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图6-31(a)所示为一个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平面图。该建筑抗震烈度为8度,属于二级抗震等级。下列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作横向的平动振型抗震验算,因为纵向(y向)的抗侧刚度较弱 B. 不仅要作横向的抗震验算,还要作纵向的抗震验算 C. 除作x、y向的平动振型的抗震验算外,还要作扭转振型的耦联计算 D. 该结构属于简单的纯框架,层数也不高,用基底剪力法计算其横向的水平地震力,并按各榀框架的抗侧刚度进行分配

题目
图6-31(a)所示为一个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平面图。该建筑抗震烈度为8度,属于二级抗震等级。下列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作横向的平动振型抗震验算,因为纵向(y向)的抗侧刚度较弱
B. 不仅要作横向的抗震验算,还要作纵向的抗震验算
C. 除作x、y向的平动振型的抗震验算外,还要作扭转振型的耦联计算
D. 该结构属于简单的纯框架,层数也不高,用基底剪力法计算其横向的水平地震力,并按各榀框架的抗侧刚度进行分配

相似考题
更多“图6-31(a)所示为一个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平面图。该建筑抗震烈度为8度,属于二级抗震等级。下列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作横向的平动振型抗震验算,因为纵向(y向)的抗侧刚度较弱 B. 不仅要作横向的抗震验算,还要作纵向的抗震验算 C. 除作x、y向的平动振型的抗震验算外,还要作扭转振型的耦联计算 D. 该结构属于简单的纯框架,层数也不高,用基底剪力法计算其横向的水平地震力,并按各榀框架的抗侧刚度进行分配”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幢高60m、按6度抗震设防、位于Ⅳ类场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正确的是(  )。

    A. 因6度抗震设防,可允许不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仅需对框架和剪力墙分别按四级和三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B. 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按四级、剪力墙按三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C. 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按三级、剪力墙按二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D. 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和剪力墙均按二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6条第2款规定,6度时不规则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的高层应进行多遇地震下的截面抗震验算。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 3—2010)第3.9.1条第1款规定,乙类建筑6度时,抗震措施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而位于Ⅳ类场地抗震构造措施也应按7度要求考虑;根据第3.9.1条表3.9.3可知,7度抗震,H=60m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按二级考虑抗震措施,框架按三级考虑抗震措施;根据第8.1.3条第3款规定,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最大适用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故而框架应按二级考虑抗震措施。

  • 第2题:

    某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底层框架-抗震墙多层砲体房屋的底层框架柱KZ、砖抗震墙ZQ、钢筋混凝土抗震墙GQ的布置如图1-15所示,底层层高为3.6m。各框架柱KZ的横向侧向刚度均为KKz=4.0x104kN/m;砖抗震墙ZQ(不包括端柱)的侧向刚度为=40.0X104kN/m。地震剪力增大系数η=1.4。

    假定,作用于每道横向砖抗震墙ZQ上的地震剪力设计值VW=400kN。试问,由砖抗震墙引起的与其相连的框架柱附加轴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00 (B)260 (C)400 (D)560


    答案:B
    解析:
    解答:根据《抗规》第7.2.9条,由砖抗震墙引起的底层框架柱的附加轴力设计值Nf为:
    Nf=VwHf/l=400X3.6/5.4=267kN故选(B)。

  • 第3题:

    某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底层框架-抗震墙多层砲体房屋的底层框架柱KZ、砖抗震墙ZQ、钢筋混凝土抗震墙GQ的布置如图1-15所示,底层层高为3.6m。各框架柱KZ的横向侧向刚度均为KKz=4.0x104kN/m;砖抗震墙ZQ(不包括端柱)的侧向刚度为=40.0X104kN/m。地震剪力增大系数η=1.4。

    假定,作用于底层顶标高处的横向地震剪力标准值Vk=800kN。试问,作用于每道横向砖抗震墙ZQ上的地震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60 (B)280 (C)260 (D)200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下列要求( )不正确。

    A.抗震墙贯通全高
    B.横向纵向抗震墙相连
    C.抗震墙设在开大洞口的位置
    D.房屋较长时,刚度较大的纵向抗震墙设在中间开间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框架节点核心区的抗震验算要求是( )。

