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因为什么事情,正和2班的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 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2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2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纸是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王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地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这时说什么都没有

题目
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因为什么事情,正和2班的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
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2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2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纸是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王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地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这时说什么都没有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训练,鼓励他报了大家都不愿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为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泪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而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吗”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给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


相似考题
更多“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因为什么事情,正和2班的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 ”相关问题
  • 第1题:

    高考分数出来后,带毕业班的老师们聚在一起聊起了各自班上学生的成绩。
    “我带的是差班,学生笨,又不爱学习,考不好很正常。”袁老师说。
    “我班考得不理想,我想是因为我工作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足所致。”韦老师说。
    我班也考得不理想,我觉得是因为今年题目出得太偏太难了。”李老师说。
    “这次我班学生考得比较好,纯属运气好!”孙老师说。
    依据控制点相关理论分析此材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袁老师属于外控型教师

    B.韦老师属于内控型教师

    C.李老师属于外控型教师

    D.孙老师属于内控型教师

    答案:A,B,C
    解析:

  • 第2题:

    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2班的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2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2班有学生看见小杨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纸是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王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地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这时说什么都没有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训练,鼓励他报了大家都不愿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为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
    “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光芒,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而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吗?”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给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问题:
    (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
    (2)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10分)


    答案:
    解析:
    (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2)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教师相信小杨并且尊重小杨,相信垃圾不是他扔的,并且没有强迫他承认乱扔垃圾,而是静待机会,加以教育,使小杨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②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材料中教师针对小杨热爱体育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训练,并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项目,帮助班级在运动会中取得了好成绩,提升了小杨的集体荣誉感,进而使其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③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材料中教师充分发挥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使小杨通过运动会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并且在老师的表扬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提出去向王老师道歉,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 第3题:

    小明和小强都是张老师的学生,张老师的生日是M月N日,2人都又知道张老师和生日是下列10组中的一天,张老师把M值告诉了小明,把N值告诉了小强,张老师问他们知道他的生日是那一天?
    3月4日、3月5日、3月8日、6月4日、6月7日
    9月1日、9月5IE]、12月1日、12月2日、12月8日
    小明说:“如果我不知道的话,小强肯定也不知道。”小强说:“本来我也不知道,但现在我知道了。”小明说:“哦,那我也知道了。”请根据以上对话推断出张老师的生日是哪一天?(  )
    A.3月5日
    B.6月4日
    C.9月1日
    D.12月2日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3月、6月、9月、12月的日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所以小明得知M后是不可能知道张老师的生日。6月7日、12月2日的日数是惟一的,如果小明得知的M值为6或12,又假若小强得知的N值为7或2,那么小强是可能知道张老师的生日的。而“小明说:‘如果我不知道的话,小强肯定也不知道。”’,由此可判断6月、12月的日期都不是张老师的生日。现在剩下3月4日、5日、8日,9月1日、5日五个日期,由“小强说:‘本来我也不知道,但现在我知道了。’”可知,小强的N值不等于5(3月5日和9月5日),因此N值可能为1、4或8,再由“小明说:‘哦,那我也知道了。”’可判断M值为9,N值为1(N为5已被排除,3月有两个日期)。

  • 第4题: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都表现得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面对这种情况。邹老师应采取的做法是()。


    A.树立教师威严,告诉学生老师可以下课,但是他们就别想下课了

    B.给学生树立榜样,谢谢学生的关心,说明在学生学好知识之前,老师是不能下课的,会为学生负责到底

    C.满足学生要求,请学生们自己选一位满意的班主任,自己去跟学校申请换班

    D.简单地擦去黑板上的字,无视学生状态,正常进行教学工作

    答案:B
    解析:
    面对这样的学生,教育应在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是为人师表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用自己的行为举止,表达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用自己的操来接触、感化学生。A项中的专制,C、D项的放任对学生的行为塑造都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 第5题:

    班主任全面负责一个班的()。

    • A、教学工作的老师
    • B、德育工作的老师
    • C、学生工作的老师
    • D、团队工作的老师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学生杨朗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则?


