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谁偷走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自古以来,人类社会都未曾吝惜过对师者的赞誉。然而谁都不得不承认,如今这些耀眼的光环正在逐渐褪色,身在其中的教师们更是越来越找不到自已从教的信心与快乐。那么,教师到底是个怎样的群体?是什么将原本与“天地君亲”处于同等地位的教师推到了一个难以言说的复杂境地,以致让很多教育工作者失去了工作的最大动力?是职业幸福感。那么又是谁偷走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
  一、职业压力大——经常处于忙碌又焦虑的状态
  现在的教师,早已不能像古代的私塾先生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单纯地研究教学、教育学生了。他们要搞好班级的日常管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注重平行班级之间的较量,要应对上级的各项检查,更要追求升学率。另外,教师还要处理好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诸如此类难以计数的繁杂琐碎的工作,令承重能力有限的教师经常承受着无限的挑战。可以说,压力太大时就难言幸福。
  二、信任与尊重危机——教师面临社会的质疑
  2008年的中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四川大地震这一历史性事件折射出很多职业人群在灾难面前人格的高尚与灵魂的低劣。除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和可爱可敬的部队官兵们,让人难忘的还有那些舍弃生命为孩子撑起“安全之伞”的教师们。可不幸的是,他们当中也出了一个“范跑跑”。就在网络等媒体还在对此口诛笔伐、余怒未消之时,又出现了“杨不管”事件。一时间,教师这个群体以前所未有的频率站到了公众的天平上,经受着一轮轮职业道德的拷问。确实,我们的社会存在着这样一部分教师,但是每天孜孜不倦、为学生倾心付出的教师,每天默默无闻、为教育奉献所有的教师,毕竟占了我们教育战线的大部分。惩恶扬善、弘扬正义永远都是天下大道,由点及面地看待问题本身就有失科学,“窥一斑而见全豹”更是缺乏公正。
  三、教师待遇—总是期待阳光普照的那一天
  在我国,历朝历代的教师都是一个清贫的职业。俗话说“家有一斗粮,不做教书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待遇不高的问题,相较于其他许多行业,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对滞后,其生活质量无疑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由它决定的工作积极性,又能高到哪里去呢?不过是教师的一己良知,一身重任,于道德力量的感召下,无奈而吃力地推动自己前行罢了。
  四、行动与心态—亟待全方位调整的教师自身
  教学相长是教育的规律,也是教育真理。一个停止学习、停止读书的教师,一个任凭教育改革如何轰轰烈烈仍然“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教师,难以想象在教学方面会有什么长进。在学生当中能树立什么令人信服的威望。已逝教育学者商友敬老先生曾说过:“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中。”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除了教材和教辅材料之外,其他的书基本不读,这是反常的现象”。读书方能立己,方能成就一个追求精神独立的思考者、探索者、创新者;读书方能在别人的思想之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并可能尝试着用思想点燃智慧的课堂。所以教师要变枯燥乏味的职业现状为活色生香、多姿多彩的职业生涯。
  周敏老师有段话可以引起许多同行的共鸣:“在当老师的日子里,我们常常不够快乐和幸福。快乐和幸福需要的是一种心灵的力量,它让你专注于你的兴趣或者信仰,从而可以不受羁绊地迈向坚实而开阔的生活。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就算不把教育看作一种信仰、一种兴趣,也不必把从事教育看作是无穷尽的失落与折磨。”作为教师,面对我们的职业,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真诚皈依自己的职业,心无旁骛地致力于自己的事业,把自我从无尽的愤懑、满腹的牢骚中解脱出来,努力寻求心灵力量的支撑,然后尝试着以从容之心面对一切教育对象和现象,心平气和、脚踏实地地在自己的教育征途上徐徐前行,发现并收藏工作中所有快,乐的火花,让它累积的光明照亮我们的教育探索之路,进而点燃我们的职业幸福感。
更多“请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请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答案:
    解析:
    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新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然而这恰恰是目前的教育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当前最亟须解决的就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其实这是一个很浅显、很基本的道理,或许大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会重视这个问题,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况之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对照起来,进行适当的调整,用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道理,然后再一步步将内容升华、扩展。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也一样,如果一上来就学一些深奥的理论,生涩难懂.就会使一部分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其次,情景创设,引起关注。恰当地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进而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所在的求知欲,这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良方。社会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接触社会、了解人生的方式方法,很多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基于知识能力的限制,对许多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一些问题作为实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讨问题,必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循循善诱.解放思想。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很多,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朋友间的各种不同因素都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影响,作为教师不可能一一去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扭转学生的一些思想认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正确认识到努力学习的积极作用,提高学习兴趣.却是能够做到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多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观念上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当然,这种思想教育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再以简单的大道理去说服学生,而是要通过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其解决心理症结以达到说服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耐心,还要有说服力,并且要做到持之以恒。
    以上是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认识,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归纳的地方,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地反思和总结,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出自己的贡献。

  • 第2题:

    作文 请以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见PPT

  • 第3题:

    请以“难忘的时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自我发挥

  • 第4题:

    作文 请以“难忘的时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自我发挥

  • 第5题:

    作文题: 请以“难忘的时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围绕“年味”展开话题,感情真挚,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