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五层砌体结构办公楼立面简图见图。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各层层高及计算高度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已知各种荷载(标准值):屋面恒载总重为1800kN,屋面活荷载总重150kN,屋面雪荷载总重100kN;每层楼层恒载总重为1600kN,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每层楼面活荷载为600kN;2~5层每层墙体总重为2100kN,女儿墙总重为4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试问,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

题目
某五层砌体结构办公楼立面简图见图。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各层层高及计算高度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已知各种荷载(标准值):屋面恒载总重为1800kN,屋面活荷载总重150kN,屋面雪荷载总重100kN;每层楼层恒载总重为1600kN,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每层楼面活荷载为600kN;2~5层每层墙体总重为2100kN,女儿墙总重为4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试问,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时,集中于质点G1的墙体荷载按2100kN计算。

A.1680
B.1970
C.2150
D.2300

相似考题
更多“某五层砌体结构办公楼立面简图见图。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各层层高及计算高度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五层砖砌体房屋,各层层高均为3m,采用现浇混凝土楼、屋盖,横墙承重。该房屋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的地区,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已知集中于各楼层、屋盖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同,G1~G5=2000kN。[2011年真题]



    1.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400
    B、2040
    C、1360
    D、115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1条规定,多质点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Geq=0.85∑Gi=0.85×2000×5=8500kN;
    根据第5.1.4条规定,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应按表5.1.4-1采用。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则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α1=αmax=0.24;
    根据式(5.2.1-1)计算,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FEk=α1Geq=0.24×8500kN=2040kN。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2题:

    某七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各层计算高度均为3.0m,内外墙厚度均为240mm,轴线居中。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平面布置如图5-16a所示。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简图如图5-16b所示。各内纵墙上门洞均为1000mm×2100mm(宽×高),外墙上窗洞均为1800mm×1500mm(宽×高)。

    试问,?-?轴线间③、④轴线两片墙体中,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规定的构造柱数量,应为下列何项数值?
    (A) 2 (B)4 (C)6 (D)8


    答案:D
    解析:
    解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3.1条和表7.3.1,需要在楼梯间四角及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设置构造柱。

  • 第3题:

    某五层砖砌体房屋,各层层高均为3m,采用现浇混凝土楼、屋盖,横墙承重。该房屋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的地区,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已知集中于各楼层、屋盖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同,G1~G5=2000kN。[2011年真题]



    2.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顶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假定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k。

    A、0.333FEk
    B、0.300FEk
    C、0.245FEk
    D、0.200FEk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1条规定,顶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 第4题:

    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对称轴以左平面如题图所示,各层平面布置相同,各层层高均为3.60m;底层室内外高差0.30m,楼、屋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7.5级混合砂浆,纵横墙厚度均为240mm,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32.假定,该建筑为小学教学楼,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试问,该砌体结构所能建造的最大层数为几层?(  )
    提示:按照横墙很少考虑。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第6.0.8条,小学教学楼的抗震设防类别应为重点设防类。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10.1.3条,重点设防类的砌体房屋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比表10.1.3减少一层(7-1=6)且总高度应降低3m。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10.1.2条第2款,该建筑横墙很少,其建造层数应再减少两层(6-2=4)。故总的建造层数最大为四层。

  • 第5题:

    某五层砌体结构办公楼,计算简图如题图所示,各层计算高度均为3.3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假定,各种荷载标准值分别为:屋面恒载为2000kN,屋面活荷载160kN,屋面雪荷载120kN;每层楼层恒载为1800kN,每层楼面活荷载为660kN;2~5层每层墙体总重为2400kN,女儿墙总重为600kN。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试问,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集中于质点G1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按3250kN计算。

    A. 2500
    B. 2800
    C. 3100
    D. 340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3条规定,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屋面活荷载不计入;屋面雪荷载组合值系数为0.5;楼层活荷载组合值系数为0.5。
    则屋面质点处:G5=2000+0.5×2400+0.5×120+600=3860kN。
    楼层质点处:G2=G3=G4=1800+2400+0.5×660=4530kN。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2.1条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各楼层可仅取一个自由度,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FEk=α1Geq
    式中,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对于多质点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即
    G=∑Gi=3250+3×4530+3860=20700kN
    Geq=0.85G=0.85×20700=17595kN
    根据第5.1.4条,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5.1.4-1采用,查表得:α1=αmax=0.16。
    代入数据计算可得:FEk=α1Geq=0.16×17595=2815.2kN

