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3)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相关问题
  • 第1题: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15分)


    正确答案:

    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止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铁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

    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 第2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丞相。掌监察(或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 第3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参考答案:

    问题:高速度(急于求成)、浮夸风、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举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 第4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崛起的契机是什么?分析深圳成为最具综合竞争力城市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契机:改革开放(对外开放);原因:深圳是全国城市中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兼顾环保。


  • 第5题: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让两国关系“一天天好起来”的处理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外交原则的国际意义。


    参考答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第6题: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以工代赈”的主要目的。


    参考答案:

    主要目的:扩大消费需求,解决失业问题。


  • 第7题: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2分)


    正确答案:

    汲取儒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志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稳定了社会秩序。

  • 第8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参考答案:

    英国当时是侵华殖民利益最大的国家。中国工人阶级参加五四运动引起英国殖民当局的恐慌,害怕运动触动英国的在华利益。


  • 第9题:

    二战后至今,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哪两方的冲突()。

    • A、美国与巴基斯坦
    • B、印度和巴基斯坦
    • C、以色列和美国
    • D、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概括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儒学能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与结果。


    正确答案:董仲舒的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与结果: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适应了西汉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和开拓统一事业的需要。后来,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中东地区饱经战火,至今动荡不宁的原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列强的必争之地

    B

    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

    C

    印巴冲突是中东问题发关键

    D

    对珍贵水源的争夺加剧了冲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材料一遭到袭击的珍珠港 材料二“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欧洲共同体,后来发展成欧洲联盟。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增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战争的爆发。“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 材料三中东是世界上最为动荡的地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它一直沉浸在战火与鲜血之中。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3)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争夺该地就可以称霸整个世界,且这里是沟通欧亚非地区的要道。;巴以冲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10分)


    正确答案:

    (2 )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

    1791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杜会铁序。

  • 第14题: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1拍摄的背景。


    参考答案:

    背景:日本轰炸上海;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


  • 第15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上海租界公园问题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海租界公园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


    参考答案:

    焦点:是否允许华人进入公园;历史根源:根据《南京条约》,清朝政府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 第16题: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2)“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3)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 第17题: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瓦特的贡献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

    影响:推动了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 第18题: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战后美欧关系演变的原因。


    参考答案:

    原因:双方综合实力的消长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 第19题: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4分)


    正确答案: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

  • 第20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正确答案: 1、原因
    汉律:秦律严酷繁杂,吸取教训;汉初经济残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融合法家等思想形成新儒学,强调礼法并用。
    《大宪章》:英国具有法治传统;中世纪的契约关系、政治协商传统;王权与贵族矛盾激化,臣民反专制,争取民主、自由意识的产生;人文精神的发展。
    2、历史价值:对后世都产生深远影响;都有利于缓和矛盾,稳定政局;都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第21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实行“一条鞭法”的影响。


    正确答案: 积极:简化征收手续,防止官员腐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对土地依附关系有所松动,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增加了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由实物税转向货币税。消极:没有解决明朝存在的根本问题,出现残民害民现象,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 第22题:

    下列关于中东地区饱经战火,至今动荡不宁的原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列强的必争之地
    • B、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
    • C、印巴冲突是中东问题发关键
    • D、对珍贵水源的争夺加剧了冲突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单选题
    二战后至今,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哪两方的冲突()。
    A

    美国与巴基斯坦

    B

    印度和巴基斯坦

    C

    以色列和美国

    D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