    A.一、二、三、四级框架,节点核心区均需进行抗震验算
    B.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均需进行抗震验算
    C.一、二级框架,节点核心区均需进行抗震验算
    D.仅一级框架,节点核心区需进行抗震验算

    答案:C
    解析:

  • 第6题:

    关于建筑抗震设计,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用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B)用设计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C)用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D)抗震设计指抗震计算,不包括抗震措施


    答案:A
    解析:

  • 第7题:

    图6-31(a)所示为一个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平面图。该建筑抗震烈度为8度,属于二级抗震等级。下列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作横向的平动振型抗震验算,因为纵向(y向)的抗侧刚度较弱
    B. 不仅要作横向的抗震验算,还要作纵向的抗震验算
    C. 除作x.y向的平动振型的抗震验算外,还要作扭转振型的耦联计算
    D. 该结构属于简单的纯框架,层数也不高,用基底剪力法计算其横向的水平地震力,并按各榀框架的抗侧刚度进行分配

    答案:C
    解析:


    则其L/Bmax值超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2002、J186-2002)表4.3.3规定的8度抗震的限值,即该框架属于平面布置不规则结构。底部剪力法,主要适用于房屋不发生扭转振动的、高度不大、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且为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情况。该结构扭转影响明显,利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抗震设计是不合适的;本楼应按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房屋的横向和纵向进行抗震计算。

  • 第8题:

    一幢高60m、按6度抗震设防、位于Ⅳ类场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正确的是()。

    • A、因6度抗震设防,可允许不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仅需对框架和剪力墙分别按四级和三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 B、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按四级、剪力墙按三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 C、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按三级、剪力墙按二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 D、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和剪力墙均按二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正确答案:D

  • 第9题:

    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计算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基本振型指的什么振型?


    正确答案:基本振型一般指每个主轴方向以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型。

  • 第10题:

    填空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中,底层或底部两层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承担,并按各墙体的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正确答案: 抗震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建筑抗震设计,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用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B

    用设计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C

    用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D

    抗震设计指抗震计算,不包括抗震措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建筑抗震设计,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

    用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B

    用设计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C

    用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D

    抗震设计指抗震计算,不包括抗震措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0.1条条文说明规定,建筑抗震设计有三个水准和二个阶段。三水准是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两个阶段包括:第一阶段是承载力验算,取第一水准(多遇地震)的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的弹性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并保持同原规范相当的可靠度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验算,这样,既满足了在第一水准下具有必要的强度可靠度,又满足第二设防水准(中震)的设防要求(损坏可修)。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对特殊要求的建筑和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进行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和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实现第三水准(大震)的设防要求。一般来讲,对大多数的结构,仅需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根据第5.1.6条条文说明规定,对于大部分结构,包括6度设防的上述较高的高层建筑和不规则建筑,可以将设防地震下的变形验算,转换为以多遇地震下按弹性分析获得的地震作用效应(内力)作为额定统计指标,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验算。

  • 第13题:

    下列关于砌体房屋抗震计算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B. 多层砌体房屋,可只选择承载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截面抗剪验算
    C. 进行地震剪力分配和截面验算时,墙段的层间抗侧力等效刚度可只考虑剪切变形
    D. 各类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剪强度应采用fVE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2.3条第1款规定,进行地震剪力分配和截面验算时,砌体墙段的层间等效侧向刚度应按下列原则确定:①高宽比小于1时,可只计算剪切变形;②高宽比不大于4且不小于1时,应同时计算弯曲和剪切变形;③高宽比大于4时,等效侧向刚度可取0.0。

  • 第14题:

    图所示为一个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平面图。该建筑抗震烈度为8度,属于二级抗震等级。下列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作横向的平动振型抗震验算,因为纵向(y向)的抗侧刚度较弱
    B. 只要作横向的抗震验算和纵向的抗震验算
    C. 除作x、y向的平动振型的抗震验算外,还要作扭转振型的耦联计算
    D. 该结构属于简单的纯框架,层数也不高,用基底剪力法计算其横向的水平地震力,并按各榀框架的抗侧刚度进行分配

