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巴赫的创作和他的艺术成就?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金瓶梅》的创作经验、艺术成就对以前章回小说的突破。


    正确答案: 首先,《金瓶梅》的出现,使得中国长篇小说的题材类别趋于完备,形成了封闭的题材圈环。第二,长篇小说的创作从《金瓶梅》开始,进入了文人独立创作的时代。而《金瓶梅》在创作经验、创作艺术上的一些突破尤其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故事生活化。二、结构网络化。三、人物立体化。四、语言俚俗化。

  • 第2题:

    简述荷兰风格派的创作主张和主要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荷兰风格派是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因此得名。
    风格派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表现纯粹的精神。在抽象化和单纯化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其主要画家有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蒙德里安创作的《红与黑》、《百老汇爵士乐》是这一画派较有影响的作品。

  • 第3题:

    巴赫的《赋格的艺术》创作于()。

    • A、科滕
    • B、莱比锡
    • C、魏玛
    • D、米尔豪森

    正确答案:B

  • 第4题:

    简述约翰·施特劳斯和他的艺术成就及圆舞曲?


    正确答案:1、人物简介约翰·施特劳斯(JohannStrauss,1825-1899)是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出生于享誉世界的音乐家族——施特劳斯家族,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Strauss,1804-1849)被尊称为“圆舞曲之父”,作为这个家族中最著名的音乐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他将维也纳圆舞曲带入最辉煌的时代,一生创作了400多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舞曲、其它舞曲、进行曲和16部歌剧;他创作的舞曲既能让人感觉到兰纳(Lanner,1801-1843)作品中多愁善感、风花雪月的典型浪漫主义气质,又能让人追寻到(老)约翰·施特劳斯作品中充满青春律动和蓬勃朝气的旺盛生命力。在后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把全部精力放在轻歌剧创作上,不少著名圆舞曲就是轻歌剧的一部分。
    2、代表作品(1)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南国玫瑰》、《艺术家的生涯》、《皇帝圆舞曲》(2)波尔卡:《闲聊波尔卡》、《拨弦波尔卡》、《雷电波尔卡》(3)轻歌剧:《蝙蝠》、《吉卜赛男爵》
    3、艺术成就(1)在圆舞曲方面,创作了以《蓝色多瑙河》为代表的十多首精品,使圆舞曲体裁发展到炉火纯青、美轮美奂的境界,成为整个19世纪独树一帜的舞曲体裁,他也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2)在轻歌剧领域,创作了不朽的名作《蝙蝠》等,它们成为维也纳轻歌剧的代表作,许多著名舞曲均出自这些轻歌剧,如《蝙蝠》中的《好朋友圆舞曲》,《女王束带里的手帕》中的《南国玫瑰圆舞曲》等。他的作品具有通俗的音乐风格,为维也纳轻歌剧提供了一定的创作模式。
    圆舞曲(Walzer)圆舞曲又称华尔兹,是奥地利的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贝多芬、舒伯特曾写过圆舞曲,威伯的《邀舞》也是精心处理过的圆舞曲,肖邦的圆舞曲更是钢琴作品中的范例,而通过老约翰·施特劳斯和兰纳奠基、小施特劳斯发展起来的圆舞曲则有别于他人,他们的圆舞曲有典型的维也纳风格,俗称维也纳圆舞曲,它通常由五首情绪和调性相仿的舞曲连贯组成,注重内容的标题性,既能在舞厅里伴舞,也能在音乐厅里演奏,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音乐形式。波尔卡(polka)“波尔卡”一词是从波希米亚语中的“半”字演化而来的。波尔卡舞曲产生于1830年左右的捷克,是一种二拍子的快速舞曲,舞者们常站成一个圆圈,舞步很小,半步半步地跳,因而得名。

  • 第5题:

    J.S巴赫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哪些?简述他的创作情况。


    正确答案:巴赫,德国作曲家、复调大师。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声乐和器乐
    声乐:(主要是宗教作品)康塔塔、受难乐、弥撒曲、清唱剧、经文歌等
    器乐:管风琴、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管弦乐队作品
    创作情况:
    (1)他的声乐作品以宗教内容为主,有丰富的形象和情感体验,在写法上趋向器乐风格。代表作有清唱剧《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和200多首康塔塔。
    (2)管风琴音乐是他的创作基础与核心。在以复调风格为主的乐曲《帕萨卡里亚》、《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d小调拖卡塔与赋格》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示出的宏伟壮丽与戏剧性风格是前所未有的。
    (3)钢琴音乐中《平均律钢琴曲集》占有主要地位,其中的每首作品都采用前奏曲与赋格的组合形式,并以大小调和半音的顺序排列。
    (4)他吸收法国、意大利、德国的音乐因素写了6首《法国组曲》、6首《帕塔塔》、6首《英国组曲》,晚年作品《赋格的艺术》对复调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5)他的室内乐作品有《音乐的奉献》和《布兰登堡协奏曲》。

  • 第6题:

