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教师关于“反比例函数图象”教学过程中的三个步骤为: 第一步:复习回顾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一次函数的哪些内容?是如何研究的? 第二步: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形是什么形状呢? 引导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y=1/x的图象。 列表:描点: 连线:引导学生用光滑的曲线连接描点,并用计算机演示图象的生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由于x,y都不能为0,所以函数图象与x轴、y轴不能有交点(如下图) ……(第三步过程省略) (1)该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在第二步的连线过程中,如果你是该老师,

题目
某教师关于“反比例函数图象”教学过程中的三个步骤为:
第一步:复习回顾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一次函数的哪些内容?是如何研究的?
第二步: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形是什么形状呢?
引导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y=1/x的图象。
列表:

描点:
连线:引导学生用光滑的曲线连接描点,并用计算机演示图象的生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由于x,y都不能为0,所以函数图象与x轴、y轴不能有交点(如下图)
……(第三步过程省略)
(1)该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在第二步的连线过程中,如果你是该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所连的线不是直线,而是光滑曲线
(3)对于第三步的③,如果你是该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的变化?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在导入过程运用了温故知新导入,优势是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从学习过的知识当中找到前后联系,从而引出新课题,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画出反比例函数阁象,但是在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的时候选出的点不够有代表性,x轴不能都是整数,可以随机地选取一部分分数,为下边讲解函数图象是一条光滑的曲线做准备。
另外在此过程中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计箅机演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很直观地将函数图象的动态画面展示给学生,方便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意识。
第三步,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曲线特点,根据选取图象中若干特殊点,总结在第一象限以及第三象限的变化情况。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是光滑的曲线,而不是折线,这是区别一次函数图象最大的特点,首先我会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如果反函数的图象的点是用折线连起来会是什么图形,用曲线连起来会是什么图形。给学生3分钟时间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会给与学生提示,我们选取的点是有限的,其实反比例函数的点是无数个的,为什么正多边形的边无限增多就变成了光滑的圆。讨论结束有小组代表回答,鉴于这个问题有难度,在学生回答结束之后我会给予详细的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通过描点法给出,折线是由若干直线组合而成,而直线必须对应一个一次函数,显然反比例函数不能对应到一次函数上,所以它不是折线,而是曲线。另外我们只是描了图象上少数的几个点,图象构架比较空,所以自然地认为看起来应该用折线连,如果多描几个点,多到密密麻麻的情况,就会明白其实这个就和“正多边形边数越多越接近圆,圆就是正多边形边数无限大时的情况”的道理是一样的。逐步提升学生有限无限思想。
(3)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通过选取若干特殊点进行比较,独立思索曲线的变化情况,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鼓励,已达到锻炼学生从数学模型中抽象出数学结论的能力,对于数学图象的变化得到初步的锻炼以及提升。
更多“某教师关于“反比例函数图象”教学过程中的三个步骤为: ”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果y是z的反比例函数,z是x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与x具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 第2题:

    画出函数 y=x²-2x-3的图象,利用图象回答:

    (1)方程 x²-2x-3=0 的解是什么;

    (2)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大于0 ;

    (3)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小于0 。

  • 第3题:

    下面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答案:D
    解析:

    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选择D项.

  • 第4题:

    关于反比例函数y=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2,-1)在它的图象上
    B.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C.当x>0时,y随x增大而增大
    D.当x<0时,y随x增大而减小

    答案:C
    解析:
    当x>0时,y随x增大而减小。

  • 第5题:

    下列函数图象与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是(  )

    A.y=-f(x)
    B.y=f(-x)
    C.y=-f(-x)
    D.y=|f(x)|

    答案:C
    解析:

  • 第6题: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 上午 天津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 反比例函数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
    1.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样的?性质又是什么?
    2. 你本节课是怎么导入的?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给出情境:已知京沪铁路全长1463km,求某次列车速度 (单位: )与全程运行时间 (单位:h)的关系。
    提问:这两个变量之间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解析式是什么?



