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见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假定屋盖和楼盖处重力荷载代表值

题目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见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



假定屋盖和楼盖处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G,与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等效的底部剪力标准值FEk=10000kN,基本自振周期T1=1.1s。试问,顶层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11Ek(kN),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A. 3000
B. 2400
C. 1600
D. 1400

相似考题
更多“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见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相关问题
  • 第1题: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见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



    假定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1=0.22;屋面恒荷载标准值为4300kN,等效活荷载标准值为480kN,雪荷载标准值为160kN;各层楼盖处恒荷载标准值为4100kN,等效活荷载标准值为550kN。试问,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底部剪力法计算。

    A. 8317
    B. 8398
    C. 8471
    D. 8499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第4.3.4条,由式(4.3.4-1)可得,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FEk=αeq=0.22×0.8×(4300+4100×10+160×0.5+550×10×0.5)=8471kN。

  • 第2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地上11层,每层层高均为3.6m,房屋髙度为39.9m,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4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场地,丙类建筑。若各楼面恒载标准值均为12000kN,各楼层等效活载标准值均为1800kN,屋面层恒载标准值为16000kN,屋面活载标准值为1300kN,屋面雪载标准值为1000k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0.9s (已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影响)。试问,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心Fev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接近?
    A 22500
    B 22700
    C 25400
    D 25700


    答案:B
    解析:
    解答:由《高规》式(4.3.13-2)并根据《抗规》第5.1.3条:
    Geq=0.75x[(16000+0.5x1000)+10x(12000+0.5x1800)] =109125kN
    由《高规》表4.3.7-1=0.32
    由《高规》式(4.3.13-3),αVmax=0.65x0.32=0.208
    由《高规》式(4.3.13-1),
    FEVK=αvmaxGeq=0.208x109125=22698kN
    故选(B)。

  • 第3题: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面以上有10层,总高40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如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



    3.底层中柱A的竖向地震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Evk最接近于(  )kN。

    A. 702
    B. 707
    C. 1053
    D. 1061

    答案:D
    解析:
    底层的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为: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3.1条规定,构件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按各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配,并乘以增大系数1.5。底层中柱A的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Evk可按柱A分担的面积比例分配,则底层中柱A的竖向地震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为:NEvk=[(5×7)/(50×21)]×21224×1.5=1061kN。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4题:

    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对称轴以左平面如题图所示,各层平面布置相同,各层层高均为3.60m;底层室内外高差0.30m,楼、屋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7.5级混合砂浆,纵横墙厚度均为240mm,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33.假定,该建筑为办公楼,无地下室,地上共5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每层建筑物自重标准值(包括墙体、楼面、屋面结构及建筑做法等自重)为12kN/m2,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kN/m2,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0.5kN/m2。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全楼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45000
    B.46000
    C.53000
    D.62000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3条可知,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楼层活荷载标准值的组合系数为0.5,屋面雪荷载组合值系数为0.5,屋面活荷载不计。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

  • 第5题: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见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



    第8层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Fv8k最接近于( )kN。

    A. 3048
    B. 3303
    C. 3751
    D. 3985

    答案:A
    解析:

  • 第6题: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见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



    按底部等效弯矩法求基底弯矩M0(kN·m),水柜满载及空载时M0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A. 2060.44;1511.71
    B. 1644.78;966.17
    C. 1420.97;672.41
    D. 1252.23;672.41

    答案:B
    解析:
    具体计算如下:
    ①水柜支架、平台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is=92+194+200+205+217+294=1202kN;
    ②水柜重力代表值为:满载时:G1=2671kN;空载时:G2=963kN;
    ③弯矩等效系数为:ψm=0.35;
    ④基底弯矩M0为:
    满载时,M0=0.016×(2671+0.35×1202)×33.25=1644.78kN·m;
    空载时,M0=0.021×(963+0.35×1202)×33.25=966.17kN·m。

  • 第7题:

    今有一在非地震区的办公楼顶层柱。经计算,已知在永久荷载标准值、屋面活荷载(上人屋面)标准值、风荷载标准值及雪荷载标准值分别作用下得其柱的轴向力为NGk=40kN、NQ1k=12kN、NQ2k=4kN和NQ3k=1kN。其中:NGk为永久荷载标准值所引起的该柱轴向压力标准值;NQ1k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所引起的该柱轴向压力标准值;NQ2k为风荷载标准值所引起的该柱轴向压力标准值;NQ3k为雪荷载标准值所引起的该柱轴向压力标准值。
    确定该柱在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基本组合时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最接近于(  )kN。