    简述巴赫的生平与创作。


    正确答案:巴赫1685年生于埃森纳赫的音乐世家,其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早年在阿恩施塔特、米尔豪森和魏玛任管风琴师,创作了大部分管风琴作品;科腾时期担任宫廷乐长,创作集中在古钢琴和其他器乐体裁上;莱比锡时期担任教堂乐监和音乐指导,创作了大部分康塔塔和其他宗教音乐作品。巴赫逝世于1750年。
    巴赫的创作:
    (1)器乐作品:A.管风琴曲:一类是托卡塔与赋格,如《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另一类是以众赞歌为基础的作品。B.古钢琴曲: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三套古钢琴组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德国组曲》;另有《哥德堡变奏曲》等。C.其他器乐曲:《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与帕蒂塔》《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等。
    (2)声乐作品:A.康塔塔:200多首宗教康塔塔和少量世俗康塔塔。B.其他声乐作品:六首经文歌;圣母颂歌;圣诞清唱剧;《马太受难乐》《约翰受难乐》;《b小调弥撒》等。

  • 第7题:

    简述贝多芬的创作、艺术成就及音乐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正确答案:1、人物简介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一般把贝多芬的生平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波恩时期;第二,维也纳时期;第三,创作成熟时期;第四,创作晚期。
    2、代表作品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2部弥撒曲、11首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奏鸣曲及其他数量众多的作品。代表作分别为:
    (1)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
    (2)歌剧《菲岱里奥》。
    (3)奏鸣曲:钢琴作品有第八奏鸣曲《悲怆》,第十四奏鸣曲《月光》,第十七奏鸣曲《暴风雨》,第二十一奏鸣曲《黎明》,第二十三奏鸣曲《热情》,第二十五奏鸣曲《杜鹃》,第二十六奏鸣曲《告别》。小提琴作品有第五奏鸣曲《春天》,第九奏鸣曲《克莱采》。
    (4)协奏曲:b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协奏曲。
    (5)室内乐:16部弦乐四重奏(其中后五部最重要)。
    (6)声乐作品:D大调弥撒,庄严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
    (7)其他作品:《艾格蒙特序曲》等。
    3、艺术成就
    (1)在交响曲的发展和创新方面:将高度浓缩的音乐动机进行扩展,又保持全曲的严谨统一;扩充了展开部,使它成为烘托作品内在矛盾、动力性张扬和戏剧性冲突的重心;他从《第三交响乐》开始,将谐谑曲(Scherzo)引入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取代了具有宫廷典雅气质的小步舞曲;在《第九交响乐》中,将人声加入交响曲中,扩大了作品的表现力。
    (2)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奏鸣曲结构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还在钢琴力度对比、戏剧化因素、不同音区的色彩变化上做出了重大发展,使之成为与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齐名、在音乐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作品。
    (3)在音乐表现方面:解放了音乐艺术,表达了他那个时代的精神实质,作品展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欢乐的精神历程。他的旋律继承了海顿式动机展开的手法,吸收了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
    (4)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切分和休止所造成的动力性、不平衡感,和声的不谐和与调性的不稳定等因素的范围逐渐扩大,力度也形成大幅度起伏;配器上重视发挥铜管、木管的作用。这些手法造就了贝多芬音乐强烈的感染力和鸿篇巨制的气魄。其音乐中的革命性因素,自由冲动的戏剧效果,使他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同时,他又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路先锋,启迪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作曲家。
    4、音乐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贝多芬将人文主义思想融入其创作中的各个领域,并以此为基点,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了巅峰,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他用仅有的一部歌剧《菲岱里奥》撼动了歌剧艺术舞台,其余晖直射瓦格纳;是他,在奏鸣曲式上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革命,以《热情》、《悲怆》和《月光》为代表的32首钢琴奏鸣曲,用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结构和调性处理使世人震惊,被誉为音乐中的“新约全书”,成为划时代的音乐蓝本;是他,把交响音乐发展到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将慢乐章发展成具有史诗般磅礴气势的篇章,把典雅的小步舞曲乐章换成了具有强烈动力的谐谑曲乐章,使它达到为人类精神纵情高歌的境界,他还将终曲扩展为壮观的高潮,使音乐在凯旋中结束。这种结构的改变,使交响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髓。1827年在维也纳,这位孤独的长者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他在行将就木时,最终选择弦乐四重奏作为唯一的创作方式来表达情感,用利刃一样的笔墨写下了16首弦乐四重奏的最后5首,这些作品包含了他最高的艺术理念、最精致的音乐结构和最丰富的人类情感,体现了刚劲的气质、哲理的深思、质朴的世俗,犹如一位哲人,在深渊的边缘,为世人献上的一曲曲讴歌人类灵魂的“圣歌”。他用音乐形式编织出的意味深长的乐思,是他对生命与艺术真谛的领悟,更是他用音乐表达的人文主义关怀。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巴赫的生平与创作。