  • 第7题:

    “函数图象”是高中数学中很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复习所学函数模型及其图象特征.可以使学生对函数有一个较直观的把握和较形象的理解,缓解因函数语言的抽象性引起的学生的心理不适应及不自觉的排斥情绪。
    (1)关于“函数图象及其应用”给出你的教学设计目标。(10分)
    (2)确定教学重点、难点。(10分)
    (3)设置两个教学环节(给出两个以上例题或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10分)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主要有:
    ①通过练习的设置,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函数模型的广泛适用性,贯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观点,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加强看图识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②结合具体的问题,并从特殊推广到一般,领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及等价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③通过对所给问题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动与静,整体与局部的辨证统一关系,发展对变量数学的认识,体会函数知识的核心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常见函数模型的图象特征和实际应用。通过课堂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完成对相关知识的系统归纳,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深化认识,突破重点。
    ②教学难点:利用函数图象研究方程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学习,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习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实现难点突破。
    (3)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
    本节课复习了常见函数模型及其图象特征,体会到利用函数图象解决函数性质的形象和直观。学习函数和方程的相互等价转化,体会函数方程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正如华罗庚所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

  • 第8题:

    某教师关于 “反比例函数图像”教学过程中的三个步骤为:

    第一步:复习回顾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一次函数的哪些内容?是如何研究的?

    第二步: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形状呢?

    ……(第三步过程省略)

    (1)该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在第二步的连线过程中,如果你是该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所连的线不是直线,而是光滑曲线?

    (3)对于第三步的③,如果你是该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图像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的变化?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从“反比例函数图像”教学片段入手,考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图像、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学方法的选择,初中数学课程的课程内容、实施建议,以及教学案例分析的基本能力等相关知识。

    (1)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可以从导入的方式、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等多角度来分析。

    (2)在第二步的连线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所连的线不是直线,而是光滑曲线,教学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一定要注意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反比例函数图像是光滑曲线,而不是直线。

    (3)对于第三步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图像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的变化规律,这一问题与第二题的问题类似,一定要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随的变化情况,总结规律。

  • 第9题:

    初中“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理解反比例函数,并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的函数解析式;
    ⑦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侧函数的性质;
    ③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④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
    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教学目标,给出至少两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6分)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6分)
    (3)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内容,其难点是什么 (6分)
    (4)请设计一个教学导入。(6分)
    (5)请设计本节课小结.(6分)


    答案:
    解析:
    (1)实例l:
    我们在小学学过反比例关系,例如:当路程|s一定时,时间t与速度口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当矩形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反比例函数,无法推测出它的大致图象,取点描图有助于学生深刻的了解反函数图象。)
    (2)教学重点: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教学难点: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4)教学导人:
    ①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如上例,当路程S是常数时,时间T就是v的反比例函数。当矩形面积.S是常数时,长a是宽b的反比例函数。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②观察图象,归纳、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前面学习了三类基本的初等函数,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里可视学生的程度或展开全面的讨论,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学习。
    显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提出问题:你能从图象上发现有关反比例函数的什么性质呢 并能从解析式或列表中得到论证。
    (5)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性质,大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数学学习要求我们要深刻地理解,找出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能数学地发现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给以一定的解释。即数学是世界的一个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

  • 第10题:

    三次函数r=ax3+bx2+cx+d的导函数图象如图1, 则此三次函数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若f(x)在某个区间,内有导数,则在,内为减函数。结合图1中导函数的函数值从左到右依次大于0、小于0、大于0,因此原函数图象从左到右变化趋势依次是单调递增、单调递减、单调递增。因此选B。

  • 第11题:

    在某教师设计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目标中,“在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养成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属于以下四个方面中的( )。

    A.知识技能
    B.数学思考
    C.问题解决
    D.情感态度

    答案:D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关于“隋感态度”方面的阐述是: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第12题:

    单选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属于()。
    A

    模象直观

    B

    实物直观

    C

    言语直观

    D

    想象直观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已知函数 y=x²-4x+3。

    (1)画出函数的图象;

    (2)观察图象,当x取哪些值时,函数值为0?

