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①整顿金融:A.改革银行制度;B.放弃金本位制,促使美元贬值;
②颁布《农业经济调整法》;
③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④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
第二阶级:①《社会保险法》
②《华格纳法》
③《公平劳动标准法》
④进一步推进以工代赈,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影响:
①罗斯福新政,开始以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主要目标,进而推动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②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开创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更多“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相关问题
  • 第1题:

    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中心措施、及作用。


    参考答案:

    ①时间1933年。
    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③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
    ④作用:
    ⑴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⑵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⑶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⑷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加强。


  • 第2题: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0分)


    答案:
    解析:
    主要内容:整顿金融、复兴工业(《国家产业复兴法》)、复兴农业(《农业调整法》)、保障劳动者权益(《社会保险法》)、实行以工代赈等。
    意义: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缓和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在实施“以工代赈”的过程中,兴建了很多市政设施和公共工程,既有利于日后经济发展,也能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罗斯福新政还注意改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经济与社会地位,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而且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更多的国家走上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

  • 第3题: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案:
    解析: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主要内容:整顿金融、复兴工业(《国家产业复兴法》)、复兴农业(《农业调整法》)、试图抑制贫富差距过大现象等。
    意义: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缓和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在实施“以工代赈”的过程中,兴建了很多市政设施和公共工程,既有利于日后经济发展.也能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罗斯福新政还注意改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经济与社会地位。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而且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更多的国家走上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

  • 第4题:

    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的生活”。这里的“大无畏”体现了罗斯福新政面临的压力,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来看,这种压力一般不会来自()

    • A、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者
    • B、企业主
    • C、垄断资本家
    • D、失业工人

    正确答案:D

  • 第5题: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

    • 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 B、使美元升值
    • C、鼓励农民提高产量
    • 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

    正确答案:A

  • 第6题:

    简述洋务新政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第一,兴办近代企业;第二,建立新式海陆军;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 第7题: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正确答案: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①整顿金融:A.改革银行制度;B.放弃金本位制,促使美元贬值;
    ②颁布《农业经济调整法》;
    ③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④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
    第二阶级:①《社会保险法》
    ②《华格纳法》
    ③《公平劳动标准法》
    ④进一步推进以工代赈,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影响:
    ①罗斯福新政,开始以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主要目标,进而推动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②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开创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第8题: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首先,“罗斯福新政”是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民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解除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其次,由于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从而大大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最后,“罗斯福新政”大大加强了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由于它局部改变了美国的生产关系,改善了中小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阶级矛盾,这些都深深影响到“二战”后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 第9题:

    “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包括: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 B、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
    • C、调整农业政策
    • D、积极推进“以工代赈”

    正确答案:A,B,C,D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正确答案: 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①整顿金融:A.改革银行制度;B.放弃金本位制,促使美元贬值;
    ②颁布《农业经济调整法》;
    ③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④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
    第二阶级:①《社会保险法》
    ②《华格纳法》
    ③《公平劳动标准法》
    ④进一步推进以工代赈,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影响:
    ①罗斯福新政,开始以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主要目标,进而推动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②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开创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罗斯福新政

    正确答案: 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33年3月4日入主白宫后,为了缓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大萧条,立即开始推行“新政”。1933~1935年称第一新政,为复兴和救济阶段;1935~1939年称第二新政,为改革阶段。“百日新政”是指从1933年3月9日~6月16日间,罗斯福政府和国会先后迅速颁布的70多项应急性立法和命令。主要有:“银行紧急法令”,整顿停止银行和改组破产银行;统制货币,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改革税制。“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雇员有权参加工会,并选出代表与雇主谈判合同,要求资本家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消灭重工劳动。“农业调整法”,授权农业调整局控制农副产品的生产,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和农民购买力。联邦政府还通过法令建立民间资源保护队;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投资兴办水力发电和大规模灌溉工程。罗斯福的“新政”对克服大萧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38年美国工业生产比1932年增加了30%,1939年增加60%,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415亿美元,增为1939年的2094亿美元。罗斯福的“百日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一次空前重大的资本主义改革,有的学者称之为“一种有控制的资本主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中心措施、及作用。