    正确答案: 巴赫1685年生于埃森纳赫的音乐世家,其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早年在阿恩施塔特、米尔豪森和魏玛任管风琴师,创作了大部分管风琴作品;科腾时期担任宫廷乐长,创作集中在古钢琴和其他器乐体裁上;莱比锡时期担任教堂乐监和音乐指导,创作了大部分康塔塔和其他宗教音乐作品。巴赫逝世于1750年。
    巴赫的创作:
    (1)器乐作品:A.管风琴曲:一类是托卡塔与赋格,如《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另一类是以众赞歌为基础的作品。B.古钢琴曲: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三套古钢琴组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德国组曲》;另有《哥德堡变奏曲》等。C.其他器乐曲:《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与帕蒂塔》《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等。
    (2)声乐作品:A.康塔塔:200多首宗教康塔塔和少量世俗康塔塔。B.其他声乐作品:六首经文歌;圣母颂歌;圣诞清唱剧;《马太受难乐》《约翰受难乐》;《b小调弥撒》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巴赫的创作和他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人物简介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
    2、创作分期一般而言,巴赫的生平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魏玛时期:1708年,巴赫前往穆尔豪森担任圣布拉修斯教堂的风琴师,次年娶玛丽亚·巴巴拉为妻,后返回魏玛,出任安斯达公爵宫廷乐队的风琴师兼小提琴师,在这里供职达十年之久。他从魏玛时期开始就被推崇为大师。第二阶段,柯登时期:1717年,巴赫前往柯登,出任雷奥博亲王的乐长并获得亲王的宠信,他的许多名作在这个时期写成,如《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等。1720年在卡尔斯巴德旅行期间,爱妻不幸去世。第三阶段,莱比锡时期:1724年,巴赫获得莱比锡市立托马斯学校乐监和托马斯教堂等四个教堂的工作,此后27年一直在莱比锡工作,直到逝世,这期间创作了清唱剧、神剧、受难曲及众多的管风琴曲,同时还为每星期的礼拜提供新的宗教曲目,著名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在此时写成。
    3、代表作品巴赫作品浩如烟海,除了歌剧以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
    (1)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大多是路德派新教的宗教音乐。创作的近300部教堂康塔塔现存195部,5部受难曲中完整保存了两部:《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
    (2)器乐作品方面,作有大量各种体裁的管风琴曲,包括众赞歌幻想曲、前奏曲、变奏曲、赋格曲、托卡塔、帕萨卡利亚等。他还把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管风琴协奏曲和古钢琴协奏曲。巴赫著名的器乐作品为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TheWell-TemperedClavier)、《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6首)、《帕蒂塔》(6首)、《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独奏长笛奏鸣曲》以及重要的乐队作品:4部《乐队组曲》和6部《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最后的作品《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300年来复调技术的总结性作品。
    4、艺术成就
    (1)《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有力地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开辟了欧洲音乐的新天地。
    (2)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
    (3)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4)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并为钢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作出重要的贡献。
    (5)使巴罗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巅峰,如古钢琴作品《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小提琴作品《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乐队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5、巴赫音乐的意义巴赫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音乐表达的更多的是对上帝的信仰,表现的是世界和谐存在的意义。巴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上帝恩赐的,音乐也是上帝赐予的圣物,因此音乐是与上帝对话,通往天堂的云梯,所以音乐的全部意义在于对上帝的赞美、感恩,通过这种隐蔽的理性方式来感觉上帝的存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李斯特和他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人物简介李斯特(FranzLiszt,1811-1886),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评论家。19世纪20-80年代末,他的演奏、创作、音乐评论和生活方式一直是巴黎乃至整个欧洲舆论关注的焦点。他的演奏极富自由、狂放、夸张的浪漫风格,使钢琴艺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交响诗是他在音乐体裁方面对西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1848年,李斯特定居魏玛,作为“新德意志学派”的带头人,他使魏玛成为新音乐潮流的中心。作为一位心胸开阔、慷慨助人、涵养深厚的艺术家,李斯特曾给予瓦格纳、柏辽兹、肖邦等音乐家在事业上、精神上、物质上无私的帮助。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体裁丰富,创作重点为交响乐和钢琴音乐。
    2、代表作品(1)交响诗:《前奏曲》、《塔索》等十三首。(2)交响曲:《浮士德交响曲》、《旦丁交响曲》。(3)钢琴作品: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超级练习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bE大调钢琴协奏曲》以及钢琴小品《爱之梦》等。
    3、艺术成就(1)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形式,采用的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2)他创作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渗透了匈牙利民族的音乐特点,是钢琴音乐的典范作品,成为后来民族乐派的先声。(3)他的超级练习曲创造了钢琴演奏领域的辉煌技巧,极大地丰富了钢琴教学与演奏。(4)强调钢琴的音响效果,突破了前人的模式,使钢琴音乐具有交响性的管弦乐队效果和史诗般的宏伟气势。(5)在晚期作品中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法,如运用全音音阶、五声音阶,和声常用不准备和不解决的九和弦、增三和弦、四度叠置和弦,调性扩张到极限等,这些探索对瓦格纳和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6)作为魏玛乐派的带头人,他和柏辽兹、瓦格纳等音乐家倡导标题音乐,强调音乐与情感的联系,并与以勃拉姆斯为代表的莱比锡乐派展开激烈的学术之争,掀起了新音乐潮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门德尔松和他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人物简述门德尔松(FelixMendelssohn,1809-1847),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祖父是著名的哲学家,父亲是富裕的银行家,母亲具有广博的文艺修养和音乐才能;在西方音乐史上,像门德尔松这样有着辉煌的家族史、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良好的人文环境的音乐家实属罕见,家里经常聚集着当时知识界的代表: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如:歌德、海涅、黑格尔、威伯等。门德尔松是上流社会中贵族式的音乐家,他的一生在平静、幸福中度过,除了感受到家庭给他的温暖和众人对他的尊重之外,从未品尝过生活的艰辛与苦涩。他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
    2、代表作品(1)小提琴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2)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仲夏夜之梦》序曲(3)钢琴曲:八集48首钢琴独奏曲《无词歌》(4)室内乐:《bE大调弦乐八重奏》(Op.20)、《弦乐四重奏》(Op.80)
    3、艺术成就(1)在创作上,首创了高雅纯净、形式短小的钢琴曲《无词歌》(songsWithoutWords),它指的是那种在伴奏音型衬托下,旋律如歌的钢琴小品,像日记一样把日常感受记录下来;他对标题交响乐做出了重要贡献,创作了著名的《仲夏夜之梦》、《苏格兰交响曲》和《意大利交响曲》,把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特点交织在一起,音乐既含有古典主义的逻辑性,又带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性;他创作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具有华丽的技巧与甜美的旋律,表现生活中明朗的一面,是举世公认的精品。(2)在音乐的启蒙运动上,门德尔松使被人们遗忘了几乎一百多年的作品——巴赫的《马太受难乐》重放光芒,这是音乐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从此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赫。(3)在音乐教育上,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为后来德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海顿的创作及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人物简介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JosephHaydn,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确立了交响曲、四重奏等体裁古典主义风格的典型范式。
    2、代表作品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有108首交响曲、84首弦乐四重奏、20多部清唱剧和其他数量众多的作品。其代表作为:
    (1)交响曲,代表作有:第31交响曲《号角》、第45交响曲《告别》、第94交响曲《惊愕》、第100交响曲《军队》、第101交响曲《时钟》、第103交响曲《鼓声》和第104交响曲《伦敦》等。
    (2)弦乐四重奏,重要的作品有Op.64之5《“云雀”四重奏》、Op.76《“皇帝”四重奏》等。
    (3)钢琴奏鸣曲,49首作品中较成熟的是第19首(D大调)和第46首(降A大调)。
    (4)声乐作品,最突出的是他的清唱剧《创世纪》(1798年)和《四季》(1801年)。
    3、艺术成就
    (1)奠定了交响曲的结构形式,他在《“伦敦”交响曲》中,将四个乐章的性质和曲式最终确立下来: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或行板,奏鸣曲式或变奏曲;第三乐章,性格开朗幽默,带有三声中部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
    (2)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特征,形成了与交响乐相同的四乐章模式,作品中音乐更富有变化,主题有了更大的扩展,织体摆脱了通奏低音的依赖,开始把大提琴放到旋律主奏乐器的位置,不只强调第一小提琴的作用,使四个声部更加协调平衡。
    (3)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交响曲《告别》、《惊愕》、《军队》;四重奏《云雀》、《皇帝》;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4)作品旋律朴素、和声明晰、结构匀称,音乐既明快、幽默、轻松,又不乏高贵的气质,呈现出古典乐派的理想境界,这些因素加上他在音乐上的贡献,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秦代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历史价值?


