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行为改变与行为演练的方法有哪些?联系中学生实际,谈谈如何具体使用这些方法。

题目

行为改变与行为演练的方法有哪些?联系中学生实际,谈谈如何具体使用这些方法。


相似考题
更多“行为改变与行为演练的方法有哪些?联系中学生实际,谈谈如何具体使用这些方法。 ”相关问题
  • 第1题: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创新青年教育方法。


    参考答案:第一,科学化;第二,现代化;第三,民主化;第四,综合化。

  • 第2题:

    学生集体有哪些教育作用?联系工作实际谈谈班主任如何组织与培养学生集体。


    答案:
    解析:
    1.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1)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
    (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易接受。
    (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4)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2.如何组织与培养学生集体
    要组织与培养学生集体,首先要了解学生集体形成的三个阶段:①初始阶段:组织和团结集体;②第二阶段:初步建立核心和舆论;③趋于成熟并和谐发展的阶段:集体开始成为真正的教育手段。
    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其次,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班集体在学生参加教育活动中成长,活动本身又使学生为集体出力显示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是衡量集体觉悟水平的重要标准。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 第3题:

    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用?
    在观察研究中,观察记录的主要方法可分为三类:
    (1)描述记录,描述记录法就是运用文字对观察到的事件或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作客观、全面的描述式记载的记录方法。这类方法又可分为三种:
    第一,日记描述法
    第二,轶事记录法
    第三,连续记录法
    (2)取样记录取样记录于20世纪20年代后兴起,这是一种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较之描述观察,具有更好的客观性、可控性和有效性。既可获得可靠的观察资料,又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记录所需的时间。取样记录可分为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
    (3)行为核对表主要是用来核对重要行为的呈现与否,观察者将规定观察的项目预先列出表格,当出现此行为时,就在该项上画“√”。此法只判断行为出现与否,不提供行为性质的材料。
    具体做法是:必须事先制定表格,列出所需观察的项目,然后才能进行观察。另外,必须在表格上列出一些具体要求,表格应有一定的顺序性,按确定的观察项目,依难易程度排列。

  • 第4题: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保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在对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2)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整的技能;(3)帮 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中学生常出现两种倾向:一 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这对学生发展都不利。
    (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学生应注意两点:一是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 二是避免与他人盲目竞争。
    (4)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首先,要保持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健康;其次, 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误乐活动;最后,要学会调节情諸的方法(如向好 友倾诉、写信、写日记、转换环境等)。
    (5)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6)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求助心理咨询不是有“病”,心 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的过程。

  • 第5题:

    结合实际,试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例如,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
    (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现象而使强化失效。
    (3)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上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地出现。此时我们可以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例如,有人曾用行为塑造法让一个缄默无语的孩子开口说话。
    (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或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替代强化指学习者因榜样受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辅导教师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
    (5)惩罚法。惩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惩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从理论指导来说,它是一种经过人本主义心理学改善过的行为改变技术。其优点是:强调学生个人责任感,增加了改善行为的练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