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采用内部振动器振捣轻骨料混凝土时的插点间距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0倍。
更多“采用内部振动器振捣轻骨料混凝土时的插点间距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A.0.5倍 B.1.0倍 C.1.5倍 D.2.0倍”相关问题
  • 第1题:

    采用内部振动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振动器插点的移动距离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

    A.0.5倍
    B.1.0倍
    C.1.5倍
    D.2.0倍

    答案:C
    解析:
    采用内部振动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振动器插点的移动距离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

  • 第2题: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的振捣顺序宜从近模板处开始,先外后内,移动间距不应大于振动器有效半径的( )倍。

    A.1
    B.1.5
    C.2
    D.3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下列关于混凝土振捣的说法, 正确的是()。

    A.插入式证到期振捣普通混凝土时,应慢插快拔
    B.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2倍
    C.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
    D.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小于100mm

    答案:C
    解析:
    混凝土的振捣:
    (1)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
    (2)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时,应快插慢拨。
    (3)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 1.4 倍,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0.5 倍
    (移动间距不宜太大,防止漏振)。
    考前黑钻押题,瑞牛题库软件考前更新,下载链接 www.niutk.com
    (4)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应小于 50mm(使上、下层混凝土紧密结合)。

  • 第4题: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固混凝土时,其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2倍。

    A

    B



  • 第5题:

    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倍,到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倍。

    • A、1:3
    • B、2:1
    • C、1.5;0.5
    • D、1.5;1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时,振动棒振捣插点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的作用半径的()倍。

    • A、1.2
    • B、1.4
    • C、1.6
    • D、1.8

    正确答案:B

  • 第7题:

    采用内部振动器振捣轻骨料混凝土时的插点间距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 A、0.5倍
    • B、1.0倍
    • C、1.5倍
    • D、2.0倍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插入式振动器振动混凝土时应()

    • A、快插慢拔
    • B、慢插慢拔
    • C、慢插快拔
    • D、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移动间距,不宜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
    • E、应垂直插入,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以促使上下层砼结合成整体

    正确答案:A,D,E

  • 第9题:

    单选题
    依据GB50666-2011,8.4.3,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时,振动棒振捣插点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的作用半径的()倍。
    A

    1.2

    B

    1.4

    C

    1.6

    D

    1.8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在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中,当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时,应(),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
    A

    慢插快拔

    B

    快插慢拔

    C

    慢插慢拔

    D

    快插快拔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2.0倍

    B

    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6倍

    C

    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40mm

    D

    振捣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时,快插慢拔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混凝土板边角一级建造师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其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倍。
    A

    1.0 

    B

    1.5 

    C

    2.0 

    D

    2.5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的振捣顺序宜从近模板处开始,先外后内,移动间距不应大于振动器有效半径的( )倍。
    A. 1 B. 1.5
    C. 2 D. 3


    答案:B
    解析:

  • 第14题:

    数据中心辅助区和支持区的面积之和可为主机房面积的( )。

    A.1.5倍~2.5倍
    B.1.0倍~1.5倍
    C.1.5倍~2.0倍
    D.2.0倍~2.5倍

    答案:A
    解析:
    根据《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174—20174.2.3,辅助区和支持区的面积之和可为主机房面积的1.5倍~2.5倍。P548-553

  • 第15题:

    关于振捣器振捣施工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时,应快拔慢插
    B.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2.0倍
    C.插入式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
    D.插入式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
    E.采用表面平板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捣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答案:C,D,E
    解析:
    2020教材P111 / 2019教材P110
    (7) 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不再往上冒气泡,表面不再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时为止。当采用插人式振捣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时,应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4 倍,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 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埋件等,振捣器插人下层混凝 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当采用表面平板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 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答案选CDE。

  • 第16题:

    依据GB50666-2011,8.4.3,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时,振动棒振捣插点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的作用半径的()倍。

    • A、1.2
    • B、1.4
    • C、1.6
    • D、1.8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固混凝土时,其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2倍。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关于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2.0倍
    • B、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6倍
    • C、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40mm
    • D、振捣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时,快插慢拔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采用内部振动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振动器插点的移动距离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 A、0.5倍
    • B、1.0倍
    • C、1.5倍
    • D、2.0倍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填空题
    内部振动器的插点布置有行列式和交错式,其插点间距约为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R的()倍,振动器的插入深度不得超过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的()倍。

    正确答案: 1.5,1.25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插入式振动器振动混凝土时应()
    A

    快插慢拔

    B

    慢插慢拔

    C

    慢插快拔

    D

    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移动间距,不宜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

    E

    应垂直插入,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以促使上下层砼结合成整体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当混凝土施工无特殊振捣要求时,可采用振捣棒进行捣实,插入间距不应大于振捣棒振动作用半径的(),连续多层浇筑时,振捣棒应插人下层拌合物约()进行振捣。
    A

    二倍;50mm

    B

    一倍;30mm

    C

    一倍;50mm

    D

    二倍;30mm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时,振动棒振捣插点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的作用半径的()倍。
    A

    1.2

    B

    1.4

    C

    1.6

    D

    1.8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