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1、城市发展雏形期指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此期城市各种要素的分布还处于散漫无序的状态,多带氏族聚落色彩。实例如郑州商城、偃师商城。
2、里坊制确立期(春秋——汉)
(1)里坊制
▲里(坊):居住区;市:商业和手工业。
▲每个里坊都环以高墙封闭,设里门与市门,按时启闭,实行宵禁。
(2)城市形制的草创战国《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3、里坊制极盛期(三国——唐)。
三国时代的曹魏都城—邺开创了严整的棋盘式里坊制,由于商业的发展,后期封闭性减弱。如唐长安。
4、开放式街市期宋以后的城市模式取消了夜禁和里坊制而以开放式商业街取而代之。


更多“简要叙述我国古代城市模式发展的大致脉络? ”相关问题
  • 第1题:

    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正确答案:①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起源和初步发展的阶段。
    ②魏晋隋唐时期凸现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名家和名作。
    ③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兴起并发展,绘画更加注重意境;明清时期出现与正统画风不同的、风格奇特和不拘成法的画家画派,更加体现文人画的个性特点。
    ④自宋以后,描绘民间题材的画作和民间绘画发展起来。

  • 第2题:

    简要评价城市化模式中的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


    正确答案: 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就是在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周围建立起许多卫星城,形成广阔的经济增长地带,以此来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城市化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城市规模过大,容易引起用地困难、住房紧张、资源短缺、变频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等“城市病”。该模式的优越性在亚洲国家表现得特别突出。亚洲国家人口密度大,资源有限,更适合于发展大城市和超大城市。

  • 第3题:

    简述我国现代城市化发展的脉络。


    正确答案: ①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时期(1949~1957),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水平保持协调发展的较好时期;
    ②城市发展波折时期(1958~1965),这一时期,城市发展出现大起大落;
    ③城市发展停滞时期(1966~1978),在这整个期间,城市建设和发展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④城市发展恢复正常、城市化进程加快时期(1978年以后),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逐渐转入城市,我国城市发展步入一个健康的、快速发展的时期。

  • 第4题:

    有关我国交通与城市区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古代南方城市沿河设城是一般规律
    • B、古代北方城市大都位于大道汇合处,而不与河道相临
    • C、阿拉山口是作为铁路的边境口岸而兴起来的
    • D、京九铁路的建成,必将促进沿线地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简要叙述我国古代城市模式发展的大致脉络?


    正确答案: 1、城市发展雏形期指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此期城市各种要素的分布还处于散漫无序的状态,多带氏族聚落色彩。实例如郑州商城、偃师商城。
    2、里坊制确立期(春秋——汉)
    (1)里坊制
    ▲里(坊):居住区;市:商业和手工业。
    ▲每个里坊都环以高墙封闭,设里门与市门,按时启闭,实行宵禁。
    (2)城市形制的草创战国《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3、里坊制极盛期(三国——唐)。
    三国时代的曹魏都城—邺开创了严整的棋盘式里坊制,由于商业的发展,后期封闭性减弱。如唐长安。
    4、开放式街市期宋以后的城市模式取消了夜禁和里坊制而以开放式商业街取而代之。

  • 第6题:

    简述对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解并结合实际谈谈我国的发展模式。


    正确答案: A、东部及沿海地区城市发展模式:首先,东部沿海地区拥有更加广泛的城市群和城市带,这些城市带以我国几个最大、最主要的城市为依托,并形成许多发展良好的中小城市相配合,形成了组团式的大城市群。其次,沿海地区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发展模式可谓是‚外溢‛式和‚跨越‛式并存。再次,东部与沿海地区许多城市旅游业、服务也相对发达,形成旅游业、服务业型城市发展模式或者两者相结合的城市发展模式。
    B、其一,西部城市发展受自然条件、经济实力、基础设施、资金、技术、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城市发展有着不同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模式。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发展,采取‚受辐—创新型模式‛,走‚制度先导模式‛与‚要素自发模式‛并举的发展模式之路。其二,综合—市场型模式,是从政府、市场联合推动,过渡到以市场推动为主的城市发展模式。其三,西部地区以其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形成了一些工矿业型城市发展模式。
    C、中国城市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重外延、轻内涵,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的粗放模式;城市发展模式战略的制定和发展模式的选择上行政色彩严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有效实施。

  • 第7题: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最常见的叙述模式是(),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叙事模式,从古代到当代的大量文学作品都可以纳入这一框架来考察。

