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另据2004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倒奶那几天,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分头外出,帮助奶农联系收购鲜奶的企业,但收效甚微。时隔一年,这样的事件又见诸媒体。2005年8月11日新华网报道,陕西某村十几家奶农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沟。为帮助奶农售奶,当地政府联系了一家公司,收奶价格是每公斤1.2元。可就是这样的低价,该企业后来也不收了。人们不禁

题目

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另据2004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倒奶那几天,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分头外出,帮助奶农联系收购鲜奶的企业,但收效甚微。时隔一年,这样的事件又见诸媒体。2005年8月11日新华网报道,陕西某村十几家奶农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沟。为帮助奶农售奶,当地政府联系了一家公司,收奶价格是每公斤1.2元。可就是这样的低价,该企业后来也不收了。

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吗?

其实,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93公斤,中国仅为7.2公斤。奶农倒奶固然与牛奶易变质且不能大量贮存有关,但前几年一些地方农民一窝蜂地饲养奶牛,鲜奶的供应大量增加。同时,很多企业纷纷介入乳品加工业,有些产品尚未达标上市,消费者不敢购买。当乳品销路不好时,企业便限量收购鲜奶。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3分)

(2)“倒奶事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3分)

(3)为避免发生类似的“倒奶事件”,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4分)


相似考题
更多“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另据2004年7月15日 ”相关问题
  • 第1题:

    媒体报道,南京、成都、石家庄相继发生奶农把鲜牛奶倒入下水道事件,曾经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鲜明标志的“倒奶事件”在我国出现,这说明:( )

    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起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
    B.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存在
    C.市场调节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D.政府有必要对市场进行适度的干预

    答案:A,C,D
    解析:
    首先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起作用,当人们过多、过快地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盲目投入到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行业,造成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使企业经济效益减少,必然会使企业压缩鲜奶收购量,奶农只好倒奶。其次这个案例同时说明,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是有缺陷的,它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无法调节经济的总量平衡,容易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为此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逐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从现象上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但是,前者反映的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尖锐化,引发的种种矛盾造成了产品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后者主要是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不到位,鲜奶销售渠道不畅所造成的,不是经济危机的表现。故本题答案选ACD。

  • 第2题:

    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亊件。另据2004年7月15曰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頻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倒奶那几天,富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分头外出,帮助奶农联系收购鲜奶的企业,但收效甚微。时隔一年,这样的亊件又见诸媒体。2005年8月11日新华两报道,陕西某村十几家奶农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沟,为帮助奶农售奶,当地政府联系了一家公司,收奶价格为每公斤1.2元。可就是这样的低价,该企业后来也不收了。
    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吗?其实,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93公斤中国仅为7.2公斤。奶农倒奶固然与牛奶易变质且不能大量贮存有关,但前几年一些地方表民一窝蜂地饲养奶牛,鲜奶的供应大量増加。同时,很多企业紛纷介入乳品加工业,有些产品尚未达标就上市,消费者不敢购买。当乳品销路不好时,企业便限量收购鲜奶。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从表象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但是,前者反映的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后者主要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鲜奶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的结果,不是经济危机的征兆,
    【命题依据】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引起的。但是这仅仅是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使企业倒闭、生产下降,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这必然再一次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的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 第3题:

    热拿铁咖啡制作过程步骤二:加热鲜奶,倒入奶泡器打奶泡。将奶泡器最上层的粗奶泡刮掉,将鲜奶倒入玻璃杯中至()高度,然后注入1盎司的糖浆。

    A.1/4

    B.1/3

    C.3/4

    D.2/3


    加热

  • 第4题:

    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亊件。另据2004年7月15曰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頻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倒奶那几天,富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分头外出,帮助奶农联系收购鲜奶的企业,但收效甚微。时隔一年,这样的亊件又见诸媒体。2005年8月11日新华两报道,陕西某村十几家奶农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沟,为帮助奶农售奶,当地政府联系了一家公司,收奶价格为每公斤1.2元。可就是这样的低价,该企业后来也不收了。
    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吗?其实,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93公斤中国仅为7.2公斤。奶农倒奶固然与牛奶易变质且不能大量贮存有关,但前几年一些地方表民一窝蜂地饲养奶牛,鲜奶的供应大量増加。同时,很多企业紛纷介入乳品加工业,有些产品尚未达标就上市,消费者不敢购买。当乳品销路不好时,企业便限量收购鲜奶。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为避免发生类似的“倒奶事件”,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由于奶农和企业往往缺乏充分的信息和对市场风险足够的认识,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予以引导和服务。如着力帮助奶农和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分析,开展事前的供需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链条优惠措施,帮助奶农和企业开拓乳品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监督奶农和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促进其改进生产技术。(注:如果考生提出的措施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命题依据】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引起的。但是这仅仅是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使企业倒闭、生产下降,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这必然再一次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解题思路】
    回答本题采用比较分析法和说理分析法,首先比较社会主义国家“倒奶事件”与资本主义国家“倒奶事件”的异同,也就是要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不同;其次回答“倒奶事件”隐含的经济规律,也就是回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市场经济是由价值规律起主要作用,导致市场自身的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最后回答政府要采取的对策,也就是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的弊端。其实是要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来歌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市场和政府两者结合,既可以克服市场的弊端,又可以克服计划的弊端。本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第5题:

    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亊件。另据2004年7月15曰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頻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倒奶那几天,富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分头外出,帮助奶农联系收购鲜奶的企业,但收效甚微。时隔一年,这样的亊件又见诸媒体。2005年8月11日新华两报道,陕西某村十几家奶农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沟,为帮助奶农售奶,当地政府联系了一家公司,收奶价格为每公斤1.2元。可就是这样的低价,该企业后来也不收了。
    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吗?其实,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93公斤中国仅为7.2公斤。奶农倒奶固然与牛奶易变质且不能大量贮存有关,但前几年一些地方表民一窝蜂地饲养奶牛,鲜奶的供应大量増加。同时,很多企业紛纷介入乳品加工业,有些产品尚未达标就上市,消费者不敢购买。当乳品销路不好时,企业便限量收购鲜奶。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倒奶事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这个案例说明,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起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人们过多、过快地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人到奶牛养殖业和乳品加工行业,一旦供过于求,企业就会压缩鲜奶收购量,奶农只好倒奶。这个案例还说明,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政府有必要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逐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命题依据】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引起的。但是这仅仅是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使企业倒闭、生产下降,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这必然再一次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解题思路】
    本题应用“倒奶事件”来考査几个知识点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