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用规范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若无相邻荷载影响,压缩层下限确定可根据下列哪个条件?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软土地基拟采用堆载预压法进行加固,已知在工作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最终固结沉降量为248cm,在某一超载预压荷载作用下软土的最终固结沉降量为260cm。如果要求该软土地基在工作荷载作用下工后沉降量小于15cm,问在该超栽预压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应达到以下哪个选项?
    (A) 80% (B) 85%
    (C)90% (D) 95%


    答案:C
    解析:

  • 第2题:

    用规范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需用如下参数()

    • A、附加应力系数
    • B、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 C、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 D、土的变形模量

    正确答案:D

  • 第3题:

    按规范法确定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则与此计算无关的计算参数为()。

    • A、土层厚度
    • B、基础宽度
    • C、土的压缩模量
    • D、土的泊松比

    正确答案:D

  • 第4题:

    采用应力面积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计算时,采用的地基土压缩模量:()

    • A、与地基应力水平无关
    • B、随地基应力水平增大
    • C、随地基应力水平减小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成层土地基,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综合法
    • B、规范法
    • C、分层总和法
    • D、分层总和法、规范法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按分层总和法 计算地基沉降量时,将地呈压缩层划分成若干薄层进行计算的原因是土具有层状构造。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单选题
    当无相邻荷载影响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简化公式,计算该基础中点的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应为(  )m。
    A

    1.6

    B

    3.0

    C

    4.0

    D

    4.5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8条规定,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1m~30m范围内时,基础中点的地基沉降计算深度为:
    zn=b(2.5-0.4lnb)=2×(2.5-0.4×ln2)=4.45m;
    当z=4.0m时,已到达基岩,故取该基础中点地基沉降的计算深度为:zn=4.0m。

  • 第8题:

    单选题
    按规范法确定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则与此计算无关的计算参数为()。
    A

    土层厚度

    B

    基础宽度

    C

    土的压缩模量

    D

    土的泊松比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总沉降量时,如何确定地基沉降深度?(

    正确答案: (1)一般取地基附加应力等于自重应力的20%深度处作为沉降深度的限值;若在该深度以下为高压缩性土,则应取地基附加应力等于自重应力的10%深度处作为沉降深度的限值。
    (2)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箕地基最终沉降量时如何确足计箕深度分层总和法是在计算时应先按基础荷载、基底形状和尺寸、以及土的有关指标确定地基沉降计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关于EPS路堤的地基沉降的计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沉降计算与一般天然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不同

    B

    根据容许沉降标准进行验算

    C

    EPS的压缩沉降为EPS塑性压缩量

    D

    EPS路堤的沉降不包括上部静载和交通荷载作用下,EPS的压缩沉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在压缩层深度以下仍为高压缩性土时,则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还应满足(σz:地基附加应力;σC://自重应力)()
    A

    σz=0.1σC

    B

    σz=0.2σC

    C

    σz=0.25σC

    D

    σz=0.15σC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成层土地基,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

    综合法

    B

    规范法

    C

    分层总和法

    D

    分层总和法、规范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计算软土地基沉降量采用分层总和法,确定压缩层下限依据的指标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 第14题:

    计算软土地基沉降量采用分层总和法时,压缩层下限是根据下列哪个条件确定的()?

    • A、σcr/σr≤0.2
    • B、σr/σcr≤0.2
    • C、σr/σcr≤0.1
    • D、σcr/σr≤0.1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对五层的异形柱框架结构位于高压缩性地基土的住宅,下列哪个地基变形允许值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规定的变形限制指标()

    • A、沉降量220mm
    • B、沉降差0.003l(l为相邻桩基中心距)
    • C、倾斜0.003
    • D、整体倾斜0.003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总沉降量时,如何确定地基沉降深度?(


    正确答案: (1)一般取地基附加应力等于自重应力的20%深度处作为沉降深度的限值;若在该深度以下为高压缩性土,则应取地基附加应力等于自重应力的10%深度处作为沉降深度的限值。
    (2)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箕地基最终沉降量时如何确足计箕深度分层总和法是在计算时应先按基础荷载、基底形状和尺寸、以及土的有关指标确定地基沉降计算。

  • 第17题:

    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下述假设中()是正确的。()

    • A、计算土中应力时,假设地基土是均质的各向同性的半无限体
    • B、地基土在压缩变形时可产生侧向膨胀
    • C、计算指标采用侧限条件下的震颤缩性指标
    • D、采用基础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计算地基的变形量

    正确答案:A,C,D

  • 第18题:

    单选题
    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软土地基沉降量时,压缩层下限确定的根据是:()
    A

    σcz/σz≤0.2

    B

    σz/σcz≤0.2

    C

    σz/σcz≤0.1

    D

    σcz/σz≤0.1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当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软土地基沉降量时,压缩层下限确定的根据是(  )。
    A

    σczz≤0.2

    B

    σzcz≤0.1

    C

    σczz≤0.1

    D

    σzcz≤0.2


    正确答案: A
    解析:
    天然土层大多由多层土构成,各层土的压缩性质不同;有限尺寸的建筑物荷载作用时,在地基中所产生的附加应力沿深度变化,这种条件与单向压缩试验条件荷载均匀分布有所不同,所以一般土的沉降量需要分层求和,当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其压缩层下限是根据附加应力σz与自重应力σcz的比值确定的,一般土层要求σzcz≤0.2,软土要求σzcz≤0.1。

  • 第20题:

    单选题
    用规范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需用如下参数()
    A

    附加应力系数

    B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C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D

    土的变形模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用规范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若无相邻荷载的影响,压缩层下限的确定可根据下列哪个条件?
    A

    zn=b(2.5-0.4lnb)

    B

    σz/σcz≤0.1

    C

    ΔSn≤0.025∑ΔS1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关于EPS路堤的地基沉降的计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沉降计算与一般天然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不同

    B

    根据容许沉降标准进行验算

    C

    EPS的压缩沉降为EPS塑性压缩量

    D

    EPS路堤的沉降包括EPS填料下地基沉降

    E

    EPS路堤的沉降不包括上部静载和交通荷载作用下,EPS的压缩沉降


    正确答案: E,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计算软土地基沉降量采用分层总和法时,压缩层下限是根据下列哪个条件确定的()?
    A

    σcr/σr≤0.2

    B

    σr/σcr≤0.2

    C

    σr/σcr≤0.1

    D

    σcr/σr≤0.1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