    正确答案: ①时间1933年。
    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③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
    ④作用:
    ⑴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⑵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⑶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⑷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加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参考答案:

    ⑴内容:新政的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①罗斯福的“新政”处方先从整顿金融入手。在就职后的第三天,即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宣布全国银行“休假”,这是他所采取的重建银行和经济结构的第一步。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令》,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13日至15日,全国绝大多数银行经过财政部审核,在政府监督下,分批陆续恢复营业。
    ②在整顿农业方面,从1933年5月开始,新设立的农业调整管理局着手开展了一场雷厉风行的行动,在春夏两季有计划地犁掉了大约1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大约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物缺则贵的无情法则发生了作用。随着农业生产的下降,加上1933—1934年遭到严重旱灾,农产品价格开始回升。从1932年到1936年农业总收入增加了50%,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包括政府补贴)几乎翻了一番。保持平价的比例从1932年的55%上升到1936年的90%。
    ③1933年春天,罗斯福政府制定了旨在整顿工业的《全国产业复兴法》,其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的宗旨是订立可免受托拉斯法案限制的公平竞争规约;第二部分提出要成立“公共工程署”,并为此拨款33亿美元。罗斯福称之为“向工业界提出的艰巨任务”。7月又提出订立“一揽子规约”的想法,规定如愿意合作的雇主应保证遵守全国复兴总署规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200万雇主接受了“一揽子规约”,并在企业门口悬挂以印第安人的雷鸟为蓝本而设计的蓝鹰徽——服从规约的标志。
    ④在“新政”中,“救济”是一个主要方面。在进行直接救济的同时,更主要的方面是以工代赈。罗斯福上任后从一开始就倾注了极大的力量兴办大规模的公共工程,以扩大政府开支来弥补私人投资下降而出现的空白,并解决部分就业问题。1935年4月28日,罗斯福正式宣布工赈计划,明确规定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
    ⑤在对外政策方面,开始推行睦邻政策。”1936年底在泛美特别会议上,美国正式承认放弃武装干涉政策。其内容包括:不干涉拉美国家内政;撤回在拉美各国驻军;订立互惠贸易协定;对拉美各国实行经济援助。同时,罗斯福政府先后废除了干涉古巴的普拉特修正案;取消派军队去墨西哥的权利;从海地撤军;放弃干涉巴拿马和多米尼加的权利;同古巴等10多个拉美国家订立了互惠贸易协定等。
    ⑵作用:
    ①通过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步恢复了经济,确定了资本主义民主政体。
    ②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在美国的发展,保证了美国民主自由社会的稳定。当时美国因为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抬头。通过罗斯福新政,成功遏制了这一势头。
    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篇章。当时,无论是自由竞争时期还是垄断的帝国主义时期,其经济都是单纯的依靠市场调解作用。而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利用强制手段有条件的干预经济,来弥补市场调节本身的弱点,达到经济健康稳定的成长。这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干预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第14题:

    就岳麓版九年级下册“资本主义世界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课中的教学重难点,某位教师是这样编写的:
    教学重点:罗斯福就任总统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与意义。
    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1)此教学重难点编排上有何问题。
    (2)教学重难点的概念及编排依据。


    答案:
    解析:
    (1)教学设计中的教学重难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一般而言教学难点存在于教学重点之中,即教学目标中的认识与技能目标。本题中将教学重难点割裂开来,回顾人教版《罗斯福新政》一课,课程中主要设计了罗斯福总统上台的背景、新政主要内容、新政评价及意义等,而其中的总统就任背景是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可同新政之前的经济危机下的世界相联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可修改为:新政的内容、新政的评价。 (2)①教学重难点概念: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来说就是认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教学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通常包含于认知目标或技能目标之中。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的发展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确定难点,进行教学。
    ②编排依据,中学历史难点有以下几种类型:
    A.理论性难点:如资本主义萌芽等;
    B.资料性难点:如古埃及金字塔建筑之谜等;
    C.历史发展进程的难点:如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的进步性等;
    D.事件行进过程的难点:如法国维护共和制的斗争等。