    正确答案: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发现了大型的陶兵马俑从葬坑,从此揭开了秦代雕塑艺术宝库;春秋兵马俑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弘的气势是秦王朝国力和武工强盛的象征;是对秦始皇统一伟业的歌颂。

  • 第14题:

    简述巴赫的声乐创作及其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巴赫(J.S.Bach,1685—1750)是巴罗克晚期的德国作曲家,在他浩如烟海的作品中,声乐作品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其中主要包括大量的宗教康塔塔和一些世俗康塔塔,以及受难乐、清唱剧和弥撒曲等。在1723年到1729年期间,巴赫为莱比锡几个主要教堂的路德教仪式创作了四套可供整个教会年使用的康塔塔,每套有大约60首,共200多首保存至今。康塔塔在念福音书之后演唱,经常是用音乐对福音书的内容加以评论。巴赫也有一些康塔塔是对自己以前作品的改编。他的很多康塔塔包括以众赞歌的歌词和旋律为基础的乐章。这样的众赞歌康塔塔一般用一首基于众赞歌曲调的合唱开始,并以同一首众赞歌简单的四部和声式的合唱起来结束。中间的乐章通常是咏叹调、重唱和宣叙调,常常改编众赞歌歌词,有时也引用众赞歌的旋律。例如他著名的康塔塔《基督躺在死亡的枷锁中》和《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除了宗教康塔塔,巴赫还写了少量的世俗康塔塔,其中最著名的有《太阳神和牧神的争吵》、《咖啡康塔塔》和《农民康塔塔》。在这些作品中,巴赫运用了一些属于“华丽风格”(galantstylE.的新手法,例如避免精致的伴奏,优雅而平衡地分成两个呼应乐句的旋律等。巴赫的《马太受难乐》和《约翰受难乐》用音乐表现了《圣经》中对耶稣受难过程的描述。它们是为了莱比锡教堂在受难节期间演唱的需要而创作的。在这两首受难乐中,一个独唱男高音担任了福音书叙述者的角色,其它的人物分配给各位独唱者,它们演唱宣叙调和咏叹调。合唱表达群众的的情绪,对情节加以评论,演唱全曲首尾的两个大型乐章以及用四部和声谱写的众赞歌。这些作品实际上已超越了宗教仪式音乐的局限,具有很强的戏剧性,集中体现了巴赫作品中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B小调弥撒》是巴赫晚年用他自己以前创作的作品汇集而成的,创作过程横跨了20多年。它包括了传统的常规弥撒曲中的五个段落,体现了巴赫在拉丁文复调音乐方面的理想。除了天主教仪式音乐的“古代风格”的因素,巴赫在这部作品也混合了一些新的风格,例如《信经》的“在圣灵中”这一句和其它一些咏叹调风格的乐章中,便出现了当时流行的“华丽风格”的因素。总的看来,巴赫可能是想把它写成一部超越教派的、带有普遍的宗教作品,其中汇总了适合宗教音乐创作的各种手法。巴赫的音乐在他死后的很多年中只在他的学生和崇拜者的小圈子里流传。在18世纪末一种新的更加简单明快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兴起后,巴赫的音乐被认为是复杂而臃肿的,因而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忽视。对巴赫音乐的全面的再发现开始于19世纪,1802年,尼克拉斯•福克尔的第一部巴赫传记出版,德国作曲家采尔特大力推动了《马太受难乐》的重新上演,1892年,这部沉睡多年的作品终于在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指挥下在柏林得到公演,此举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巴赫音乐的兴趣,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复兴巴赫的运动就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起来。今天,人们终于认识到了巴赫在音乐史上所处的中心地位。他生活在欧洲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在音乐史上也是欧洲古代音乐向近代音乐过渡的重要时期,因此,巴赫不仅是巴罗克音乐的一个辉煌的终点,而且也是后来的西方音乐发展的一个取之不尽的源泉。

