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斯密关于价值的三个规定指什么?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评斯密的剩余价值理论


    参考答案:

    (1)贡献斯密把价值的源泉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他最早地把剩余价值的来源归结于剩余劳动,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他明确地提出了劳动与劳动条件的分离是剩余价值生产、从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
    利润是“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来报酬他垫付原材料和工资的那全部资本”。这样,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的重大理论问题也就基本上得到揭示。不仅如此,斯密后来直接地从工人超出用来补偿自身工资的劳动量之上所完成的劳动中,引申出利润。斯密在把剩余价值的一种形式—利润,表述为劳动超过工资之上的余额以后,对剩余价值的另一种形式—地租,也作了同样的论述。
    (2)缺陷①斯密没有把剩余价值本身作为一个专门范畴与利润、地租等特殊范畴区别开。②斯密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缺点之一,是他不能用劳动价值论阐明剩余价值的占有是怎样发生的,不能证明劳动与资本相交换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③将资本家的利润视为生产费用的一部分,从而违背了他关于利润是劳动者的生产物无偿扣除的正确立场,陷入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泥潭。④混同了利润和平均利润。他把利润平均化作为既定的事实和研究的起点,完全忽视了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和利润到平均利润转化的过程,而直接地把价值与生产价格等同起来。⑤他认为竞争导致利润率下降,其实这是利润平均化的原因,而不是利润率下降趋势的根源。


  • 第2题:

    19世纪50年代以前主张劳动价值理论的经济学家包括()

    • A、斯密、李嘉图、萨伊、西斯蒙第
    • B、配第、斯密、巴师夏、西尼尔
    • C、配第、斯密、李嘉图、西斯蒙第
    • D、魁奈、斯密、李嘉图、巴师夏

    正确答案:C

  • 第3题:

    比较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正确答案: 1、斯密: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决定价值
    李嘉图:商品价值只能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价值量的大小同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一元价值论
    2、斯密:资本积累发生和土地私有权出现后商品价值由三种收入决定。
    李嘉图:商品价值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价值分配问题而不是价值形成问题。价值形成是第一性的因素,价值分配是第二性的因素。

  • 第4题:

    为什么说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


    正确答案: 斯密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斯密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所以说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

  • 第5题:

    什么是“亚当.斯密问题”?


    正确答案: 斯密关于人的行为动机在两本书中持有不同的观点:在《道德情操论》中他认为是利他主义,在《国富论》中,他认为是利己主义。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利己主义受到同情心的制约和校正。首先分析自利是人的天性,利己是社会繁荣的力量源泉,正是由于利己所以才促使人类耕种土地,建造房屋等,但斯密并不宽恕贪婪,个人利益并非无条件导向社会利益,此时就存在一个矫正力量——同情心(自我控制和自我依赖)。人具有设身处地分享他人情感,认可他人感受的能力,人的行为必须得到居于内心的“公正的旁观者”的认同。这使人们向往得体、高雅的行为方式,追求高尚、正义的道德情操。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会受到同情心的有效制约,从而保证人们道德行为的合理性,这就解决了亚当·斯密的问题。

  • 第6题:

    斯密关于价值意义的论述是什么?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的论述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斯密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明确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斯密的一个贡献。但斯密对商品及其构成因素的理解是肤浅的、不正确的。第一,斯密不是从商品二因素的角度来把握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应为价值),他把构成商品的两个因素视为价值的两个不同意义,这就降低了这两个范畴在商品理论中的意义。事实上这并非价值一词的二重意义,而是商品这个范畴的二重性或二因素。正确认识这一点,是科学地认识和理解商品范畴的关键。第二,斯密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的分析是不正确的。他说|:“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看到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存在矛盾,是正确的。但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或交换价值,不能成为商品;同样,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或交换价值的东西,只能是产品,而不是商品。

  • 第7题:

    试述斯密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基本收入。


    正确答案:(1)斯密关于三个阶级的划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
    (2)三种收入。依据阶级划分,斯密也把社会产品相应地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并指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社会的基本收入。

  • 第8题:

    亚当·斯密把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分解为三个部分,即()。

    • A、工资、利润和地租
    • B、工资、利润和利息
    • C、利润、地租和利息
    • D、工资、地租和利息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比较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正确答案: 1、斯密: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决定价值
    李嘉图:商品价值只能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价值量的大小同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一元价值论
    2、斯密:资本积累发生和土地私有权出现后商品价值由三种收入决定。
    李嘉图:商品价值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价值分配问题而不是价值形成问题。价值形成是第一性的因素,价值分配是第二性的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李嘉图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评。

    正确答案: (1)斯密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看到了二者的区别,但没有看到二者的联系(认为“甚或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有交换价值),李嘉图纠正了斯密的这个不足。认识到了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李嘉图批评斯密同时用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两种规定说明价值决定,指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提出了两个不同的价值标准尺度,坚持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所费劳动决定,价值大小与之成正比。
    (3)批评斯密抛弃劳动价值论,用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论述斯密的三个阶级、三种收入学说。

