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的党政体制有何变化? ”相关问题
  • 第1题:

    明杂剧体制变化有何特点?明杂剧体制变化的特点是传奇化。
    (一)结构上不遵守四折一楔子,体制自由多样。出现了很多短剧。
    (二)音乐上可南可北,南北兼用。
    (三)演唱形式灵活自由,可多人唱,也可连唱、轮唱。

  • 第2题:

    建立农村金融机构是和何任政府何时采取的产业政策()

    A南京国民政府初期

    B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时期

    C南京政府后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A

  • 第3题: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强化中央银行职能的措施。


    正确答案: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强化中央银行职能的措施。
    ①划分四行业务;
    ②集中货币发行权;
    ③独揽外汇统制权;
    ④集中存款准备金;
    ⑤集中票据交换。

  • 第4题: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在郑州花园口地方炸毁了黄河大堤。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党国”体制。


    正确答案: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保留了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党治”模式,将之加以完善,显现出党治国家的基本特征。1928年2月4日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规定国民政府在国民党中执会指导监督下掌握全国政务,政府委员由国民党中执委推举。1931年6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以宪法形式将“以党治国”的政治体制加以确认。此外,国民党始终掌握着军队的最高权力,由于军队是国民党存在的基石,所以蒋介石以党军统帅而成国民党政治领袖,并进而控制国民政府,这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治发展最显著的特征。
    通过对行政权力的掌握,国民党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与行政体系平行但却高于其上的管理体制,这种附着于行政权力体系之上的党的基层机构,广泛的建立于社团、文化、教育机构、产业、商业中,甚至连海外的华侨组织也可见其踪,这种体制的运行,通过行政权力施加国民党的影响,渗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 第6题:

    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要求我们必须科学界定(),理顺党政关系,完善党政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 A、党政领导机制
    • B、党政领导体制
    • C、党政领导职能

    正确答案:C

  • 第7题:

    问答题
    明杂剧体制变化有何特点?明杂剧体制变化的特点是传奇化。

    正确答案: (一)结构上不遵守四折一楔子,体制自由多样。出现了很多短剧。
    (二)音乐上可南可北,南北兼用。
    (三)演唱形式灵活自由,可多人唱,也可连唱、轮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判断题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在郑州花园口地方炸毁了黄河大堤。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明杂剧体制变化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明杂剧体制变化的特点是传奇化。
    (一)结构上不遵守四折一楔子,体制自由多样。出现了很多短剧。
    (二)音乐上可南可北,南北兼用。
    (三)演唱形式灵活自由,可多人唱,也可连唱、轮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提高军事委员会地位的措施?

    正确答案: 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授权军事委员会长执行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的“统帅陆海空军”的职权,指挥全民,负国防全责。同时,军事委员会内部领导体制及机构也作了较大调整,大大地提高了军事委员会的地位。
    (1)改变领导体制。抗战前,军事委员会会除委员长外,设立副委员长和常务委员。抗战开始后,军事委员会取消了副委员长和常务委员,只设委员长1人,由陆海空军大元帅兼任,行使“统率陆海空军”职权。
    (2)进一步扩大编制。抗战开始后,不仅平时直属国民政府的军事机构,如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军事参议院等移归军事委员会管辖,而且行政院的军政部,海军部也归其兼领,另外,还添设了政治部,战地党委员会等机构。军事委员会堪称国民政府直属机关中最庞大的机关。
    (3)进一步加重职权。抗战开始后,军事委员会不仅是最高军事机关,而且是统辖全国军民作战的大本营,凡军令、军政、军法、后勤、海军、空军、抚恤、军事人员铨稳衡考绩及奖惩、部队政治训练、政治农救会、民众军事训练等,均为其职权范围。此外,通过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还控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安排和调动。可见,军事委员在抗战期间也发展成为国民政府中地位最高、权势最重的机关,它名义上直属国民政府,但实际权力远在国民政府之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______年,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的首都;国民政府______年,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  )
    A

    1935;1937

    B

    1937;1939

    C

    1939;1940

    D

    1937;1940


    正确答案: D
    解析: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主席林森随即率国民政府主要办事机构人员到达重庆,12月1日,正式在重庆办公;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