  • 第15题:

    简述肖邦和他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1、人物简介肖邦(FryderykFranciszekChopin,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总结肖邦其人,可以从三方面来概括:一是,作为一个波兰人,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虽身处异乡巴黎,却始终心系祖国;他的音乐蕴含着波兰民族精神,积极地向世人传播当地的民族文化。正因为如此,舒曼曾说到,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二是,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具有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在吸取古典音乐养分的同时,勇于创新,赋予了夜曲、练习曲、前奏曲、波洛乃兹、圆舞曲、叙事曲和谐谑曲等体裁新的意义,拓宽了它们的表现力。三是,作为一个作曲家,在众多大师中,他是唯一一位把主要创作精力集中在钢琴上的作曲家,在这狭窄的创作空间里,写了21首夜曲、27首练习曲、24首前奏曲、19首波洛乃兹、4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3首奏鸣曲、4首即兴曲、17首圆舞曲、58首玛祖卡、2首幻想曲和2首协奏曲等,把钢琴音乐的发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被人们誉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2、代表作品《bE大调夜曲》、《b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C小调圆舞曲》、《C小调练习曲》(《革命练习曲》)、《bG大调练习曲》(《黑键练习曲》)、《bD大调前奏曲》、《A大调波洛乃兹》、《g小调叙事曲》、《第一谐谑曲》、《f小调协奏曲》等。
    3、艺术成就(1)他的钢琴叙事曲和谐谑曲是形式庞大,内容深刻的作品,充分地挖掘了钢琴的表现力,扩大了钢琴的表现范围。(2)他的两部钢琴协奏曲、波洛乃兹舞曲和玛祖卡舞曲,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强烈地反映了波兰民族精神,保持波兰音乐的节奏型和调性特点,具有典型的民族性。他是将东欧音乐元素最早融入西欧作曲技法的作曲家之一,对后来民族乐派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3)创作了最具浪漫气质的夜曲和圆舞曲,在夜曲中出神入化地表达特有的内涵,展现了肖邦式的悠长、典雅和精致;赋予了圆舞曲温柔抒情的性质,超越了原有伴舞的实用性,使之艺术化、高雅化。(4)他的练习曲和前奏曲在保持原有体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的艺术加工和创新。在练习曲中既保留了原有的训练价值又注入了艺术形象和情感意义,使它成为一种音乐会练习曲,迄今为止,很少有人能在这个领域取代肖邦的地位,他的练习曲成为检验钢琴演奏者的试金石;他的前奏曲是独立的作品,不再依附于其他作品之前,且风格各异,就像作曲家的一幅幅生活素描。(5)他的钢琴音乐摆脱了交响乐和歌曲体裁的写法,旋律气息宽广,和声不拘泥于传统原则,注重色彩效果,调性明暗对比鲜明,结构自由多变,突出节奏个性,既用具有民族特征的节奏,又用“自由节奏”(temporabato--右手的演奏在左手演奏的节奏型内)作句法的松紧处理。

  • 第16题:

