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简述概括说的基本观点。

题目

简述概括说的基本观点。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概括说的基本观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劳动说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1)了脑髓的发展,促进了人的智力,为音乐产生准备了物质条件。
    (2)劳动实践本身又赋予音乐的内容。它们反映的内容,是劳动的内容,劳动和呼声赋予音乐于舞蹈、节奏和音调。
    (3)社会生产斗争的需要则成为人类创造音乐艺术的基本动力。


  • 第2题:

    简述艺术起源“巫术说”的基本观点。


    答案:
    解析:
    (1)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万物有灵、交感巫术等原始思维方式及表现形式深刻影响着艺术的产生与发展。(2)这是在近现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这个学说最早由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在其人类学著作《金枝》中也持这一观点。
    22(简答题)

  • 第3题:

    【简答题】形成群落更一般的理论有两种对立观点,即平衡说与非平衡说,简述两种学说的基本观点及基本区别。


    (1)机体论学派:F.E.Clements(1916,1928)认为植物群落有明显的边界。其理论根据是:任何一个植物群落都要经历一个从先锋阶段到相对稳定的顶极阶段的演替过程,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森林区的一片沼泽最终会演替为森林植被。这个演替过程类似于一个有机体的生活史。因此,群落像一个有机体一样,有诞生、生长、成熟和死亡的不同发育阶段,而这些不同的发育阶段或演替上相关联的群落,可以解释成一个有机体的不同发育时期。每一个顶极群落破坏后都能够重复通过基本上是同样形式的发展阶段而再达到顶极阶段。Braun-Blanquet(1928,1932)、Nichols(1917)、Warming(1909)和Tansley(1920)等支持这一观点。他们用分类的方法研究植被,证明群落是一个个分离的有明显边界的实体。 (2)个体论学派:H.A.Gleason(1926)认为群落的存在依赖于特定的生境与物种的选择性,但环境条件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群落之间不具有明显的边界,而且在自然界没有任何两个群落是相同或相互密切关联的。由于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群落的差异性是连续的。R.G.Ramensky和R.H.Whittaker均持类似观点。他们用梯度分析与排序等定量方法研究植被,证明群落并不是一个个分离的有明显边界的实体。 (3)两种理论的区别与联系:群落的连续性并不一定要排斥不连续性或间断性。群落组成随环境梯度的逐渐变化并不一定要排斥各种群落的相对独立性。邻近群落的相似性也不一定要排斥相隔远的群落间明显的不相似性。个体论与机体论的对立,也不一定要互相排斥,不可两立。就内部组织的紧密程度(即群落中各物种种群对立间相互作用)群落可能处于沿“机体沦一个体论”轴上广大变化范围中的任何一段。一些群落或群落一部分,物种种群间结合更紧密,靠近机体论所描述的一端;另一些群落或群落一部分则更靠近个体论所描述的一端。

  • 第4题:

    简述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说和奥苏伯尔认知说的主要观点和意义。


    答案:
    解析:
    形式训练说。其基本观点是:(1)心智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它们遵循着用尽废退的原则。各种官能必须要通过练习才能发展和加强;(2)心智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整体。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他所有官能;(3)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训练和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共同要素说。其基本观点是: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共同要素说揭示了产生学习迁移的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对解释具有相同活动内容或者相同知识内容的学习之间的迁移有一定的说服力,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概括说。其基本观点是: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根据这个原理,认为学生需要先掌握原理,形成类化,才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的活动中去,掌握原理是学习迁移发生的一个先决条件。奥苏伯尔的认知观。其基本观点是:(1)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含迁移;(2)认知结构的变量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理论价值是:(1)对学习迁移的研究更接近学校实践;(2)对迁移效果的解释也更为广泛。

  • 第5题:

    简述教学过程认识说的基本观点与意义。
    教学过程认识说的基本观点: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通过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从不知到知,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认识、探索世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