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甲企业和乙企业签订一份买卖合同,甲企业向乙企业开出出票后一个月付款的银行汇票。乙企业将汇票背书后向丙企业转让,丙企业又背书向丁企业转让。根据上述资料,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若乙企业未履行供货义务,甲企业是否有权要求银行停止支付该票据?(2)若银行拒绝支付,丁企业作为持票人能否直接向甲企业要求赔偿?乙企业和丙企业对票据是否应负责任?(3)若丁企业在遭银行拒绝付款后未按规定期限发出追索通知,对其追索权有何影响?

题目

甲企业和乙企业签订一份买卖合同,甲企业向乙企业开出出票后一个月付款的银行汇票。乙企业将汇票背书后向丙企业转让,丙企业又背书向丁企业转让。

根据上述资料,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乙企业未履行供货义务,甲企业是否有权要求银行停止支付该票据?

(2)若银行拒绝支付,丁企业作为持票人能否直接向甲企业要求赔偿?乙企业和丙企业对票据是否应负责任?

(3)若丁企业在遭银行拒绝付款后未按规定期限发出追索通知,对其追索权有何影响?


相似考题
更多“甲企业和乙企业签订一份买卖合同,甲企业向乙企业开出出票后一个月付款的银行汇票。乙企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07年3月i0日,甲、乙两个企业签订了i00万元的买卖合同。根据合同约定,乙企业于3月20日向甲企业发货后,甲企业向乙企业签发了100万元的支票,出票日期为2007年4月1日,付款人为丙银行。但甲企业在支票上未记载支票金额,授权乙企业补记。乙企业在支票上补记金额后,于2007年4月8日向丙银行提示付款,但甲企业的银行账户上只有20万元。

    要求:根据支票法律制度的规定,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甲企业在出票时未记载金额即将支票交给乙企业,该支票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

    (2)对于甲企业签发空头支票的行为,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3)如果持票人乙企业于2007年4月18日向丙银行提示付款,出票人甲企业的票据责任能否解除?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答案】(1)该支票有效。根据规定,支票的金额、收款人名称,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记。(2)对甲企业签发空头支票的行为,按票面金额对其处以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同时处以2%的赔偿金,赔偿收款人。(3)出票人甲企业的票据责任不能解除。根据规定,支票的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10日内提示付款,超过提示付款期限的,付款人可以不予付款,但出票人仍应当对持票人承担票据责任。

  • 第2题:

    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一份味精买卖合同,约定由甲负责将货物运至大连港口,并装卸到岸上,乙企业应于当日验货付款,但是,在货物到达之后,经甲多次催促,乙企业也没有验货,几日后,天降大雨,味精溶于水而损失了1/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该货物的损失应由甲企业承担

    B.乙企业存在违约行为

    C.乙企业应承担交付货物后货物毁损的风险,所以乙不承担该次损失

    D.乙企业应承担违约之日起货物毁损的风险


    正确答案:BD

  • 第3题:

    王某设立甲个人独资企业(以下简称“甲企业”),委托李某管理企业事务,授权其可决定50万元以下的交易。后李某以甲企业的名义向乙企业购买60万元的商品,乙企业不知王某对李某的授权限制,甲、乙企业因付款问题发生争议。关于甲、乙企业商品买卖合同付款责任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应由李某承担付款责任
    B.甲企业应承担向乙企业付款50万元责任,余款由乙企业向李某个人追讨
    C.甲企业不承担付款责任
    D.甲企业应承担全额付款责任

    答案:D
    解析:
    投资人对受托人或者被聘用人员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 第4题:

    2月1日甲、乙两企业签订一项货物买卖合同,甲企业向乙企业销售一批汽车轮胎,约定货到付款。2月10日乙企业将货款全部交付给甲企业,甲企业应于2月1日向乙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核点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时间。采用交款提货结算方式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时间为收到货款的当天。

  • 第5题:

    甲企业和乙企业签订一份购销合同,丙企业为鉴定人,丁企业为甲企业的担保人。该业务中,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为( )。

    A.甲企业和乙企业

    B.甲企业、乙企业和丙企业

    C.甲企业、乙企业和丁企业

    D.甲企业、乙企业、丙企业和丁企业


    正确答案:A
    【解析】(I)如果一份合同或应税凭证由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共同签订,签订合同或应税凭证的各方当事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人,应各就其所持合同或应税凭证的计税金额履行纳税义务;(2)合同当事人是指对凭证有直接权利义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但不包括合同的担保人、证人、鉴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