    A.69.12
    B.68.16
    C.66.76
    D.65.36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5.3.1条可知,屋面均布活载不与雪荷载同时组合,取较大值参与组合,ψc参照表5.3.1取值;荷载的分项系数根据第3.2.4条采用;
    根据式(3.2.3-1)计算,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其组合设计值为:
    N=1.2NGk+1.4NQ1k+1.4×0.6NQ2k=1.2×40+1.4×12+1.4×0.6×4=68.16kN,或N=1.2NGk+1.4NQ2k+1.4×0.7NQ1k=1.2×40+1.4×4+1.4×0.7×12=65.36kN;
    根据式(3.2.3-2)计算,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其组合设计值为:N=1.35NGk+1.4×0.7NQ1k+1.4×0.6NQ2k=1.35×40+1.4×0.7×12+1.4×0.6×4=69.12kN;
    取较大值得,该柱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为:N=69.12kN。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8题:

    某五层砌体结构办公楼立面简图见图。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各层层高及计算高度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已知各种荷载(标准值):屋面恒载总重为1800kN,屋面活荷载总重150kN,屋面雪荷载总重100kN;每层楼层恒载总重为1600kN,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每层楼面活荷载为600kN;2~5层每层墙体总重为2100kN,女儿墙总重为4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试问,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时,集中于质点G1的墙体荷载按2100kN计算。

    A.1680
    B.1970
    C.2150
    D.230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3条规定,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5.1.3采用,故:
    屋面质点处G5=1800+0.5×2100+0.5×100+400=3300kN,
    楼层质点处G1=1600+2100+0.5×600=4000kN,G2=G3=G4=4000kN。
    根据第5.2.1条及5.1.4条规定,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由G=∑Gi=4000×4+3300=19300kN,故Geq=0.85G=0.85×19300=16405kN。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对于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宜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即α1=αmax=0.12。因此,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k=α1Geq=0.12×16405=1968.6kN。

  • 第9题:

    一幢6层高的单身宿舍为砌体房屋,其平面及剖面图如图所示。宿舍楼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每层建筑结构自重标准值为16kN/㎡(包括墙体及楼面结构自重),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0.5kN/㎡。现按多遇地震作用和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由此可算得该房屋的底部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  )kN。

    A. 8500
    B. 7692
    C. 7500
    D. 7200

    答案:B
    解析:

  • 第10题:

    五层砌体结构办公楼,立面简图见下图。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 震加速度值为0.15g。各层层高及计算高度均为3. 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已知各种荷载(标准值):屋面恒载总重为1800kN,屋面活荷载总重150kN,屋面雪荷载总重100kN;每层楼层恒载总重为1600kN;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每层楼面活荷载为600kN;2~5层每层墙体总重为2100kN,女儿墙总重为4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试问,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时,集中于质点G1的墙体荷载按2100kN计算。
    (A)1680 (B)1970 (C)2150 (D)2300


    答案:B
    解析:
    (B)解答:根据《抗规》第5.1.3条规定.

  • 第11题:

    单选题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面以上有10层,总高40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如下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 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办公楼的平面与剖面 底层中柱A的竖向地震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 Evk最接近于()kN。
    A

    702

    B

    707

    C

    1053

    D

    1061


    正确答案: B
    解析: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查表5.1.4-1可知,9度,多遇地震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α=0.32;则根据第5.3.1条,9度抗震设计时,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0.65α,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0.75G,则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αG=0.65α×0.75G=0.65×0.75×0.32×[9×(12500+0.5×2100)+(13050+0.5×2100)]=21224kN。 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式(5.3.1-2),结构质点i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则第八层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3.底层的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为: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3.1条,构件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按各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配,并乘以增大系数1.5。底层中柱A的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可按柱A分担的面积比例分配,则:N=[(5×7)/(50×21)]×21224×1.5=1061kN。

  • 第12题:

    单选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民用办公楼,如下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8m,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已知该建筑各层荷载的标准值如下:屋面永久荷载为8kN/m 2,屋面活荷载为2kN/m 2,雪荷载0.4kN/m 2;楼面永久荷载为10kN/m 2,楼面活荷载(等效均布)为2kN/m 2。屋面及各楼层面积均为760m 2。试问,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98040

    B

    98192

    C

    98800

    D

    106780


    正确答案: D
    解析: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1.3条,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组合值系数:雪荷载取0.5,屋面活荷载不计入,楼面活荷载取0.5,则有:屋面:G=(8+0.5×0.4)×760=6232kN;楼面:G=(10+0.5×2)×760=8360kN;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6232+11×8360=98192kN。 2.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M=M-M=7.4×105-3.4×105=4×105kN.m;框架部分承担的倾覆力矩占总倾覆力矩的比例为:;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1.3条第3款,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按框架采用;根据表3.9.3,7度时,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剪力墙中的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3.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2.2条第5款及第6.4.3条,柱配筋:As=600×600×0.8%=2880mm;同时,根据第7.1.4条确定加强区高度,加强区高度:1/10×48=4.8m,底部二层高度为8m,故底部两层为加强部位,第四层为非底部加强区;根据第7.2.14条,端柱为构造边缘构件;又根据第7.2.16条和表7.2.16,A≥0.8%A=2880mm。实配1218,A=3054mm,满足上述要求。