  • 第6题:

    某五层砖砌体房屋,各层层高均为3m,采用现浇混凝土楼、屋盖,横墙承重。该房屋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的地区,计算简图如图3-10所示。已知集中于各楼层、屋盖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同,G1~G5=2000kN。

    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顶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 近?
    提示:假定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k 。
    (A) 0. 333FEk (B) 0. 300FEk (C) 0. 245FEk (D) 0. 200FEk


    答案:A
    解析:
    答案:(A)
    解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 2.1条,顶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

  • 第7题:

    某6层住宅(见图),各层层高为2.8m。室外高差为0.6m,基础埋深1.6m,墙厚190mm,建筑面积为1990.74m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块为MU15,第1层到第3层采用Mb10砂浆,第4层到第6层采用Mb7.5混合砂浆,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基础形式为天然地基条形基础。场地类别Ⅳ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1.已知各层的计算高度和各层的重力代表值(1.0静载+0.5活载)如表所示。三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F3(kN)与下列何项数值相接近?(  )



    A、310.2
    B、239.0
    C、167.8
    D、159.0

    答案:B
    解析:

  • 第8题:

    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对称轴以左平面如题图所示,各层平面布置相同,各层层高均为3.60m;底层室内外高差0.30m,楼、屋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7.5级混合砂浆,纵横墙厚度均为240mm,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34.假定,该建筑为办公楼,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65000kN。试问,底层墙体总水平地震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5200
    B.6800
    C.7800
    D.10000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表5.1.4-1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12,故结构总水平地震标准值为,
    FEk=0.12×65000=7800kN根据第5.4.1条,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故底层墙体总水平地震剪力设计值为:
    V0=1.3×7800=10140kN

  • 第9题:

    某6层住宅(见图),各层层高为2.8m。室外高差为0.6m,基础埋深1.6m,墙厚190mm,建筑面积为1990.74m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块为MU15,第1层到第3层采用Mb10砂浆,第4层到第6层采用Mb7.5混合砂浆,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基础形式为天然地基条形基础。场地类别Ⅳ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A、32.3
    B、37.6
    C、43.4
    D、65.6

    答案:D
    解析:

  • 第10题:

    某五层砌体结构办公楼立面简图见图。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各层层高及计算高度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假设重力荷载代表值G1=G2=G3=G4=5000kN、G5=4000kN。若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k,截面抗震验算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试问,第二层的水平地震剪力设计值V2(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8Fek
    B.0.9Fek
    C.1.1Fek
    D.1.2Fek

    答案:D
    解析:

  • 第11题:

    五层砌体结构办公楼,立面简图见下图。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 震加速度值为0.15g。各层层高及计算高度均为3. 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已知各种荷载(标准值):屋面恒载总重为1800kN,屋面活荷载总重150kN,屋面雪荷载总重100kN;每层楼层恒载总重为1600kN;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每层楼面活荷载为600kN;2~5层每层墙体总重为2100kN,女儿墙总重为4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试问,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时,集中于质点G1的墙体荷载按2100kN计算。
    (A)1680 (B)1970 (C)2150 (D)2300


    答案:B
    解析:
    (B)解答:根据《抗规》第5.1.3条规定.

  • 第12题:

    单选题
    某七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各层层高均为3.0m,内外墙厚度均为240mm,轴线居中。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各内纵墙上门洞均为1000mm×2100mm(宽×高),外墙上窗洞均为1800mm×1500mm(宽×高)。 试问, 轴线间③、④轴线两片墙体中,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的构造柱数量,应为下列何项数值?()
    A

    2

    B

    4

    C

    6

    D

    8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物平面如题34~38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墙体厚度均为240mm,采用MU15级烧结普通砖,M7.5级混合砂浆。各层平面相同,首层层高3.6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3.5m,首层地面设有刚性地坪,室内外高差0.3m,基础顶标高为-1.300m,楼、屋盖均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假定,Y向底部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7250kN,可忽略墙体开洞对墙体剪切刚度的影响。试问,墙A基底水平地震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400
    B. 500
    C. 600
    D. 700