  • 第12题:

    单选题
    建立农村金融机构是和何任政府何时采取的产业政策()
    A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

    B

    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时期

    C

    南京政府后期

    D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抗战时期延安创办了哪些报刊?有何重要意义?
    抗战时期,延安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也是全国革命新闻事业的中心。抗战前,延安已有《解放》周刊和《新中华报》,抗战开始后,除继续出版《解放》周刊外,又加强了《新中华报》的工作,还创办了许多新的报刊,形成了以党中央机关报为中心的报刊系统。1939年2月7日,《新中华报》改组为党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系统地报道了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事变和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此外,它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反击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它的新华社、《解放》周刊共同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了集中力量创办党的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新中华报》于1941年5月15日终刊。《共产党人》杂志,1939年10月20日,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刊物。《〈共产党人〉发刊词》: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对18年来中国革命经验的系统总结。《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年1月15日,八路军总政部,1942年停刊,共39期。《中国工人》,1940年2月7日,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1941年3月停刊,共13期。《中国青年》杂志,1939年4月16日,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1941年3月停刊,共3卷。《中国妇女》,1939年6月,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1941年3月停刊,共2卷。《中国文化》,1940年2月15日,陕甘宁文化协会机关刊物,1941年3月停刊,共15期。毛泽东在创刊号上发表了重要论著《新民主义论》,强调出版报刊应紧密联系群众的革命实践。《边区群众报》,1940年3月25日,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1941年成了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读者称赞它“念着顺口,听着顺耳”,很受群众欢迎。新华社:从1938年起,新华社逐渐在几个大的抗日民主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分社,但仍与地方党报一体。1939年初,党中央决定新华社脱离《新中华报》成立独立的编辑部,从此新华社开始了独立的发展阶段。1941年5月,党中央发出《关于统一各根据地内对外宣传的指示》后,各地方的通讯社都改为新华社的分社,单独与新华社总社建立直接的工作联系。与此同时,新华社内部机构也作了较大的调整,设立了编辑科、通讯科、译电科、油印科。1944年8月成立了英文广播部,9月1日对外播发英文电讯稿,到1945年新华社由抗战开始时的20多人增加到110多人。这样既加强了中央的宣传力量,也加强了党对整个宣传工作的统一领导。

  • 第14题:

    简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提高军事委员会地位的措施?


    正确答案: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授权军事委员会长执行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的“统帅陆海空军”的职权,指挥全民,负国防全责。同时,军事委员会内部领导体制及机构也作了较大调整,大大地提高了军事委员会的地位。
    (1)改变领导体制。抗战前,军事委员会会除委员长外,设立副委员长和常务委员。抗战开始后,军事委员会取消了副委员长和常务委员,只设委员长1人,由陆海空军大元帅兼任,行使“统率陆海空军”职权。
    (2)进一步扩大编制。抗战开始后,不仅平时直属国民政府的军事机构,如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军事参议院等移归军事委员会管辖,而且行政院的军政部,海军部也归其兼领,另外,还添设了政治部,战地党委员会等机构。军事委员会堪称国民政府直属机关中最庞大的机关。
    (3)进一步加重职权。抗战开始后,军事委员会不仅是最高军事机关,而且是统辖全国军民作战的大本营,凡军令、军政、军法、后勤、海军、空军、抚恤、军事人员铨稳衡考绩及奖惩、部队政治训练、政治农救会、民众军事训练等,均为其职权范围。此外,通过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还控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安排和调动。可见,军事委员在抗战期间也发展成为国民政府中地位最高、权势最重的机关,它名义上直属国民政府,但实际权力远在国民政府之上。

  • 第15题:

    中国近代史上的“魏玛”时期是哪一阶段?()

    • A、晚清最后十年
    • B、北洋时期
    • 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D、抗战时期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美国旧式的选官制度是一种()

    • A、“议行合一”体制
    • B、“政党分赃制”体制
    • C、“党政分开”体制
    • D、“党政合一”体制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明杂剧体制变化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明杂剧体制变化的特点是传奇化。
    (一)结构上不遵守四折一楔子,体制自由多样。出现了很多短剧。
    (二)音乐上可南可北,南北兼用。
    (三)演唱形式灵活自由,可多人唱,也可连唱、轮唱。

