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教儿童道德先要教他们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2题: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属于认知派的观点。()


    正确答案:对

  • 第3题:

    心理学家(  )运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出道德发展阶段论

    A.德国的赫尔巴特
    B.美国的艾里克森
    C.美国的科尔伯格
    D.德国的科尔伯格

    答案:C
    解析:
    科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推断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他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他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其中,典型的故事是“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 第4题:

    以对“海因茨偷药行为”的判断为例,分析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的观点.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认为道德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也就是说,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然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个人奖赏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对偷药的可能反应,赞成:可以偷药,因为先提出请求;反对:偷药将会受到惩罚。衡量是非的标准由惩罚决定。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对偷药的反应,赞成:妻子需要,他要和妻子生活;反对:可能入狱,妻子可能在他出狱前死,偷药没好处。朴素的利己主义,判定行为好坏依据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
    (2)习俗水平: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直到青年、成年。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集体所确立的准则。能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准则,能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
    第一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对偷药的反应,赞成:只不过做了丈夫该做的事;反对:偷药将给家庭带来麻烦,丧失名誉。认为凡是社会大众认可就是对的。顺从传统要求,谋求赞赏。判断行为依据动机。考虑社会或成人对“好孩子”的期望与要求,并力求达到这一标准。
    第二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对偷药的反应,赞成:若不这么做,要为妻子死负责;反对:要救妻子的命合情合理,但偷东西犯法。服从权威,遵守公共秩序,接受社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有责任感和义务感。只要行为违反规则并给他人带来伤害,不论何种动机都是不道德的。
    (3)后习俗水平:道德行为由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准则支配,道德标准被内化为他们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也称原则水平。他们能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良心、尊严等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并不完全受外在法律和权威约束,而是力图寻求更恰当的社会规范。
    第一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对偷药的反应,赞成: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反对:不论情况多么紧急,总不能采用偷的方式。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是一种社会契约,大家可以相互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利用法律可以维持公正。但契约可以依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社会大众利益。
    第二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对偷药的反应,赞成: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是最重要的;反对:别人是否也像他妻子那样急需这种药,要考虑所有人的生命的价值。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

  • 第5题:

    简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的论述。


    答案:
    解析:
    科尔伯格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存在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 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②相对功利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两个阶段:①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3)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两个阶段:①社会契约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②普遍原则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在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正、平等、个人的尊严、良知、良心、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科尔伯格在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的基础上,以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进行了追踪研究,并细化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分析这三个水平的时候,可以将三个水平与皮亚杰提到的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联系起来。在分析这六个阶段的时候,要明晰每一个阶段儿童进行道德判断的标准。

  • 第6题:

    简述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
    科尔伯格通过研究,制定一分确定被试道德发展水平与阶段的量表,并通过“道德判断晤谈法”考察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粹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处罚或获得个人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或称前道德水平。主要包括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及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少年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群体所确定的原则,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定向及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3)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判断水平的人,其推理依据不限于对外在权威和准则的遵从,而是和人们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原则。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定向及良心或原则定向。

  • 第7题:

    “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水平。

    • A、前习俗
    • B、习俗
    • C、后习俗
    • D、社会契约

    正确答案:B

  • 第8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进一步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将道德发展过程划分为三大水平七大阶段,这七大阶段是依年龄的增长而循序渐进的:
    1)前世俗水平,包括第一、二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儿童的道德倾向是根据惩罚和奖赏来确定的;
    2)世俗水平,包括第三、四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道德判断的基础是法律和社会习惯;
    3)后世俗水平,包括第五、六、七三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人们开始意识到有许多比法律还重要的道德原则。

  • 第9题:

    问答题
    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阶段分为三大水平七大阶段。这七大阶段是依年龄的增长而循序渐进的:
    前世俗水平,包括第一、二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儿童的道德倾向是根据惩罚和奖赏来确定的。第一阶段,儿童对道德的判断是以对惩罚的恐惧为标准的;第二阶段以对奖赏的期待为标准。
    世俗水平,包括三、四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道德判断的基础是法律和社会习惯。第三阶段,孩子的道德判断的标准是家庭成员与朋友的期望;第四阶段,开始承认社会管理的必要,并将道德与法律等同看待。
    后世俗水平,包括第五、六、七三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人们开始意识到有许多比法律还重要的道德原则。第五阶段,人们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但也认识到并非所有法律都是合理的;第六阶段形成了某种抽象的、超越法律的道德原则;第七阶段,是后来附加的阶段,从宗教或超自然的观念的角度来看待道德和道德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属于()。
    A

    认知派

    B

    行为派

    C

    认知行为派

    D

    行为认知派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进一步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将道德发展过程划分为三大水平七大阶段,这七大阶段是依年龄的增长而循序渐进的:
    1)前世俗水平,包括第一、二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儿童的道德倾向是根据惩罚和奖赏来确定的;
    2)世俗水平,包括第三、四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道德判断的基础是法律和社会习惯;
    3)后世俗水平,包括第五、六、七三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人们开始意识到有许多比法律还重要的道德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水平。
    A

    前习俗

    B

    习俗

    C

    后习俗

    D

    社会契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认知阶段分成“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
    (2)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 第14题: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属于( )的观点。

    A、行为学派

    B、认知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人本主义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以下关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理论是根据美国社会的情况作出的划分
    B.该理论中的每个阶段是人的一生道德发展的必经阶段,且具有不可逆性
    C.科尔伯格认为人的各个道德发展阶段持续的时间不一致
    D.科尔伯格的理论反映出人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科尔伯格的这种研究是根据美国的社会情况作出的划分,向我们勾画出了道德发展是一种连续变化过程。科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

  • 第16题:

    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科尔伯格

    答案:D
    解析:
    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人有皮亚杰和科尔伯格。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

  • 第17题: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一)道德发展的实质所谓道德发展就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掌握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该标准表现道德行为的过程。(二)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①第一水平:前习俗道德水平(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主要是以自我中心为基础的道德推理水 平,即着眼于自身行为的具体结果。包括惩罚与服从阶段(第一阶段)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第二阶段)。②第二水平:习俗道德水平(小学高年级开始至青年期)——这一阶段的个体已经内化了社会规则,其道德推理着眼于满足社会期望。包括好孩子道德观(第三阶段)、法律一秩序道德观(第四阶段)两个阶段。③第三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青年末期开始)——这一阶段的个体是基于内心的一套标准进行道德推理,即着眼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包括社会契约理论(第五阶段)和全面的道德原则(第六阶段)两个阶段。

  • 第18题: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属于()。

    A认知派

    B行为派

    C认知行为派

    D行为认知派


    A

  • 第19题:

    下列研究或实验属于横向研究道德性问题的是()

    • A、皮亚杰的“童道德判断研究”
    • B、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 D、李伯黍等的“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科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6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3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通过研究,制定一分确定被试道德发展水平与阶段的量表,并通过“道德判断晤谈法”考察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粹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处罚或获得个人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或称前道德水平。主要包括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及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少年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群体所确定的原则,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定向及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3)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判断水平的人,其推理依据不限于对外在权威和准则的遵从,而是和人们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原则。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定向及良心或原则定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6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3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并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
    (1)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与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道德的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科尔伯格提出的理论是(  )。
    A

    人格发展阶段论

    B

    心理社会发展论

    C

    道德发展阶段论

    D

    认知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