    答案:A
    解析:
    依题意得,基底总水平地震剪力设计值为:V0=1.3×7250=9425kN;;由题34~38图可得,A段墙长:6.90+0.24=7.14m,其中墙厚为240mm。由题34~38图可得,横向墙体总长为:2×10×7.14+2×16.24=175.3m。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7.2.1条和第7.2.3条,墙A基底水平地震剪力设计值为:VA=7.14/175.3×9425=383.9kN。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400,因此答案选A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按照底部剪力法,计算砌体结构每道墙承担的基底水平地震剪力设计值的计算方法。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正确选择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基底总水平地震剪力设计值是由标准值乘以分项系数得到的;
      ②每道墙承担的基底剪力标准值,是按照该墙的侧向刚度在所有抗侧墙体的侧向刚度中所占的比例分配。

  • 第14题:

    某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物平面如题34~38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墙体厚度均为240mm,采用MU15级烧结普通砖,M7.5级混合砂浆。各层平面相同,首层层高3.6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3.5m,首层地面设有刚性地坪,室内外高差0.3m,基础顶标高为-1.300m,楼、屋盖均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假定,该建筑物按四层考虑,各楼层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4kN/m2,楼层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可变荷载标准值为2.0kN/m2,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4=11580kN。试问,底部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6000
    B. 6600
    C. 7200
    D. 780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3条,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楼面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根据《抗规》表5.1.3取为0.5。
      根据《抗规》第5.2.1条,本题结构为四层,属多质点,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本题建筑物每层面积为:S=16.24×50.94=827.3m2。荷载为:G1=G2=G3=827.3×(14+2×0.5)=12409.5kN;G4=11580kN;Geq=0.85×(12409.5×3+11580)=41487.2kN。
      根据《抗规》第5.2.1条式(5.2.1-1),底部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k=α1Geq=0.16×41487.2=6638.0kN,其中α1为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宜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即α1=αmax=0.16。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6600,因此答案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多层砌体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各楼层面积、永久荷载标准值及可变荷载标准值,计算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②根据《抗规》第5.2.1条式(5.2.1-1),计算底部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 第15题:

    某五层砌体结构办公楼,计算简图如题图所示,各层计算高度均为3.3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假定,重力荷载代表值G1=G2=G3=G4=6000kN,G5=5000kN。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2000kN,截面抗震验算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试问,第二层的水平地震剪力设计值V2(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1650
    B. 1850
    C. 2200
    D. 2400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2.1条式5.2.1-1计算,砌体结构(其他房屋)δn取0.0。由结构力学知识可知,第二层的剪力等于二层及其上部作用力总和,故




    则第二层的水平地震作用剪力标准值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4.1条规定,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地震作用分项系数为1.3,则水平地震剪力设计值为:V2=γEhV2k=1.3×1858.82=2416.47kN。

  • 第16题: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该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60%,设计计算分析时框架的抗震等级及抗震构造措施等级应为下列何项(  )

    A. 二级,一级
    B. 二级,二级
    C. 三级,二级
    D. 三级,三级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3-3条,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根据《高规》第3.9.3条表3.9.3,可知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答案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框架的抗震等级及抗震构造措施等级。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认真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字;
      ②根据《高规》第8.1.3-3条和表3.9.3,确定框架的等级为二级。

  • 第17题:

    某五层中学教学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最大跨度9m,层高均为3.6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建筑场地类别Ⅱ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C30。[2014年真题]
    1.试问,框架的抗震等级及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选取下列何项正确?(  )

    A、三级、αmax=0.16
    B、二级、αmax=0.16
    C、三级、αmax=0.08
    D、二级、αmax=0.08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第6.0.8条规定,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
    根据第3.0.3条第2款规定,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确定抗震等级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2条表6.1.2可得,设防烈度按8度,高度<24m,不属于大跨框架,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根据第5.1.4条表5.1.4-1可得,设防烈度7度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08。

  • 第18题:

    某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物平面如题34~38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墙体厚度均为240mm,采用MU15级烧结普通砖,M7.5级混合砂浆。各层平面相同,首层层高3.6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3.5m,首层地面设有刚性地坪,室内外高差0.3m,基础顶标高为-1.300m,楼、屋盖均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试问,墙A首层的高厚比β,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15
    B. 16
    C. 17
    D. 18

