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3)根据材料二,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相关问题
  • 第1题:

    (3)根据材料二,这座皇家园林名称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圆明园


  • 第2题: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为发展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张謇提出的重要经济主张和政策。


    参考答案:

    材料二、三中主张:基本停办“官业”(官办商业),大力发展民办实业。引进外资,成立合资公司。


  • 第3题:

    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事例,并概述其主要内容。(12分)


    答案:
    解析:
    主要事例有丘吉尔的反苏反共演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由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马歇尔计划”和组成北约等。丘吉尔的演说公开主张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总统杜鲁门以援助希腊、土耳其为由,提出要遏制共产主义;“马歇尔计划”借援助西欧经济复兴之名,以经济援助为手段,稳定西欧,控制西欧;美国与欧洲一些国家组成政治军事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针对苏联进行冷战。 【解题指要】 本题以叙述史实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推行冷战政策都有哪些事例,然后对这些事例的主要内容加以概述即可。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进行思考,丘吉尔的反苏反共演说和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对共产主义进行遏制和在全球进行扩张的政治宣言;“马歇尔计划”是这一宣言在经济领域的应用;而组建北约则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军事领域的突出表现。

  • 第4题:

    冷战时期,西欧始终把苏联作为主要威胁,长期奉行()加()的政策。


    正确答案:防务;缓和

  • 第5题:

    2014年乌克兰事态升级后,英国《卫报》指出:现在已经进入“第二轮冷战”。对上个世纪“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 B、冷战与雅尔塔体系密切相关
    • C、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 D、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二战后朝鲜半岛的分裂是()

    • A、二战后期国际会议安排的结果
    • B、南北双方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造成的
    • C、美苏冷战对峙的产物
    • D、美国改变对日政策的结果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


    正确答案: ①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②冷战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1949年)。

  • 第8题:

    试述政策执行无效的具体表现。


    正确答案: 1.执行机制与执行者素质的缺陷
    2.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影响
    3.政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
    4.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5.目标群体的不配合或抵触。

  • 第9题:

    材料一:“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材料二:战后,美国凭借极摩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美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3)根据材料二,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正确答案: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 第10题:

    问答题
    述评明朝的文教政策及其具体表现。

    正确答案: 明代文教政策可以概括为“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综观明朝历史,实行这一政策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广设学校,培育人才。朱元璋认为,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而“人材以教导为先”,凡要依靠学校培养。因此,在明朝立国之前,就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将应天府学改为国子学,创建了中央最高学府。同时,明朝统治者也十分重视发展地方教育事业,洪武二年(1369),发布兴学令,要求全国各地普遍设立学校。洪武八年(1375)又因“京师及郡县皆有学,而乡社之民未睹教化”,下令设立社学。从而建立起了一个从京师到郡县以及乡村地区的学校教育网络。第二,重视科举,选拔人才。明朝选拔人才的制度主要有两种,即荐举和科举,而科举日益成为明朝最主要的选士制度。明朝科举制度较之前代有所发展,其中之一是选庶吉士,即点翰林,翰林院遂成为明朝“储才重地”。第三,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具体表现为:推崇程朱,删节《孟子》;严格管理学校,禁止学生议政;屡兴文字狱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

    正确答案: ①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②冷战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1949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二战后“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不包括()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北约”组织的成立

    C

    分裂德国

    D

    发动侵朝战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4)材料二中“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参考答案:

    杜鲁门主义出台


  • 第14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表现有( )。
    A.采取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B.扶植蒋介石打内战
    C.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D.力图控制广大亚、非、拉国家


    答案:A,B,C,D
    解析:
    ABC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表现是:采取以遏制苏联为中心 的“冷战”政策。包括推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在亚洲扶植蒋介石 打内战,发动侵朝、侵越战争。力图控制广大亚、非、拉国家等。

  • 第15题:

    分析冷战政策产生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冷战政策是指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等都是冷战的表现。
    产生原因:
    冷战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
    (1)二战后,共产主义运动在欧洲蓬勃开展;东欧诞生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它们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有些国家发生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希腊);有些国家的共产党力量发展很快(意大利、法国等)。
    (2)西方感到,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反映,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它希望东欧仍“保持战前的社会结构”,即幻想在东欧重建亲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冷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冷战并不单纯是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因为即使没有上述原因,对峙也不能避免。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苏联希望自己的西邻是同它友好合作的国家,而西方也绝不会因为东方是一个彼得大帝的俄国而不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就会放弃同它的争夺。这样,东欧就成为双方必争的地区,也就是说,东、西方对峙之势是不可避免的。
    (4)总之,战后初期的“冷战”既包含有社会制度对立的因素,也有东、西方进行争夺的因素。不过,“冷战”初期占突出地位的是社会制度的矛盾。美国的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就具有特别浓厚的反共产主义色彩。另外,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既有联合东欧同美国和西欧抗衡的一面,也有控制东欧的一面。

  • 第16题:

    什么叫冷战政策?