    正确答案: (1)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了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实际上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陈老师在对学生杨朗进行教育时,让其自己发现自身优点,并进行表扬和激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2)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陈老师正确认识和评价了杨朗的优点(心肠好、力气大),并鼓励他去参军,使他树立了自信心。
    (3)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陈老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了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 第7题:

    杨老师在上初中一年级的"往返跑"课时,一上课看到队列整齐、精神饱满的学生,杨老师信心十足地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往返跑"时,学生一下子就泄气了,甚至还有学生小声说:"真没意思……""我最不喜欢上跑步课……"设计什么样的跑步课能让学生感兴趣?试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想要让学生对跑步感兴趣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初中低学段学生可以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找素材,设计情景教学。例如,曾经热播的《西游记》动画片,将案例设计成争当"白龙马",跋山涉水取真经的情景。把往返跑设计成白龙马取经的路程,每个学生都是"白龙马"要带领唐僧取经。讲解动作要领时,教师可以扮演孙悟空"施展"定身术,学生被定住是不能动的,必须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定身术才能失效。以此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学生也就忽略了跑步身本的枯燥性。初中高学段学生,对这样的情景不太感兴趣,可以从练习方法上进行创新。例如,改变案例原来采用的大家都是同一个方向的往返跑组织形式,设计成以某个点为圆心呈射线状的组织形式。然后在圆心放人沙包或其他较易拿的物品,然后学生分成若干组沿直线往返于圆心和本组的起点,此外我们还可以增加难度,往返两次拿一个沙包或是可以往返于其他组的起点,抢他们的战利品等。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练习方法增添跑的趣味性,学生对跑的课堂就不会再排斥,也乐意融入练习中,体验跑的乐趣。

  • 第8题:

    “老师,我能不能不按照书上的步骤操作呢?”一位老师在上信息技术操作课时.老师让学生上台完成一个小任务,有一位学生这样问到。老师和蔼地说:“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因为书上的步骤太麻烦,我有更简单的办法。”老师开心地说:“当然可以了。”结果该学生用最少的步骤将任务完成得很好.全班都鼓起了掌。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正确答案: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自然而然就会逐步形成。

  • 第9题:

    单选题
    据班里学生反映新来的数学老师讲课脱离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对此作为班主任的杨老师积极和数学老师进行沟通,班主任杨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A

    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者

    B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管理者

    C

    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

    D

    班主任是班级普通的一员


    正确答案: B
    解析: 班主任是各科任教师与班级学生关系的协调者。为了使班级教育效果得到优化,班主任必须定期组织科任教师进行教育会诊。帮助科任教师了解认识班级和学生.杨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班主任扮演协调者的角色。

  • 第10题:

    单选题
    班主任全面负责一个班的()。
    A

    教学工作的老师

    B

    德育工作的老师

    C

    学生工作的老师

    D

    团队工作的老师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2分钟,结束前10秒时,有提示音)古时有位名叫杨时的学生,有一天他有一个问题不懂,特地赶去请教老师。谁知老师正在睡午觉,他就让看门的门童不要打扰老师,自己冒着鹅毛大雪站在门外等老师睡醒。杨时是一个尊师的典范。后来,杨时有了很大的成就,成了一位有名的学者。

    正确答案:
    Gǔshí yǒu wèi míng jiào yángshí de xuéshēng,yǒuyìtiān tā yǒu yígè wèntí bùdǒng,tèdì gǎnqù qǐngjiào lǎoshī.Shuízhī lǎoshī zhèngzài shuì wǔjiào,tā jiù ràng kānmén de méntóng búyào dǎrǎo lǎoshī,zìjǐ màozhe émáodàxuě zhànzài ménwài děng lǎoshī shuìxǐng.Yángshí shì yígè zūnshī de diǎnfàn.Hòulái,yángshí yǒule hěndà de chéngjiù,chéng le yíwèi yǒumíng de xuézh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材料:王老师是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新教师,担任初一(3)班的班主任。有一天他在上课时,一名学生对他讲述的内容不甚理解,小声要求王老师再解释一下,但王老师没有回应。于是这名学生跟同桌开始窃窃私语。王老师非常生气,愤怒地说:“就你名堂多,学习成绩不好,老拉班级后腿,还好意思要求老师一遍一遍地解释。人太笨,就算老师解释一百遍,还是没有效果的。不想听就滚出教室!”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王老师的行为。(14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班主任全面负责一个班的(  )。

    A.教学工作的老师
    B.德育工作的老师
    C.学生工作的老师
    D.团队工作的老师

    答案:C
    解析:

  • 第14题:

    材料:
    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2班的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2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2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纸是他扔的。
    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王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 ”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这时说什么都没有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训练,鼓励他报了大家都不愿意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为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它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
    “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睛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而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吗?”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给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问题:
    (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
    (2)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10分)