    简述巴赫的创作和他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1、人物简介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
    2、创作分期一般而言,巴赫的生平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魏玛时期:1708年,巴赫前往穆尔豪森担任圣布拉修斯教堂的风琴师,次年娶玛丽亚·巴巴拉为妻,后返回魏玛,出任安斯达公爵宫廷乐队的风琴师兼小提琴师,在这里供职达十年之久。他从魏玛时期开始就被推崇为大师。第二阶段,柯登时期:1717年,巴赫前往柯登,出任雷奥博亲王的乐长并获得亲王的宠信,他的许多名作在这个时期写成,如《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等。1720年在卡尔斯巴德旅行期间,爱妻不幸去世。第三阶段,莱比锡时期:1724年,巴赫获得莱比锡市立托马斯学校乐监和托马斯教堂等四个教堂的工作,此后27年一直在莱比锡工作,直到逝世,这期间创作了清唱剧、神剧、受难曲及众多的管风琴曲,同时还为每星期的礼拜提供新的宗教曲目,著名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在此时写成。
    3、代表作品巴赫作品浩如烟海,除了歌剧以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
    (1)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大多是路德派新教的宗教音乐。创作的近300部教堂康塔塔现存195部,5部受难曲中完整保存了两部:《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
    (2)器乐作品方面,作有大量各种体裁的管风琴曲,包括众赞歌幻想曲、前奏曲、变奏曲、赋格曲、托卡塔、帕萨卡利亚等。他还把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管风琴协奏曲和古钢琴协奏曲。巴赫著名的器乐作品为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TheWell-TemperedClavier)、《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6首)、《帕蒂塔》(6首)、《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独奏长笛奏鸣曲》以及重要的乐队作品:4部《乐队组曲》和6部《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最后的作品《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300年来复调技术的总结性作品。
    4、艺术成就
    (1)《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有力地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开辟了欧洲音乐的新天地。
    (2)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
    (3)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4)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并为钢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作出重要的贡献。
    (5)使巴罗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巅峰,如古钢琴作品《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小提琴作品《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乐队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5、巴赫音乐的意义巴赫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音乐表达的更多的是对上帝的信仰,表现的是世界和谐存在的意义。巴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上帝恩赐的,音乐也是上帝赐予的圣物,因此音乐是与上帝对话,通往天堂的云梯,所以音乐的全部意义在于对上帝的赞美、感恩,通过这种隐蔽的理性方式来感觉上帝的存在。

  • 第17题:

    简述勃拉姆斯和他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1、人物简介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1833-1897),德国作曲家。人们把勃拉姆斯与巴赫、贝多芬并列为“三B”,尽管这种提法的意义不够确切,但它说明了勃拉姆斯在德国音乐中的地位。勃拉姆斯创作了除歌剧以外一切体裁的作品,在交响曲、室内乐、协奏曲和艺术歌曲方面留下了众多杰作;他沿用了贝多芬式的音乐形式进行写作,同时作品也带有浪漫主义风韵;常用无标题
    音乐形式,提倡音乐中的形式美,反对内容至上的原则,避免标题音乐形式。勃拉姆斯作为莱比锡乐派的一员,曾与以李斯特和瓦格纳为代表的魏玛乐派展开激烈的学术之争。
    2、重要作品(1)交响曲:四部交响曲、《“学院”序曲》。(2)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协奏曲》。(3)钢琴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四册《匈牙利舞曲》。(4)声乐曲:《摇篮曲》、《四首严肃歌曲》(VierernsteGes?ngE.等艺术歌曲和大型声乐套曲《德意志安魂曲》等
    3、艺术成就(1)他是严格按古典主义音乐形式写作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之一,采用混合配器法,使乐队色彩较古典时期更浓重,他写作了许多主题发展的绝妙范例,并创有“幻想变奏”手法。(2)他是舒伯特和舒曼之后又一位重要的艺术歌曲作曲家,创作了以《摇篮曲》、《四首严肃歌曲》为代表的艺术歌曲,曲中充满了含蓄、怀念、隐忍等情怀。(3)音乐风格受巴赫和贝多芬的影响,采用无标题音乐形式,显得庄重、内敛,但又不失浪漫主义诗情与幻想的特点;旋律气息宽广,节奏具有内在的张力,调式突破了大小调的界限,曲式保持传统的结构,并与民族民间音乐保持着紧密联系。

  • 第18题:

    简述莫扎特的创作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1、人物简介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他是脱离教堂、宫廷,走入“自由音乐家”行列的先行者。
    2、代表作品莫扎特的创作几乎涉及音乐的所有领域:41首交响曲,20多部歌剧,27首钢琴协奏曲,7首小提琴协奏曲,各种器乐协奏曲、奏鸣曲以及26首弦乐四重奏等。代表作分别为:
    (1)歌剧:德语歌唱剧有《后宫诱逃》、《魔笛》;意大利喜歌剧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或译《唐乔瓦尼》)、《女人心》;意大利正歌剧有《伊多梅纽》等。
    (2)交响曲:最后三部最突出,它们是《降E大调交响曲》(K.543)、《g小调交响曲》(K.550)和《C大调交响曲》(K.551)。
    (3)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中的《d小调协奏曲》(K.466)、《c小调协奏曲》(K.491);小提琴协奏曲中的《G大调协奏曲》(K.216)、《D大调协奏曲》(K.218)、《A大调协奏曲》(K.219)以及《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1791年)等。
    (4)室内乐:在26首弦乐四重奏中,最著名的是献给海顿的6首(K.387,K.421,K.428,K.458,K.464,K.465,1782-1785年),另外,《“哈夫纳”小夜曲》(K.250)和《G大调弦乐小夜曲》也是著名作品。(5)其他作品:较著名的有《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c小调弥撒》(K.427)和他临终前创作的《安魂曲》。
    3、艺术成就
    (1)莫扎特对音乐的最大贡献体现在歌剧领域,他继承了格鲁克歌剧改革的思想,但又与格鲁克不同,主张“诗必须服从音乐”,以音乐至上的原则创造了一部部世人为之震撼的作品,他的《魔笛》为德国歌唱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费加罗的婚礼》成为喜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2)协奏曲是莫扎特在歌剧以外成就最突出的一方面。他确立了18世纪古典协奏曲的结构范式,确定了第一乐章中“双呈示部”和“华彩段”的形式,并为当时几乎所有的乐器创作了杰出的协奏曲,为近代协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完善了维也纳古典乐派奏鸣曲三个乐章的套曲形式。
    (4)在交响乐中,强调奏鸣曲式中主、副部之间的强烈对比,加强展开部的不稳定因素,预示了后世交响乐发展的思路。
    (5)创造了极富个性的音乐风格特征。他的音乐是自然的流露,从不矫揉造作,具有孩童般天真烂漫的性格,同时又表现出复杂多变的戏剧性特征,其晚期作品还加入了悲剧因素。他的音乐中所蕴含的特质,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之一。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艾芜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思想:
    ①以对人生的执着态度,叙述下层人物的悲剧故事。
    ②抗战爆发后,由于战争环境的严酷,艾芜早年作品中的浪漫风格有所消退,明显的转向了对现实压迫与苦难的揭示,
    ③《一个女人的悲剧》、《芭蕉谷》等,把视野投向了各式各样在贫苦无告中挣扎的农村妇女。
    艺术成就:抗战之后艾芜的作品虽然失去了他宝贵的浪漫主义精神,但其所反映现实的深度与广度则大大增强,同时,在挖掘中国人民性格的美好底蕴方面,也保持了他一贯的不懈的追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约翰·施特劳斯和他的艺术成就及圆舞曲?

    正确答案: 1、人物简介约翰·施特劳斯(JohannStrauss,1825-1899)是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出生于享誉世界的音乐家族——施特劳斯家族,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Strauss,1804-1849)被尊称为“圆舞曲之父”,作为这个家族中最著名的音乐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他将维也纳圆舞曲带入最辉煌的时代,一生创作了400多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舞曲、其它舞曲、进行曲和16部歌剧;他创作的舞曲既能让人感觉到兰纳(Lanner,1801-1843)作品中多愁善感、风花雪月的典型浪漫主义气质,又能让人追寻到(老)约翰·施特劳斯作品中充满青春律动和蓬勃朝气的旺盛生命力。在后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把全部精力放在轻歌剧创作上,不少著名圆舞曲就是轻歌剧的一部分。
    2、代表作品(1)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南国玫瑰》、《艺术家的生涯》、《皇帝圆舞曲》(2)波尔卡:《闲聊波尔卡》、《拨弦波尔卡》、《雷电波尔卡》(3)轻歌剧:《蝙蝠》、《吉卜赛男爵》
    3、艺术成就(1)在圆舞曲方面,创作了以《蓝色多瑙河》为代表的十多首精品,使圆舞曲体裁发展到炉火纯青、美轮美奂的境界,成为整个19世纪独树一帜的舞曲体裁,他也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2)在轻歌剧领域,创作了不朽的名作《蝙蝠》等,它们成为维也纳轻歌剧的代表作,许多著名舞曲均出自这些轻歌剧,如《蝙蝠》中的《好朋友圆舞曲》,《女王束带里的手帕》中的《南国玫瑰圆舞曲》等。他的作品具有通俗的音乐风格,为维也纳轻歌剧提供了一定的创作模式。
    圆舞曲(Walzer)圆舞曲又称华尔兹,是奥地利的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贝多芬、舒伯特曾写过圆舞曲,威伯的《邀舞》也是精心处理过的圆舞曲,肖邦的圆舞曲更是钢琴作品中的范例,而通过老约翰·施特劳斯和兰纳奠基、小施特劳斯发展起来的圆舞曲则有别于他人,他们的圆舞曲有典型的维也纳风格,俗称维也纳圆舞曲,它通常由五首情绪和调性相仿的舞曲连贯组成,注重内容的标题性,既能在舞厅里伴舞,也能在音乐厅里演奏,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音乐形式。波尔卡(polka)“波尔卡”一词是从波希米亚语中的“半”字演化而来的。波尔卡舞曲产生于1830年左右的捷克,是一种二拍子的快速舞曲,舞者们常站成一个圆圈,舞步很小,半步半步地跳,因而得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舒曼和他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人物简述舒曼(RobertSchumann,1810-1856),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凭借着对钢琴语言的感悟和出众的音乐才华,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艺术歌曲以及器乐曲等;同时在音乐评论上,对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谈到舒曼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提到他那位可敬可爱的妻子——克拉拉,她在生活上给予舒曼无微不至的关怀,执著不懈地支持丈夫的事业,显示了女性的伟大和一位音乐家对艺术崇高的奉献精神。
    2、代表作品(1)钢琴曲:《狂欢节》、《大卫同盟曲集》、《童年情景》、《C大调幻想曲》、《交响练习曲》、《蝴蝶》和《a小调钢琴协奏曲》。(2)乐队作品:四部交响曲。(3)声乐曲: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和《诗人之恋》等。
    3、艺术成就(1)舒曼在钢琴音乐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作品洋溢着炽热的浪漫情怀,如《童年情景》、《a小调钢琴协奏曲》等。(2)他在艺术歌曲领域的地位仅次于舒伯特,创作了《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等杰作,他的艺术歌曲常常以女性为主人公,采用爱情题材进行创作,对女性的心理描写尤为精致,旋律富有诗意,钢琴伴奏地位突出。(3)作为音乐评论家,舒曼在1834年创建了《音乐时报》和“大卫同盟”组织,以此作为宣扬浪漫主义观念的平台,抨击艺术上墨守陈规、庸俗无味的观点,并向公众推荐了许多“千里马”如肖邦、勃拉姆斯等,他是乐坛上独具慧眼的“伯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荷兰风格派的创作主张和主要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荷兰风格派是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因此得名。
    风格派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表现纯粹的精神。在抽象化和单纯化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其主要画家有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蒙德里安创作的《红与黑》、《百老汇爵士乐》是这一画派较有影响的作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金瓶梅》的创作经验、艺术成就对以前章回小说的突破。