  • 第13题: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见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



    假定框架钢材采用Q345,fv=345N/mm2,某梁柱节点构造如图所示。试问,柱在节点域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2002、J 186-2002)要求的腹板最小厚度twe(mm),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计算。



    A. 10
    B. 13
    C. 15
    D. 17

    答案:A
    解析:

  • 第14题: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面以上有10层,总高40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如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



    2.第8层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Fv8k最接近于(  )kN。

    A. 3065
    B. 3303
    C. 3751
    D. 3985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3.1条式(5.3.1-2)计算,结构质点i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则第八层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5题:

    某五层砌体结构办公楼,计算简图如题图所示,各层计算高度均为3.3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假定,各种荷载标准值分别为:屋面恒载为2000kN,屋面活荷载160kN,屋面雪荷载120kN;每层楼层恒载为1800kN,每层楼面活荷载为660kN;2~5层每层墙体总重为2400kN,女儿墙总重为600kN。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试问,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集中于质点G1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按3250kN计算。

    A. 2500
    B. 2800
    C. 3100
    D. 340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3条规定,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屋面活荷载不计入;屋面雪荷载组合值系数为0.5;楼层活荷载组合值系数为0.5。
    则屋面质点处:G5=2000+0.5×2400+0.5×120+600=3860kN。
    楼层质点处:G2=G3=G4=1800+2400+0.5×660=4530kN。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2.1条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各楼层可仅取一个自由度,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FEk=α1Geq
    式中,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对于多质点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即
    G=∑Gi=3250+3×4530+3860=20700kN
    Geq=0.85G=0.85×20700=17595kN
    根据第5.1.4条,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5.1.4-1采用,查表得:α1=αmax=0.16。
    代入数据计算可得:FEk=α1Geq=0.16×17595=2815.2kN

  • 第16题: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见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



    若结构自振周期T1=0.68s,则T1相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α1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A. 0.077
    B. 0.088
    C. 0.112
    D. 0.16

    答案:B
    解析:

  • 第17题: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见图6-33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



    结构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FEvk最接近于( )kN。

    A. 21060
    B. 21224
    C. 22862
    D. 23868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2002、J186-2002),查表3.3.7 -1可知,9度,多遇地震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αmax=0.32;则根据第3.3.14条,9度抗震设计时,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vmax=0.65αmax,结构等效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Geq=0.75GE,则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FEvk=αvmaxGeq=0.65αmax×0.75GE=0.65×0.75×0.32×[9×(12500+0.5×2100)+ (13050+0.5×2100)]=21224kN

  • 第18题:

    有一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如图6-41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4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1.0s。

    底层和顶层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分别为(  )kN。

    A.398.5;3985
    B.498.5;4985
    C.598.5;5985
    D.698.5;6985

    答案:A
    解析:

  • 第19题:

    有一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如图6-41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4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1.0s。

    底层中柱A的竖向地震轴向力标准值NEvk为(  )kN。

    A.800
    B.900
    C.1000
    D.1100

    答案:D
    解析:

  • 第20题:

    有一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如图6-41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4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1.0s。

    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则该楼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kN。

    A.21000
    B.22000
    C.23000
    D.24000

    答案:B
    解析:

  • 第21题: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

    假定,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4.0s(Y向平动),T2=3.5s(X向平动),各楼层考虑偶然偏心的最大扭转位移比为1.18,结构总恒载标准值为600000kN,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的总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80000kN。试问,多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按最小剪重比控制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Y向底部剪力(kN),不应小于下列何项数值?

    A.7700
    B.8400
    C.9500
    D.10500

    答案:C
    解析:

  • 第22题:

    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与以下哪些项无关?()Ⅰ、是否上人;Ⅱ、屋面的面积大小;Ⅲ、屋盖的结构形式;Ⅳ、屋面的排水方式。

    • A、Ⅰ、Ⅱ
    • B、Ⅱ、Ⅳ
    • C、Ⅰ、Ⅲ
    • D、Ⅲ、Ⅳ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单选题
    已知各种荷载(标准值):屋面恒载总重为1800kN,屋面活荷载总重150kN,屋面雪荷载总重100kN;每层楼层恒载总重为1600kN,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每层楼面活荷载为600kN;2~5层每层墙体总重为2100kN,女儿墙总重为4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试问,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时,集中于质点G1的墙体荷载按2100kN计算。
    A

    1680

    B

    1970

    C

    2150

    D

    23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3条规定,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5.1.3采用,故:
    屋面质点处G5=1800+0.5×2100+0.5×100+400=3300kN,
    楼层质点处G1=1600+2100+0.5×600=4000kN,G2=G3=G4=4000kN。
    根据第5.2.1条及5.1.4条规定,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由G=∑Gi=4000×4+3300=19300kN,故Geq=0.85G=0.85×19300=16405kN。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对于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宜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即α1=αmax=0.12。因此,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k1Geq=0.12×16405=1968.6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