    • A、心理事件模式
    • B、象征模式
    • C、故事模式
    • D、情节模式

    正确答案:D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现代城市化发展的脉络。

    正确答案: ①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时期(1949~1957),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水平保持协调发展的较好时期;
    ②城市发展波折时期(1958~1965),这一时期,城市发展出现大起大落;
    ③城市发展停滞时期(1966~1978),在这整个期间,城市建设和发展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④城市发展恢复正常、城市化进程加快时期(1978年以后),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逐渐转入城市,我国城市发展步入一个健康的、快速发展的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我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阶段、() 阶段、()阶段、()阶段。

    正确答案: 萌芽初创,发展充实,日臻完善,普及民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对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解并结合实际谈谈我国的发展模式。

    正确答案: A、东部及沿海地区城市发展模式:首先,东部沿海地区拥有更加广泛的城市群和城市带,这些城市带以我国几个最大、最主要的城市为依托,并形成许多发展良好的中小城市相配合,形成了组团式的大城市群。其次,沿海地区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发展模式可谓是‚外溢‛式和‚跨越‛式并存。再次,东部与沿海地区许多城市旅游业、服务也相对发达,形成旅游业、服务业型城市发展模式或者两者相结合的城市发展模式。
    B、其一,西部城市发展受自然条件、经济实力、基础设施、资金、技术、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城市发展有着不同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模式。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发展,采取‚受辐—创新型模式‛,走‚制度先导模式‛与‚要素自发模式‛并举的发展模式之路。其二,综合—市场型模式,是从政府、市场联合推动,过渡到以市场推动为主的城市发展模式。其三,西部地区以其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形成了一些工矿业型城市发展模式。
    C、中国城市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重外延、轻内涵,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的粗放模式;城市发展模式战略的制定和发展模式的选择上行政色彩严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有效实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1)特点:
    ①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②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加强友好往来为主,大量手工业精品,不少是相赠送的,返回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③对外贸易过程中,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科技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和经济发展,同时世界宗教文化也随之传人我国。
    ④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外之间,特别是西亚、东亚各国经济发展。
    ⑤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来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2)影响:由于我国统治者在对外贸易中,实行较为开放政策。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当时王朝成为各国的交流中心,如唐朝、元朝等。但在明清时期,由于封建制度的衰落,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影响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导致封闭落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成为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西方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阶段。
    A

    古代城市

    B

    封建城市

    C

    近代城市

    D

    现代城市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要叙述一下世界古代旅行的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 A、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
    B、中世纪黑暗时期《公元500-1400年》
    C、7.8世纪阿拉伯帝国旅行家苏莱曼
    D、11世纪起的十字军东征,促成欧洲基督徒从事非军事行为的旅行商业或朝圣
    E、依斯兰教的兴起促发了亚太地区的朝圣旅游(如印尼到麦加)
    F、13世纪(1271-1295)的马可波罗
    G、15世纪中叶地中海贸易受阻西欧国家另寻出路促成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H、16世纪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

  • 第14题:

    简要分析改革题材小说的历史发展脉络。


    正确答案:改革题材的小说,是新时期以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学品种。 改革题材的小说发轫于“改革文学”,活跃于80年代的前期,大约有四五年的光景。1983年,其标志性的作品是《鲁班的子孙》。这部中篇不仅写出了农村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而且写出了变化之中农民们的某种困惑,尽管依旧表现了非常强大的理性,并引发了一场关于怎样看待改革及其道德影响的争论,但作为最早描绘农村改革的一部作品,它所显示出的那种生活的实感和质感,却显然迥异于以往的“改革文学”。此后,这类创作日益增多,遂形成了改革题材小说的又一道风景。改革题材的小说创作发生上述变化的时候,正值80年代的中期。此时有两种文学思潮涌动得颇为剧烈:其一,是欲求开拓传统的文学思路的“文化寻根”;其二,是欲求改变传统的文学思路的“现代主义”。两种思潮虽然各有各的文学主张和看法,但在一点上却是不谋而合的,就是都认定了以“载道”为己任的传统文学存在着过于浓重、过于强大的理性,并且都试图削弱它,以使文学得到更准确的社会定位、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大概是因为我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根深蒂固,两种文学思潮冲撞、交汇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了80年代后期的被称作“新写实”的文学。入90年代之后,当我们的文学重新涉足改革题材的时候,它的面貌已经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这就是被概括为“分享艰难”式的小说。到了90年代的末期,一部分超越“分享艰难”式的改革题材长篇小说涌现出来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车间主任》、《人间正道》、《天下财富》等。90年代后期改革题材的长篇小说,无论是揭示现实,还是展现理想,都显然是非常注重脚踏实地了。