    正确答案: 三个阶段、三种收入学说是斯密全部经济学说的核心。斯密根据阶级划分把社会产品划分为工资、利润、地租这三种收入,明确地把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划分为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这三大阶级。
    1.斯密关于三个阶级的划分。斯密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三个基本阶级。他打破了重农学派阶级划分的部门界限,依据经济地位和收入状况来划分阶级。这基本与根据人们对于生产资料占有情况及他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收入情况划分相一致。
    2.斯密关于三种收入的划分,斯密根据阶级划分,将收入也划分为三种,分别是:工资、利润和地租
    (1)工资。斯密一方面认为工资是劳动创造的劳动者收入;另一方面又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前者具有合理的因素而后者把工资看做劳动创造的全部报酬,从而掩盖了资本家的剥削。斯密在研究价格时把劳动价格区分为劳动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自然价格时维持工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资料;市场价格已自然价格为基础,由劳资双方的竞争来决定。子啊这种竞争中资本家常占有利地位
    (2)利润。斯密把利润看做资本主义社会一个特殊范畴是一大功绩。不过他的利润论也具有二重性。他的第一种利润论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利润是工人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额将爱之部分扣除工资以后的余额,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他的第二种利润论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出发,断言利润是资本家垫支资本的一种自然报酬,是价值的源泉之一。利润成为生产费用的一部分,具有了自己单独的来源。斯密有时候还把利润作为使用资本的风险和麻烦的报酬。
    (3)地租。斯密最早系统地研究了地租。但是他对地租的提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一共有五种:地租是劳动产品或价值的一部分;地租是使用土地的代价;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地租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之一;地租是自然的产物。他认为地租成为商品价格构成部分的方式与工资、利润不同。工资和利润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原因,而地租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斯密教条”?

    正确答案: 斯密曾断言:“每一件商品的价格或交换价值,都由三个收入的全数或其中之一构成;合起来说,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的一切商品价格,必然由三种收入构成,而且作为劳动工资、土地地租或资本利润,在国内不同居民间分配。”这种断言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只分为三种收入,由三种收入构成的观点,一直被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遵循,因此被称为“斯密教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斯密正确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②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③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交换价值决定的 ④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题中观点“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指的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故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④两项与题中的观点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 第14题:

    将亚当·斯密社会总产品价值理论中的错误概称为“斯密教条”的思想家是()。

    • A、李嘉图
    • B、马克思
    • C、恩格斯
    • D、凯恩斯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斯密指出: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简直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什么?试对斯密的上述认识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 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二者成反比例关系。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 第16题:

    在斯密看来,财富是指()

    • A、金银货币
    • B、金银所购各物
    • C、由货币或金银构成的价值
    • D、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斯密关于价值的三个规定指什么?


    正确答案: 斯密关于价值的个规定是:第一,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第二,商品所能支配、所能购买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第三,工资、利润和地租决定商品的价值。斯密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不仅成为一切收入的源泉,而且成为“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这个庸俗的价值定义在经济学的发展史上被称为“斯密教条”。

  • 第18题:

    什么是“斯密悖论”?


    正确答案:使用价值极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也不能拿任何物品与水交换。反之,金刚钻虽几乎无使用价值可言,但须有大量其他物品才能与之交换。(钻石和水的悖论)斯密正确地认识到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认为交换价值的大小不决定于使用价值。但是,由于不理解商品的本质,他认为有交换价值的物品可以没有使用价值,这是错误的。

  • 第19题:

    简述造成斯密二重价值观点的原因?


    正确答案:主要是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
    (1)把价值增殖与价值形成混在一起,从而把简单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混为一谈
    (2)混同了独立商品生产者与雇佣劳动者。
    (3)混同了物化劳动与活劳动
    (4)混同了价值决定与价值表现
    (5)混同了价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企图寻找“不变的价值观”。

  • 第20题: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本意是追求个人的利益,而社会上每个人的利益总受到他人利益的制约,因此在追逐个人利益的同时还必须兼顾集体和社会利益。同样。社会利益也是以个人利益为立脚点,没有个人利益也不会有社会利益。

  • 第21题:

    问答题
    斯密关于价值的三个规定指什么?

    正确答案: 斯密关于价值的个规定是:第一,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第二,商品所能支配、所能购买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第三,工资、利润和地租决定商品的价值。斯密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不仅成为一切收入的源泉,而且成为“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这个庸俗的价值定义在经济学的发展史上被称为“斯密教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斯密正确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②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③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交换价值决定的 ④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该观点认为价值来源于人们所付出的的劳动,是合理的,正确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但是只是认为由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选A。该观点并未涉及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相关知识,③④错误。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斯密)

    正确答案: 前者为特定物品的效用,后者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斯密关于价值意义的论述是什么?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的论述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斯密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明确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斯密的一个贡献。但斯密对商品及其构成因素的理解是肤浅的、不正确的。第一,斯密不是从商品二因素的角度来把握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应为价值),他把构成商品的两个因素视为价值的两个不同意义,这就降低了这两个范畴在商品理论中的意义。事实上这并非价值一词的二重意义,而是商品这个范畴的二重性或二因素。正确认识这一点,是科学地认识和理解商品范畴的关键。第二,斯密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的分析是不正确的。他说,:“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看到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存在矛盾,是正确的。但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或交换价值,不能成为商品;同样,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或交换价值的东西,只能是产品,而不是商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