    答案:C
    解析:
    已知L=4×9=36m,B=6×2=12m,Bmax=6×4=24m,l=6×2=12m,b=4×2=8m;有:L/B=36/12=3.0<5.0;L/Bmax=12/24=0.5>0.3;l/b=12/8=1.5≤1.5。其L/Bmax值超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4.3条表3.4.3规定的8度抗震的限值,即该框架属于平面布置不规则结构。
    底部剪力法,主要适用于房屋不发生扭转振动的、高度不大、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且为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情况。该结构扭转影响明显,利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抗震设计是不合适的;本楼应按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房屋的横向和纵向进行抗震计算。

  • 第15题: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米,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



    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



    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2012年真题]
    提示:




    3.假定,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该结构前三个振型基底剪力标准值分别为



    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试问,横向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层总剪力



    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提示: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且仅考虑前三个振型地震作用。

    A. 13200
    B. 14200
    C. 14800
    D. 15100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2条第2款规定,三个振型组合产生的基底剪力标准值VEx为: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6题:

    框架结构和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框架和抗震墙设置正确的是( )。

    A.框架横向设置,抗震墙纵向设置
    B.框架横向设置,抗震墙横向设置
    C.框架横向设置,抗震墙双向设置
    D.均双向布置

    答案:D
    解析:

  • 第17题:

    关于建筑抗震设计,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
    A.用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B.用设计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C.用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D.抗震设计指抗震计算,不包括抗震措施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 4.1条、第5.4.2条可知,验算截面承载力要用设计地震作用。根据第5. 5.1条,只有部分构件需要用多遇地震作用计算弹性位移。根据第5. 1. 2第4款可知,罕见地震作用要用弹塑性方法计算位移。抗震设计不仅有抗震计算,还有抗震措施。

  • 第18题:

    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下列选项中哪些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

    A、一般的单层厂房
    B、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C、9层的一般民用框架结构房屋
    D、地基为松散砂土层的2层框架结构民用房屋

    答案:A,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2.1条,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①本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②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黏性土层的下列建筑:1)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2)砌体房屋;3)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4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和框架—抗震墙房屋;4)基础荷载与3)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和多层混凝土抗震墙房屋。

  • 第19题:

    一幢高60m、按6度抗震设防、位于Ⅳ类场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市级电信大楼,经计算可知: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因6度抗震设防,可允许不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仅需对框架和剪力墙分别按四级和三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 B、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按四级、剪力墙按三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 C、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按三级、剪力墙按二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 D、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和剪力墙均按二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砌体房屋抗震计算时,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底层框支墙梁房屋的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 B、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顶点需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其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取δn=0.2
    • C、在楼层各墙段间进行地震剪力分配时,当墙段的高宽比h/b<1时,墙段的层间等效侧向刚度只按剪切变形考虑
    • D、对于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砌体自承重墙,当进行墙体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其受剪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1.0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下列关于砌体房屋抗震计算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 B、多层砌体房屋,可只选择承载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截面抗剪验算
    • C、进行地震剪力分配和截面验算时,墙段的层间抗侧力等效刚度可只考虑剪切变形
    • D、各类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剪强度应采用fVE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多选题
    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下列选项中哪些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2014年真题]
    A

    一般的单层厂房

    B

    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C

    9层的一般民用框架结构房屋

    D

    地基为松散砂土层的2层框架结构民用房屋


    正确答案: C,D
    解析:
    ABC三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2.1条规定,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①本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②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黏性土层的下列建筑:1)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2)砌体房屋;3)不超过8且高度在24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和框架—抗震墙房屋;4)基础荷载与3)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和多层混凝土抗震墙房屋。D项,松散砂土,没有提及地下水位,不满足产生液化的条件(饱和砂土),无须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 第23题:

    单选题
    一幢高60m、按6度抗震设防、位于Ⅳ类场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市级电信大楼,经计算可知: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

    因6度抗震设防,可允许不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仅需对框架和剪力墙分别按四级和三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B

    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按四级、剪力墙按三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C

    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按三级、剪力墙按二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D

    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和剪力墙均按二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023—2008)第3.0.2条,6度抗震设防、Ⅳ类场地的较高建筑,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有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市级的电信大楼,属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的建筑,应属乙类建筑。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9.1条第1款,乙类建筑,6度,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即应按设防烈度7度的要求考虑。另外,已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由8.1.3条第3款,此时其框架部分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6.1.2可知,此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部分,其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按二级进行抗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