  • 第15题: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及其重要影响。


    答案:
    解析:
    (1)中心措施 ①金融上整顿银行体系,借助政府力量恢复银行信誉。
    ②农业上压缩耕种面积和牲畜畜养数量,稳定物价并向农民提供补贴。
    ③工业上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干预企业间的盲目竞争和劳资纠纷。
    ④社会救济方面通过兴修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
    (2)影响:新政使美国较快摆脱了危机,工农业生产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动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通过部分调整生产关系克服了经济危机,为二战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 第16题:

    罗斯福领导的美国政府支持戴高乐新政。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正确答案: (1)新的理论与政策: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2)新的特点: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这是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3)新的模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以形成。(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生命。

  • 第18题:

    罗斯福新政


    正确答案: 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33年3月4日入主白宫后,为了缓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大萧条,立即开始推行“新政”。1933~1935年称第一新政,为复兴和救济阶段;1935~1939年称第二新政,为改革阶段。“百日新政”是指从1933年3月9日~6月16日间,罗斯福政府和国会先后迅速颁布的70多项应急性立法和命令。主要有:“银行紧急法令”,整顿停止银行和改组破产银行;统制货币,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改革税制。“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雇员有权参加工会,并选出代表与雇主谈判合同,要求资本家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消灭重工劳动。“农业调整法”,授权农业调整局控制农副产品的生产,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和农民购买力。联邦政府还通过法令建立民间资源保护队;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投资兴办水力发电和大规模灌溉工程。罗斯福的“新政”对克服大萧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38年美国工业生产比1932年增加了30%,1939年增加60%,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415亿美元,增为1939年的2094亿美元。罗斯福的“百日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一次空前重大的资本主义改革,有的学者称之为“一种有控制的资本主义”。

  • 第19题:

    简述清末新政产生的原因、主要改革内容及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清王朝在义和团战争中几乎垮台。为了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扶植,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并欺骗人民,还在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期间,便发布“罪已诏”和“改革”谕旨要求官员们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等限期奏报。1901年四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的机构,从此逐步推出各项新政。
    内容:
    一、改革官制。即裁旧衙门、添新衙门的“官制改革”,但是这丝毫没有触动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也没能革除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种种弊端。
    二、改革兵制。建立按西方国家的营制、采用洋操训练,把兵制编练成使用洋枪洋炮的“常备军”。
    三、改革学制。主要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三项内容。
    四、主要是为工商业的振兴立法和给予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以奖励。
    影响:综观“新政”,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显得支离、敷衍、拖沓,缺乏总体目标和实施规划。根本问题在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从朝廷到地方体现着封建专制统治的整套机构,丝毫没有触动。不少新政流于一纸空文。这使得人们对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诚意产生了怀疑,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于是日益激烈。

  • 第20题:

    罗斯福新政实质是推进政府投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正确答案: 主要内容有: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其特点是政府出面对各种矛盾进行调节,以缓和阶级矛盾。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首先,“罗斯福新政”是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民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解除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其次,由于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从而大大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最后,“罗斯福新政”大大加强了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由于它局部改变了美国的生产关系,改善了中小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阶级矛盾,这些都深深影响到“二战”后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清末新政产生的原因、主要改革内容及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清王朝在义和团战争中几乎垮台。为了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扶植,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并欺骗人民,还在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期间,便发布“罪已诏”和“改革”谕旨要求官员们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等限期奏报。1901年四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的机构,从此逐步推出各项新政。
    内容:
    一、改革官制。即裁旧衙门、添新衙门的“官制改革”,但是这丝毫没有触动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也没能革除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种种弊端。
    二、改革兵制。建立按西方国家的营制、采用洋操训练,把兵制编练成使用洋枪洋炮的“常备军”。
    三、改革学制。主要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三项内容。
    四、主要是为工商业的振兴立法和给予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以奖励。
    影响:综观“新政”,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显得支离、敷衍、拖沓,缺乏总体目标和实施规划。根本问题在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从朝廷到地方体现着封建专制统治的整套机构,丝毫没有触动。不少新政流于一纸空文。这使得人们对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诚意产生了怀疑,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于是日益激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包括:
    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

    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

    C

    调整农业政策

    D

    积极推进“以工代赈”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