  • 第15题:

    我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阶段、() 阶段、()阶段、()阶段。


    正确答案:萌芽初创;发展充实;日臻完善;普及民众

  • 第16题:

    简要分析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1)特点:
    ①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②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加强友好往来为主,大量手工业精品,不少是相赠送的,返回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③对外贸易过程中,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科技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和经济发展,同时世界宗教文化也随之传人我国。
    ④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外之间,特别是西亚、东亚各国经济发展。
    ⑤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来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2)影响:由于我国统治者在对外贸易中,实行较为开放政策。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当时王朝成为各国的交流中心,如唐朝、元朝等。但在明清时期,由于封建制度的衰落,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影响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导致封闭落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成为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

  • 第17题:

    简述对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解,并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城市的城市发展模式。


    正确答案: a、东部及沿海地区城市发展模式:首先,东部沿海地区拥有更加广泛的城市群和城市带,这些城市带以我国几个最大、最主要的城市为依托,并形成许多发展良好的中小城市相配合,形成了组团式的大城市群。其次,沿海地区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发展模式可谓是“外溢”式和“跨越”式并存。再次,东部与沿海地区许多城市旅游业、服务也相对发达,形成旅游业、服务业型城市发展模式或者两者相结合的城市发展模式。
    B、其一,西部城市发展受自然条件、经济实力、基础设施、资金、技术、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城市发展有着不同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模式。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发展,采取“受辐—创新型模式”,走“制度先导模式”与“要素自发模式”并举的发展模式之路。其二,综合—市场型模式,是从政府、市场联合推动,过渡到以市场推动为主的城市发展模式。其三,西部地区以其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形成了一些工矿业型城市发展模式。
    C、中国城市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重外延、轻内涵,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的粗放模式;城市发展模式战略的制定和发展模式的选择上行政色彩严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有效实施。

  • 第18题:

    下列关于城市发展模式描述错误的是()。

    • A、城市发展模式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模式
    • B、城市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
    • C、城市发展模式各国有统一的模式
    • D、城市发展模式具有阶段性和动态性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西方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阶段。

    • A、古代城市
    • B、封建城市
    • C、近代城市
    • D、现代城市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判断题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最常见的叙述模式就是象征模式,这是源远流长的叙事模式,从古代到当代的大量文学作品都可以纳入这一框架来考察。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对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解,并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城市的城市发展模式。

    正确答案: a、东部及沿海地区城市发展模式:首先,东部沿海地区拥有更加广泛的城市群和城市带,这些城市带以我国几个最大、最主要的城市为依托,并形成许多发展良好的中小城市相配合,形成了组团式的大城市群。其次,沿海地区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发展模式可谓是“外溢”式和“跨越”式并存。再次,东部与沿海地区许多城市旅游业、服务也相对发达,形成旅游业、服务业型城市发展模式或者两者相结合的城市发展模式。
    B、其一,西部城市发展受自然条件、经济实力、基础设施、资金、技术、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城市发展有着不同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模式。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发展,采取“受辐—创新型模式”,走“制度先导模式”与“要素自发模式”并举的发展模式之路。其二,综合—市场型模式,是从政府、市场联合推动,过渡到以市场推动为主的城市发展模式。其三,西部地区以其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形成了一些工矿业型城市发展模式。
    C、中国城市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重外延、轻内涵,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的粗放模式;城市发展模式战略的制定和发展模式的选择上行政色彩严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有效实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哪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 1.茅茨士阶”的原始阶段.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最常见的叙述模式是(),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叙事模式,从古代到当代的大量文学作品都可以纳入这一框架来考察。
    A

    心理事件模式

    B

    象征模式

    C

    故事模式

    D

    情节模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要评价城市化模式中的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

    正确答案: 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就是在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周围建立起许多卫星城,形成广阔的经济增长地带,以此来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城市化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城市规模过大,容易引起用地困难、住房紧张、资源短缺、变频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等“城市病”。该模式的优越性在亚洲国家表现得特别突出。亚洲国家人口密度大,资源有限,更适合于发展大城市和超大城市。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