  • 第18题:

    问答题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强化中央银行职能的措施。

    正确答案: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强化中央银行职能的措施。
    ①划分四行业务;
    ②集中货币发行权;
    ③独揽外汇统制权;
    ④集中存款准备金;
    ⑤集中票据交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抗战时期延安创办了哪些报刊?有何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抗战时期,延安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也是全国革命新闻事业的中心。抗战前,延安已有《解放》周刊和《新中华报》,抗战开始后,除继续出版《解放》周刊外,又加强了《新中华报》的工作,还创办了许多新的报刊,形成了以党中央机关报为中心的报刊系统。1939年2月7日,《新中华报》改组为党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系统地报道了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事变和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此外,它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反击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它的新华社、《解放》周刊共同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了集中力量创办党的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新中华报》于1941年5月15日终刊。《共产党人》杂志,1939年10月20日,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刊物。《〈共产党人〉发刊词》: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对18年来中国革命经验的系统总结。《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年1月15日,八路军总政部,1942年停刊,共39期。《中国工人》,1940年2月7日,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1941年3月停刊,共13期。《中国青年》杂志,1939年4月16日,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1941年3月停刊,共3卷。《中国妇女》,1939年6月,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1941年3月停刊,共2卷。《中国文化》,1940年2月15日,陕甘宁文化协会机关刊物,1941年3月停刊,共15期。毛泽东在创刊号上发表了重要论著《新民主义论》,强调出版报刊应紧密联系群众的革命实践。《边区群众报》,1940年3月25日,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1941年成了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读者称赞它“念着顺口,听着顺耳”,很受群众欢迎。新华社:从1938年起,新华社逐渐在几个大的抗日民主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分社,但仍与地方党报一体。1939年初,党中央决定新华社脱离《新中华报》成立独立的编辑部,从此新华社开始了独立的发展阶段。1941年5月,党中央发出《关于统一各根据地内对外宣传的指示》后,各地方的通讯社都改为新华社的分社,单独与新华社总社建立直接的工作联系。与此同时,新华社内部机构也作了较大的调整,设立了编辑科、通讯科、译电科、油印科。1944年8月成立了英文广播部,9月1日对外播发英文电讯稿,到1945年新华社由抗战开始时的20多人增加到110多人。这样既加强了中央的宣传力量,也加强了党对整个宣传工作的统一领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党国”体制

    正确答案: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保留了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党治”模式,将之加以完善,显现出党治国家的基本特征。1928年2月4日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规定国民政府在国民党中执会指导监督下掌握全国政务,政府委员由国民党中执委推举。1931年6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以宪法形式将“以党治国”的政治体制加以确认。此外,国民党始终掌握着军队的最高权力,由于军队是国民党存在的基石,所以蒋介石以党军统帅而成国民党政治领袖,并进而控制国民政府,这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治发展最显著的特征。通过对行政权力的掌握,国民党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与行政体系平行但却高于其上的管理体制,这种附着于行政权力体系之上的党的基层机构,广泛的建立于社团、文化、教育机构、产业、商业中,甚至连海外的华侨组织也可见其踪,这种体制的运行,通过行政权力施加国民党的影响,渗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要求我们必须科学界定(),理顺党政关系,完善党政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A

    党政领导机制

    B

    党政领导体制

    C

    党政领导职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美国旧式的选官制度是一种()
    A

    “议行合一”体制

    B

    “政党分赃制”体制

    C

    “党政分开”体制

    D

    “党政合一”体制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的党政体制有何变化?

    正确答案: 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临时大会,构建了适应抗战需要的战时体制推行南京国民政府权利运作的集中化和一体化。党政体制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政治集权上。
    大会通过的《抗战救国纲领》提出:“强化党的意识,设立总裁制”,选举蒋介石为国民党总裁。总裁总揽党政大全,并且于1937年8月16日南京国民政府授权蒋介石为三军大元帅,统领全国海陆空军,蒋介石事实上已包揽了国民党党政军一切大全。
    国民党强化战时体制的另一个手段就是迅速扩展特务组织。分别设立了军统和中统两大特务组织。
    解析: 暂无解析