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以下关于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补充计算的说法,何项不妥() A.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B.采用七组时程曲线进行时程分析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五组实际强震记录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C.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各楼层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 D.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题目
以下关于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补充计算的说法,何项不妥()

A.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B.采用七组时程曲线进行时程分析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五组实际强震记录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C.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各楼层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
D.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相似考题
更多“以下关于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补充计算的说法,何项不妥()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建筑抗震设计,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用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B)用设计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C)用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D)抗震设计指抗震计算,不包括抗震措施


    答案:A
    解析:

  • 第2题:

    设防烈度为7度的高层建筑,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不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 A、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建筑
    • B、甲类高层建筑
    • C、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
    • D、多塔结构建筑

    正确答案:A

  • 第3题:

    何谓时程分析法,在什么时候须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正确答案: 对结构物的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的一种动力分析方法。以下情况:
    ①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
    ②高度大于150M的钢结构和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③烈度8度Ⅲ、Ⅳ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
    ④采用隔墙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

  • 第4题:

    下列高层建筑中,计算地震作用时何者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 A、建筑设防类别为乙类的高层建筑;
    • B、建筑设防类别为甲类的高层建筑;
    • C、柔的高层建筑;
    • D、刚度和质量沿竖向分布特别不均匀的的高层建筑。

    正确答案:A,B

  • 第5题:

    在下列高层建筑中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Ⅰ.高柔的高层建筑结构 Ⅱ.沿竖向刚度略有变化的52m高的乙类高层建筑结构 Ⅲ.设防烈度为7度,高度大于100m的丙类高层建筑结构 Ⅳ.甲类高层建筑结构

    • A、Ⅲ、Ⅳ
    • B、Ⅰ、Ⅱ
    • C、Ⅰ、Ⅲ
    • D、Ⅱ、Ⅳ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单选题
    高度60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不应选择()。
    A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B

    底部剪力法

    C

    时程分析法

    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作补充计算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在计算地震作用时,什么情况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计算,有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两组实际地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
    地震波的持续时间不宜小于建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3~4倍,也不宜小于12s,时间间隔可取0.01s或0.02s;且按照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8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关于建筑抗震设计,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

    用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B

    用设计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C

    用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D

    抗震设计指抗震计算,不包括抗震措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0.1条条文说明规定,建筑抗震设计有三个水准和二个阶段。三水准是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两个阶段包括:第一阶段是承载力验算,取第一水准(多遇地震)的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的弹性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并保持同原规范相当的可靠度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验算,这样,既满足了在第一水准下具有必要的强度可靠度,又满足第二设防水准(中震)的设防要求(损坏可修)。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对特殊要求的建筑和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进行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和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实现第三水准(大震)的设防要求。一般来讲,对大多数的结构,仅需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根据第5.1.6条条文说明规定,对于大部分结构,包括6度设防的上述较高的高层建筑和不规则建筑,可以将设防地震下的变形验算,转换为以多遇地震下按弹性分析获得的地震作用效应(内力)作为额定统计指标,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验算。

  • 第9题:

    单选题
    在下列高层建筑中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Ⅰ.高柔的高层建筑结构 Ⅱ.沿竖向刚度略有变化的52m高的乙类高层建筑结构 Ⅲ.设防烈度为7度,高度大于100m的丙类高层建筑结构 Ⅳ.甲类高层建筑结构
    A

    Ⅲ、Ⅳ

    B

    Ⅰ、Ⅱ

    C

    Ⅰ、Ⅲ

    D

    Ⅱ、Ⅳ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设防烈度为7度的高层建筑,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不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A

    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建筑

    B

    甲类高层建筑

    C

    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

    D

    多塔结构建筑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试问,在进行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的承载力计算时,应满足以下何项地震作用要求?(  )提示:梁、柱腹板宽厚比均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弹性设计阶段的板件宽厚比限值。
    A

    按有效截面进行多遇地震下的验算

    B

    满足多遇地震下的要求

    C

    满足1.5倍多遇地震下的要求

    D

    满足2倍多遇地震下的要求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何谓时程分析法,在什么时候须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正确答案: 对结构物的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的一种动力分析方法。以下情况:
    ①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
    ②高度大于150M的钢结构和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③烈度8度Ⅲ、Ⅳ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
    ④采用隔墙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下列建筑中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的是() ①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②甲类建筑 ③7度设防烈度,高度120m的高层建筑 ④8度设防烈度,Ⅱ类场地,高度85m的高层建筑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高度39m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壁结构,其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应当选择()

    • A、底部剪力法
    • 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C、时程分析法
    • D、底部剪力法,时程分析法作补充计算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关于弹塑性位移角下列那种说法有误()

    • A、弹塑性位移角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计算
    • B、弹塑性位移角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进行计算
    • C、弹塑性位移角可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进行计算
    • D、弹塑性位移角计算是罕遇地震下的计算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下列选项中,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的情况是()

    • A、甲类高层建筑
    • B、乙类高层建筑
    • C、复杂高层建筑
    • D、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

    正确答案:A,C

  • 第17题:

    单选题
    在下列建筑中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的是() ①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②甲类建筑 ③7度设防烈度,高度120m的高层建筑 ④8度设防烈度,Ⅱ类场地,高度85m的高层建筑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关于建筑抗震设计,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用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B

    用设计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C

    用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D

    抗震设计指抗震计算,不包括抗震措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时,该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α最接近于(  )。
    A

    0.0172

    B

    0.020

    C

    0.022

    D

    0.024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4条表5.1.4-1可知,7度,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08。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第5.1.4条表5.1.4-2可知,特征周期值Tg=0.35s。
    根据第5.1.5条第2款式(5.1.5-1)规定,衰减指数为:γ=0.9+(0.05-0.04)/(0.3+6×0.04)=0.919。
    根据式(5.1.5-3)规定,阻尼调整系数为:η2=1+(0.05-0.04)/(0.08+1.6×0.04)=1.069。
    根据第5.1.5条图5.1.5规定,则地震作用影响系数α为:α=(Tg/T1)η2αmax=(0.35/2)0.919×1.069×0.08=0.0172。

  • 第20题:

    单选题
    关于结构截面抗震验算以及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中分项系数的取值,下列何项所述正确?()[2008年真题]
    A

    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时,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2

    B

    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时,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取0.5

    C

    进行结构位移计算时,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应采用1.0

    D

    进行结构位移计算时,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取1.3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4.1条,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B项,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5.4.1取用;C项,根据第5.5.1条,当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时,地震作用应采用标准值,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应采用1.0;D项,同C项。

  • 第21题: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的情况是()
    A

    甲类高层建筑

    B

    乙类高层建筑

    C

    复杂高层建筑

    D

    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下列高层建筑中,计算地震作用时何者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A

    建筑设防类别为乙类的高层建筑;

    B

    建筑设防类别为甲类的高层建筑;

    C

    柔的高层建筑;

    D

    刚度和质量沿竖向分布特别不均匀的的高层建筑。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关于弹塑性位移角下列那种说法有误()
    A

    弹塑性位移角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计算

    B

    弹塑性位移角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进行计算

    C

    弹塑性位移角可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进行计算

    D

    弹塑性位移角计算是罕遇地震下的计算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