    答案:A
    解析: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4.2.1条,由于房屋横墙间距为:s=7.8m,楼盖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且s<32m,因此属刚性方案。
      根据《砌规》第5.1.3条,构件高度为:H=0.5+0.3+3.6=4.4m,且2H=2×4.4=8.8m,由于s=6.9m,因此H<s<2H。
      根据《砌规》表5.1.3,刚性方案下,且横墙间距满足:H<s<2H,带壁柱墙或周边拉接的墙的受压构件计算高度为:H0=0.4s+0.2H=0.4×6.9+0.2×4.4=3.64m,且墙厚h=0.24m。
      根据《砌规》第6.1.1条式(6.1.1),墙高厚比为:β=H0/h=3.64/0.24=15.17。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15,因此答案选A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①判定砌体结构的刚性方案、刚弹性方案或弹性方案;
      ②受压构件墙体计算高度的计算方法;
      ③墙体高厚比的计算方法。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楼盖类型及横墙间距,判定该砌体结构属于刚性方案;
      ②根据《砌规》第5.1.3条,计算首层墙体的高度,并根据首层墙体高度及横墙间距计算首层墙体的计算高度;
      ③根据首层墙体计算高度及墙体厚度,计算首层墙体的高厚比。

  • 第19题:

    某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物平面如题34~38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墙体厚度均为240mm,采用MU15级烧结普通砖,M7.5级混合砂浆。各层平面相同,首层层高3.6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3.5m,首层地面设有刚性地坪,室内外高差0.3m,基础顶标高为-1.300m,楼、屋盖均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假定,(1)该建筑物作为一般办公楼,或(2)作为中小学教学楼。试问,该房屋可以建造的最多层数为下列何项(  )

    A. (1)4层,(2)4层
    B. (1)4层,(2)3层
    C. (1)5层,(2)4层
    D. (1)6层,(2)5层

    答案:C
    解析:
    确定抗震设防类别:当作为一般办公楼时,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当作为中小学教学楼时,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计算开间大于4.2m的房间所占总建筑面积比例为:A4.2/A=2×7.8×6.9/(16×25.35)=0.265<0.4,不属于横墙较少情况。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10.1.2条表10.1.2,确定可建造最高高度和最多层数。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多层砌体房屋,普通烧结砖的砌体结构而言,丙类抗震设防:最高建造高度18m,最高建造层数6层;乙类抗震设防:最高建造高度15m,最高建造层数5层。
      对于本题层高条件:
      4层顶高度为:H=0.3+3.6+3×3.5=14.4m
      5层顶高度为:H=0.3+3.6+4×3.5=17.9m
      6层顶高度为:H=0.3+3.6+5×3.5=21.4m
      所以,一般办公楼可建造最多层数为5层,中小学教学楼可建造最多层数为4层。
      答案选C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①抗震设防类别判定;
      ②建筑物高度与层数的控制。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建筑物使用目的不同,判定抗震设防类别;
      ②计算开间所占总建筑面积比例;
      ③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10.1.2条表10.1.2,确定可建造最高高度和最多层数。

  • 第20题:

    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对称轴以左平面如题图所示,各层平面布置相同,各层层高均为3.60m;底层室内外高差0.30m,楼、屋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7.5级混合砂浆,纵横墙厚度均为240mm,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33.假定,该建筑为办公楼,无地下室,地上共5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每层建筑物自重标准值(包括墙体、楼面、屋面结构及建筑做法等自重)为12kN/m2,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kN/m2,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0.5kN/m2。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全楼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45000
    B.46000
    C.53000
    D.62000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3条可知,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楼层活荷载标准值的组合系数为0.5,屋面雪荷载组合值系数为0.5,屋面活荷载不计。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

  • 第21题:

    某地上38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5.4m,该建筑地上第1层至地上第4层的层高均为5.1m,第24层的层高6m,其余楼层的层高均为3.9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安全等级二级。





    答案:A
    解析:

  • 第22题:

    五层砌体结构办公楼,立面简图见下图。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 震加速度值为0.15g。各层层高及计算高度均为3. 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假设重力荷载代表值=5000KN、若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截面抗震验算仅计算水平地 震作用。试问,第二层的水平地震剪力设计值V2(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答案:D
    解析:
    (D)解答:根据《抗规》第5.2:1条:

  • 第23题:

    单选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Ⅲ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平面图(单位:mm) 该房屋剪力墙抗震设计时,试问,下列何项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A

    符合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B

    符合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C

    符合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要求和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

    D

    符合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要求和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