  • 第14题: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1),B(-1,-3)

    (1)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此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

    (3)求此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正确答案:

    (1)y=x -    

        (2)与x轴的交点坐标(,0);与y轴的交点坐标(0,- )

        (3)面积为

  • 第15题:

    下图是二次函数y=(x+m)2+k的图象,其顶点坐标为M(1,-4).
    (1)求出图象与戈轴的交点A,B的坐标;



    存在,请说明理由;
    ° (3)将二次函数的图象在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请你结合这个新的图象回答:当直线y=x+b(b<1)与此图象有两个公共点时,b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析:
    解:(1)由二次函数Y=(x+m)2+k的顶点坐标为M(1,-4)可知,m=-1,k=-4.则二次函数Y=(x-1)2-4与x轴的交点为A(-1,0),8(3,0).




    (3)如图,当直线Y=x+b经过A(-1,0)时-1+b=0,
    可得b=1,又因为b<1,
    故可知Y=x+b在Y=x+1的下方,
    当直线Y=x+b经过点B(3,0)时,3+b=0,则b=-3,
    由图可知,b的取值范围为-3<b<1时,
    直线Y=x+b(b<1)与此图象有两个公共点.


  • 第16题:

    定义[a,b,c]为函数y=ax2+bc+c的特征数,下面给出特征数为[ 2m ,1-m,-1-m]的函数的一些结论:
    ①当m=-3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3,-(8/3)};
    ②当m>0时,函数图象截石轴所得的线段长度大于3/2;
    ③当m<0时,函数在x>1/4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④当m≠0时,函数图象经过同一个点。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
    特征数[2m,1-m,-l-m]的函数为y=2mx2+(1-m)x+(-1-m)。①当m=-3时,y=-6x2+4x+

  • 第17题:

    下图是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简要说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该图的教学步骤和运用该图进行教学的意义。(14分)


    答案:
    解析:
    (1)教学步骤:
    指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说出气温、降水、地势分布的规律和特征;
    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变化规律,分析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规律。
    (2)教学意义:
    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通过地图进行记忆,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为接下来学习秦岭—淮河线打下重要基础。

  • 第18题:

    某教师关于 “反比例函数图像”教学过程中的三个步骤为:

    第一步:复习回顾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一次函数的哪些内容?是如何研究的?

    第二步: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形状呢?

    描点。

    连线:引导学生用光滑的曲线连接描点,并用计算机演示图像的生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由于x,y都不能为0,所以函数图像与轴,轴不能有交点(如下图)

    ……(第三步过程省略)

    (1)该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在第二步的连线过程中,如果你是该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所连的线不是直线,而是光滑曲线?

    (3)对于第三步的③,如果你是该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图像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的变化?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从“反比例函数图像”教学片段入手,考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图像、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学方法的选择,初中数学课程的课程内容、实施建议,以及教学案例分析的基本能力等相关知识。

    (1)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可以从导入的方式、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等多角度来分析。

    (2)在第二步的连线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所连的线不是直线,而是光滑曲线,教学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一定要注意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反比例函数图像是光滑曲线,而不是直线。

    (3)对于第三步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图像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的变化规律,这一问题与第二题的问题类似,一定要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y随x的变化情况,总结规律。

  • 第19题:

    案例:
    某教师关于“反比例函数图象”教学过程中的三个步骤为:
    第一步:复习回顾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一次函数的哪些内容 是如何研究的
    第二步: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引导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y=1/2的图象。
    列表:
    描点:
    连线:引导学生用光滑的曲线连接描点,并用计算机演示图象的生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由于X,Y都不能为0,所以函数图象与X轴、Y轴不能有交点(如下图)