    正确答案: 首先,《金瓶梅》的出现,使得中国长篇小说的题材类别趋于完备,形成了封闭的题材圈环。第二,长篇小说的创作从《金瓶梅》开始,进入了文人独立创作的时代。而《金瓶梅》在创作经验、创作艺术上的一些突破尤其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故事生活化。二、结构网络化。三、人物立体化。四、语言俚俗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贝多芬的创作、艺术成就及音乐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正确答案: 1、人物简介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一般把贝多芬的生平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波恩时期;第二,维也纳时期;第三,创作成熟时期;第四,创作晚期。
    2、代表作品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2部弥撒曲、11首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奏鸣曲及其他数量众多的作品。代表作分别为:
    (1)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
    (2)歌剧《菲岱里奥》。
    (3)奏鸣曲:钢琴作品有第八奏鸣曲《悲怆》,第十四奏鸣曲《月光》,第十七奏鸣曲《暴风雨》,第二十一奏鸣曲《黎明》,第二十三奏鸣曲《热情》,第二十五奏鸣曲《杜鹃》,第二十六奏鸣曲《告别》。小提琴作品有第五奏鸣曲《春天》,第九奏鸣曲《克莱采》。
    (4)协奏曲:b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协奏曲。
    (5)室内乐:16部弦乐四重奏(其中后五部最重要)。
    (6)声乐作品:D大调弥撒,庄严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
    (7)其他作品:《艾格蒙特序曲》等。
    3、艺术成就
    (1)在交响曲的发展和创新方面:将高度浓缩的音乐动机进行扩展,又保持全曲的严谨统一;扩充了展开部,使它成为烘托作品内在矛盾、动力性张扬和戏剧性冲突的重心;他从《第三交响乐》开始,将谐谑曲(Scherzo)引入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取代了具有宫廷典雅气质的小步舞曲;在《第九交响乐》中,将人声加入交响曲中,扩大了作品的表现力。
    (2)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奏鸣曲结构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还在钢琴力度对比、戏剧化因素、不同音区的色彩变化上做出了重大发展,使之成为与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齐名、在音乐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作品。
    (3)在音乐表现方面:解放了音乐艺术,表达了他那个时代的精神实质,作品展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欢乐的精神历程。他的旋律继承了海顿式动机展开的手法,吸收了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
    (4)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切分和休止所造成的动力性、不平衡感,和声的不谐和与调性的不稳定等因素的范围逐渐扩大,力度也形成大幅度起伏;配器上重视发挥铜管、木管的作用。这些手法造就了贝多芬音乐强烈的感染力和鸿篇巨制的气魄。其音乐中的革命性因素,自由冲动的戏剧效果,使他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同时,他又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路先锋,启迪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作曲家。
    4、音乐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贝多芬将人文主义思想融入其创作中的各个领域,并以此为基点,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了巅峰,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他用仅有的一部歌剧《菲岱里奥》撼动了歌剧艺术舞台,其余晖直射瓦格纳;是他,在奏鸣曲式上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革命,以《热情》、《悲怆》和《月光》为代表的32首钢琴奏鸣曲,用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结构和调性处理使世人震惊,被誉为音乐中的“新约全书”,成为划时代的音乐蓝本;是他,把交响音乐发展到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将慢乐章发展成具有史诗般磅礴气势的篇章,把典雅的小步舞曲乐章换成了具有强烈动力的谐谑曲乐章,使它达到为人类精神纵情高歌的境界,他还将终曲扩展为壮观的高潮,使音乐在凯旋中结束。这种结构的改变,使交响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髓。1827年在维也纳,这位孤独的长者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他在行将就木时,最终选择弦乐四重奏作为唯一的创作方式来表达情感,用利刃一样的笔墨写下了16首弦乐四重奏的最后5首,这些作品包含了他最高的艺术理念、最精致的音乐结构和最丰富的人类情感,体现了刚劲的气质、哲理的深思、质朴的世俗,犹如一位哲人,在深渊的边缘,为世人献上的一曲曲讴歌人类灵魂的“圣歌”。他用音乐形式编织出的意味深长的乐思,是他对生命与艺术真谛的领悟,更是他用音乐表达的人文主义关怀。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