、进化论
    • D、牛顿力学

    正确答案:C

  • 第8题: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全球开始统一”始于()

    • A、文艺复兴
    • B、郑和下西洋
    • C、新航路开辟
    •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人曾经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的最初形式是()。

    • A、占为殖民地
    • B、设立租界
    • C、建立伪政府
    • D、划分势力范围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填空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特点有:()。

    正确答案: 典范性、整体性、当代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全球开始统一”始于()
    A

    文艺复兴

    B

    郑和下西洋

    C

    新航路开辟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特点--()。

    正确答案: 典范性、整体性、当代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 B、罗马法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 C、罗马法崇尚平等自由
    • D、罗马法体现了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如果当初火星上有一位观察者,在观察约1500年前后的世界,那么,给他印象更深的将是伊斯兰世界而不是基督教世界。”其中“伊斯兰世界”是指()

    • A、拜占庭帝国
    • B、奥斯曼帝国
    • C、蒙古帝国
    • D、阿拉伯帝国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可以拿哥伦布和宇航员进行比较,前者抵达圣萨尔瓦多,打破了地方间彼比隔绝的束缚,后者登上月球,打破了行星间彼此隔绝的束缚……在哥伦布远航抢险之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材料表明()

    • A、1500年以前地方彼此隔绝
    • B、行星之间联系日益密切
    • C、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人类历史进程
    • D、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 A、西班牙
    • B、荷兰
    • C、法国
    • D、英国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 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 B、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 C、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 D、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著名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 A、司法主权
    • B、贸易主权
    • C、关税自主权
    • D、外交主权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历史研究》的作者是?()

    • A、斯宾格勒
    • B、汤因比
    • C、亨廷顿
    • D、斯塔夫里阿诺斯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学者杉原薰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点是“沉沦”,近代中国的后期,其基本特点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三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这样写到:“(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截然不同。” 材料三是从什么角度看待历史的?其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正确答案: 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关注人类整体而不是局部(或全球史观)。有利于把握人类文明的整体特征,承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历史,平等对待各国历史。

  • 第22题:

    单选题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人曾经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的最初形式是()。
    A

    占为殖民地

    B

    设立租界

    C

    建立伪政府

    D

    划分势力范围


    正确答案: C
    解析: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最初在中国设立租界,在租界内享有领事裁判权等一原列不平等的特权,是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俨然“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

  • 第23题:

    填空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特点有:典范性、()、当代性

    正确答案: 整体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