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下列两幅图为两个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2~3题。 {图}左图中甲城市与右图中乙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均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甲城市在温带,乙城市在热带 C.均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D.甲位于乙城市的南方

题目
下列两幅图为两个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2~3题。

{图}

左图中甲城市与右图中乙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均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甲城市在温带,乙城市在热带
C.均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D.甲位于乙城市的南方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两幅图为两个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2~3题。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图为丹霞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第题。



    丹霞地貌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下列名山胜景属于丹霞地貌的是(  )。查看材料

    A.福建武夷山
    B.江西庐山
    C.云南石林
    D.安徽黄山

    答案:A
    解析:
    中国主要丹霞地貌分布:丹霞山(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武夷山(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大金湖(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龙虎山(江西省鹰潭市)、资江-八角寨-良山丹霞地貌(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的八角寨与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的良山,实际上这两处景观基本在一起,地处湘桂两省交界处)、张掖丹霞地貌(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赤水丹霞地貌(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

  • 第2题:

    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读图回答第6~7题。



    图中所示各点中,正值中午12时的是(  )。查看材料

    A.④②⑤
    B.④①⑥
    C.②⑤⑥
    D.④③⑥

    答案:C
    解析: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因此答案选C。

  • 第3题:

    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题。

    与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




    答案:C
    解析:
    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与沿线经过的地价等级有关,一类等级地价最高,六类等级地价最低,从M到N依次对照地价等级图例可知C项符合。

  • 第4题: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完成题,



    流经a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



    答案:C
    解析:
    从相应风带风向来看,可以得出该海域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其中的纬线大约为300N.由此可判断a为暖流,流向应是自南向北,该题选C。

  • 第5题: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题。



    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查看材料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答案:A
    解析:
    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定该考察路线最低点为右下角居民点(100~200米),最高点为④处附近(500~600米),计算可知高差为300~500米。故A项正确。

  • 第6题:

    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读图回答第6~7题。



    图中①②③④各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  )。查看材料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
    赤道的自转线速度最大,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因此答案选A。

  • 第7题: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1~2题。



    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查看材料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答案:A
    解析:
    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定该考察路线最低点为右下角居民点(100~200米),最高点为④处附近(500~600米),计算可知高差为300~500米。故A项正确。

  • 第8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将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名称填在答题卡上。(5分)



    河流:A__________C__________
    湖泊:B__________
    山脉:D__________
    地市:E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河流:A赣江C闽江;湖泊:B鄱阳湖;山脉:武夷山;地市:E南昌市

  • 第9题:

    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
    (3)分析该气象灾害形成的条件。


    答案:
    解析:
    (1)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2)沙尘暴(风沙天气)。
    (3)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 第10题:

    下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结合图就“河流的位置”和“河流的水文特征”两个教学内容分别设计一道单项选择题,并附答案。
    (2)简要说明试题设计意图。


    答案:
    解析:
    (1)①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答案】C。
    ②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冬季断流
    C.有一个汛期
    D.年径流总量大
    【答案】B。
    (2)第一题的设计意图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之间的关系.不同气候区河流的补给方式不同,由图中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可判断出河流的补给特征,进而判断出河流所处地区的气候。由图可知.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所以有季节性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补给两种补给形式,因此可判断出河流位于温带季风区,既有冰雪又有夏季降水。
    第二题的设计意图是考查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的判读,通过读图可判断出河流的年径流总量、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和补给等方面的特征。图中明显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河流由季节性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补给,且年径流总量小,冬季流量几乎为零有断流现象。

  • 第11题:

    该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11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读图回答下列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该船逆水航行
    • B、②处风平浪静
    • C、③地河流正值丰水期
    • D、④地森林密布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图A示意我国西南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图中古城所在地的表层岩石属于图6中的()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正确答案:A

  • 第13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及其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第5~6题。



    该地所处地区最可能是(  )。查看材料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A
    解析:
    该地海拔大部分在1~500m以下,因此排除D选项,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应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 第14题:

    下图为我国钓鱼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题。



    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相对高度是(  )。查看材料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答案:C
    解析:
    图中甲海拔介于300~350米之间,乙地海拔介于0~50米之间。因此,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介于250~350米之间。故答案选C。

  • 第15题:

    下列两幅图为两个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2~3题。



    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通过黄道上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是(  )。查看材料

    A.回归年
    B.恒星年
    C.太阳日
    D.恒星日

    答案:B
    解析:
    恒星年是视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地球与某一恒星(认为它在天球上固定不动)连线的时间间隔。它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约为365.256~4天。所以答案选B。

  • 第16题:

    下列两幅图为两个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两幅图相比,正确的是( )。


    A.左图比例尺大,表示内容简略
    B.右图比例尺大,表示内容详细
    C.左图比例尺小,表示内容详细
    D.右图比例尺小,表示内容简略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比例尺相关知识。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右图表示范围小,内容更加详细,比例尺更大,B项正确。

    A、D两项:比较左图和右图,可以发现左图表示范围更大,内容更加简略,因此左图比例尺相对较小。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左图表示范围大,内容更加简略,比例尺相对小。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7题:

    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第题。



    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查看材料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
    丁为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是由内力作用即岩浆活动形成的。

  • 第18题:

    下列两幅图为两个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下列关于左图中甲城市与右图中乙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均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甲城市在温带,乙城市在热带
    C.均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D.甲位于乙城市的南方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甲、乙位于东半球,北半球,A项正确。

    B项:热带的纬度范围为23°26′N-23°26′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为23°26′N-66°34′N。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甲、乙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甲城市位于乙城市的北方。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9题:

    下列两幅图为两个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2~3题。



    两幅图相比,正确的是(  )。查看材料

    A.左图比例尺大,表示内容简略
    B.右图比例尺大,表示内容详细
    C.左图比例尺小,表示内容详细
    D.右图比例尺小,表示内容简略

    答案:B
    解析:
    A.左图比例尺大,表示内容简略
    B.右图比例尺大,表示内容详细
    C.左图比例尺小,表示内容详细
    D.右图比例尺小,表示内容简略~

  • 第20题:

    某科考队结束了四个月的海上考察,于5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表形势图。读图回答题。



    此时图示区域最主要的天气系统是(  )。查看材料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答案:A
    解析:
    根据图中分布的闭合等压线以及风向可知,控制图示区域的天气系统为气旋。

  • 第21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A为甲乙两地示意图,图B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3分)
    (2)甲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国家,分析原因。(3分)
    (3)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3分)
    (4)与乙地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干旱。分析该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3分)


    答案:
    解析:
    (1)乙地冬季气温较甲地低,雨季较甲地长,夏季降水较甲地少。原因:甲、乙均为热带季风气候,但乙地纬度较甲地高,且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所以冬季气温较甲地低。甲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多,但雨季较短.而夏秋季乙地受东南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丰富.雨季较长。 (2)甲地所在国家为印度,印度生育观念落后,早婚现象严重,且受宗教的影响,人口出生率较高。而且,目前的人口死亡率较低,加上印度人口众多,导致其成为世界上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国家。
    (3)有利影响:全年高温,热量充足,作物生长期长;雨季降水多,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影响:降水变率大,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影响。
    (4)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温和少雨,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高温多雨。大陆西岸地区受副高或东北信风的控制,形成的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旱。

  • 第22题:

    某科考队结束了四个月的海上考察,于5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表形势图。读图回答题。



    此时风力较弱的地方是(  )。查看材料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
    ②处等压线最为稀疏,因此风力最弱。

  • 第23题:

    图A示意我国西南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形成图所在区域地形最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 B、风力堆积
    • C、地壳水平运动
    • D、地壳垂直运动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