    ……(第三步过程省略)
    (1)该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8分)
    (2)在第二步的连线过程中,如果你是该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所连的线不是直线,而是光滑曲线(6分)
    (3)对于第三步的③,如果你是该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的变化 (6分)


    答案:
    解析:
    (1)在导入过程运用了温故知新导人,优势是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从学习过的知识当中找到前后联系。从而引出新课题,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画出反比例函数图象,但是在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的时候选出的点不够有代表性,x轴不能都是整数,可以随机的选取一部分分数,为下边讲解函数图象是一条光滑的曲线做准备。
    另外在此过程中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计算机演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很直观的将函数图象的动态画面展示给学生.方便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意识。
    第三步.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曲线特点,根据选取图象中若干特殊点,总结在第一象限以及第三象限的变化情况。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是光滑的曲线,而不是折线,这是区别一次函数图象最大的特点,首先我会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如果反函数的图象的点是用折线连起来会是什么图形,用曲线连起来会是什么图形。给学生3分钟时间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会给与学生提示,我们选取的点是有限的,其实反比例函数的点是无数个的.为什么正多边形的边无限增多就变成了光滑的圆。讨论结束有小组代表回答,鉴于这个问题有难度,在学生回答结束之后我会给予详细的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通过描点法给出,折线是由若干直线组合而成,而直线必须对应一个一次函数,显然反比例函数不能对应到一次函数上,所以它不是折线,而是曲线。另外我们只是描了图象上少数的几个点,图象构架比较空,所以自然地认为看起来应该用折线连,如果多描几个点,多到密密麻麻的情况.就会明白其实这个就和“正多边形边数越多越接近圆。圆就是正多边形边数无限大时的情况”的道理是一样的。逐步提升学生有限无限思想。
    (3)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通过选取若干特殊点进行比较,独立思索曲线的变化情况,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鼓励,已达到锻炼学生从数学模型中抽象出数学结论的能力,对于数学图象的变化得到初步的锻炼以及提升。

  • 第20题:

    三次函数y=aχ3+bχ2+cχ+d的导函数图象如图l. 则此三次函数的图象是( )。


    答案:B
    解析:
    若f(x)在某个区间I内有导数,则f(x)≥0,(x∈I)<=>f(x)在I内为增函数:f’(x)≤O,x∈I<=>f(x)在I内为减函数。结合图I中导函数的函数值从左到右依次大于0、小于0、大于0,因此原函数图 象从左到右变化趋势依次是单调递增、单调递减、单调递增。因此选B。

  • 第21题:

    某教师关于 “反比例函数图像”教学过程中的三个步骤为:

    第一步:复习回顾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一次函数的哪些内容?是如何研究的?

    第二步: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形状呢?

    描点。

    ……(第三步过程省略)

    (1)该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在第二步的连线过程中,如果你是该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所连的线不是直线,而是光滑曲线?

    (3)对于第三步的③,如果你是该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图像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的变化?

    本题不支持作答,可直接点击查看解析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从“反比例函数图像”教学片段入手,考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图像、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学方法的选择,初中数学课程的课程内容、实施建议,以及教学案例分析的基本能力等相关知识。

    (1)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可以从导入的方式、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等多角度来分析。

    (2)在第二步的连线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所连的线不是直线,而是光滑曲线,教学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一定要注意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反比例函数图像是光滑曲线,而不是直线。

    (3)对于第三步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图像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的变化规律,这一问题与第二题的问题类似,一定要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随的变化情况,总结规律。

  • 第22题:

    关于二次函数y=2-(x+1)2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象开口向上
    B.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1
    C.图象有最低点
    D.图象的顶点坐标(-1,2)

    答案:D
    解析:
    由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可知,其开口方向向下,有最大值2,对称轴为x=-1,顶点坐标(-1,2)。二次函数y=a(x+h)2+k(α≠0)中,α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为(-h,k)。

  • 第23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属于()。

    • A、模象直观
    • B、实物直观
    • C、言语直观
    • D、想象直观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