    正确答案: 美国率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 第17题:

    ()的出台标志着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开始。美苏冷战终结的标志是()和()。美苏冷战的重点地区是()。


    正确答案:杜鲁门主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第18题:

    二战后“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不包括()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B、“北约”组织的成立
    • C、分裂德国
    • D、发动侵朝战争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冷战时期日本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演变 。


    正确答案: (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实行向美国一边倒。
    战后初期,日本在外无国权、内无实力的境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的基本目标就是依附美国的前提下,重返国际社会。1951年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规定美军可以无限期地留驻日本,并可以出兵镇压日本的"内乱",日本实际上仍然处于被美国半占领的状态。为此,日本全盘接受美国在日本进行的一系列政治和经济高歌,同美国结成反共军事同盟。
    20C50年代中期,日本为给国内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在经济上也推动重返国际社会,积极开展经济外交。日本在此期间先后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日本的经济外交首先以亚洲为目标,以东南亚为重点,体现了日本意欲提高在亚洲的国际地位,取得"亚洲盟主"资格的用心。同时它还积极扩大同美国、欧洲的经贸关系。
    日本谋求外交上的自立,并非是要摆脱美国,而是要既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又不受美国束缚,从而有利于日本提高国际地位。
    (二)20世纪70年代推行多边自主外交
    日本多边自主外交的核心是,改变盲目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地制订日本的对外战略,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多边往来,发挥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作用,其主要内容是:
    (1)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轴,谋求同美国建立"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
    (2)恢复日中邦交,构筑远东地区日、中、美三角关系。
    (3)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政治联系。
    (三)20世纪80年代提出政治大国战略
    1983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第一次正式提出日本要做政治大国。其政治大国的基本含义包括:
    (1)以日美同盟为轴心,以日、美、欧体制为基点,作为西方阵营的重要一员在国际上发挥作用;
    (2)立足于亚太合作为杠杆,确立日本在亚太的主导地位;
    (3)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积极扩大在国际社会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影响;
    (4)积极全面地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机构中发挥作用,增加对国际事务的发言权;
    (5)在综合安全保障的原则框架内,适度增强军事实力。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为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采取了以下步骤:
    (1)在政治上"战后政治总决算"。
    (2)在经济上和科技上努力保持国际领先地位,以增强对国际事务的支配能力。
    (3)在军事上放弃了战后实行多年的"重经济、轻武装"的"军事小国"路线,开始大力扩充军事力量。
    (4)在外交上,从政治大国目标出发构筑日本对外关系,树立新的国际形象。:
    A、日美关系为外交基轴,坚持"四方一员"的立场,确立日、美、欧三极体制;
    B、继续稳定发展日中之间的成熟关系;
    C、加强与东盟国家关系,促进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
    D、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重新树立国际形象。

  • 第20题:

    述评明朝的文教政策及其具体表现。


    正确答案:明代文教政策可以概括为“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综观明朝历史,实行这一政策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广设学校,培育人才。朱元璋认为,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而“人材以教导为先”,凡要依靠学校培养。因此,在明朝立国之前,就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将应天府学改为国子学,创建了中央最高学府。同时,明朝统治者也十分重视发展地方教育事业,洪武二年(1369),发布兴学令,要求全国各地普遍设立学校。洪武八年(1375)又因“京师及郡县皆有学,而乡社之民未睹教化”,下令设立社学。从而建立起了一个从京师到郡县以及乡村地区的学校教育网络。第二,重视科举,选拔人才。明朝选拔人才的制度主要有两种,即荐举和科举,而科举日益成为明朝最主要的选士制度。明朝科举制度较之前代有所发展,其中之一是选庶吉士,即点翰林,翰林院遂成为明朝“储才重地”。第三,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具体表现为:推崇程朱,删节《孟子》;严格管理学校,禁止学生议政;屡兴文字狱等。

  • 第21题:

    填空题
    ()的出台标志着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开始。美苏冷战终结的标志是()和()。美苏冷战的重点地区是()。

    正确答案: 杜鲁门主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材料一:“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材料二:战后,美国凭借极摩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美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3)根据材料二,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正确答案: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什么叫冷战政策?

    正确答案: 美国率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