    答案:
    解析:
    (1)教师的做法符合了德育了疏导原则,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和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值得我们学习。 (2)材料分析:
    首先,教师的做法体现了疏导原则。材料中,当小杨同学情绪激动,与老师发生争执的时候,没有立刻发作,辱骂学生,而是采用了冷处理,并不与小杨争执,等待时机,后来借着运动会的机会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其次,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教师根据小杨在跑步方面的特长,鼓励他积极参与运动会角逐,让小杨通过运动会实现自己价值,提升集体自豪感,促进个人在其它方面的进步。
    其三,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材料中,教师在比赛前鼓励他挑战自己,积极训练,比赛获奖后,又利用这个机会给予表扬,引导他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最后,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材料中,老师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体育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出了纪律要求,让学生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 第15题:

    材料:
    刚从师范学校分配来的张红老师担任了初中二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同一办公室的赵老师出于关心,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告张老师:“这个班的学生非常调皮,真所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体罚学生固然不好,但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只有对他们凶一点,严格控制他们的言行,才能树立你的威信。否则,这个班就没法带了。”张老师似有所悟……
    问题:
    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对赵老师的劝告进行分析评价。(14分)


    答案:
    解析:
    赵老师的劝告并不恰当。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初二的学生正处在少年期,也是关键期,他们的心理变化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教师要正确引导,施以关爱。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2)教师要努力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发扬教育民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不能以“权威”自居,更不能施行体罚。
    (3)教师要改变教育方式和方法。赵老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 第16题:

    杨老师在上初中一年级的"往返跑"课时,一上课看到队列整齐、精神饱满的学生,杨老师信心十足地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往返跑"时,学生一下子就泄气了,甚至还有学生小声说:"真没意思……""我最不喜欢上跑步课……"根据材料分析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跑步课?


    正确答案: 学生不喜欢跑步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组织教学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教材原因,跑属于周期性运动,同一个动作不停地重复进行,这就导致跑的运动枯燥无趣,如果是长距离跑的话不仅时间长,增加了枯燥性,而且还要克服生理上的不适感,进一步促使学生对跑步产生了不喜欢的感觉。其次是组织教学的原因,本课中教师的导入采用的是传统的常规教学导入,直接宣布课的内容,学生一听就产生反感,对跑的课就更不感兴趣了:跑的教材本身虽然枯燥.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增添学习过程的趣味性。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单一、乏味,总是让学生无聊地跑来跑去,没有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教材自身的原因无法改变,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却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以改进的。

  • 第17题:

    小杨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一直不佳。当老师在课上布置练习的时候发现小杨对应用题的理解毫无进展。“加油,小杨我知道你能做出这道题的。”老师在小杨耳边低语,“好好花上几分钟仔细阅读题目,然后把题目分解成几部分,等一下我会过来看看你做得怎么样。”几分钟后,老师回来问道:“怎么样?”小杨还是不太清楚,但是显然他已经开始摸到了问题的关键,并开始动手解答,他说:“他们想知道这单价降低的百分比?”“很好,你还知道了些什么?”老师笑着说。当小杨开始解释他对问题的理解时,老师不断地问相关的问题让他回到合适的思路上来。当他终于解决了问题后,老师笑着说:“太棒了,我知道你很努力,你现在再重新看看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几分钟,我会再来看看你最终的解答,好吗?”最后,小杨自己解答了这道题。请分析老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正确答案:在材料中,老师首先鼓励小杨试图自己解决问题,然后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小杨自己努力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老师通过具体事例让小杨明白:在自己的努力下,他同样可以取得不小的进步,并最终把问题解决。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具体表现在:
    (1)表扬和批评。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其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材料中的老师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
    (2)归因表述。归因表述是老师对学生成绩原因的一个评述,它将影响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当一个学习者刚刚取得某种进步时,把进步归因于努力是必需的,这能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材料中的老师把学生的进步归因于努力,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很大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3)老师对小杨的反馈,极大地激发了小杨的学习动机。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教师的反馈是正面的(赞许或鼓励),还是负面的(批评或训斥),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归因的依据。通过反馈,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效、作业的正误、考试成绩的优劣等,这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

  • 第18题:

    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因为什么事情,正和2班的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 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2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2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纸是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王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地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这时说什么都没有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训练,鼓励他报了大家都不愿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为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泪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而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吗?”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给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


    正确答案: 案例中教师的做法贯彻了德育的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和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教师的做法体现了疏导原则、材料中,当小杨同学情绪激动,与老师发生争执的时候,老师没有立刻发作,辱骂学生,而是采用了冷处理,并不与小杨争执,等待时机;后来借着运动会的机会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其次,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教师根据小杨在跑步方面的特长,鼓励他积极参与运动会角逐,让小杨通过运动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升集体自豪感,促进个人在其他方面的进步。
    第三,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材料中,教师在比赛前鼓励他挑战自己,积极训练;比赛获奖后,又利用这个机会给予表扬,引导他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最后,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材料中,老师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体育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出了纪律要求,让学生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 第19题:

