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李老师选择班上的李四同学作为榜样来说服同学们不要迟到、早退,没想到班上许多同学都说“还拿他做榜样呢,他也不是没迟到过,切!”,这说明李老师在选择榜样时没有考虑到榜样的针对性。

题目

李老师选择班上的李四同学作为榜样来说服同学们不要迟到、早退,没想到班上许多同学都说“还拿他做榜样呢,他也不是没迟到过,切!”,这说明李老师在选择榜样时没有考虑到榜样的针对性。


相似考题
更多“李老师选择班上的李四同学作为榜样来说服同学们不要迟到、早退,没想到班上许多同学都说“ ”相关问题
  • 第1题:

    (1)同学们一致同意 (2)班上组织周末去野炊
    (3)有人提议去跳舞 (4)同学们另作安排
    (5)周末下大雨

    A.2—1—3—5—4
    B.2—5—4—3—1
    C.5—4—3—1—2
    D.5—2—4—3—1

    答案:B
    解析:
    本题涉及5件事,讲述了因为下雨所以不能按原计划去野炊,只好另作安排,然后有人提议跳舞得到大家响应这一事件的变化过程,对照选项,只有B符合此推理,故正确答案为B。

  • 第2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天上课时,李老师发现班上许多同学的课桌上写了不少字,有自编的,有摘录名人的。内容多是健康的,但也有极少是消极的,有的同学写一句不够,写了好多句。看到这些,李老师既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学生仰慕名人,内心蕴藏着积极向上的激情;生气的是他们在课桌上胡写乱画,有失文明。
    李老师说了自己的看法后,便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凡是喜欢课桌文化的学生,今后可以用小卡片写上自己喜欢的话,贴在课桌右上角。每一个月全班同学开展一次评比,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内容、形式、书写三个方面,评出全班最优秀的课桌文化。
    一个星期以后,李老师发现同学们按她的建议做了,而且是全班同学一起参与了。李老师认真看了同学的“座右铭”,内容健康,书写工整,非常感动,每一张小卡片上都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蕴藏着同学们一份向上的激情。
    问题:
    (1)本案例体现了德育中的什么原则?(6分)
    (2)你如何看待李老师的做法?(7分)


    答案:
    解析:
    (1)本案例体现了德育中的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李老师发现班上许多同学的课桌上写了不少字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凡是喜欢课桌文化的学生,今后可以用小卡片写上自己喜欢的话,贴在课桌右上角。每一个月全班同学开展一次评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2)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中学生好奇心强,情绪容易激动,对于他们崇敬的人和事,往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课桌文化就是他们内心激情的一种表现。对于类似这样的心理现象,不能压制,不能禁止,而应该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轨道,为他们表现自己的激情创造条件,使他们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 第3题:

    14、初一(1)班班主任李老师发现,自己班上上课铃响后总有不少同学还在低着头找本节课要用的书本,导致久久不能集中注意力进入上课状态。但他也发现隔壁(2)班上课铃响了后,全班所有同学桌面上已经摆好了书本,所以同学们总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于是,李老师暗暗观察了(2)班的情况并和(2)班班主任交流了解了情况,并派班上几个同学去了解(2)班的做法,一周后的班会课上,李老师向大家推介了(2)班的做法,并和同学们一起制定了课前准备的有关规则。李老师这种建立课堂规则的做法可称为:

    A.参照形成法

    B.强制形成法

    C.替代形成法

    D.自然形成法


    D

  • 第4题:

    最近,班主任李老师发现,班上的张同学傍晚放学后经常留下来帮助当天值日的同学一起搞卫生。
    李老师想到班级一直缺乏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她认定张同学具有助人为乐的品德,决定树立典型,于是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活动,并让张同学做重点发言,谈谈对助人为乐的认识和体会。没想到,班会课上张同学的一番话让全班同学目瞪口呆,更让李老师不知所措。张同学说:“其实我每天留下来帮同学做值日卫生,是因为这学期爸爸下班迟,我要等很久爸爸才能来接,反正在学校也没事做,帮同学做值日好消磨时间。”
    (1)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2)联系材料分析教师在学生品德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答案:
    解析: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第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①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②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通常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第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①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②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③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第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①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②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第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学生品德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师在学生品德培养中要注意抓住时机。
    把握时机是品德培养过程中要首先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在先进事例发生时,做出积极的反应并给予表扬;在学生消沉、失去自信、最需要激励时不吝赞美地给他以及时的鼓励;也要在他放任、自满时及时给他以警醒,中肯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教师对学生评价要掌握时机,一是学生需要的时候,二是师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时。材料中班主任李老师在张同学有助人为乐行为时设计主题班会对张同学的行为给予肯定,抓住了教育的最佳时机。
    第二,对学生要有正确评价和价值引领。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多用激励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理解,教师应该用策略的方法给予客观的评价、适时的指导、恰当的鼓励,肯定或提出不足。材料中的李老师对张同学的发言中的价值观应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引导。

  • 第5题:

    A:你知道吗?总在我们学校偷东西的小偷被抓了! B:昨天我就知道了!同学们都说他活该! 我们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同学们的行为?


    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