    案例:阅读下列教学片段,回答问题。“老师.我能不能不按照书上的步骤操作呢?”一位老师在上信息技术操作课时,老师让学生上台完成一个小任务,有一位学生这样问到。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因为书上的步骤太麻烦,我有更简单的办法。”老师开心地说:“当然可以了。”结果该学生用最少的步骤将任务完成得很好,全班都鼓起了掌。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正确答案: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 第20题:

    问答题
    “老师,我能不能不按照书上的步骤操作呢?”一位老师在上信息技术操作课时.老师让学生上台完成一个小任务,有一位学生这样问到。老师和蔼地说:“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因为书上的步骤太麻烦,我有更简单的办法。”老师开心地说:“当然可以了。”结果该学生用最少的步骤将任务完成得很好.全班都鼓起了掌。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正确答案: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自然而然就会逐步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小刘和小红都是张老师的学生,张老师的生日是M月N日,2人都知道张老师的生日是下列10组中的一天,张老师把M值告诉了小刘,把N值告诉了小红,然后问他们老师的生日到底时哪一天? 3月4日、3月5日、3月8日、6月4日、6月7日、9月1日、9月5日、12月1日、12月2日、12月8日。 小刘说:如果我不知道的话,小红肯定也不知道。 小红说:刚才我不知道,听小红一说我知道了。 小刘说:哦,那我也知道了。 请根据以上对话推断出张老师的生日是哪一天?

    正确答案: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10组日期,经观察不难发现,只有6月7日和12月2日这两组日期的日数是唯一的。由此可以看出,假如小红知道的N是7或者2,那么她肯定知道老师的生日时哪一天。
    再次,我们来分析一下小刘说的话,小刘说:“如果我不知道的话,小红肯定也不知道”,而该10组日期的月数分别为3,6,9,12,而且相应月的日期都有两组以上,所以小刘得知M后是不可能知道老师生日的。
    进一步分析,小刘说:“如果我不知道的话,小红肯定也不知道”,通过结论2我们可知小红得知N后也绝不可能知道。
    然后,结合1和3的分析,可以推断:所有6月和12月的日期都不是老师的生日,因为如果小刘得知的M是6,而若小红的N=7,则小红就知道了老师的生日。
    同样的道理,如果小刘的M=12,若小红的N=2,则小红同样可以知道老师的生日。即:M不等于6和9。现在只剩下“3月4日、3月5日、3月8日、9月1日、9月5日”五组日期。而小红知道了,所以N不等于5(有3月5日和9月5日),此时,小红的N∈(1,4,8)注:此时N虽然有三种可能,但对于小红只要知道其中的一种,就得出结论。所以有“小红说:本来我也不知道,但是现在我知道了”,通过这样的推理,最后就剩下“3月4日、3月8日、9月1日”三个生日。
    分析“小刘说:哦,那我也知道了”,说明M=9,N=1,(N=5已经被排除,3月份的有两组)。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9月1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杨老师在上初中一年级的"往返跑"课时,一上课看到队列整齐、精神饱满的学生,杨老师信心十足地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往返跑"时,学生一下子就泄气了,甚至还有学生小声说:"真没意思……""我最不喜欢上跑步课……"根据材料分析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跑步课?

    正确答案: 学生不喜欢跑步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组织教学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教材原因,跑属于周期性运动,同一个动作不停地重复进行,这就导致跑的运动枯燥无趣,如果是长距离跑的话不仅时间长,增加了枯燥性,而且还要克服生理上的不适感,进一步促使学生对跑步产生了不喜欢的感觉。其次是组织教学的原因,本课中教师的导入采用的是传统的常规教学导入,直接宣布课的内容,学生一听就产生反感,对跑的课就更不感兴趣了:跑的教材本身虽然枯燥.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增添学习过程的趣味性。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单一、乏味,总是让学生无聊地跑来跑去,没有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教材自身的原因无法改变,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却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以改进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材料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一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二班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二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二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么?”“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待时机。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我鼓励他报了大家都未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了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里吗?”他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跟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问题:(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2)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10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小强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一天,小强对老师说:“老师,今天有个小朋友掉进坑里了,他们都笑他,就我没笑。”老师很高兴,说:“很好。那是谁掉进坑里了呢?”小强说:“是我。”
    A

    小强很乖

    B

    小强很胆小

    C

    小强骗老师

    D

    小强掉进坑里了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